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信行与三阶教典籍考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 曾 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信行与三阶教典籍考略
  杨 曾 文
  隋唐时期,信行创立的三阶教,是佛教诸宗中唯一被判为“异端”的教派,而且存在时间极为短暂,故人们对它知之甚少。本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矢吹庆辉(1879—1939)在敦煌文书中发现许多三阶教经籍残卷,后又在日本发现有关它的部分资料,并撰成《三阶教研究》一书。此后又有其他研究著作出版。本文利用相关资料,对创教人信行和三阶教典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究。
  作者杨曾文,193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兼佛教研究室主任。
  一、信行略传
  信行(540—594),俗姓王,魏郡(治所在今安阳)人。自幼出家,“博综群经”(《历代三宝纪》卷十二),对佛教经论的理解与一般人常有不同。主张在离佛灭久远的“末法”(佛法将灭,详后)时代,修行者更应勤苦,“所以随远近处,凡有影塔,皆周行丰L拜,绕旋翘仰,因为来世敬佛之习。用斯一行,通例余业”(《续高僧传》卷十六本传)。信行虽已是受过具足戒的正式和尚,但他为了实践自己的佛法主张,在相州(治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法藏寺舍弃具足戒,以沙弥的身份在寺院“亲执劳役”,为僧俗信徒服务,过着艰苦的生活。信行认为在时代与众生素质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之下,应以不同的佛法进行传教,提出了“三阶佛法”理论。隋开皇七年(587)他在向州知事呈交的信中说:
  “相州光严寺沙门信行,白州知事檀越:信少小患心劳损,由是不堪坐禅,亦不堪讲诵。自从十七以来,求善知识(按,意为善友或师),至今四十八岁,积满三十二年,唯得相州光严寺僧慧定、相州严净寺僧道进、魏州贵乡县党孙浪彪下王善行、赵州瘿陶县党王凤邕下王善性等四人,誓愿顿舍身命财,直到成佛。修行上事(按,敬归依三宝及施财、读经修行等),相续不断。此既有助王国,饶益群生,乞为奏闻,赐垂听许。”
  (《三阶教之研究·别篇·信行遗文》)北魏时施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的编户制度,各设邻长、里长和党长。这种制度在隋时仍相沿实行。文中的“党孙浪彪”、“党王风邕”,是党长的名字,王善行、王善性分别属于他二人管辖之下。从引文来看,信行从十七岁开始,在传教中寻求同意自己见解的人,直到四十八岁时才找到四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即慧定、道进、王善行、王善性。他们可能是他的最早的信徒。信行希望州知事把他们的修行情况上报朝廷,以得到承认。
  信行及其弟子实行严格的修行制度。《历代三宝纪》卷十二介绍:“门徒悉行方等结净,头陀(按,佛教的苦行)乞食,日止一餐。在道路行,无问男女,率皆礼拜,欲似《法华》常不轻行。”是说信行等人按大乘佛教戒规结集修行,实行苦行,行乞为生,一天只吃一顿饭,见到任何人都致礼作拜,仿效《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的常不轻菩萨的做法。此经说过去有位菩萨名常不轻,见到任何比丘、比丘尼和男女信徒都礼拜赞叹,说:“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他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即使遭人打骂也不怨怒,仍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在信行创立的三阶教教义中,仿照常不轻菩萨向碰到的一切僧俗民众礼拜,是一个重要内容。
  开皇九年(589)信行与弟子僧邕等人应召人京e),左仆射齐国公高颖(541—607)邀他住进以己宅改成的真寂寺。信行在这里一边传教,一边从事著述,著有《对根起行杂录》、《三阶位别录集》等四十余卷。信行与弟子在京城置寺五所:化度寺(原称真寂寺,唐初改名)、光明寺、慈门寺、慧日寺、弘善寺,作为传教的中心场所。在三阶教僧人居住的一些寺院,也往往有非三阶教的僧人居住,但在他们之间有修筑的“隔障”隔离开,三阶教僧人住的地方称“三阶院”。
  信行死于隋开皇十四年(594)正月四日。《续高僧传》卷十六本传谓年五十四,而于信行死年由其门徒裴玄证立的《故大信行禅师铭塔碑》谓生年五十五。今据后者,推出信行的生年为公元540年,即东魏兴和二年。信行被葬于终南山的臹鸣阜,树塔立碑。此后弟子信徒有不少死后也立墓塔于信行塔的四周,唐大历二年(767)此地成为百塔寺。
  《故大信行禅师铭塔碑》上说:“法师净名、禅师僧邕、徒众三百余人,夙以禅师为善知识,三业随逐二十余年,俱怀出世之基,共结菩提之友”,是说信行从北齐末年以来通过传教已有弟子300余人。但前面曾引文谈到信行直到隋开皇七年(587)才有志同道合者4人,可以认为,这300余弟子不是信行死前20年已有,而是到死为止逐渐增加到这么多人的。自然可以想到,三阶教一般信徒的数目还要多一些。
  据现存资料,将信行主要弟子中的以下几个人略加介绍,可以看到三阶教早期流传情况。
  本济(562-615),俗姓宋,西河郡介休(在今山西)人,出家前曾读《六经》、《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但认为儒家经书是“宇宙之糟粕”,于是出家为僧,“躬行忍辱,愍增上慢(怜悯妄称得道之僧众),博览经论,咸诵在心”,后听说信行创立新教派,便前往皈依为弟子。当时信行初到京城,原著的《三阶集录》还留在东池,只是向本济等人口述三阶教义。到信行死后,《三阶集录》才传到长安。本济“览文即讲,曾无滞托。虽未见后词,而前传冥会”,是说对三阶教义已融会贯通,在向信徒传教时的思路与说法与其师信行完全一致。著《十种不敢斟量论》六卷。隋大业十一年(615)死于长安慈门寺。有弟子道训、道树。本济有弟善智·,也师事信行,撰《顿教一乘》二十卷,大业三年(607)去世。本济的弟子道训、道树在唐初仍传三阶教,有较大影响。(《续高僧传》卷十八《本济传》)· 僧邕(543—631),俗姓郭,太原介休(在今山西)人,祖郭宪任荆州刺史,父郭韶任博陵太守。·出家前学习儒学,年十三出家,在邺西云门寺师事僧稠,学习禅法,对“五停心观”、“四念处”禅法有深解。北周武帝灭法时,隐住白鹿山深林之中。隋初复兴佛教,“有魏州信行禅师,深明佛法,命世异人,以道隐之辰,习当根之业”。信行知道僧邕在山中隐居,派人对他说:“修道立行,宜以济度为先,独善其身,非所闻也!宜尽弘益之方,昭示流俗。”(《续高僧传》卷十九本传)意为请他出山一同传教。僧邕乃出山与信行相会,作为弟子在开皇九年(589)同到京城。在信行死后,“纲总徒众,甚有住持之功”,是接替信行率三阶教徒继续传教的人物。唐贞观五年(631)死于化度寺,年八十九岁。遗骨由弟子建塔葬于终南山信行塔之东。碑文由左庶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f《续高僧传》卷十九本传,《全唐文》卷一四三《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
  裴玄证,生平不详,《续高僧传·信行传》附传中略有介绍。说他本出家住在化度寺,在信行来此寺后师事信行,信行的大量著述皆委任裴玄证执笔。后来穿俗服,集结徒众,继续传教。信行的碑文就是由他撰写的。
  二、三阶教的典籍和历代遭禁情况
  三阶教主要奉信行的著述为教典,这些著述的数目在后世是逐渐有所增加的。因为三阶教曾一再地被隋唐统治阶级宣判为“异端”遭到禁止,三阶教典籍的流通受到限制,在有的佛教经录中是被列在“疑伪”经类之中,受到取缔的。下面在介绍三阶教典籍时将这方面的情况一并介绍。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写成于开皇十七年(597-),卷十二载:“《对根起行杂录》三十二卷,《三阶位别集录》三卷,右二部合三十五卷,真寂寺沙门释信行撰。?把信行著作目录列在“大隋录”之中。
  唐道宣《大唐内典录》著成于麟德元年(664),卷iii"隋朝传译佛经录”中著录的信行的著作卷数稍有增加,谓“《对根起行杂录集》三十六卷,《三阶位别录集》四卷,右二部四十卷,真寂寺沙门释信行撰。”题目基本相同,卷数为什么不同?既然是“杂录”,“录集”,就是很多部著作的合编,所增加的部分自然是弟子据信行口述后来编集的。道宣在介绍中虽指出:
  “开皇二十年(按,公元600年)敕断不听行,想同箴勖。”但仍沿用费长房的评语:“此录诚并引经论正文,而其外题无定准的。虽曰对根,起行幽隐,指体标榜,于事少微。”认为三阶教也可教人达到涅檠解脱,是“万衢之一术也”。
  武周时明佺等僧编的《大周刊定众经目录》编完于天册万岁元年(695),卷十五“伪经目录”中录《三阶集录》至《大众制》的三阶教典籍目录二十二部二十九卷,说:
  “奉证圣元年(按,695年),恩敕·,令定伪经及杂符篆等,遣送祠部进内。前件教
  门既违背佛意,别构异端,即是伪符篆之限。又准圣历二年(按,699年)敕,其有学三
  阶者,唯得乞食,长斋,绝谷,持戒,坐禅。此外辄行皆是违法。幸承明敕,使革往非,不
  敢妄编在于目录,并从刊削,以示将来。” 这是说,武则天当政时判三阶教为“违背佛意,别构异端”的邪伪教派,它的著作被从佛经目录中刊削而置于“伪经目录”之中。对三阶教的传教修行活动也有限制。所录“三阶杂法二十二部二十九卷”的目录在《开元释教录》中都有,将在后面介绍。
  唐智升《开元释教录》著于开元十八年(730),在卷十八“伪妄乱真录”中载有信行所著三阶教书目,说:“右三阶法及杂集录,总三十五部四十四卷,隋真寂寺沙门信行撰。”并注云:
  “《长房录》云:总三十五卷;《内典录》云:都四十卷;大周伪《录》但载二十二部二
  十九卷,并收不尽。其《三阶兴教碑》云:四十余卷,而不别列部卷篇目。今细搜括,具
  件如上。” 是说《开元录》所录三阶教籍的目录是最全的。从《历代三宝记》(《长房录》)开始,只列三阶教籍的“集录”等合编本的目录,而没有列所编的细目(具体篇目),《大周刊定录》虽列细目,但所收不全。智升在详录三阶教籍目录之后说:
  “信行所撰,虽引经文,皆党其偏见,妄生穿凿;既乖反圣旨,复冒真宗。开皇二十年(按,600年)有敕,禁断不听传行。而其徒既众,蔓延弥广,同习相党,朋援繁多(原注:即以信行为教主,别行异法,似同天授立邪三宝)。隋文虽断流行,不能杜其根本。我唐天后证圣之元(按,695年),有制令定伪经及杂符录,遣送进内。前件教门既违背佛意,别称异端,即是伪杂符录之限。又准天后圣历二年(按,699年)敕,其有学三阶者唯得乞食,长斋,绝谷,持戒,坐禅,此外辄行,皆是违法。
  逮我开元神武皇帝,圣德光被,普洽黎元,圣日丽天,无幽不烛,知彼反真构妄,出制断之。开元十三年(按,725年)乙丑岁六月三日,敕诸寺三阶院并令除去隔障,使与大院相通,众僧错居,不得别住。所行集录,悉禁断除毁。若纲维纵其行化诱人而不纠者,勒还俗。幸承明旨,使革往非,不敢妄编在于正录,并从刊削,以示将来(原注:其广略<<七阶》,但依经集出,虽无异义,即是信行集录之数。明制除废,不敢辄存,故载斯录)。”
  智升是站在受到朝廷支持的佛教正统派的立场评断三阶教的,认为三阶教典籍违背佛经原意,也违反圣旨。他把隋文帝、武则天、唐玄宗前后对三阶教所下达的禁令作了记述。其中提到,隋文帝禁令下达后,三阶教不仅没有消声匿迹,甚至还有蔓延扩展。武则天在天授元年(690)改国号曰周,自称圣神皇帝,利用僧法明等撰的《大云经》四卷,以“弥勒佛”下生理应为天下主自许,“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仍赐紫袈娑、银龟袋”(《通鉴》卷二百四)。智升用小字作的注文中的“天授立邪三宝”,即指此事。武则天虽也下令限制三阶教,但在智升看来,三阶教与武则天御用的“邪三宝”(‘佛法僧为三宝,概释为佛教,“邪三宝”意为伪邪佛教)是一样的货色。唐玄宗的敕令不仅禁止三阶教按照自己的教义活动,而且要把:—切三阶教籍“禁断除毁”,比以往任何禁令都更加严厉。智升把当时所能看到的全部三阶教著作目录作了详细的记载。
  唐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著于贞元十六年(800),虽大部分内容因袭《开元录》,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对待三阶教籍的态度上与《开元录》迥异。《开元录》在隋代录中没有载录信行的著作,而《贞元录》卷十隋代录中载:“沙门释信行,三十五部四十四卷集录,如下二十八卷及三十卷中说。”卷二十八是“疑惑再详录”和“伪妄乱真录”,是疑伪经目录;卷三十是“人藏录”下“小乘人藏录”和“贤圣集”。所谓“入藏录”是得到朝廷批准可以编人《大藏经》流通的经录。《贞元录》在现存的宋、元、明本《大藏经》中无载,现通行本所收者源自《高丽藏》(如《大正藏》、《频伽藏》中所收者),其卷二十八、卷三十中已无三阶教的典籍目录,自然是被后人砍削。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藏有日本永久三年(1115)手写本《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的第三十卷,上面载有三阶教籍目录三十五部四十四卷,题目名称与《开元录》卷十八所载相同,值得注意的还载有一则宝贵的资料:
  “奉贞元十六年(按,800年)四月十三日敕右街功德使牒,入《贞元新定见教目录》。”
  可见,三阶教在唐德宗时还曾合法存在,教籍一度获准编人《大藏经》。然而三阶教在社会上影响已很微弱,到唐武宗灭佛(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佛教受到极大打击,三阶教也渐消亡。在敦煌遗书中发现宋开宝九年(976)和太平兴国五年(980)抄写的两本《礼忏文》,是三阶教的著作②。说明直到宋初还有三阶教的综迹。
  现将《开元录》卷十八和日本龙谷大学藏《贞元录》卷三十残本的三阶教籍目录,参照敦煌文书中的三阶教残卷、日本古藏本三阶教残卷,作概要介绍。凡现存残本者,皆加以注明。
  《三阶佛法》四卷,即《内典录》中的“《三阶位别录集》四卷”,《大周刊定录》中的“《三阶集录》四卷”。此为三阶教所依据的重要著作。日本正仓院、法隆寺和兴圣寺藏有此书的三种写本的残卷,矢吹庆辉作了合校,但第三卷首部仍有残缺。敦煌残卷s264和p259,矢吹校为《三阶佛法》卷二和卷三,但与日本所传《三阶佛法》很不一致。敦煌残卷《三阶佛法密记》卷上(p2412),是一部注释《三阶佛法》的书。据此书,《三阶佛法》的结构是按大段、段、子段、子句的的层次组成。第一卷即第一大段,第二卷是第二大段,第三、四两卷是第三大段,每一大段前皆有题名。从现存《三阶佛法》看,广引《摩诃摩耶经》、《最妙胜定经》、《像法决疑经》、《杂阿含经》、《大集经·月藏分》、《佛藏经》、《大萨遮尼乾子经》、《大广十轮经》(称为“八经”)及《大涅槃经》、《胜鬘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对所谓一阶、二阶与三阶众生、佛法进行说明。其中语义含糊、叙述重复者不少。
  《十大段明义》三卷,《历代三宝纪》作“《三阶别集》三卷”。敦煌残卷《人集录都目》一卷(附p2412)是三阶教籍目录,其中有《人集录明十种恶具足人邪正多少及行行分齐注》三卷,也许即为此书。三阶教多按大段、段来开展论述,此或通过十大段文句采论述有十种恶的人的邪正及佛法问题。
  《根机普药法》二卷。按三阶教的理论,应对根起行,第三阶的众生应以修持“普法”得救。此“普法”即为救苦的“普药”。 。
  《三十六种对面不识错法》一卷。亦作《明一切三十六种对面不识错法》。
  据《开元录》说,以上四种本皆叫《三阶佛法》,后三种本列入《三阶集录》之中。
  《大乘验人通行法》一卷。
  《对根浅深发菩提心法》一卷。或前加“明诸经中”四字。
  《对根浅深同异注》一卷。·或前加“明诸经中”四字。
  《末法众生于佛法内废兴所由法》一卷。或前加“明诸经中对根浅深”八字。三阶教主张末法众生应废“别法”,而兴“普法”。此书当论此意。
  《学求善知识发菩提心法》一卷。全名为《明世间五浊恶世界末法恶时十恶众生福德下行于此四种具足人中谓当三乘器人依诸大乘经论学求善知识学发菩提心》。
  《广明法界众生根机法》一卷。亦作《广明法界众生根机上下起行浅深法》。
  《略明法界众生根机法》一卷。或为《略明法界众生根机上下起行浅深法》。
  《世间出世间两阶人发菩提心法》一卷。或为《明诸大乘修多罗内世间出世间两阶人发菩提心同异法》。
  《世间十种恶具足人回心入道法》一卷。或为《明十种恶具足人内最恶人回心入道者断恶修善法》。
  《行行同异法》一卷。全称是《明世间出世间人行行同异法》。
  《当根器所行法》一卷。全称为《明佛灭度第二五百年以后一切最大颠倒最大邪见最大恶众生当根器所行法》。
  《明善人恶人多少法》一卷。亦作《明佛灭度一千五百年以后善人恶人多少法》。
  《就佛法内明一切佛法一切六师外道法》二卷。亦作《就一切佛法内明一切佛法六师外道法同异》。
  《明大乘无尽藏法》一卷。敦煌残卷s190是《无尽藏法略说》,用十一段义来略说三阶教所主张的“无尽藏法”。此残卷仅存后六段。无尽藏包含的范围极广,有供养三宝、离恶修善及种种施舍等,常行不舍,功德无尽,故称“无尽藏”。敦煌残卷s721是《大乘法界无尽藏法释》,是对《大乘法界无尽藏法》的注释,可以参考。
  《明诸经中发愿法》一卷。
  《略发愿法》一卷。
  《明人情行行法》一卷。
  《大众制法》一卷。《大周刊定录》作《大众制》。
  《敬三宝法》一卷。全名称《明诸经中对根起行浅深敬三宝法》。
  《对根起行法》一卷。亦作《明一切众生对根上下起行法》,有五段文义。敦煌文书s2446为此书的残卷,首缺。五段是:第一段,明三阶出世道不同所由义;第二段,明三阶出世处所不同所由义;第三段,.明三阶借伴不借伴不同所由义;第四段,明三阶断障不同所由义;第五段,明三阶六法具不具所由义。此为全面概要介绍三阶教教义的重要著作。
  《头陀乞食法》一卷。亦作《依诸经论略抄出头陀乞食法》。
  《明乞食八门法》一卷。
  《诸经要集》一卷。 :
  《十轮依义立名》二卷。全称《大方广十轮经学依义立名》。《大方广十轮经》八卷,失译,《开元录》附“北凉录”,与唐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同本异译,是三阶教常引用的佛经之一。
  《十轮略抄》一卷。亦作《大方广十轮经人集录略抄出》。
  《大集月藏分依义立名》一卷。全称《大集月藏分经明像法中要行法人集录略抄依义立名》。《大集经》最早由北凉昙无谶译,后来续有补译,其《月藏分》也单行作《大集月藏经》十卷,是北齐那连提耶舍译,为三阶教常引用佛经之一。
  《大集月藏分抄》一卷。全称《大集月藏分经明像法中要行法人集录略抄出》。
  《月灯经要略》一卷。《月灯经》即《月灯三昧经》,十一卷,北齐那连提耶舍译。
  《迦叶佛藏抄》一卷。亦作《明一切出家人内最恶出家人断恶修善法如迦叶佛藏经说》。《迦叶经》二卷,后魏世王子月婆首那译。
  《佛藏经》三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此为经抄。
  《广七阶佛名》一卷。也称《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佛名》。《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刘宋畺良耶舍译。
  《略七阶佛名》一卷。敦煌文书中发现多种《七阶佛名经》(或称《礼佛忏悔文》),是三阶教供养礼佛时用的法仪文字。
  在以上三阶教书目中,常有“人集录”字样。在敦煌文书中发现一份三阶教籍目录,题目为《人集录都目》,除无《明乞食八门法》外,全同《开元录》卷十八、《贞元录》卷三十残卷的三阶教籍目录,只不过题目皆用全名。此可证明当初三阶教曾把自己的教籍全部抄录单独流行。此外还发现《龙录内无名经论律》,其中有别的目录中不见的三阶教籍目录,如《两阶发心》、《三阶佛法密记》、《略说禅师本末》等。《三阶佛法密记》有三卷,现从敦煌文书中发现了其上卷,是对《三阶佛法》的注释,内引用三阶学僧念法师之说。这部著作条例明晰,介绍三阶教理比较清楚。
  在敦煌文书中还发现《信行口集真如实观起序卷第一》、《普法四佛》、《如来身藏论》、《第一明恶法》、《第二明就众生多类种别不同》及三阶教僧室利末多(师利)编造的伪经《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现存的三阶教的资料虽然已经残缺不全,但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仍可以对信行的思想和三阶教的教义得到基本的了解。在这方面,日本学者矢吹庆辉的《三阶教之研究》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值得研究者参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