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律宗>>正文内容

东渡扶桑弘律学 唐风洋溢奈良城——记一代高僧鉴真大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东渡扶桑弘律学 唐风洋溢奈良城
作者:


   ——记一代高僧鉴真大师
  鉴真大师是我国唐代“是为法事也,何惜性命”(1)的伟大实践家、律宗高僧。他六次东渡而五次失败,毫无退怯之心。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克服了种种厄难,终于到达日本。他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使人潸然泪下。大师把当时的盛唐文化、艺术、文献、药物等先进艺传播到日本,对两国人民的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中日佛教史上的这位杰出高僧,笔者试对大师的生平事迹进行阐述,以缅怀前贤,激励后人。
一、巡游两京擅宏律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广陵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人。唐中宗嗣圣五年(688)年出生于一个奉佛家庭。“其父先就扬州大云寺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2)大师幼年就聪颖异常,器度恢宏,十四岁时,随父入寺参拜,见到高大慈祥的佛像而感动夙心,请求父亲让他出家。父亲对其志趣颇感奇异,于是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依智满禅师出家受沙弥戒。由此可见,大师自幼宿根深厚,早已与佛结下不解之缘。
  鉴真大师出家后,在大云寺(后改为龙兴寺)依智满禅师修学。中宗教和帝神龙元年(705),师十八岁,从著名律师道岸处受菩萨戒。道岸律师乃“十方龙象,罔不师范”,“清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的高僧,(3)在江淮一带大力弘扬道宣律师开创的南山宗,使一向奉行《十诵律》的江淮地区改行《四分律》,被誉为天下四百余州的受戒之主。景龙元年(707),鉴真随道岸律师到达长安,(708)三月二十八日实际寺登坛受具足戒。主持受戒的是德高望重的荆州玉泉寺弘景(亦作恒景)律师。《宋高僧传》记载:“恒景律师从文纲律师学毗尼后,又入覆舟山玉泉寺,追研智者禅师的止观法门,著有《顺了义论》二卷、《摄正法论》七卷、《佛性论》二卷,是一个三学圆明,解行兼备的人。”(4)
  鉴真天性笃实,虽出家不久,却稳健老成,在诸多律学名僧的影响下,自然养成一种坚毅恳至的作风。其后巡游二京,究学三藏,尤其致力于律学的修习。经过数年的苦心研讨,他精通了道宣的《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羯磨疏》、《量处轻重仪》和法砺的《四分律疏》等律学著作,为后来的弘化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师“观光两京,名师陶诱,三藏教法,数稔该通,动必研几,曾无矜伐。”(5)可见大师到了长安之后,除依止实际寺怛景律师习律与观数年外,又从其他名僧大德参学数载。日本凝然大师《三国佛法传通缘起》(卷下)记载说:“鉴真和尚是天台宗的第四祖(愿注云:是从天台取之,若从南岳取者,为第五册),随弘景律师受具足戒,并学台教。弘景是南山律师(文纲)亲度授具弟子,随章安大师学天台宗。鉴真随道岸律师受菩萨戒(即三聚通受之法),随融济律师学《南山律钞》、《业疏》、《轻重仪》等。等岸、融济乃南山道宣律师受学弟子。弘景、融济俱释《南山律疏》。鉴真随西明寺远智律师听彼疏一遍,次于东京授记寺从全修律师及慧策律师听彼疏各一遍。后随西京观音寺大亮律师听砺疏五遍。前后始终学相部在疏总获九遍,上之诸师乃西塔满意律师受学门人也。鉴真受具五夏之中,如是游学究砺、宣宗。”大师在戒律方面虽以南山为宗,但同时又兼通相部的学说。
  开元二十一年(733),鉴真四十六岁。这时他已经学成立名,自长安回归故乡,任扬州大明寺住持。从此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兴戒坛、讲经诵经、写经刻石乃至广施医药,普济众生,不遗余力,其声誉遍播江淮。“淮南江左净持戒者,唯大和尚独秀无伦,道俗归心,仰为授戒之大师。凡前后讲‘大律’并‘疏’四十遍,讲‘律钞’七十遍,讲‘轻重仪’十遍,讲‘羯磨疏’十遍,具修三学,博达五乘。外秉威仪,内求奥理。讲授之间,造立寺舍,供养十方众僧。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缝衲袈裟千领,布袈裟二千余领送五台山僧。设无庶大会,开悲田而救济贫病,启敬田而供养三宝。写一切经三部,各一万一千卷。前后度人授戒,略计过四万有余。其弟子中超群拨萃为世师范者,即有扬州崇福寺僧祥彦、润州天乡寺僧道金、西京安国寺僧璇光等三十五人,并为翘楚,各在一方,弘法于世,导化群生。”(6)大师在江淮之间,独为化主,被尊称为“授戒大师”,而成为继道岸、义威之后的一方宗匠。
二、矢志东渡扶桑国
  日本约于继体天皇之时(522年左右),佛教由朝鲜传入,后比苏我稻目、苏我马子及圣德太子的提倡,佛教逐渐兴盛起来。圣德太子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派僧旻法师、清安师等八人到中国留学。唐代来中国留学的所谓“学问僧”和“请益僧”,在史籍上可以考见的。大师有八九十人,其中以最澄、空海、常晓、圆行、圆仁、圆珍、惠运、宗睿,所谓入唐八大家最为著名。日本天平五年(即唐开元二十二〈734〉,荣睿和普照肩负着赴唐招聘高僧去日传戒弘法的使命,随第十次(亦有随唐第九次遣再使多治比广成之说)遣唐入唐留学来中国,他们一边学习一边留意物色传戒高僧。天宝元年(742)十月,荣睿、普照回国经过扬州,适值鉴真大师在大明寺讲律。他们参听之后,非常钦佩,就向大师恳求顶礼道:“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之人。日本国昔有圣德太子曰:”二百年后,圣教兴于日本。今种此运,愿大和尚东游兴化。“(7)鉴真对日本的情况已有所闻,观察其人,听其所言颇是恳切,便答道:”我曾听说过往昔南岳慧思禅师迁化之后,托生为倭国王子,兴隆佛法,济度众生。又听说日本长屋王崇敬佛法,造了千领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并于衣缘绣偈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由此看来,贵国果然是与佛法有缘之地。”(8)于是决意东渡弘法。
  这样,鉴真就以五十五岁的高龄,开始了他的照耀史册的东渡壮举。大师与众僧知道海上风险恶,就问门下弟子,“我的法会中,有谁肯应此远请,到日本中传授戒法呢?”(9)众僧听后感到惊讶,一时陷于冷场,后来有祥彦答道:“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渺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成。”(10)大师一听,不觉动气,斩截地说:“是为法事也,何惜性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众僧被大师一激,于是祥彦第一个说:“如果师父要去,我也跟着去。”结果道兴、道航、如海、澄观、德清、思托等二十一人,也都表示愿随鉴真同赴日本,这就组成了鉴真大师的第一次东渡弘法团。
  时值天宝二年(734),东南沿海海盗横行,台州、温州、明州(今浙江省)海边都遭到其害,海路堙塞,公私断行。在此形势下,他们亟须加强团结,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道航提议:“今向他国,为传戒法,人皆高德,和业肃清。如海等人学道未久,是否可以暂留国内,不预此行?”(11)如海闻此话后,愤怒异常,当即裹头入州,上采访使衙门诬告道:“有僧道航造船入海,与海盗勾结,总共若干人,已备好干粮,分布在即济、开元、大明寺,又有百名海盗已经入城。”(12)采访使得报,即发兵搜捕鉴真一行。经过推问,证明鉴真第一行人是清白的,但船已被官方没收,日本僧人被囚禁了四个月,奉旨送还本国。玄朗、玄法就此回国去了,荣睿、普照不愿官送,留了下来。如海因诬告罪,决杖六十,送还新罗。因为内部意见不一致,导致第一次东渡的计划,终归破灭了。
  可是荣睿、普照二人矢志不移,经此磨难,毫不气馁,辗转找到鉴真,商量再次东渡之事。大师就安慰他们说:“不须愁,宜求方便,必遂本愿。”(13)并一边托人买得岭南道采访使刘臣邻的军用船一只,雇得得水手十八人,同时又采办了各种食物、用具经卷等,携带祥彦、道兴、德清、思托等十七人,玉匠、画师、刻碑等手艺工匠一百八十五人,于天宝二年(734)十二月,再度扬航东下。般刚到长江口即被飓风击破,只好上岸修理船只,第二次东渡又暂且作罢。
  经过一个多月的维修后,鉴真一行再次起程东渡,到桑石山又因航程中风浪险恶,航道即危,般被打破,历尽苦辛,飘泊到明州阿育王寺。天宝三年,鉴真先后应越州等僧人得知鉴真欲往日本国,为免留大师,于是向州官告发说:“日本国僧荣睿诱大和尚欲往日本国。”(14)致使荣睿再次被捕,解送京城,途经杭州,以卧病假释医疗,方得脱身,第三次东渡再次宣告失败。
  荣睿、普照二人为了求法,前后所历艰难是难以形容的,然而坚固之志,毫无动摇。大师被他们坚贞不移的精神所感动,并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之句自勉,决心不辜负日本僧人的盛情,又遣法进等三人到福州去买船,作第四次东渡的准备。自己率领门徒三十多人,翻山越领,餐风宿露,从陆路向福州进发。鉴真的弟子灵佑和其他僧人,担心大师渡海遇不测,具公文向官府告了鉴真一行的动向,后在台州始丰县境,被江东采访使派人追及,不让他们出国。无奈,大师一行只好仍旧回到扬州,这次东渡的计划又告夭折。
  天宝七年(748)六月二十七日,大师又和祥彦、荣睿、普照、思托以及水手等三十五人,从扬州崇福
寺出发,风浪好象专与其做对似的,一路上风急浪高,及至进入东海“风急波峻,水黑如墨,沸浪一透如上风急浪高,及至进入深谷。”(15)他们九死一生,在茫茫大海中飘流了十四天,水米断绝,一直飘流到海南岛,方脱离险境,日僧荣睿因旅途劳顿,病逝于端州,祥彦圆寂于吉州,大师也因精神疲惫,加上不适应海南炎热的气候,患了眼病,又被庸医所误,造成双目失明,在此期间,鉴真的随行人中,有三十六人献出了生命,二百多人因屡次受挫折而先后离去,可以说大师是备尝艰苦的了。由此让人想起孟子的一段话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共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16)大师的遭遇正是如此。如今做为二十一世纪僧青年的我们,应该牢记这段古训,时常勉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人,无论遇到任何困境,都要尽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战胜它,而不是一味地抱怨环境不好,机缘不足。
  天宝十二年(753),已经六十六岁的鉴真大师,再次踏上东渡旅途,经过一个多月的漂泊,终于在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今鹿儿岛秋日浦)。然而,鉴真大师已双目失明了。这对于一个远行家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六次东度,五次失败。他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却是以惊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披荆斩棘,排除万难,终于实现了自己伟大而崇高的理想。
三、唐风洋溢奈良城
  随同鉴真东渡赴日的中外僧尼有二十四人。所带物件,除各种佛菩萨像、如来舍利、金字《华严经》、金字《般若经》、《四分律》与诸家疏释,天台止观等书籍之外,还有各种金、玉器皿、饰物和王羲之、王献之等著名书法家的真迹行书字贴,把当时最为成熟的盛唐文明全面地介绍到日本,对日本文化的发展关生了深远的影响,日孝谦天皇天平胜宝六年(754)二月,鉴真一行经过日本太宰府、大阪而到达当时日本的首都奈良,被安置在皇家首刹东大寺。日本正授予鉴真“传灯大法师”之号,且宣布“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尚。”鉴真应孝谦天皇的请求,在东大寺卢舍那殿前,依照中国清官寺戒坛的图样,用印度祗园精舍的三斗土,建立起日本的第一戒坛。于同年四月五日,为日本圣武天皇、光明太后、天皇太子等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四百多人授戒。又内道高行僧神荣、行潜等五十五人,随大师受通别二戒。日本高僧志忠、灵福、贤璟等八十多人,也纷纷舍弃旧戒,重行受戒。同年九月,东大寺戒坛院成立,由鉴真担任戒和尚,为众僧受具足戒。翌年五月,鉴真大师又任大僧都,主持全国僧徒授戒传律之事。自此后日本朝延就立了一个特别的制度,规定日本僧徒非经其授戒者,不予承认。由此可见,鉴真大师去日本后的影响和地位十分卓越。
  天平宝字元年(757),鉴真大师开始在新田部亲王旧宅的基础上,自立一所唐代寺院,于淳仁天皇天平字三年八月(759)告成。孝谦天王亲书“唐招提寺”四字,悬于讲堂,又诏大师筑戒坛,重受菩萨戒。在这段时期,大师专弘法砺的《四分律》与道宣的《四分律钞》。
  天平宝字五年(761),大师在东国下野药寺、西国筑紫观世音寺建立戒坛。并授戒。在唐招提寺,大师讲解相部疏释及《定宾记》、《南山钞疏》等,又开“梵网会”,弘扬《梵网经》,且用《濮阳疏》及《法铣疏》作为参考。其弟子法进在日本也常讲《梵网经疏》及《戒本疏》、《羯磨疏》、《行事钞》、《比丘尼钞》、《舍毗尼义钞》、《慧光略疏》、《智首广疏》、《法砺疏》,所谓的五大部三要疏。又随众请讲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遍,并著有《梵网经注》六卷、《沙弥经钞》五卷及《戒坛式》等。思托也应道璇之请,为忍基、常巍等讲《法砺疏》及《定宾记》。
  有关大师律学传承中师资受的系统,列表如下:
          法聪
           │
道覆
—————————│
│ 慧光
│ │
法愿 道辉 洪理 道云

————————————————————————
│ │
    法遵                      道洪(567-635)
│ │
    洪渊                      智首 (696-667南山宗)
│ │
    法砺(586-635相部宗)          道宣
│ │——┓
    道成  │ │
│   文纲 │
┍—————————┓              │ 融济
怀素(东塔宗)   满意(西塔) │ │
            │  ┍———┓
┍—————————┓ 道岸 弘景
│    │ │
         定 慧 义 全 远 大         │
         宾 策 威 修 智 亮  │
        │ │ │ │ │ │ │
│ │ │ │ │ │ │
└——————————————————————┘
         │             │
  │———————————————鉴真
┍———┓ │
 │ │ ┍————————————————————————┓
普照 荣睿  │ │ │ │ │ │ │
             灵佑  祥彦  义静  如实  法载  思托  法进
│ │ │ │ │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清福寺 丰安等 真璟等 常巍等 行赞等
 从上述可知,大师初至日本的五年应是住在东大寺戒坛院,后五年住在唐招提寺。唐招提寺后被收为官寺,成为日本律宗的祖庭。鉴真大师被尊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师。
 此外,大师对于后日本佛教天台宗和真言的创立也有很大的贡献。他东渡时所携经卷中有不少属于天台与真言两宗的。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创始者最澄,曾经借抄过当年由鉴真大师带去的《摩诃止观》、《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四教义》等天台著作。真言密宗之祖弘法年轻时曾受过鉴真遗泽。
 鉴真大师对于日本佛典的整理也有杰出贡献。在其未到之前,日本寺院中所用的经典,都是从朝鲜半岛传入,只凭口口相承而传袭下来,因此造成各本间歧异和错误较多。鉴真一行到达后,日本政府就把正经中的错误一事,委付给他们。经过鉴真与其弟子们辛勤努力,这些经卷大都得到了订正。而日本文字的平假名的采用的汉字偏旁部分,也是鉴真所创。甚至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他们行业的技艺均为鉴真所传,可见鉴真一行对日本国社会文化界的影响深广。
  再者,鉴者对于日本的医药学、书法、建筑、雕塑、美术等方面的发展都有巨大促进的作用。在医学上,他博达多能,品鉴极精,尤以治愈日本皇太后顽疾,名噪一时;著作方面,传有《鉴真上人秘方》一书。作为医物学家的大师,曾用鼻嗅的方法,把正仓院所藏药物一一加以辨证,无一误漏。江户时期以前,日本的药商一直把当作医药之祖奉祀。此外,鉴真和他的弟子大都擅长书法,东渡时携去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真迹法贴,影响所及,至今犹使日本人热爱中国书法艺术而绵延不衰。
  在建筑方面,鉴真建立唐招提寺,吸收了唐代建筑的最新成就,对日本寺院建筑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唐招提寺的经堂、戒坛、讲堂等,依然矗立在日本古都奈良,是日本现存的天平时代最美的古建筑群。现代日本学者推鉴真是一位站在奈良文化最高峰的人,同时也是以后平安文化的开道者。而肖像雕塑方面的绝技,最能体现的是唐招提寺现存有根据中国干漆夹贮技术塑造的鉴真坐像,是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被定为日本国宝。有人说,鉴真大师到日本,结束了所谓奈良朝古宗的佛教而为平安朝教创造了条件,结束了所谓奈良卓绝的风范,也为日本佛教界增加了不少生命力。因此近代的日本佛教著名人士如常盘大定等,都认为鉴真大师是日本佛教界的大恩人,大师的事迹可以昭垂千古。
  日本天平宝字七年(唐广德元年,763)五月六日,大师于唐招提寺结跏趺坐,安然寂化,享年七十六年。消息传至国内,扬州等地僧众为之震惊,同时也为之服孝。并聚集龙兴寺,向东举哀三日。
四、光辉事迹励后人
  鉴真大师一生,除了他的光辉事迹外,没有遗留任何著作可供我们披阅。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大师佛学思想的了解。大师一生严持净戒,身口如一,是一个注重实践的人。比如,其于长安参学期间,正是律宗新旧纷争之时,做为一个极力探讨与弘扬律学的他,却不以为然,不介于其纷争。大师的律学思想,我们可以从他一生事迹与言语中窥见一斑。
  大师一生,弘扬戒律,开坛传戒,中日两国从其受戒弟子有数万之众,是律宗发展史上一代宗匠。他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缝袈裟、写佛经、救贫苦、开悲田、治病人、传医术,弘扬佛教,救护众生,为教为民贡献出自己毕生的心血。他严守净戒,言行一致,为弘正法不惜生命的无畏精神,体现了他高尚的僧格与严厉的律学思想。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数人的生命构成了一部人类历史,而大师的生命却写下了中、日佛教史册上光辉的一页。大师那种为法忘躯所作出的贡献,永远值得中日两国人民怀念。而对中日佛教文化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鉴真大师“是为法事,何惜生命”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他用毕生的精力,换来国与国、民与民、教与教,以及整个中日文化史上的交流与发展,普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篇章。
  人,只有对社会有所奉献,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奉献的价值是造福千千万万的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双目失明的鉴真大师,虽然已经看不到任何物体,但他凭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通过嗅觉辨证各种药物,传播医学知识,亲自给人看病;指导弟子修建唐招提寺,塑干漆像卢舍那佛;帮助校正佛经,亲自传戒讲律。他虽历经千辛万苦,却有功于日本佛教和日本人民。这种为教为民忘我的菩萨精神,在这位律学大师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鉴真大师可歌可泣的伟大事迹,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五、中日友好建殊勋
  在近代史上,中日两国关系经历了一番浩劫。但两国人民心中都怀有恢复友好、合作、互助关系的强烈愿望。新中国成立后,两国佛教徒率先交往,为促进两国邦交的恢复作了不懈努力。一九六三年是我国唐代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为纪念这一曾在中日两国人民文化交流人士从一九六二年起就开始筹备纪念活动。
  一九六三年二月五日,日中佛教交流恳谈会会长大谷莹润和夫人来华,将中国在日殉难烈士名单送交中国红十字会,同时将有日本一千五百多名佛教人士签名的“日中不战之誓”送给中国佛教协会,还专程访问了鉴真故居法净寺(古大明寺)。法净寺住持将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蜀岗琼花、誉满江淮的芍药和象征慈爱、和平的紫竹以及风霞不变节的松树种子赠送给日本奈良市,象征中日两中人民的友谊长存。同年五月五日,应全日本佛教会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赴赵朴初率中国佛教访日友好代表团到达东京,参加日本佛教界、文化界举行的“纪念唐鉴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活动。次年三月十六日,日本文艺评论家、日本鉴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纪念委员会代表、鬼井胜一郎先生偕同白士吾夫先生访问了我国鉴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纪念委员会;一九七二年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战争隔绝状态;一九七三年中日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岛健藏访问中国,代表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提让鉴真大师回国“探亲”,这一倡义于一切七八年得到了赵朴老的赞同。在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若说有一件可称为“千载一时”的盛事的话,那就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初鉴真大师逝世的纪念活动、和八十年代初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它将成为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
  一九八零年四月十三日,由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一行乘运送鉴真大师回乡“探亲”的专机,从日本奈良飞抵上海虹桥机场。四月十九日上午,全省暨扬州市各界人士五百多人,在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隆重举行鉴真大师像在扬州展出开幕式。四月二十五日,鉴真大师像在故乡结束了为期七天的展出,瞻仰者达十七万余人,超出先前预算的一倍。此后还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法源寺两处展出十六天,中日两国报刊都大篇幅地报导了这一盛况。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极大地增进了中日两国各界人士的友好交往,在我国扬州大明寺建有“鉴真纪念堂”,以纪念大师对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陶铸有段吉言就阐述了这样的道理:“伟大的理想是合乎社会进步、合乎人民利益的要求、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所以对于一切具有伟大理想并为伟大理想而奋斗的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尊重他们,怀念他们,纪念他们。”(17)鉴真大师就是这样的一位高僧,他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而六次东渡,这种舍生忘死,坚忍不拔的精神,将永远值得中日两国人民怀念。他的信心和毅力,不但可以作为僧青年的借鉴,也堪为世人立身处世的表率。
  综上所述,鉴真大师的一生,堪称佛门一代高僧,盛唐文化的友好使者。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纪念。大师虽舍报生西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但其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必将载入中、日两国史册。其光辉的形象,亦将永远留给后人仰慕!最后我以一九八零年茅盾先生写的一首《欢迎鉴真大师探亲》的七言古师,来表达我对大师的敬慕之情。(18)
一代高僧幼便奇,鉴真十四即从师。
家学渊源四分律,生涯勤护水田衣。
两京寺院擅宏丽,楼台巧构有成规。
建筑神奇细端详,利人又复学岐黄。
广陵自古繁华地,师择此邦建道场。
善男信女万千辈,来自东西南北方。
顶礼焚香莲座下,悲田喜舍见慈祥。
遗唐使者频来往,云是扶桑日出乡。
象教自西而跨海,中华古国是桥梁。
鉴真投袂欣然起,携事门徒赴海市。
茫茫烟水罡风高,心向之邦何处是。
诚开金石动开神,海若前驱报大喜。
此时和尚已丧明,赖有广长舌代睹。
奈良京洛隔海洋,风送梵音与法鼓。
今日鉴真来探亲,扬州面貌已全新。
欢迎现代遣唐使,友谊花开四月春。
  参考书目
  (1)《大正藏》 第51册。P.2089.
  (2)《大正藏》 第51册。P.2089.
  (3)《宋高僧传》卷十四。
  (4)《宋高僧传》卷五。
  (5)《宋高僧传·鉴真本传》
  (6)《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49册。
  (7)《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81册。
  (8)(9)(10)(11)(12)(13)(14)《中国历代名僧·鉴真篇》何兹全主编。
  (15)《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81刊。
  (16)《孟子·告子下》
  (17)《理想·情操·精神生活》陶铸著。
  (18)《闽南学报》(1995年第一期)田光列《鉴真哲学思想探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