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学诚法师惠敏法师余秋雨刘长乐魏查理谈盛世新六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9年3月29日下午,以盛世“新六和”美好愿景与包容智慧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之传承与弘扬分论坛在灵山梵宫举行,中国佛教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台湾法鼓佛教学院校长惠敏法师、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比利时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泰国国际佛教大学副校长魏查理,围绕着两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之间的转承关系;佛教的僧团组合被引进到中国来以后,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影响;如何正确的理解佛教所说的广结善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论坛现场对话如下:

王鲁湘:

各位大德,各位善知识,各位道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于太湖之滨的美丽的无锡隆重召开。今天各位乘愿而来,齐聚灵山梵宫,就本届论坛提出的“新六和”的美丽愿景和佛教的包容智慧展开讨论。佛陀曾经说过,有因有缘即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我们今天集聚一堂,本身就是一个殊胜的因缘。现在我非常荣幸地向各位介绍参加本次电视论坛的五位嘉宾,这位是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这位是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这位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这位是比利时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泰国国际佛教大学副校长魏查理教授,这位是法鼓佛教学院校长惠敏法师。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请教学诚大和尚。我们知道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那么事隔两年之后,我们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那么从第一届佛教论坛的主题到第二届佛教论坛的主题,他们之间的这种变化有一个什么样的逻辑上的转承关系?

学诚法师:

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这两届论坛的主题连起来就是“从心开始,众缘和合”。佛教是非常注重心的,心包太虚,量州沙界。心生种种法生,心就是我们人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是支配人的行为。我们世界要和谐,世界要和平,必须靠众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每一个的行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缘,佛教是非常注重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常常讲缘起法,他没有讲因起法,由此可见缘的重要性。有因必有果这是一个佛教里边最主要的真理。但是不等于说单单有因它就能够产生果因要转化成果,缘是很重要的,所以佛教里边所谈到的缘起法就是需要万缘的和合,然后让因能够快速转变成果,需要众缘远离,让那些不好的因永远不要升起来。所以我们世界上面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要让它越来越好,让世界和谐,就要远离恶缘,积聚善缘。

主持人王鲁湘

王鲁湘:

我们对佛教的出家人称为“僧人”,其实我们知道这是“僧伽”的译称。在梵语中僧伽的本意就是“和合”。所以我们也称僧人为“和合僧”。那么在中国民间老百姓更多的把僧人称之为“和尚”。我觉得佛教僧团组织自公元前588年由佛祖释迦牟尼创立,然后面世,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组织形态上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事件,这样的一个僧团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间,后来逐渐地又提出来了“六和敬”的这样一些组织理念。那么我想请教秋雨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佛教的僧团组合被引进到中国来以后,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一些微妙的甚至是很深远的一些影响?

余秋雨:

好,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要来讨论这个问题,我只能从我小时候的一个记忆开始。我小的时候出生的时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那个时候我在一个农村,这个农村呢,其实是王阳明和黄宗羲的家乡,也就是说是儒学的重地。但是当我出生的时候,我当时看到的情景是土匪、地痞霸占了整个农村,唯一的在延续着文明的只是一些庙里的和尚。好多好多小脚老太太,就是两天或者三天去念佛,她们知道要积德行善。由于中国的家庭伦理这些老太太的话家里的人都要听,结果在那么辽阔的土地上,其实在延续着文明的脉络的当时就是佛教。那么我就想到一个问题了,就是为什么儒家的重镇,老百姓都不知道儒学是什么?还有像我的外公学问不错,我想他的生活方式应该是道家,但是他除了自己可以过着很安逸的生活方式之外,他并不能对隔壁邻居有任何影响。

所以这个比较以后呢,我就产生了这么一个差异性的比较,就刚才鲁湘所说的,就是僧侣团队对于就是佛教的普及和精神的普及起了非常大的示范作用,儒家就没有这样的,类似于僧侣团队的这样的一支队伍,我们说儒家的这支队伍严格讲起来应该是君子,但是君子呢,他没有进入的标准,也没有出来的标准,也没有修行的程序,所以结果数千年下来君子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是君子,他不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像我的奶奶这一代呢,她其实是文盲,读不懂佛经的,她的佛经就是看着袈裟飘飘的一个个僧侣,他们吃素,他们做好事,他们的表情,他们温和的步履,这一切就是佛经,就是他们追求的精神向往,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就非常重要了。

标签:佛教观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