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佛教
人生与佛教
寄尘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62册
页69-78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
69页
一、什么是人生
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起了很大的高潮,就是人生观的
论战,而关于人生观问题加入论战有了不少的著名学者,如
梁启超、胡适之、钱玄同、吴稚晖、陈独秀等……各派,真
是不一而足,有主张物质的,有主张精神的,有主张人文的
,有主张艺术的,在当时加入论战执笔为文,发挥妙见,洋
洋大观,盛极一时,参加讨论的差不多是全国学者的总动员
,已成为我国学术界上的一个有意义的最高潮﹗嗣后书局收
集各学者所发表的参加讨论的文章,已汇成「人生观的科学
」一书,刊行于世。
但是他经过了这样的讨论和这样的苦战,而所收获的效
果,不过各是其是,各非其非而已﹗互相争论在佛法上说起
来﹔脱不了「法执」和「我执」的圈套之外,然以吴稚晖先
生的「黑漆一
70页
团」的妙语形容之,颇多类似之处,以全国学者总动员的力
量,历时一年之久,关于人生的问题,而不能予我们指出一
条真实究竟的康庄坦路,这未免太那个了﹗故人生的问题仍
然是成为问题,并未因这样的高潮,这样的论战,就给予一
种具体的解决的方法。因之,太虚大师在海潮音月刊上发表
不少关于人生问题的文章,参加讨论,以补其偏。大师根据
最圆满的佛学来指示我们人生所应走的一条光明的人生大路
,再圆满没有的了﹗如是从各方面观察起来,对于人生问题
的讨论才稍有头绪,不致错乱纷纷,使人有莫衷一是之概﹗
这是因为太虚大师所讨论的不属于空谈,皆是言之有物,持
之有理,和根据佛陀圣教量高上一层的缘故呢﹗
二、人生的定义
「人」就是指平常所谓「人为万物之灵」的这个「人」
而言的,他的对面是非人,在动物界中为圆颅方趾顶天立地
的一种竖行的动物,其「内具情感心智之性,外具手足头目
之形,智慧特高,善作事业」,以「如是之物,名之曰人。
」「生」即生活,如云﹕「凡物之生起长养相续存在,于可
能时间中不就息灭者,曰生。」「人生」合讲起来,就是我
们人类的生活,人类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应如何的
做人,应如何的调适环境而得维持我们人类的生活,所以人
生的讨论是说明做人的道理,维持生活的法则。在人生学术
讨论的,要维持我们人类的生存,须有资
71页
养的物质﹔而宇宙中所有一切物质能做为我们生活上的一种
资养的原料者,必须经过劳动者加以制造,而手业上的大小
经营的组织。如我们要求生存,便须吃饭穿衣,而这饭和衣
非自然而成,是由我们人类利用自然物而经过种种手续改制
而成为所吃的饭和所穿的衣﹔所以人生的活动,以物质和劳
动最有关系,但是人生又是各个为「生存竞争」的,人与人
间相互争取各自的生存,故仅有上面所说的物质和劳动还不
够,又须有保障其生存的必要,故国家所有的政治法律是为
保障人类生存不可忽略的一种阶段,西洋哲学者如贝西法及
德国的黑智尔Hegel斐希德Fiehto,关于所讨论的人生的定
义,都不外乎「生存」「劳动」「所有」之三权与人生不能
须臾离者。
三、人生的阶级
这里所说的人生的阶级,就是以各人抱负着各种不同的
人生观点而说的,如农工商学军政各界的人士,莫不各有其
人生观﹔但是统括的观察起来,都无非是为着生活的问题,
如知识行为的修养,以及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这是一般的
人生观,其次如儒家以做人的伦理道德学术为其人生观,故
其出发点完全基于道德方面和学术方面,苟其道德学术修养
有素,小之修身齐家,大之治国平天下,此儒家的人生观运
用之极而风靡于朝野者﹔简言之,即可以说其人生观全在道
德学术的修养,和维持自己的地位与生存的要求上用心思,
这是儒家做人的人生观。复次为「超人」的
72页
人生观,如中国从前有不少的名士鸿儒,对于尘世的富贵、
名利,都不在他们心目中,视爵禄如敝屣,视富贵如浮云,
自己读饱了书蜷伏在山林岩壑中做一个隐士,终其一生,与
世无闻,这是「超人」的人生观。若就宗教家的观点作一个
比较的研究,则又在其次了﹗宗教家的人生观,除了物质方
面的「生存」「劳动」「所有」的三权保持之外,在精神方
面的亦极为注意,这是完全比较基于生活和做人的人生观是
进步的。盖我人的人生观,应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方面,纔
可以具足圆满﹗原来世界为一大天地,个人为一小天地﹔人
类生于「大天地」的这个世界中,都有一个「小天地」的人
生观,故一般人有一般人的人生观,儒家有儒家的人生观,
超人有超人的人生观,宗教家有宗教家的人生观,而究其宗
教家的范围非常广泛,兹就「耶」、「回」、「道」、「佛
」等教言之,其各个的人生观又彼此互相矛盾不同,甚至各
走极端,背道而驰﹔这是甚么缘故呢﹖因为各个教徒的立场
不同,和其所崇奉的教理有浅深的差别,故关系到人生观的
阶级亦有种种的差别了。这不单是宗教家的人生观如此,即
其它的各色人等,以所处的地位不同,所操持的职业不同,
故其抱负的人生观亦有种种不同的差别呢﹗
四、异教人生的缺点
言「异教」并非含有排斥的口吻,只是对本教以外的各
家宗教而说的。因我们是一个佛教徒
73页
,即以佛教徒的身分站在佛教的立场上,对佛教以外的各家
宗教之总称,故名「异教」﹔异者不同,异教者乃不同之各
家的宗教的意思。就刚纔于上面分别而说的人生阶级的一段
看来,如人类中各有不同的人生观,现在单就宗教界的各家
人生观所有的缺点,略为指出,以供研究,然后再根据佛教
的学理指出一个人生观的真实意义,以资取法。
谈到异教对于人生观的缺点,像儒教的所谓人生,只是
阐明做人的道理,回教耶教则以升天国的乐园为其归宿,艺
术家以艺术为宗教,作为他们人生的精神上一种寄托处,如
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就是以为尽人生的一切,皆从艺术上
可以彰显,以艺术为其人生,无论是诗歌或是绘画,都满含
着人生的意义,若艺术不切于人生问题者,则不能称之为艺
术了﹗又如教育家的人生观,大多数是以人文主义为出发点
,其它如军政各界人士,以其所立身的位置和职任的关系,
亦自有他们的人生观,现在就以儒教和普通社会的一般人生
观而论,只知斤斤较量于现前利益,不能顾及未来,故于身
后问题不能或不许讨论,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是也。耶
教认上帝为万能的造物者,以为天地与人,都是上帝经过七
日七夜一手造成功的出产品,即宇宙间所有的形形色色,乃
至事物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赐予的,人们的苦乐贵贱,生死
权衡,一概操纵在上帝的掌握中﹔苦是上帝判罚的,乐是上
帝偿给的结果﹔这样,上帝好像已成为统治人生的一个专制
时代的君主了﹗回教与耶教所主张的人生观点差不多,又如
印度教所敬奉的梵天外道,中国道教所敬奉的
74页
玉皇大帝,很相类似,都以生天为人生的极高点﹗统而言之
﹕异教人生的缺点﹕不是顾前不顾后,就是企望生天,享受
天福,殊不知这种人天有漏的福乐是不实在的,即非非想天
的空定的仙人,报尽仍堕为牛角窝中虫,这不是一个很好的
镜子吗﹖所以异教人生的缺点而不究竟,是不足为法的﹗
五、佛教人生的圆满
异教的人生是缺憾的,是不圆满和不究竟的,我们要另
出一个无有缺憾而且圆满究竟的人生,那就不能不推到佛教
了。佛教的人生是圆满的,且能方便摄受以上所说的异教人
生观为初发心者得入佛境之第一步的起程点。因为佛教学术
中平常所说的杀、盗、淫、妄、酒五戒,就是儒教所说的仁
、义、礼、智、信的五常,以戒「杀」即「仁」,戒「盗」
即「义」,戒「淫」即「礼」,戒「妄语」即「信」,戒「
饮酒」即「智」的意义。其以生天为极顶者,如道教的烧丹
炼汞,耶教的求生天国,而佛教只须修十善法即可以生天,
十善法就是身三、口四、意三的十种善业,这十种善业是由
五戒中所对治的不善法禅联进化而来的,如身三是「杀」、
「盗」、「淫」﹔口四是「妄言」、「绮语」、「两舌」、
「恶口」﹔意三是「贪」、「嗔」、「痴」。所谓十善者是
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
贪、不嗔、不痴是也﹔我人能如此做法,即可以生天道。
75页
但是佛陀教义上所开导我人的,并不以天道为然,纵使
做了所谓天主、上帝,得界内的色究竟天或非非想处的极顶
,亦无意义,而是「乐即苦因」的一种人天有漏的小果,待
福尽命终时,堕落到下界为牛角虫,又何贵乎此﹖而往日的
天堂福乐,于身后所得的果报则已钻入牛角尖里去了,亦太
不值得﹗所以这些虽摄为佛教的最初方便,而不为佛教的注
意之点,不为佛教人生的终点,就是这个缘故呢﹗在我们佛
教的人生所应要注意的,是为出三界之外的声闻、缘觉、菩
萨、大觉圣人佛陀的果位而为究竟而为茫然无措的人生之圆
满的归宿处。然而,要达到这种种的果位----人生究竟归宿
处的目的,所必需假藉的胜方便,有四谛、十二因缘、六度
等法﹔凡是修四谛法的可得声闻罗汉,修十二因缘的证缘觉
果,修六度万行法则名菩萨,能圆满这六度万行法的便超入
最极无上的佛陀的果位了,若互相比较言之,本来罗汉在佛
教出世界方面是最简易而最低落的,但是若与普通社会或异
教来用公尺度量一下,则又是最高上圆满的境地了。罗汉有
大小二种的分别,小果罗汉尚未趣证涅盘,仍有现前所报受
的色身存在,大阿罗汉即如天台家所说的藏教果头佛是也,
罗汉虽要断尽三界生死(即大小长短之身形的分段生死),而
于界外的变易生死依然未了,这变易生死就是意识的变化,
因有一分妄念未断,即有一分生死故也。然而意识的变化,
在尘劳中的人们是不大知道的,苟稍学佛用功而参禅或修观
者,都类能知之,如我人在参禅或修观的时候,稍为平心静
气的返照一下,则其犹未完全引入止观的妄识对于二三十年
前事可以很了然的
76页
回想起来,不静观时则不知道,这是因为心的粗细的缘故。
在我人平常的心境多半是粗浊的,如同浊水一般,不能了然
鉴诸物象,若投以明矾便渐渐的澄清鉴澈一切了﹔又我人平
常的心是往往向外驰求,如眼睛一开,即见到前面光亮的电
灯、桌椅、茶壶茶杯,见到左右粉垩的墙壁和琳琅的字画,
但是我人若修禅定或觉观的功夫,就是如在浊水中投掷明矾
,使其澄清鉴物,也就是将心转向内照,使其不随着外界奔
驰,久而久之,自然能够照见自心,得开心眼。四谛法是苦
集灭道,是属于我人修出世法的观照的基本法门﹔由这种的
基本法门,就可以得证入了声闻罗汉的果位。
缘觉所修学的十二因缘法者,亦名十二有支,即「无明
」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
,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
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谓「无明」者
,即愚痴义,无有智慧之明故,以我人于投胎时,发见一点
媱光焜耀,即急赴之,对于父或母则随自己的性别而发生憎
爱,如是留识为种,纳想成胎,渐至成熟时期,便出胎而为
婴孩了﹔故我人的投胎,全是出于一种贪念媱欲之调皮的活
动,然这不过是大略的讲讲如是,倘在初学者骤照闻之,会
要加以诽谤的。「行」即是造作义,因为意业上有无明烦恼
的冲动,便现行于身口二业,造出各种不净行,质言之,就
是说我人在入胎而未入胎的一剎那间,于父或母前作不净行
想。「识」就是投入母胎的第八阿赖耶识,如同世俗所说的
灵
77页
魂相类。「名色」者,谓投入母胎后,随着时月的增长而渐
起肉团的根形,可分为物质与精神二种,其精神谓之「名」
,物质谓之「色」,现在这里的「名色」是由混合精神与物
质二种而言的,「六入」是将要出胎的现象,因名色以后,
渐具眼等六根形位故。以上所说的几支,是说明入胎住胎的
经过,自此以下则是属于出胎后的事了,凡在胎胚中的孕育
已到了完全成熟的时期,自然要脱胎而出,而刚纔呱的一声
堕地,便少不了与外界的空气乃至其它一切,都发生感触,
故名「触」支。因为触的缘故,对于身心上便引起了一种苦
与乐或不苦不乐的反应,故名为「受」。以其于乐受的情境
中又起执贪爱之心,故名「爱」支,若单单仅有贪爱,只不
过是心理的冲动,然在由贪爱进而追求所贪爱的事物,这贪
爱之痴心的冲动便暴露于行为了,是为「取」支。有了这种
追求执取的作业,便又于六道轮回中播撒了未来的种子,有
未来的生死轮回,故名为「有」。既然在现世播下种子的业
因,于当来世中必然有茁发这种子之「生」的业果﹔又生「
生」便有老,有死﹔故最后二支是「生」和「老死」。又此
十二因缘有「生灭门」与「还灭门」的二种,从「无明」缘
「行」顺数最后的「老死」,是十二因缘的「生灭门」,若
倒转来从「老死」灭则「生」灭的逆推到「无明」灭是十二
因缘的「还灭门」,复次十二因缘亦可分为三世因果,其「
无明」与「行」是过去二支因,「识」至「受」是现在五支
果,「爱」、「取」、「有」三支是现在的因,「生」与「
老死」是未来的二支果。修此十二因缘法的,得为超过于声
闻之上的缘觉圣人。
78页
此外比缘觉再高上一层的即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
进、禅定、智慧之六波罗蜜多的菩萨。如文殊、普贤、观音
、大势至等,由菩萨再进一层便为圆满究竟的佛果了﹔得到
了佛果位,则无所不知,无所不觉,于法自在,王于法界。
现在我人所受有的人身是如大海里的泡沫一样的无常,
经过了数十寒暑之后,即要坏灭﹔而幻化的色身虽有坏灭,
其所有的精神是永无坏灭的。如旧式的房屋崩塌了,这房屋
的老破可另外重新建筑一所崭新的洋房来安居过活,绝不致
任其自身风餐露宿﹔故我人底精神的存在,不随着色身幻质
的坏灭而有所坏灭的,是永远存在的因。精神不坏的缘故,
我人修习佛教中的五乘法,进至人生究竟处的目的地﹕如升
阶级般的,人天是第一阶级,声闻是第二阶级,缘觉是第三
阶级,菩萨是第四阶级,惟佛乘则是升堂入室的第五阶级了
,佛教人生目的于达到第五阶级的佛陀果位为最究竟圆满的
。我人若能坚持不退,一步步的升上去,自可得成佛陀果位
的圆满人生,绝非普通社会和异教以及佛教所认为的「三界
如火宅,生死如冤家」的人天乘为其人生之究竟归宿处浅见
相似。所以,唯有圆满的佛教纔能安慰我人的精神,才能尽
量的发展我人所本具的平等真如的法性。
一九三六、二、二抄正于闽院自修室
(此文为寄尘法师一九三六年在厦门中国佛学会之讲演
,由万泉代庄二人记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