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代佛寺
关于汉代佛寺
徐金星
1989年,林梅村先生发表《洛阳所出 卢文井栏题记——兼论东汉洛阳的僧团和佛寺》一文称:“这条题记首次以实物证明,东汉京都洛阳有佛教僧团和寺院,年代约在灵献(公元179年~公元190年)之际……该寺院很可能在汉魏洛阳故城西雍门外。”
汉代白马寺在哪里?什么样子?据对汉代洛阳雍门位置的考古资料推算,汉代白马寺大体在今白马寺一带。
汉代白马寺,不是“国宾馆鸿胪寺”,而是礼佛修行的场所,是弘法传教的场地。二位印度高僧圆寂后更没有“挖坑埋在国宾馆”。
东汉牟融《理惑论》曰:“昔孝明皇帝梦见神人……时于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于其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南朝梁释惠皎《高僧传》曰:“摄摩腾……至乎雒邑,明帝甚加尝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立精舍”自然不是鸿胪舍。“大元重修释源大白马寺赐田功德之碑”,碑文曰:“摩腾、竺法兰……初假馆于鸿胪,后即东都雍门外建白马寺,为译经之所。”这条资料可能接近事实,即二位印度高僧初来洛阳,先暂住鸿胪寺,后专为他们修建了寺院。
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说:“据记载,早期中国佛寺的平面布局大致和印度的相同,以塔藏舍利(佛的遗骨),是教徒崇拜的对象,所以塔位于寺的中央,成为寺的主体。”包括白马寺在内的中国早期佛寺,其建筑是依照古印度大乘佛教兴起时期佛事以塔为主体、塔在寺院中心的布局形式,佛事活动则主要是围绕着佛塔进行的。直到北魏,依然是塔在寺院中心的布局。
和白马寺大体同时的佛寺还有哪些?《嵩山志》曰:“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即公元71年)地势高敞,背负嵩岭,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嵩前第一刹地。建自东汉永平,与洛阳白马寺最为首刹。”
《清凉山(五台山另名)志》记载,五台山之显通寺,初名大孚灵鹫寺,也创建于东汉永平年间。
嵩山大法王寺、五台山显通寺,其有关文献、碑刻资料都较巩义慈云寺多而且可靠,在佛教界的影响也较慈云寺大得多,并且都和摩腾、竺法兰二高僧有关。但这两个寺院都不曾称“释源祖庭”,也不称“私家道场”。至少就我所见到的资料是如此。
至于巩义青龙山的慈云寺,如果单就文物研究和文物保护的角度而言,欲被确认为汉代佛寺,还要补充更多的材料。当然,作为一种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宣传,则不必过于苛求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