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携手同圆”理念谈佛光青年生命教育的建立
从“携手同圆”理念谈佛光青年生命教育的建立
——二零零一年国际佛光会青年会议专题报导
满遵(佛光山法堂书记)
对於新世纪的来临,许多人都抱著很大的期望,尤其是身为国际性的佛光青年,在五度参与全球性“国际佛光会青年会议”,对世界的视野打开了,看得愈多,关心得愈多,就愈是觉得生命是负有使命的,生命是需要回馈的。透过大会研讨的思想教育、启发,这个世纪的佛光青年,对於自己的处境有更深的了解和责任。
一、来自二十三个园家近五千名青年出席盛会
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开始,全马来西亚各地的传播媒体,已将佛光之声传遍各地,超过一千名义工聚集在吉隆坡绿野仙踪会议厅,为第五届国际佛光青年会议而忙碌。有来自二十三个国家,近五千名来的青年将出席此项盛会。
这场会议,总指导是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主办单位是国际佛光会青年总团部,承办单位由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协会青年总团负责,大会主席由马来西亚会青年总团宋耀瑞团长担任。海内外青年代表团计有亚洲:台湾中华青年团、香港青年团、日本东京青年团、大阪青年团、菲律宾青年团、马来西亚青年团、新加坡青年团、印尼棉兰青年团、泰国曼谷青年团、韩国汉城青年团、中国北京青年团、汶莱青年团。美洲:美国纽约青年团、内华达青年团、洛杉矶青年团、加拿大青年团、爱民顿青年团、多伦多青年团、温哥华青年团。欧洲:瑞士青年团、英国伦敦青年团、法国巴黎青年团、荷兰青年团、瑞典斯德哥尔摩青年团。大洋洲:雪梨青年团、昆士兰青年团、墨尔本青年团。非洲:南非约堡青年团。中南美洲:巴西青年团。
开幕典礼在庄严隆重的气氛下正式开始,大会恭请星云大师主持按钮仪式。大会青年代表以“青年菩萨勇猛精进,佛教靠我,当下承担,四海佛光,旭日东升,弘扬正法,携手同圆”,与全体二十三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共勉。这象徵佛光青年自我的期许与未来努力的目标。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前途,古今中外多少叱吒风云的领袖,都是在青年时期献身国家民族,才得以完成伟大的事业;在佛教的历史上,教主释迦牟尼佛、中国玄奘大师等,也都是在青年时期投入佛教。所以,佛教青年是佛教的延续者及发扬者,也是二十一世纪人间佛教的先锋。佛光山在星云大师的带领的教育下,全球的佛光人,都荣耀地以“人间佛教”为思想、行持的圭臬,佛光青年亦是如此。
主办单位国际佛光会青年总团部,成立於美国加洲洛杉矶西来寺,短短五年来,如今百余个青年分团分布在五大洲,八十五个地区。平日於世界各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更以有组织的方式,带动青年从事各项文化、教育、慈善等活动。在参与过程中佛光青年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寻求突破,自我调整,修正自我的思想,并培养积极正确的道德观以及开放的胸襟。
承办单位马来西亚协会青年总团,於一九九七年正式成立,现今共有三十个分团,会员近二千名。对於会员的教育和培训,都有一定的组织和程序。宋耀瑞总团长表示:“青年在加入会员之前,会先以义工身分参与各项活动後,待了解青年团理念之後,才加入正式会员。随後学习活动的策画执行能力,加强处众的和谐观念,以及佛法义理的熏习。在组织方面,总团部最高领导总团长,下设署理团长、副团长、正副秘书。各分团则是分团长、总义工长、义工长、队长、组长、会员、义工。”组织架构之完整,以及会员的素质提升清晰可见。
在二零零一年四月马来西亚协会青年总团主办“佛教青年讲习会,佛教靠我”中,二千名青年参加,目标为加强青年为教的热忱,追求佛陀的正法,拥抱智慧和勇气,为苦难的众生发下菩萨的心愿。除此之外,於一九九八年主办“祥和夜至星云大师弘法大会”吸引五万人聆法,二零零零年“禅净密三修法会”、 “千喜万福送温情”慈善演唱会,以及一九九九年、二零零零年曾协助,首创的大型音乐居“释迦牟尼佛传”,在在引起当地热烈的迴响和肯定。
这些文教活动,让与会人士见识到马来西亚青年的活力和热情,以及优秀的组织力。所以才有承办国际性的青年会议的因缘。承办这次会议时,总团便於数月前进行各项事宜,甚至数位重要干部在总团长的带领下,跨海到台湾求益於大师,召开了数场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让会议能够进行圆满。同时在马来西亚也徵召了千除名各项专才的义工,共同协助会议工作,其活力的展现让全球青年赞叹佩服。
“活力”是学习进步最佳的动力,“人才”的齐集更是力量的凝聚。像新加坡幅员这么小,竞争力却是全球前几名,这是靠百分之七十五的华人、百分之二十五的马来西亚和印度人通力合作,并不惜重金礼聘全世界各地的各式人才。有活力就比较容易改革,产生预期的力量,往往在其他地方做不成的事情,到有活力的地方事情就做成了。成立以来佛光青年团是个活力发源地,每个青年自许为世界公民,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良善、智慧的力量。
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协会林玉丽会长对於青年的护持不在话下,她说:“青年需要佛教,佛教要青年。马来西亚佛教青年在喊出『佛教靠我』的口号之後,引起热烈的迴响,为社会注入一股清流,这一股清流需要我们的呵护,需要我们的支持。青年人有的是热情和行动,成年人有的是经验和远见,两者的互相配合携手同圆,活动既融和佛法又能带动青年,既净化人心又能注入新血。在佛法事业的永续传递上,才能一脉相承,灯灯相续。”
她更希望透过这一次的会议,能凝聚全体佛光人的力量,并在会议讨论中,拟出佛光青年在这一个新世纪的任务和目标。“佛教靠我”不只是一个口号,“携手同圆”更不是空想。此次青年会议的意义就是在於通过活动达成彼此的共识,通过交流激发更高的创意,以使人间佛教的推广、佛光净土的开拓能真正落实。所以在未来的一年中,佛光会将以推动文化教育工作与慈善公益活动,继续推广人间佛教的使命。
二、多种族、多文化的马来西亚
“携手同圆”的理念是由承办单位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协会青年总团,集合众人的智慧提出的,笔者参观会议地点吉隆坡的城市之後,对这样的主题也深有所感。
马来西亚的领土包括马来半岛南部(西马)及婆罗洲岛北部(东马),是个君王立宪的国家。早在英国殖民地时代,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以外销橡胶、锡及生产稻米为主。早年的移民正是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生产主力。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尽管高楼林立,却仍保有美丽的绿色自然景观,与相当平民化的房舍,人口约一百万,华人估其人口一半以上。市区街景呈多元化的异国风味,有阿拉伯式建筑的政府机构、回教清真寺、中国式的商店街、印度寺庙、欧式庭园,简直像一部马来西亚历史的电影浓缩版在此逐一上映。
只要到市区走上一遭,就会听到生意人和顾客吱吱喳喳地用各种不同语言讲价,其中有华语、马来语、印度语,以及土语,可能还有英语。马来西亚人民的确是由多种文化及种族所融和而成,马来语被定为国语之後,加上优马政策的影响,如今马来文已深入各民族之间,成为共通语,大街小巷上,中文与马来文并列的广告看板正是这个国家的特色之一。
马来西亚政府在一九九六年统计有五百万华人,是继马来人之後的第二大民族,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第一批华裔商人大约是在十五世纪明朝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期间抵达此地,他们多半在马六甲一带开设杂货铺;不过多数的华人是在十九世纪期间抵达,当时华南各省的居民(主要是福建、广东、海南岛)为了躲避中国的战乱,纷纷来此地赚钱谋生。在马来西亚的商人及工商业者等团体之中,华人占了绝大多数。
印度人和华人一样,早在数世纪以前就来到马来西亚,但直到十九世纪才有大批印度人移民至此。来到此地的印度人多半来自印度南部,在此地的农庄工作。马来西亚的印度人现今多半定居在西部沿岸。
马来西亚的政治环境早年是多动乱的。十五世纪时,马来半岛南部成立马六甲王国。十八世纪时该王国被葡萄牙及荷兰占领。到了十九世纪,英国除占领马六甲外,来扩及槟城、新加坡,并组成马来亚联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成为日本军阀的直辖地,战後才由英国再度恢後马来亚联邦。一九五六年制定独立意法,第二年独立成为英国的盟邦之一。一九六三年原为英国殖民地的东马砂劳越、沙巴及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但一九七五年时新加坡又再度脱离,成为独立国家。
随著一九五七年独立运动的风潮,华人一跃而成马来西亚企业界及商业的主流,而马来人在经济上则相对的显得落後;即使马来人在政府的高阶层中握有相常的实力,但马来人的经济颓势仍无法扭转。
马来西亚政府在经历一九七零年一连串血腥的种族暴动後,开始推扩“新经济政策”,这项颇令人争议的措施,是在就业市埸上限定种族的配额,想藉此帮助马来人能迎头赶上华人,并缩小各种族间的经济差距。然而新经济政策不但未能促进种族和谐,反而造成贪污腐败,引起马来西亚其他种族的对立,最後终於在一九九九年遭到废止,而原先推行的宗旨却一项也没达成。虽然种族间诸如此类的紧张气氛在台面下仍十分凝重,但马来西亚还是维持著相当程度的稳定及和平。
也许是因为所处的情势,马来西亚的华人,更懂得人与人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是生命中、现实中最美好的画面。如同马来西亚佛光山住持慧显法师说:“这次会议的宗旨是提醒每个人,透过良知的眼光来看我们周遭的事,以加强年青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心,进而鼓励每一个人挺身而出,从『我』做起,使世界更美好。”
三、“携手同圆”为世界和平带来希望
星云大师早年应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的达摩难陀长老之邀,前来担任大马佛教青年的宗教导师。当时即发现大马佛教青年的为教、热情和发心。因此在一九九七年成立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协会青年总会,目前已有三十个分团,散布在马来西亚各洲。
马来西亚是多种族国家,加上殖民文化的影响,国家呈现多元化的风貌。有美丽的海滩;殖民地的异圆文化、建筑;森林覆蔽的山岳。生长於斯的华人,更能体会各种族尊重和谐的重要。於是在这次会议主题特别以“携手同圆”为题,希望连接全球佛光青年的思想,为世界和平的希望、丰富人生的梦想携手同圆。
何谓“携手同圆”?星云大师在大会演讲时说:“做人,有的人非常偏激,左右两边,不是左就是右;做人,有的人上下两极化,对於高低、大小、阶级分得非常清楚;做人,有的人四平八稳,非常方正,多一点,少一点,他一点也不含糊、苟且;做人,也有的人是圆形的,非常中道,可以多一点,也可以少一点,只要正派,只要有公义,只要大家欢喜,就算圆融,就算圆满。”他也进一步表示,每个人应放下不同国籍、种族以及地域观念,共同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在做事上要圆通,做人要圆融,说话要圆满;不圆,就有了残缺,有了残缺,就不容易让人欢喜接受。
“圆满的人生,分三个阶段,第一个圆是让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士农工商等四方八面,分散在各处的小圆点,集中成为一个中心,形成一个大圆圈,那是多么的美丽、圆满!或者将个人的理想、愿望凝聚,透过眼耳鼻舌身意都能自在的表达,甚至想要做什么事业、到什么地方、与什么人来往,四方八面即与我相应,如果能做到这点,就是人生第一个阶段所完成的圆满人生。
“第二就是圆满的人生,其意义甚深,对我们非常重要,人生虽有生老病死,但死并不是没有了,生命如时钟,无始无终,死死生生,生生死死,一直在轮迴,所以,我们对人生要有信心,因为人生是一个圆。世间万物成住坏空,空中妙有,空即是有,宇宙法界皆是一个圆,心在哪里,在一切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念头念念生滅,念念之间流转、轮迴,把生命吸吸呼呼,像海浪一样,我们在一天当中究竟在天堂与地狱之间轮迴多少次?好心在天堂,坏心在地狱,天涯在我心中,不在心外。
下第三种圆是真心佛性,我们的真心如虚空,虚空无相,无所不相,包含万有一切。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真心,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就如同黄金、钻石埋在土里,不易察觉,现在我们要费一些功夫把我们的自性找出来。自性是不生不滅的生命,如果每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真心,随遇而喜,随遇而安,那就是解脱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除星云大师主题演说下携手同圆”之外,大会也延聘一群有识、优秀的师资来为全球的青年授课,拓展年轻人的思路。计有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长吴伯雄先生、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秘书长慈容法师、国际佛光会青年总团部执行长慧传法师、佛光青年中心主任依淳法师、佛光青年中心执行长叶惠贞老师、 “浩瀚星云”作者林清玄先生、佛光山檀讲师曾广志医师。
同时大会也安排各国寺院的住持法师,以及学有专精的学者,共同主持分组讨论。议题有:如何落实会议主题“携手同圆”的理念?如何成为优秀的干部?如何使用“佛光转团康手册”?如何经营一个佛光青年分团?如何推动“人间佛教读书会”?如何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佛光青年团行列?如何具体实践“佛教靠我”的理念?佛光青年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文教人才?佛光青年正确的学佛心态?
因此,会议的目的让全球佛光青年从“携手同圆”的宽广理念,建立优质的生命教育。我们现在从四个面向来探讨:
第一、“携手同圆”提供“尊重生命”的思考
第二、“携手同圆”带来“慈善救济”的关怀
第三、“携手同圆”具备“社会责任”的省思
第四、“携手同圆”开发“内在觉醒”的道路
(一)“携手同圆”提供“尊重生命”的思考
以马来西亚为例,无论是英国或日本殖民时代,马来西亚政府对马来人均采保护政策,这对其他民族而言,无异是歧视待遇,因而引起彼此间的冲突与摩擦。还有震惊全球的九一一恐怖事件,如何消弭不同信仰、不同语系、不同种族的纷争,促进融和,防止各种族团体的民族纠纷,也许是本世纪最大的课题。因此,“携手同圆”这样的思想主题,绝对是可以呼应这样的世纪议题的。
数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和马来西亚是相同的。来自世界各角落的生意人、移民、征服家带著自己的传统、宗教及生活方式,来到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虽早已学会了如何去改变及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如何与其他的种族及信念并存并生。但思想和内心的深处却并不一定能真正尊重对方,甚至包容不同的思想,这样的深沉课题是这次会议要青年朋友们思考的。虽然其他国家青年,可能暂时无法领会到马来西亚青年所面临的问题,但究其根源,这些问题的病因是来自於人类彼此间,无法互相在差异中,保有尊重的涵养。所以,学习尊重不同的生命,是不分国籍肤色的。
星云大师提出,每个人应放下不同国籍、种族以及地域观念,共同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同时,在做事上要圆通,做人要圆融,说话要圆满;不圆,就有了残缺,有了残缺,就不容易让人欢喜接受。
这样的理念提供青年学习“尊重生命”,学习从自我角度出发思考,对方也是个和自己一样的“人”,也有情绪、看法,更有存在的尊严。当一个人心中充斥敌意、愤怒和偏见时,自然处处彰显不满。尤其,遇有情绪低潮、压力沉重时,便极易迁怒他人,忽视别人是“人”,是有尊严的生命个体这样的事实。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立场,但是话语表达需要说得理性兼谦和。有的人,说话很“直”、 “冲”,夹带复杂强烈的负面情绪,视别人为不可理喻的敌人,更自以为唯有如此的表达,才能显示自己的力量,别人才会“听清楚”。事实上,这种逞一时之快的人,只暴露其短——“性情浮躁”、“有勇无谋”,是典型的侵略型性格。
所以,“做事上要圆通,做人要圆融,说话要圆满”,首先就要学习接纳“尊重生命”的观念,并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倾听他人谈话,且能抓住精华,培养自己有能力解决生活周遭的困惑与问题,并具备宽容胸怀并能自我批判,同时与外在世界保持良好的接触,期许自己做一个世界公民。
(二)“携手同圆”带来“慈善救济”的关怀
现今大部分青年从小就生长在一个衣食无缺的生活环境当中,有时候会常常觉得不晓得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同时心性也会比较脆弱,面临现实社会中的挫折、挑战以及解决能力也比较不足,每天都过著差不多的日子,常常会有一种很麻痺的感觉。
因此,有些年轻人就会追求一些感官的刺激,藉由崇拜偶像明星、追求流行的方式来满足。当然这些并不是不好的现象,但是有些情形已经到了极端,比如说吸毒、或是沉迷於网咖,这样的现象都是物质很富裕,心灵很空虚所导致的,可以说各国普遍都有这样的问题存在。
“携手同圆”的理念,落实在每一个青年的生命观,就是一种珍惜生命、服务众生的具体表现。以各国青年团从事各项慈善服务纪录中,我们清楚观察到,这样的具体善行,可以让青年朋友过著心灵富裕的生活方式,并藉著服务学习和别人的互动,可以建立起自信心和对社会主动关怀的能力。
以台湾为例,很多人对政治环境都很不满意,对经济也不满意,很多的人失业,台湾不再是以前那个很炫丽的台湾了。但是台湾有台湾的好处,现在还是有很多的人,在任何的困难和艰苦之下,他们都愿意透过社会福利的方式,帮助一些受苦的人,这是台湾最可爱的一面。佛教界在台湾是非常慈悯地关怀台湾,哪里有苦难,就可以在哪里看到佛教徒,这点倒是可以值得安慰,佛教徒还不至於只要出世的修行,而不问世事。
所以,青年团带领青年朋友看到这一面,甚至带动他们加入慈善服务的工作,这是有助於他们的成长。如果我们的社会很多年青朋友愿意在他们的生命中、生活中,一星期花一个下午,或者是一个月挪出一天,参与义工行列,让受难家属的压力得到一些纾解,让受苦者知道这个社会并没有忘记他们。
国际佛光会青年总团部成立以来一直以“不忍众生苦”,来带动青年体会生命应有的悲悯。事实上,参加义工,最大的好处不是别人,而是参加义工活动的自己,参加义工活动会更加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对自己、别人、社会的价值,事实上对生命也是有价值的。
生命的成长,是在於我们自己,我们要学习忘记背後一些错误的事情,努力此刻,然後面对未来。如果要让我们的一生过得很好的话,人与人的关系,一定要彼此相爱、关怀,用这样正常、正确的观念去面对自己的未来。
(三)“携手同圆”具备“社会责任”的省思
之前,我们谈到“携手同圆”带来“慈善救济”的关怀,但是,我们希望青年的智慧有足够的深度,去思考“苦难”背後真正的原因。
星云大师说,我们在一天当中究竟在天堂与地狱之间轮迴多少次?好心在天堂,坏心在地狱,天涯在我心中,不在心外。
因此,我们观察到,苦难往往有些来自无法避免的天灾,但有些却是来自於人祸。这人祸,背後如果不是偶发的个人情绪,或是恩怨情仇,而是来自公共政策,或者是法案的错误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适度的发挥每个人对社会应有的“社会责任”?
“人间佛教”的行者,是不能避谈“社会责任”这部分的,从佛陀到过去的高僧大德,为了护念众生,他们也是想尽办法去说服君王,或是政策的主导者,希望他们能够“护念众生”,善尽为人君主的“社会责任”。所以,关怀生苦难的部分,在佛教的传统里,早已进行了数千年。
因为苦难之外,我们可能要追究到罪恶的根源,自己的罪恶需要用佛法对治,他人的罪恶,则要尽量减轻罪恶的发酵力量,譬如说有良好政策的约束,将个人的恶行制止,至少为了慈悲,不让他继续堕落沉沦。所以,政策或是法案的设立,要注意是否能将苦难化为无形,或是减低,最好是让苦难不要再发生。
因此,各国青年团热心参与当地关怀社会的活动,甚至联合当地佛光协会的力量,对当局发出正面有力的呼吁。佛光也希望更多优秀,甚至具有社会地位的人士,加入佛光会组织,共同监督政策、法案的平等性。
这样的说法,也许会引起传统人士的质疑,质疑我们修道人应该就是要解脱自己?应该是好好地观照自己的身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时间在社会、群众之中?有时间反观自照吗?会不会因此而庸俗化?佛光会组织是由一群有识的在家居士领军,奉行的是“人间佛教”,无论在行持或心性上,都能开心今生与下一代的福社,倘若只是关心来生,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再者,有一种人然愿意行“菩萨道”,但却只能面对苦难的表象;因为面对苦难的表相,给自己回馈的感觉是:因为我的努力,苦难的现象马上纾解,快乐是现成的,而且没有争议。但是,他却忘了,苦难背後真正的原因,往往是来自於罪恶,不管是当事人的罪恶,或是他人的罪恶,还是一种由社群里共同形成的罪恶。
接下来,我们就要问要不要去碰触“罪恶”的根源问题。当然,这部分的张力是比较高,对一个修行人来讲,他会习惯心情需要平静,人际关系是也要求和谐,不希望介入这么深层的领域,让自己因不适应而产生苦恼。
但是我们要质疑,如果我们假装事情没发生,心情就会很平静,但这只是虚拟出来的平静,难道这经得起考验吗?除非能够无视集中营对善良民众的凌虐,或是恐怖主义分子酿造的九一一事件。当面对这些人类的浩劫时,我们心中可以如如不动?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属於冷漠无情呢?还是真的是慈悲超然?
我们知道佛陀所宣说“因缘法”真理,他认为“因缘”,决定很多众生的不同,也就是所谓的“个别差异性”。因此,每个众生的生命境界不同,不能够用唯一的标准来要求。在这样情况之下,佛陀认为,如果一个众生,他只是希望得到明天更好,未来更幸福,可以消灾免难,佛陀会告诉他要怎么做,他的德性必须要有关怀别人的能力,而不是去伤害众生。
有些生命超越了一些,他认为这些世俗的幸福又如何呢?这些都是虚幻的,佛陀就会告诉他,怎样才会达到生命究竟的解脱?不止是在感官的享乐之中。再有一些人又更超越一层,他们有一种菩萨心肠,认为不能只管自己生命的解脱,只要有一个众生还在苦难之中,他就觉得生命不圆满,这种人就是菩萨根性。
因此,无论对事情、对修行的看法是不能二分法,当我们投入社会关怀活动时,并不是“不务正业”,不务正业之後修行就会退步,也会变的庸俗不堪。我们所有努力的背後,是对佛法深度思考所延伸的,星云大师曾说:“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所以,佛光会的投 入和努力,不是想要凑热闹或是迎接掌声,或是为了权,为了利,而是看见众生苦,舍不得众生受苦,暂时把自己解脱生死的事搁下,发大心为群众服务。
这样善尽“社会责任”的结果,发现其实每个人正一步一步地在完成自己。所谓“完成自己”不是自己在追求什么样的目标,说穿了修行是在修什么呢?就是修到“无我” 、“无私”,没有一点私心。
每个人根性因缘不同,有的人,他们必须是在禅堂、在旷野中,是避开群众进行观照身心而解脱自我的;但我们相信“人间佛教行者”是一不断的忘记自己,接近苦难众生的时候,在累积的岁月中,这样的过程中“自我”越来越淡化。自私的生命历程是无法拥有强大的生命能量,在放弃自我、热切护念众生的过程中,忘记计较是不是有任何回馈和利益,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修行吗?
(四)“携手同圆”开发“内在觉醒”的道路
星云大师在演说中强调,第三种圆满的人生,要明了自性是不生不灭的生命,如果每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真心,随遇而喜,随遇而安,那就是解脱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自性,是一种内在的“自觉心”,是一种透视自我的能力,是一种对自己的觉醒,是触摸到自己心灵的能力。这种“自觉心”,在一个讲求功利主义,强调输赢的社会里,已逐渐退化蒙蔽。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部分人们,在潜意识莫名兴奋地谈论别人的是非、隐私,却丝毫不知所谈的,正反射自己的行为特质,以及个人真正内在潜藏的动机。然而,跟著起鬨的人,比比皆是,而且浑然不觉有何不对。
还有一种人,只要别人观点与他不同时,一定强词夺理、咄咄逼人,深恐别人不知其睿智敏思,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傲慢态度,让原本轻松和乐的交谈,衍生无谓的争吵。这种表达方式,充分突显了因自卑所产生强烈自我膨胀与防卫。然而,随著喧嚣的人,处处可见,也丝毫未觉有何不妥。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得知“内在觉醒”的缺乏,是现代人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致命伤。一个常常没有“反求诸己”的自省习惯,却习於“我行我素”,充分显现顽强、蛮横的个性。结果,不止伤害别人,最後,更会伤害到自己。
这种“反求诸己”的过程,便是让“自觉心”明芽,再次擦拭自己的内在心灵,找到自己的“真心”。唯有透过自省,方能发现自己拥有主导自我的能力,而不是一再要求或苛责别人。
全球佛光青年在各国青年团有组织的带领和教育下,定期不间断地学习佛法,涵养身心,另一方面又实际地投入文教、慈善等各项活动,这样的熏习和互动之下,佛光青年早有不同的见识和素养。
所以,当这个社会充斥谣言、黑函、纷争、暴力时,佛光青年无须跟著冲动起鬨,而是学习安静下来,擦拭自己的心灵之眼,唤醒自己内在的知觉,让自己保有一颗明亮的下自觉、心” 。
“携手同圆”的努力计划
这场会议共举行四天,我们不会夸口说全球佛光青年,以达到百分百的智慧和实力,但我们可以确信,大部分青年的思想获得前所未有的思考空间,他们懂得去尊重彼此的不同,更乐於分享彼此不同的生活经验。
在分组座谈中,我们看到,各国青年代表热切积极提出落实“携手同圆”理念的方法。有的决定回国後,加强对各种弱势团体付出关心,释放善意,定期至当地孤儿院、养老院、残障中心做各种慈善的服务。有的已在大学举办中华文化活动,让马来人了解华人文化,积极主动的透过各种管道,让别人先了解我们。甚至也建议举办各国文化展览的连谊活动,不但可彼此吸收生命的看法和经验,更可以藉由参与活动,让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有良好和谐的互动,让他们亲身了解佛教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更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
华人的民族性较被动,常因为自己的不主动而丧失许多接触他人的机会,如何积极主动地和其他社群团体融和?澳洲南天寺住持满谦法师提出她丰富、实际的经验给所有青年。她说,在加拿大和澳洲的社会里,是华人移民最多的国家,但是几乎没有种族分歧的严重问题,各种族相当融和。澳洲人可以接受中国人的文化,拿起筷子用餐,甚至拿的比中国人好。这证明中华文化已被澳洲的社会尊重、融和,所以,无论是吃的文化,或是年庆佳筋的活动,澳洲人都能认同参加,彼此的文化已因交流而融和。
她进一步指出,“多种文化”的并存,即是“携手同圆”的展现。她建议各国青年在当地,可先主办一些属於文化性的活动,基本上这样的活动无宗教色彩,容易被非佛教徒接受。满谦法师已在南天寺举办文艺季、美术季、各文化的联合展活动。透过这样的展览,可以让不同种族吸收。
目前根据澳洲官方统计,佛教已成为澳洲第三大宗教,是所有宗教中成长最快的宗教。主要原因是采取不正面传教的方式,重点视将佛法的精神传播给每个人,而佛教的智慧和包容性,据满谦法师表示,这是主要吸引西方人士亲近佛教的主因。因此,在南天寺的禅坐班,你会看见很多的神父和修女,正凝神专注地观照身心。
菲律宾的佛教青年也表示,目前菲律宾佛光会、青年团每天透过手机的简讯传大师法语,现在已累积每天数万通。
欧洲的青年代表在分组座谈中谈到,法国很害怕邪教传教,以前只能接受天主教、基督教,只要一打出宗教的名号,不容易推广甚至吸引人,不过巴黎佛光山十年的努力,已获得当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越来越多人想接近中国的文化与佛教。
我们知道欧洲共同市场的完成,以及欧元的统一,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筹画布局和不断尝试可能性中酝酿。首先是钢铁业的合作,接著有共同市场,到今天欧元的统一。因此,佛教在欧洲的发展,实在需要出生在当地的华裔青年,投入相当的心力和时间共同来努力。
目前法国青年团已参与协助巴黎佛光山举办生活讲座、“佛门的一天”,并主动邀请让媒体采访报道。法国媒体以“以欢喜代替悲哀”为题,探讨天主教、基督教所看到的形象是悲哀的,而佛教的佛菩萨像却是欢喜的。还有一次的茶会活动中,也以“以绿茶代替香槟”为题报导。除外,在欧洲很流行电视座谈会或讲座,是多人一起谈的,这样的方式也预计要进行。
为了让更多非佛教徒领受佛法的智慧,讨论中也有人建议在印制佛光菜根谭书签时,并不一定要标明宗教,最好翻译成当地语言,较能为一般社会人士接受。
以上种种的建议方法,说明这群青年的心是热切的。正如大会主席马来西亚宋耀瑞总团长对此次会议的感言:“欢喜,是因为能和你们在一起,和许许多多年轻的心、真挚的心一同跳跃。大夥儿的热诚,是我们在学佛道路上照明的灯。感恩,是因国面对万千人群的时候,一回首有你们的心和手,把佛光青年的成就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许许多多的因缘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我们。我们热切地盼望来自海内外的佛光青年们,参与国际佛光青年会议後,在心灵的最深处种下菩提种芽。”
会议虽已结束,但许多人都表示深深感受到星云大师对青年们的爱与期盼。深信佛光青年经过一次一次的会议研讨、活动历练的成长,将会有更多的青年投入,共同延续推动人间佛教的理念。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