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生态审美研究》介绍
《禅宗生态审美研究》介绍
邓绍秋
近20多年来,禅宗美学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方法不断更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当代禅宗美学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空白点,因此,禅宗美学仍是一个很有潜力可挖的课题。
生态美学是近年来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之生态审美关系的美学学科。生态美是宇宙生成后大自然赐予人类一切美中最高价值之美。如果生态美遭到破坏,其它美也难以存在,因此,生态美超越于一切美之上,具有最高的价值。生态美学学科在我国只有近十年的历史,将生态美学与禅宗美学结合起来做系统深入研究的成果,据本人所见,以前还没有。邓绍秋先生所做的禅宗生态审美研究填补了这个空白。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课题颇有开创性和前沿性。邓绍秋同志的新著《禅宗生态审美研究》是这一课题的主要成果,被列入“灯下学术文丛”,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
该专著认为,禅是对自然自在的精神生态的审美观照;禅宗思想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生态审美思想,禅宗美学是中国人的生态美学资源;禅宗思想既是传统美学与当代生态美学沟通的主要纽带,也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对话的重要资源。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从精神生态角度揭示禅的真谛,并描述禅宗生态系统的演变历程;第二章,论证禅宗与审美活动、文艺活动的沟通问题;第三章,大胆提出并认真分析禅宗美学与生态美学的整合问题;第四章,从生态美学角度充分挖掘禅宗生态审美观的哲学、伦理基础,阐述禅宗生态审美观的六种表现;第五章,讨论禅宗生态审美观与道家、玄学、儒家心学等中国智慧的渊源关系,并以此阐明禅宗生态审美观的流派特征及其在中国传统智慧中的价值、地位;第六章,从西方智慧看禅宗生态审美观,证明禅宗生态审美观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人类共通性;第七章,运用生态美学原理对禅宗部分典籍、公案进行了解读。全书有三大特点:
一是角度新颖,创见迭出。将生态美学与禅宗美学整合在一起进行系统研究,表明邓绍秋先生在禅宗美学研究方面切入的角度新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创见。四川师范大学皮朝纲先生曾提出,中国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其基本特征为体验性,其思想体系是在体验、关注和思考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过程中生存和建构起来的,具有极为鲜明突出的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的特点:提出禅宗美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美学,而是对于人生存在的本体论层面的审美之思,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生命自由的生命美学。而邓绍秋先生将禅宗美学与生态美学整合起来,提出禅宗美学是追求自由自在精神生态的生态美学。其研究成果,无论是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体系,还是对中国当代存在论美学体系都具有启发价值,尤其对禅宗生态审美研究具有开创性,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如他在第一章阐述禅的真谛时,运用精神生态系统理论,把人的精神生态系统分为八个层次。他认为精神生态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呈现整体、自组织等特征。这些看法突破了以往禅学研究方法、结论陈陈相因的弊病。
二是长期积累,反响较好。从新著序言可见,邓绍秋先生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后来在北京师大中文系进修文艺学硕士课程,1999年师从华中师大王先霈先生,主要从事禅宗生态美学研究。2000年以来,邓绍秋先生先后应邀参加了全国生态美学研讨会(贵阳)、全国首届环境哲学会议(北京)、全国科学发展观研讨会(昆明)、“美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美学学术会议(武汉)。该新著是在长期探索基础上写成的。他的研究在国内已产生一定的反响。如《后结构主义与禅宗美学》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国学网、故乡网、超星数字图书馆、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媒介都作了转载。在新著出版之前,他已有《禅与诗化哲学比较研究》、《道禅生态美学智慧》等专著问世,已在学术界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皮朝纲先生对邓绍秋先生的禅宗美学研究成果作过介绍:说他的“此一研究既回应了现代性的挑战,又对美学建设有着启发意义。”(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03年第11期)山东大学教授、博导曾繁仁先生的专著《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中国美学年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也对邓绍秋先生的禅宗美学研究成果作了评介。此外,《美与时代》、《甘肃社会科学》、《书屋》等知名刊物纷纷予以评介。
三是资料翔实,方法得当。新著从东西方智慧认识禅宗生态审美观的特点、价值,如果没有长期的知识积累与学术锤炼,那是难以做到的。我们从新著的引文及附录的参考文献来看,作者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比较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新著有五章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同一文化圈各流派思想之间的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跨文化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思想之间的比较。第二章,禅宗活动与美学、文艺的比较;第三章,禅宗美学与生态美学比较;第四章,虽然不是全面、直接的比较,但也含有比较的成分,如在分析禅宗的生态美学智慧时,就涉及禅宗哲学观与现代生态哲学观的比较;第五章,禅宗生态审美观与道家、玄学、儒家心学等东方智慧之间进行比较;第六章,禅宗生态审美观与西方智慧比较。在比较研究中,作者既注意了比较对象之间的相似性,也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第五章、第六章运用比较方法,对禅宗生态美与东西方智慧作了精辟的分析,给读者较深刻的启示。
新著角度新颖,创见迭出,资料翔实,方法得当,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术理念相结合,东方审美智慧与西方审美智慧相呼应的某种境界。当然,某些问题还应做更具体深入的分析。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