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生态美学的奇葩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丁永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态美学的奇葩
  丁永祥
  生态美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一门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之生态审美关系以及人自身动态平衡的美学学科。系统地将生态美学与中国道家禅宗思想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的,恐怕还只有邓绍秋先生的《道禅生态美学智慧》(2003年12月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论述禅宗自然观的生态美学智慧时,邓先生指出,禅宗境界的极好体现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佛教禅师十分重视对“境”的领悟,这个领悟包括禅师对自然的态度和反应。禅师从不把自然当作征服的对象,也不远离自然,认为自然是我们出发的地方,也是我们回归的地方。这就是禅与自然的本来面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色悟空,所以,自然山水(色)是佛性(空)的体现,也是禅宗的境界。故此,禅宗并非消极地背对人生,更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充满勃勃生机和生态美学智慧的。在禅宗那里,可自由地欣赏常青之绿树,轻轻地抚摩芬芳之野草,静静地聆听清脆的鸟鸣,细细地呼吸和煦的春风,悠然地流连于山光水色之间。萧萧风吹,寂寂静坐,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中,人与万物众生别无二致,我即是物,物即是我。
  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也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而佛教与美学有深刻的渊源关系。俗话说“世上名山僧占多”,光从这一点就可看出佛与山水自然的关系。佛教主张一心向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都体现了人类的心灵之美。邓先生引宏智正觉禅师的话说得很生动:“诸禅德,来来去去山中人,识得青山便是身,青山是身身是我,更于何处著根尘?”融入青山绿水,人就能得道成佛,否则,无处安身。黄龙慧南禅师这样暗示禅宗境界:“烟村三月雨,别是一家春。”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已将自然物理现象幻化为自由生命现象,即直观生成了生命涌动、大道流行的生态美。
  此外,道家生态美学与禅宗生态美学之间存在着共通性: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道家生态美学主张道法自然,回归自然,以自然为精神自由的归宿,而禅宗生态美学则看空自然,即自然也是空的,是因缘和合、变动不居的;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道家生态美学采取避世的态度,认为超越现实才能获得自由,而禅宗生态美学则主张顺世,即在现实生活中参悟人生的真谛,获得解脱和自由;在追求的境界上,道家生态美学追求“至人”、“真人”、“神人”的理想人格,它只存在于精神境界中,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其追求目标是有条件的自由境界,而禅宗生态美学则以自心无累的妙悟境界为追求目标,其追求目标是无条件的自由境界。邓先生细致、精辟的分析研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载《书屋》2004年6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