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法印”的指导生活
谈“三法印”的指导生活作者:
佛教义理博大精深,典籍浩如烟海,面对这浩浩三藏,真使人有望洋兴叹之感。从佛教典籍来看,想对佛教作一个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就是尽毕生之力,恐怕也未必就能达到目地的。但是,不论大乘小乘,还是八万四千法门,林林总总,若追其根溯源,就其基本义理言之,则不出三法印。“法”是普遍的必然理性;“印”有标准、准则之意。“法印”就是证实一切法的究竟。具体言之,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此三印是在同一缘起法中体悟有此三性。三者是相互贯通的,不能机械地分割开。一切法的本性是空寂的;因是空寂的,所以是无常、无我,故而又能实现涅槃寂静。三法印,为佛法持重要教义;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印来衡量。若与此三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说的,也不是了义法。反之,若与三印相契合——入佛法相,既然非佛所说,也可认为正法。《法华玄义》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由此可知三法印的重要性。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因为佛法具有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永恒如此四个特征。而印证一切法是否符合这些条件的定律,就是三法印。它科学地、合情合理地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谛,是佛教印证一切法是否符合正法的尺度。用这三个准则来解释指导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心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是佛教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分别谈谈三法印是如何指导我们生活的。
一、诸行无常指导生活
诸行无常:“行”,是迁流变化义。“无常”即是变化。是说世间上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生灭迁流、不遑安住的,由于一切法都是和全而成,是业力造作而生的,所以都是虚幻不实的。如《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大智度论》卷二十三说:“一切有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故。”世界上的万物万物无始无终的循环着,都不自在地被裹在生灭变化、刹那不停的滔滔洪流之中。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而宇宙又是无数个世界组成,整个世界在一定时期内都要经过成、住、坏、空四劫,依世界而住的有情众生又有生、老、病、死的更替,有情的思想又有生、住、异、灭的变迁。所以说,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化,思想的变迁,都是在生灭不停的运行着。我们目前所接触的一切现实,不过是一切变迁,暂时的现象罢了。在事物变迁过程中,每一事物的生灭变化,都和它周围的事物是互相联系、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的,它们之间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这种既统一又矛盾的发展过程,佛教给它下个定义为“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这一条已被实践和科学证明了,是颠仆不灭万古常存的真理,是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一条准则。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那么我们的思想也要跟着变化。换句话说,也就是紧跟形势,如果我们固守古老的旧思想,那么肯定会被社会淘汰。如果我们用陈旧的思想看待问题,也一定会犯错误。比如从前有一位年轻人,因一念之差犯了错误,事后知道自己错了,并且非常后悔,决心以实际行动来重新做人。可是他周围的人并不相信他,整天冷嘲热讽,指桑骂槐,对他像避瘟疫一样,不给他一个悔过的机会,导致那位年轻人感到人情淡溥,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最后绝望的自杀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他们看问题固定化,只知道人会犯错,却不知道人会改正错误,不知用诸行无常的准则来看待一切事情,所以社会上才有许多的悲剧产生。
诸行无常,对于那些有识之士来说,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所以佛教多用它来作为引导众生趣入涅槃寂静的方便。有情有生就有死,器物有成就有坏,这是尽人皆知的事。但是,对于这种粗相的无常观念,只有在面临其境时才偶然生起,过后依旧执著为常。因为众生对于内在的身心、外在的器界不自然的总会有一种常的感觉。其实,不但我们的身体是无常的,就连生命也是刹那变化的。我们身体处在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永无休止、流转不息的环形激流之中。《涅槃经》说:“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幻炎。”又如《楞严经》卷二中叙述了佛问波斯匿王关于身是无常的故事。经云:“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少年。颜貌已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沈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我们了知人身无常,就不要再为这个身体去淫、去杀、去盗,应善待一切生命,慈爱一切有情。古代的大德曾人曾在《七笔色》中写道:“贪甚风流,不中怨家不聚头,但顾淫人妇,能保妻儿否?休!嬉戏眼前头,自招苦受,报应分明,万恶淫为首,因此把美色邪淫一笔色……三寸咽喉,结下生生世世仇,宰杀充吾口,痛苦难禁受。体!禄尽难留,变猪变狗,冤报相偿,因果何曾漏。因此把美味珍馐一笔勾”由此看来,因果报应是丝毫不差的。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身体的无常,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又有几人能看得透,不执著呢?
再说,在一期的生命中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宝贵难常保,贫贱亦可改,一切是无常的。如古时的高官贵族,在位时耀武扬威、鱼肉百姓,不可一世;等到东窗事发,皇帝一道圣旨下来,瞬间则成阶下囚。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的确如此。众生在六道中轮回流转,象一个车轮一样轮转不息,忽上忽下地变换位置。而致使生命转动不息的动力是什么呢?它不是上帝,也不是佛菩萨,而是众生无始以来的一种虚妄颠倒的无明意识所支配下的善恶业力。由于众生有无明,所以就起惑、造业,然后就受生死果报。如果众生体悟诸行无常的道理,不执万法为实有,就可以逐渐出生死入涅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达了,西方思想也进入东方人的脑海中,人们的欲望更加膨胀,深深地沉迷在这无常的财色名食睡之中,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身体无常、生命短暂的道理。如《四十二章经》云:“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故佛在《八大人觉经》中说“国土危脆”。我们每天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机时,世间上的天灾人祸到处都是,令人触目惊心。所以说,宇宙万象无时不处在生、住、异、灭之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若是明白这些道理,就会放弃五欲之乐,以短暂的、宝贵的生命来好好地学佛修行以求出离苦海。
由于人们的贪心,动物世界许多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大熊猫等也几乎灭种,许多森林也变成了沙漠。由于人们的野心勃勃也几乎灭种,制造出核武器,到处屠杀轰炸,致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为什行会这许多灾难呢?就是因为众生无始以来的无明业力,蒙蔽自己善良的本性,不明白诸行无常之理,对外界生起强烈的贪爱,在求不到的情况下,就生嗔恨心,从而就引起杀盗淫妄等行为,危害社会。如果我们明白诸行无常的道理,从而改变自己的观念,保护生态平衡,维护世界和平,才不会使人类走各毁灭。
诸行无常是宇宙现象的原理。我们如果能明白世界一切现象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是无常的,那么在生活中,遇到顺境时,在事业中得到成功时,也不会沾沾自喜。因为事物是相依相待的,今天的成功是靠周围众缘和合才得到的,而我们所成就的事情,也是无常变化的。相反地,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也不要灰心丧气,或者悲观绝望,因为事物在刹那变化,失败又是成功之母,所以,只要我们努力就会必定会获得成功。如果我们深信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是无常的,做到“缘来勿喜,缘去勿悲。”那么,我们人生才能活得潇洒自在。圆满无碍。
二、诸法无我指导生活
诸法无我:“法”指一切法,包括物质的现象和精神的心识活动,以及一切有为无为的法。“我”梵语补特伽罗,有二种含义:一、即不因时间、空间等各种各条件的变化而消息;二、具有主宰功能、独立自在义,即能随心所欲地主宰一切。诸法无我的意思是说,整个宇宙,无论是有情还是无情,没有一个常恒不变的“我”存在着,所以叫“无我”。如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构成的,并不是一个独立自存的实在物,只是一个暂时的聚合体。我们的身体是随着细胞的新陈代谢而生灭不已。而细胞又是由各元素合成的,是无常的。所以身体不可能有主宰的功能。譬如谁都不想死,但是大限到时,谁又能控制自己的生命,让他不死呢?因此,没有一个常恒、主宰的“我”存在。
1、执“我”是万恶之源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私有制,人们的私欲意识越来越严重了,在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中就形成了主人翁似的“我”,进而对待事情都以“我”为中心。于是想到的是“我的利益”、“我的妻子”、“我的荣辱”、“我的得失”、“我的权利”等,只要是切身的利益面前,这个“我”就会跳出来,在自己和别人中间画上爱和恨、亲与仇的界限,“我”是天下第一,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话:“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人们为了一“我”变得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品行越来越恶劣。这种“一切为我”的腐朽思想侵蚀着人们的灵魂,并且已成为现代社会一部分人的奋斗目标。
“我”本身无善也无恶,只因为执着一个常恒的我,才会造很多罪恶。由于世间上的众生对“我”看得太重,对自身的利益又特别计较,所以做什么事情总是把“我”放在第一位,当自私自利的欲望不能满足时,便生起怨恨心。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干些杀盗淫妄、抗蒙拐骗的非法勾当,造下种种罪业。我们只要想想,监狱里的罪犯,哪一个不是为了满足这个“我”而犯罪呢?因此,说“我”是万恶之源是很确切的。
因为众生有我执,所以对这个变幻无常、五蕴和合的的“我”执为实有,处处以“我”为中心,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便生贪受,不喜欢的就生憎恨;想得到的怕失去,不喜欢的怕来到,于是产生各种烦恼、迷惑,这种执著越来越深,终于发动身口,造作善恶业。即已造业,依照因果循环的规律,则必然受到果报而轮回于生死苦海之中,不得解脱。
2、无我是涅槃的阶梯
众生因愚昧无知,执著“我”为实有,从而造了许多罪业,轮回六道。如果众生了达因缘和合的“我”是虚幻不实的,是空的,进而可以逐渐地进入涅槃的境界。佛教所讲的“无我”是空性。佛说缘起法,就是为了显示一切法空无自性,使人由此通达无我,灭诸戏论,而趣入涅槃。“无我”有二种:一、破人我执,证补特伽罗无我;二、破法我执,证法无我。不过佛多为二乘说人空,为大乘说法空;本来佛法是平等无差别的,因众生根性不同,佛为了方便度众生才说大乘、小乘。其实二种执著皆依自性见而起,只须破除自性见,所证之空性真如是一样的。佛教“无我”的思想是“本性空现象有”,其真正意思是让我们明白一切法的现象是众缘和合的假有,本质是空的,从而不执著我。并不是说无我了就可以放纵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整天得过且过的混日子,这样就完全曲解了佛教说“无我”的含义了。学佛如果知见不正,不但不能成佛,还要下地狱。
学佛要从做人学起,五乘佛法首先是人乘。太虚大师曾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以做人要尽到做人的责任。人生在世,固有一死,但死有轻于鸿毛和重于泰山之别,因为人活在世上的价值是在精神上,而不是在肉体。例如焦裕禄同志,为了兰考县的人民摆脱贫困,没日没夜地工作,最后兰考县的人民富起来了,他却因肝癌后期而去逝了。又如唐朝伟大的玄奘大师,为了振兴佛教,令佛法宏通后世,广利群生,发誓西行天竺求法。大师于贞观三年出发,在路途中遇到种种困难,饱受了千辛万苦。可谓九死一生,终于到达印度的那烂陀寺。在那里大师刻苦钻研,如饥似渴地学习佛法,功成名就后,于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唐都长安。玄奘大师回国后致力于译经事业,他一生共译出其不意重要经典74部,1335卷。大师因积劳成疾,于唐麟德元年二月五日夜,在玉华宫译经院圆寂,享年63岁。玄奘大师已圆寂1300多年了,但他为法献身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是值得我们效法学习的。他不但作为一位佛教宗师,也作为伟大的旅行家、学者、中印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将永垂史册。这些人虽然去逝了,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说一个人没有道德,活得是否有价值,并不在于职位的高低,更不在于权利的大小,而在于他有没有无私舍我的精神。
怎样才能做到无我呢?佛教导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目地都是为了最后达到无我的境界,是为无我打基础的。因为众生善事做多了,利他的行为也就多了,那么自私自利的心理自然会减弱,等到放弃了自私的心理,岂不就是无我吗?所以说无私的精神就是无我。我们修行人,只有能达一切法皆空,不执著我,证得诸法无我之理,才能得到自在潇洒、伟大无私、有价值的人生,这样就可以逐渐趋入涅槃。
三、涅槃寂静指导生活
“涅槃寂静”是佛教追求的最高目标。“涅槃”是梵语,旧译为“寂灭”,新译为“圆寂”,即一切智慧、道德都圆满,一切烦恼习气都寂灭,带来内心世界永恒的宁静。也就是说证得了无常无我的道理,灭除贪嗔痴等烦恼之火。不起人我之见,不著善之相,内心获得了清凉和思想的平静,就是涅槃寂静。
小乘经论,说有二种涅槃“一有余涅槃,二无余涅槃。”此“有余涅槃”是指证无生,断尽烦恼而得解脱的阿罗汉所证的四果。阿罗汉虽生死已尽,但这个有为的色身还存在,这个身体是由过去烦恼业力所招感的,望已断除的烦恼,谓之为“余”,故名“有余涅槃”。等到连有为的色身也舍弃了,三界生死完全尽净,更无遗余,即名“无余涅槃”。大乘教义则有进一步的发展,《成唯识论》卷十将涅槃分为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和“无住处涅槃”。他们把小乘的涅槃斥为沉空滞寂,蕉芽败种,小乘既偏于空,被三昧酒醉,不能从空出有,广利有情。大乘则功德智慧两皆具足,悲智双运,以般若为智,不住生死,而安住解脱;以大悲心不住涅槃,而普利含识,故说“无住处涅槃”来显示大乘涅槃的特色。涅槃虽有大小乘之别,但都要以圣智断烦恼才能证得,解脱是无差别的,只争有无悲心济物为异而已。
以上略谈了涅槃的意义,不论是大乘涅槃的意义,还是小乘涅槃的思想,都与我们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谁没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痛若?如何才能去除这些痛苦呢?佛只所以说涅槃寂静印,就是因为这是诸法的究竟真理。一切法是缘起而有的,缘起法即是毕竟空。三法印是佛法的三个法门,它能使人离执证真,众生只因被无明覆心,妄执诸法实有自性,处处被障碍系缚,所以不能出离三界,证菩提。圣者则不然:了达诸法缘起性空之理,无所系缚,即物而得解脱,解脱即是涅槃。因此,说三法印是以“缘起性空”的理论为依据对宇宙万象进行科学的总结,佛说三法印的目地,就是让众生观宇宙现象是无常,现象无常故无我,我无自性,故是性空。以此来破除众生的人、法二执,引导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证得涅槃寂静的境界。
四、结束语
三法印,是释迦文佛一代教法的三个印玺,是识别佛法、非佛法的标准。欲辨其说之正邪、真伪者不可不学三法印。欲知佛之真义者,不可不知三法印。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三法印,还要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生活,这样我们生活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最有价值。唯有这样,三法印才能真正地发挥了它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与实践佛陀的根本思想。最后,愿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学习佛法,运用佛法,以三法印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去除种种执著,我们就可以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