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二十四)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二十四)
庚二、明以此离非福之方便
这一科,就是在前一科“正说”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教导国王远离恶业的方便。
设问:因为全国民众都需要国王来保护,所以国王傲慢也是合理的吧?
答:
要由我保护,取世间工资,
若自作罪恶,无悲谁同彼。
颂文直解
国王认为世间要依赖自己来保护,而特别傲慢,并取走了世间民众收入的六分之一作为工资。但如果他做的是杀人、绑人、打人等的严厉惩罚,造下的是种种罪恶之业的话,那么哪里还会有这样没有悲心的罪恶之人呢?
释义
国王为什么觉得傲慢呢?因为他认为民众需要自己去保护,说明自己很伟大,所以他也觉得民众六分之一的收成,是理所应当付给他的。其实国王收取了报酬,保护民众就是他应尽的责任了,他应当尽职尽责地来保护民众,而不应该产生傲慢,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如果本来应当来保护、服务民众的国王,反而用杀人、鞭打等的手段来压制民众,那他就成了最没有慈悲心的人了。
《四百论广释》中说:一位肉贩在砍骨头时,一颗骨头碎片迸进了眼睛里。他去看医生,医生给受伤的眼睛用了药膏,来减轻不适,但是没有将骨头取出来。不久肉贩的眼睛就又发炎了,前去看病的时候,医生同样只用药膏,没有取出骨头。这样周而复始,肉贩大部分的钱都被医生赚去了。有一天医生去别的地方看病了,医生的儿子来给肉贩看病,他直接将骨头取了出来,去除了病根。这个医生是奸诈的,故意不把肉贩的病治好,让病人反复就医,既遭受了身心的痛苦劳累,又浪费了钱财。同样,国王如果也利用手中的权力,来盘剥民众的财富,而不是真正地保护民众,那也是一种恶业。
权力容易让人迷失,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无论是出家人的僧团里,还是世间的单位、家庭中,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人,要警惕自己是否因权力产生了傲慢。要知道权力,是用来服务大众的,而不是用来产生我慢等烦恼的。应该如理行使权力,尽职尽责,这样才不会错乱了因果。
设问:虽然如此,但是至少罪犯是应该得到严惩的,国王如果不严惩罪犯,民众将会受到损害,因此国王惩罚罪犯,是为了保护民众的需要,这不会是恶业吧?
答:
若作罪众生,非是所悲愍,
则愚夫异生,皆非所庇护。
颂文直解
如果犯下偷盗、欺诈等罪恶业的众生,不应该被悲愍,而应该得到严惩,那么你以及所有愚痴的异生,也都不应该得到庇护,因为这些异生多多少少都会作罪业的事。
释义
在五浊恶世,作恶造罪的人并不少见,但是国王不能把这当做理由,来对他们滥施刑罚。国王受民众奉养,理应殚精竭虑为民众服务。民众中,当然也包括那些犯了罪业的人,因为在给国王的报酬中,也有他们的一份,国王同样应该感恩他们、保护他们。而且这些人之所以造下恶业,主要是因为他们受非理作意导致的烦恼所控制,非理作意和贪嗔等的烦恼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所以国王应施以仁政,对于那些不信因果,烦恼炽盛,胡作非为的人,应该尽量运用各种方便去开启他们的智慧,转变他们的见解,让他们主动改正错误,主动对治烦恼,走上断恶行善的正路,这才是对他们的最好保护。如果因为他们造了罪业,就不应该被慈悲保护,那么所有愚痴的异生,也就是那些具有非理作意、被烦恼控制的人,就都同样不应该被慈悲保护了。而且,连国王自己也是愚痴的异生之一,因为国王受民众的恩惠,但是他非但不保护民众,反而还折磨他们,这种行径,和那些江洋大盗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国王也同样不应该被保护了。
设问:的确如此,但是为了庇护世间,对于暴徒处以严惩是不构成罪恶的,往昔的国王们不是已经在关于君规的法典中这样规定了吗?
答:
自生欢喜因,随处皆非无,
由教等为因,不能灭非福。
颂文直解
有人积累不善业,自己非但没有后悔,反而还找来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让自己欢喜。这样的人非常之多,随处都可以找到。比如说,很多以杀鱼、杀猪等恶业谋生的人,他们说这些杀生之业是自己种姓中产生的,而且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生计,因此并不是非福业。国王以这些教作为根据,也同样是找了一个让自己高兴的借口而已,并不能灭除非福业,因此应当精进不懈地断除罪业。
释义
造恶业的人,因为心里发虚,所以,会从世间法典等的地方,找来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来让自己心安。但是一个人所作之业是否正确、合理,并不是世间的法典所能决定的,唯一能决定的,就是之后所感受的果报,能引生福报的,就是福业,也就是善业;能引生苦报的,就是非福业,也就是恶业。
寻找借口,是世间耍小聪明的人经常使用的伎俩。杀生是非常严重的恶业,为什么呢?因为杀生直接断除了众生最最珍惜的命根。但是以杀生为业的人,或者贪图肉食口味的人,就会故意找些借口,比如辩解说这是一种职业,或者说动物就是上天安排给人吃的等等。但是当他们在后世因为杀生而遭受猛厉果报的时候,他们就会知道这些借口就都不起作用了。
在现在社会中,守持清净的戒律并不容易,因此有的人为了让自己安心,就凭空说一些没有根据的话,比如说要符合现在的形势,戒律也需要改变。其实戒律的开、遮、持、犯是有严格规定的,守戒就是守戒,犯戒就是犯戒,后代的修行人根本没有能力和资格对戒律进行变动。
即使是拦路抢劫的强盗,也会编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强盗被抓住后,往往就会说什么上有老,下有小,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才来抢劫的。
可见为自己的恶业找借口,是非常普遍的,确实是“随处皆非无”,古今中外到处都有。但是这些耍小聪明的人,如果能像具有宿命通的瑜伽士那样,知道今后将会感受的果报的话,他们就不会那么信誓旦旦地为自己的恶行辩护了。
对于国王来说,即使君规的法典中提到了需要严惩罪犯,这也不是他能这样做的理由,因为制定这些君规的,是世间的凡夫,他们并没有出世间圣者那样的殊胜智慧,更没有佛菩萨那样的大慈大悲心。而且月称菩萨说,即使是印度古代的那些君规法典,也指出这种严惩的方法,不是有利益的方法,因为对这些罪犯造成了损害。
月称菩萨举了这样一个公案:有一个人,上一顿饭还没有消化,就想吃下一顿了。他去问一些婆罗门,是否可以接着吃?婆罗门回答说可以。他又问了是否可以喝酒、睡觉等等,他们也都回答说可以。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但是之后,他觉得浑身难受,于是只得去看医生。医生问他干吗要那样做?这个人回答说,他每次做事,都要问过别人的意见。但其实呢,是他自己贪吃、贪喝、贪睡,问别人只是给他提供心安理得的借口而已,但是做了后,他就感受了痛苦。同样地,国王也是因为自己想做杀人等的恶业,而去罗列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而已,那么在后世,国王同样也会感受到这种恶业带来的痛苦。
这以上教导了国王不能利用权势恣意妄为,惩罚民众,因此来断除国王将自己作为民众保护者所滋生出来的总的我慢。下面是断除国王作为法自在者所滋生的别的我慢。
己二、断别法自在者之我慢
这里的法,是指国法;法自在者,即是能自在行使国法的人。下面偈颂里的法,则是侧重于善法、善行的意思。
设问:如果国王保护好了民众,那是善莫大焉,单凭这一点,他就可以获得升天的善报了吧?
答:
若谓正防护,国王便为法,
烦恼诸匠人,何缘不成法。
难词释义
烦恼:此处并非指贪嗔痴等烦恼心所,而是指疲惫不堪、劳累的意思。
颂文直解
如果因为国王为民众提供了正防护,由此就认为这是国王的法,国王就积累了善行,能往生善趣,那么那些在挖地,或制造武器而疲惫不堪的工匠们,为何不是在积累善行的善法呢,他们也应成在积累善行了。
释义
所做行为的性质,是由当时的发心决定的,而不由具体的行为决定的。发心是善的,那么行为就善,发心是恶的,行为就恶,发心是无记的,行为也就是无记的了。
做普通工作的工匠们,或者在工地上挖土的工人们,他们辛勤地劳动,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为了赚取工资,为了养家糊口,因此没有人会认为他们是在行善积德。同样,对于国王来说,接受了民众的酬劳,因此保护民众并不是在行善积德,而是他应尽的责任,如果他没有做到应尽的责任,那就是他的失职了。
如果工匠们具有慈悲的发心,用手头的工作在利益他人,那么他们的工作才算得上是善行。同样,国王只有生起了利益民众的慈悲之心,那么他的行为,才能算得上是善行。
《四百论广释》中说,克什米尔人为了保护城市,开挖了一条壕沟。尽管壕沟是为了保护城市,但是工人们为了工资而去干活的话,就并不是善行。又说:武器可以用来保护民众,但如果制造武器的人,没有保护民众的发心,那这种行为也并不是善行。
从这里大家也应该知道,首先具有一个为他人服务的清净发心,非常重要。这就能够让你在平常庸庸碌碌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积累到福报。大乘弟子的目标,当然是要生起菩提心、实现菩提心,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要一下子生起彻底牺牲自己,服务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的发心,是并不容易的,因此先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在家里,不要突出自己,串习我慢,而要真心实意地把家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前面,为他们服务;在单位里,要本着利益客户、同事,服务客户、同事等的发心,主动、积极地把工作做好;在寺院中,要本着利益、服务这些能接触到的僧众和信众的发心,为他们增上顺缘,减少违缘,来把大家共同的闻思修行搞上去。利益众生这个词非常地大,因此容易变成口头禅,如果大家首先来利益身边的人,为他们做好身边的事,这才是利益众生的开始,否则,口上说得再好听,也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设问:虽然保护民众是国王应尽的职责,但是毕竟民众依赖于国王,因此国王还是与众不同,民众不能随便去评说吧?
答:
世间依国王,国王尤可诃,
喻善诃有爱,普为世间母。
颂文直解
一般来说,世间依赖国王来保护,但是国王没有善法,应被世人呵斥,因为国王以严厉的惩罚之业,具有损害。譬如圣者会呵斥如母的三有之爱,因为爱是一切有漏世间产生的根源,会把世间众生安置于三有的苦之中。
释义
民众确实依赖于国王,但是这种依赖,并不是信赖和服从国王的理由。原因是:一、国王本来就是民众雇用的;二、国王拥有权力,所以会滥用职权,对民众作严厉的惩罚,造下恶业。民众可以信赖的国王,是真正具有慈悲之心,以正法来治理天下的转轮圣王。
依赖并不等于信赖。比如十二缘起支中说,众生是依赖于爱,才流转于轮回的,但是众生并不能信赖爱。大家学过十二缘起支的话,就会知道,不离爱的贪,和乖离爱的嗔,就如同众生之母。正是这种烦恼的爱,让众生一直在轮回中饱受痛苦的逼迫,所以众生不能信赖它。那么国王,也是民众的依赖之处,就像众生之父一样,但是国王会对民众作种种的损害,因此他和爱一样,也不能被信赖。这样一比较,大家就可以看出,就像圣者会呵斥爱一样,智者们也应该呵斥国王,对国王进行监督。这样的呵斥和监督,对国王有利,可以断除他的我慢心,不会造下罪业,对后世有利益,另外对民众也有利,能让国王尽量调整发心,以清净心、慈悲心来帮助民众,给民众带来幸福快乐。
《四百论广释》中说:有一群商人被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他们的生活所需,依赖于其中一个商人提供。但是这个商人漫天要价,就受到了众多商人的呵斥。同样地,国王虽然是保护者,但是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利,这就理所应当受到呵斥和监督。
大家从中也可以体会到,无论在家里、单位里,或者在出家僧团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你的贡献,或许比别人大,你的地位,或许比别人高,但是别人都可以对你提出批评。也许有人会说,那我的功德也比别人大,别人怎么有资格说我呢?要知道功德不是用来生起傲慢的,功德是为自己后世做资粮,利益的纯粹是你自己,如果你生起了慈悲心,愿利益众生,那就更不应该生起傲慢了,因为这不是和你利益众生的发心正好相反了吗?
设问:那么国王如果既有智慧,又有慈悲,对民众如理管理和保护,那这是他的善行了吧?
答:
非愚不得王,愚人无悲愍,
国王虽护者,无悲不住法。
颂文直解
总之,国王难以具备善行,王位是导致傲慢及放逸的根本,所以非愚的智者们不会去追求,因此他们就不会得到王位。愚人贪欲很大,他们会去追求,但是他们又没有悲愍心,因此他们当了国王后,虽然看起来是世间的保护者,但是因为没有悲愍,哪里能具有善法呢?根本就不会有!
释义
智者们经过观察,知道因为大权在握,所以王位会让人傲慢,让人沉溺于五欲六尘的放逸之中,并且会放弃慈悲,变得越来越残忍。一个原本谦卑、洁身自好,并有慈悲心的人,如果当上了国王,那么他极有可能经受不住权力所带来的巨大诱惑。当他不断听到有人来称扬赞叹,他也就分不清东西南北,就上了这些另有所图人的当了,真的以为自己英明卓越。他还会凭借手中的权力,去千方百计地搜刮钱财,并且当他有大量的财富可用,有大批的美女可挑的时候,他就抵挡不住诱惑,追求这些原先放弃了的物欲享受去了。还有,当他遇到不愿服从的人,他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对付他们、损害他们,并且这样的习气会越来越强,这样他的慈悲心最后也会消失,也变得异常残忍了。
所以,一个出离心、慈悲心还不稳固,甚至还没产生的世间人,得到了王位后,就会被王位俘获,变成一个造作种种恶业的人。这样他的后世福报,也因为得到王位而断送掉了。所以除非是佛菩萨化身,否则在现在的五浊恶世,是不可能产生既有智慧,又充满慈悲的国王的。因此就像第一品中所说的“何故自为质,造作诸恶业,汝定如智者,对我已离染”那样,真正的智者,在对自己的执著和烦恼还没有有效对治,后世还没有把握之前,是会远离王位这个危险的职业的。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上师法王在教导我们不能追求权力、名声时说,他老人家一刹那也不对世间的权力产生执著,如果对弘法利生没有利益,即使给一个联合国秘书长的职位,他老人家也不要。这是上师法王为了让我们放下贪著,而有意这样强调的。具有因果正见,具足出离心、慈悲心和智慧的人,就会像上师法王那样,因为名利和地位会让人造恶业,既害自己,又害他人。
曾经有个国王,他的一个大臣收不上税,被国王呵斥了。这个大臣和一位好友谈起这件事,好友就唆使他用暴力征税,于是他就开始压榨民众,用暴力迫使他们交税。不久,国王任命了大臣的那位好友,他为了取悦国王,使用了很多迫害的手段。到后来,他无法用武器来消灭那些抗税的民众时,他甚至纵火烧死了他们。那场大火烧死了成千上万个众生,国王对此很满意,奖励了他一幢房屋。所以权势可以让人变坏,好的人,当了大臣,或者国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统治,就会失去悲愍心。
所以大家要好好观察自己。大的权力会让人产生大的堕落,小的权力会产生小的堕落。在家庭、工作、修行的场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安排一些人有一定的权力,方便进行管理。而在有了权力之后,要清楚自己拥有权力的目的是什么,而不能骄傲自满,开始对别人颐指气使起来。
那么不应该产生傲慢,人们又应该怎么来做呢?在社会、家庭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孟子所提出来的“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这五伦十教,核心就是慈愍,当大家互相都心怀慈愍,充满善意,为对方利益着想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五伦十教这样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大家不要拿这样的标准,来对照别人,找到别人的差距后,去横加指责,这样不会减少自己的过失,只会让混乱的社会更增加了一层混乱。大家应该先把自己应该做的那一份做起来,这样这个社会至少已经清净了一分。
虽然大家不是国王,但是不具足五毒烦恼当中的傲慢的众生是没有的,因此要用这些教言对照自己,断除掉自己大大小小的傲慢心,对别人要有尊重心、恭敬心、感恩心,这非常重要。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