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六种无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六种无畏
  无畏者,度过障碍,其心泰然无所畏惧也。障碍有粗有细,略分六种。经六种破除之力,即有六种无畏心相:此常途解释也。在真言宗,则就行者修证浅深,建立六种无畏:
  善无畏:行者如法受得一尊真言,勤修供养善行,虽不识真言妙旨,而法性隐自发展,势力渐厚时,能起一段无畏精神,遇险恶之事可化平善。此为初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励行十善亦可得之。
  身无畏:凡夫重视其身,事事顾虑,执着分别二见耳。真言行者熏修至本尊威光涌现,自心被摄趋向性海,分别之见渐薄,能起一段无畏精神,不受肉身牵累,如身遇痛苦难堪等事,辄能夷然度过。此为第二重无畏境界。准常途,位齐须陀洹者亦能之。
  无我无畏:分别二执虽断,阿赖耶识犹存,恒为末那所滞,幻成一种暗景,所谓我相是也。真言行者能精进不懈,仗三密加持之力直趣解脱道,末那执著潜消,杂染赖耶净尽,尔时一段无畏精神恒与湛寂之心相应。此为第三重无畏境界。准常途,二乘极果及证无生之菩萨皆能得之。  
  法无畏:大乘菩萨于湛寂心中虽能亲证生空真如,然一涉世,万象森罗,不免为相所惑。真言行者进修益力,于本尊三昧众相现前之际,知如镜花水月,备极庄严无非虚影,推诸世事何独不然,遂起一段无畏精神,不被世间从缘幻出之法相所惑。此为第四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实证第一义谛者足以当之。
  法无我无畏:实证第一义谛,知一切如幻、不过从缘而起,入俗度生自然无所畏矣,但缘之出兴尚受异熟识支配,万法根蒂仍在,是谓“法我”细相。真言行者受三密加持之力将达极盛之阶,得见法界底源,异熟不能留碍,遂起一段无畏精神,操纵万法,心恒自在。此为第五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实证法空真如者乃克当之。
  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上举五种无畏为等觉以前境界,属因地摄。真言行者修成上上品悉地时,无相智慧身、有相福德身皆能自在受用,即达到“一切法自性平等”之阶,一片无畏精神直从金刚心流出,三身具足,法化无边。此为第六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即菩提座上成佛矣。  
  以六种无畏准诸四种密境:初无畏当“作密”,二、三两无畏当“修密”,四、五两无畏当“瑜伽密”,第六无畏当“无上瑜伽密”。行者根机,有宜历级上进者,有宜超级顿入者。各级进修轨范,依密宗原则,须鉴机面授,兹不具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