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陕西安康地区禅宗碑石录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志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陕西安康地区禅宗碑石录述
  陕西西安政治学院科研部 王志平
  禅宗自初唐形成后,北南二宗相继显世;以后南宋衍为五家七宗,历经五代战乱宋元更替,逮及明清,惟其中临济、曹洞等宗继续流传;然其流传线索、流传特点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陕西安康地区所见四通禅宗碑石,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禅宗的有关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资料价值,现录述如下:
  重修天池寺记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五月立石。杨碧峰撰文,无书者姓名。现存石泉县左溪乡天池寺旧址。该《记碑》圆首方趺,身首一体,碑文楷体左行竖书,文多磨泐。未见著录。
  [录文]
  石泉县之于西仅四十余里,有山曰天池寺。其山也,峰峦四峙,涧溪双环。峰顶有天池,冬夏弗涸,四季常冷。池中有莲叶,天旱之时,乡民祈泽祷雨,无不有感,因以得名焉。乡人射猎者,有获残碑二段,拂石观之,往古时区,口祖师口口之道场也;东至饶峰岭,南至汉江,西至胡溪沟,北至牛羊铺;牛羊河下口口观音寺水田三十亩;糸绍兴年间重修,主持僧口师,化主口师。迨我朝大明洪武间,兵火寺废,砖尾仅存,惟古松一株,周围丈五。成化甲午年,西乡、洋县口豪檀越请师住持,师命弟子营宫,掘墙获疏璃口口一尊,铜钱一石。师讳完,广赈大干者,乃华州名门口子也,口岁出家,礼天竺山口觉寺口口口口为师,萝染后(下缺四十余字)俄然有口口口一偈:口尽群魔,得意轻口,连溪苍苍,松带露寒。鉴曰:如何是一。口口口口口口遍谒西蜀尊者,至保宁敉赐显法寺无碍鉴禅师处乞为证据。鉴问曰:如何是万。法答云(下缺十余字)。鉴曰:善哉,善哉乎。答云:口后灵得无生法,忍即就得无除亲,口大永口口拂尘。口口送行,师乃回锡,归隐天池。由是名口远口,禅风丕振,纳僧口口来口者而无虚日,檀越舍财布施者倾籍倒箧,遂兴修葺口口,伐梗口口,经之营之,口劝四方口力,督工不遑宁处。三年之间,佛殿、山门、伽蓝、祖师、天王等殿、口口仓廪、两庑,无不整齐;泥塑、木雕、铁佛,尽皆完口。宝口口然一新,金碧口辉,玉霞口口,寂口口口,宽口口口,但口徒弟、法孙绳一相经而无究,舍财檀越夫妇齐眉之有庆。口口昌隆口口。兹因院主镇顺,命匠镌碑,请予一墨,用为其口,予口之弗获,只得口毫,录成口语,姑尽其梗概,应与乾坤之不朽。口口口口乃有本寺宗派、檀越贤名,勒于碑阴,永留千古之不磨灭者乎。
  时成化二十三年岁在丁未仲夏吉日寓丰沟口口口杨老人碧峰。
  (碑阴镌本寺宗派及檀越姓名,均从略)
  按,此碑所载本寺为曹洞宗,此情形有二。其一,碑文中偈语及该寺住持法完与天竺山口觉寺师之间的机锋,与保宁敕赐显法寺无碍鉴禅师之间的机锋,说明法系所承为曹洞之法脉;天竺山口觉寺现无考存疑,然保宁即今四川阆中,说明法完承曹洞法脉与西蜀佛教有关。此即为僧属曹洞。其二,若寺属曹洞,则可溯源前代,即碑文中“口祖师口口之道也”,且又于宋绍兴年间重修。上述两种情况均说明,曹洞宗曾于明中叶存在于陕南,且有一定规模。曹洞宗于唐末崛起后,本寂的法系,自其之后三世便中断,后赖洞山弟子云居道膺而得以延续。按宋普济撰《五灯会元》时,曹洞法系传十五世;明净柱于崇祯年间撰《五灯会元续略》时,曹洞法系传三十六世。石泉天池寺曹洞法系有待进一步考证。
  终南道阔行缘记叙碑
  明弘治三年八月初一日(1490年8月16日)立石。僧月堂撰书。现存旬阳县七里乡千佛洞。该《叙碑》长方形,楷体左行坚书,字多漫漶。未见著录。
  [录文]
  临济第二十四代铁关通,异号彻空禅师之口也。幼家长安京兆之郡,乃泾阳金龟人也。幼持净戒,参明月性口口口口复请益于圆觉无碍口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守道业于终南,精修梵行,进道功深,印续西蜀石经,东山老人处(下缺)属象拂子,些显正传于心灯,似火与火,以心印心,续佛慧命,永无断绝,昔年净土口口石经传心。偈云:无心法轮转,有道摩诃旋。大寂金刚定,长明不夜天。洎邻孝徒清林、清安、清让、清显、清祥、清玉、清观、清坚、清法、清云、清门、清川、清明、清文
  吉祥禅寺信持比丘坚不动
  莲花庵住持比丘忠镜堂
  华严庵住持比丘韶太初
  兴工塔匠百祥、严仲
  兴工石匠党聪、党泰、蒋全
  大明弘治三年仲秋捌粤朔旦吉日立
  西蜀合阳空水僧月堂题
  据碑中“兴工塔匠”一语,或可疑为此碑当初嵌于塔中,为临济第二十四代彻空禅师之塔铬。按此碑可断,临济一宗于明中叶存在于陕南。据《五灯会元续略》,明崇祯十七年(1644)时,临济传至第三十四世,弘治三十(1490)临济法系即在第二十四世左右。彻空禅师为临济第二十四世,其法嗣关系待考。
  双溪寺新立禅林规约碑
  道光七年(1827)四月立石。弘法沙门撰,张荩书并篆额,杨允中刻字。现存安康市新城北门外双溪寺。该《约碑》圆首方趺,身首一体。额篆“箴规永固”四字,碑文楷体左行竖书,共二十六行,满行约五十字。下部漫漶严重。未见著录。
  [录文]
  原夫建丛席、立清规,肇自马祖、百丈祖。意惟善美,切以救像季口口之端。如质樗栎,中年省世,窃慕先贤故师,萝发于口口殿戒,学规于香岩寺院,复归双溪宝所。亲近本师,职称维那,口口口乃得法乳之嫡,授为双桂,口口祖十代之玄孙,续补口口口兢兢业业,确守祖规,毋敢或越。迄于嘉庆已卯秋,即受本题遗嘱,口谛推尊,遂住持方丈,荷担安僧,接待方来持口九口而口口口之业,只籍盆米之缘,囊囊空虚,化难大阐,故将楗槌姑置,以俟口口方兴。今幸诸山法侣,十方龙象,互助道缘,同兴法口。口就口佛诞艮辰,禅堂斋堂,复举楗槌,内职外职,重整规矩。凡赏罚点升,必须圣制丛林规约所录二十五条为则,再百丈祖口口口口录数条,刻石勒碑,以除丛林永远积弊。凡后这来者,勿论住持、职事,但有干犯,悉以条款究治。如不听者,许诸山檀那入堂口口协办,同辅宗纲,决不姑宽。各宜遵奉毋违。特箴。
  一、祖席任重善口下付,法嫡裔贤才有德者宜居,三年交脱重位。如住持口口口亏空常住什物等项查出,不必三年,例该善退,不得强住,更将亏空等项,住持与同办职事人一一赔还,已后不再许口口。若长老住满三年,果宗风远播,佛法常兴,常住有功,一堂清吉,海众安和,退位养闲,不缺四缘。或涅盘法眷,修塔供养,不要口口口口口必生恭敬,主未后事,不得有违。
  一、丛林监院,乃住持股肱,众僧领缘,务要谦和俭让者住之。委身护众,不辞艰辛,倘所口口口不能服众,例听住持集众选换,不得贪谋其职。颓废道场者罚。
  一、有信善居士诣堂报师出家者,客堂当先白方丈,又口口口公口,或住持剃度,或职事人披剃,白众方可,倘有背地刁唆私剃度者,不许共住。
  一、祖师建立丛林,为十方衲子依止口口口口口办道,不许擅招少沙弥饮酒食肉,搅群乱众,驱贤养愚,以作子孙世袭之所。违者不许共住。
  一、学道之人,衣单口口口口口淡泊自甘,慈悲济物,不得丰衣美食、贪营财利、蓄芥滋性、各立烟口、私造饭食,违者罚。
  一、常住每年租课并逐口出口口口口口口院客常,各登簿记。每朔望日,对算清楚。不许紊乱簿籍,混用钱财。
  一、既为释子,贵务离尘俗,各守佛制祖规,不许口口口口口礼往来,结拜父母兄弟姊妹,玷污宗风,坏祖清规。违者重罚。
  一、佛祖道场,龙天常住,一针一草,重等须弥。不许借口口口口口口地什物典当,并将财帛作私人情,不许共住。
  一、凡住持贵遵贤远,佞,惜才重德,无分内外,龙象同住,量才补职,共口口口口口口职者罚。
  一、班首等职,是住持辅弼,丛林之栋梁,但佛法常住,内外事务应当上通下达,宾主互相提调,海众安和,不得一味固执己见,拗众强行。不如理法者,不许共住。
  一、凡出言粗犷,高声动众,恃势横行,不听教劝者,迁单。
  一、历朝圣王戒饬僧徒口口口制,除刑名重罚,例属有司外,若僧人自相干犯,当以清规律之,随事惩戒,重则集众焚烧衣具,捶摈遣偏门而出,轻则口口口口张榜示之。不许自恃能强,小事兴讼,烦扰公门。
  以上条例,皆佛祖垂诫箴规,惟异同流道侣,各恪遵严,护持宗规,上报四口,下口口口。倘或执拗,集众摈出,永不许复入。伏愿文武贵官,十方擅越,信心护持,福禄高僧,手秋庆口。仰启十方诸佛,八部龙天,万灵真宰,永远证盟。
  安阳张荩书丹篆额
  龙门杨允中刻字
  道光七年岁次丁亥四月吉日
  宏法沙门统擅越诸山暨口序
  唐咸和间,百丈怀海为丛林订立规式,此即“百丈清规”,为丛林组织的规则和禅僧行事的章程。宋初,“百丈清规”失传,但其基本内容可据《宋高僧传·怀海传》、《景德传灯录·禅门规式》、《禅苑清规·百丈规绳颂》等略知大要。元顺帝时有《敕修百丈清规》八卷,为附衍之作,内容与古清规相去甚远。实际上,丛林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寺院经济的兴旺发达、从林僧众的不断增加和禅院事务日益复杂,曾多有增订和改修的清规出现。安康双溪寺新立禅林规约据称本白“百丈清规”,然又根据当时本寺实际情况规定了若干细则,对于研究清代丛林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双溪丛林方丈海珠和尚五传大戒碑
  光绪二十七年(1902)十二月立石。凌济澜撰,凌校綮书。现存安康市新城北门外双溪寺。该《戒碑》圆首方跌,身首一体,额镌“永传律宗”四字,碑文楷体左行竖书,共16行,满行51字,保存尚好。未见著录。
  [录文]
  上古之人心浑噩,虚灵不昧,有治世之君则易归;中古之风凉薄,顽梗不移,无度世之师则难御。此清静戒律所由防也。我郡城南双溪寺,古丛林地。方丈海珠和尚参禅于其间,历有年矣。和尚俗姓彭氏,湖北人。诞生之辰,其母梦衲子报怀,异香满室,幼啖以荤腥则呕之。十余岁即出家。同治八年来寺,为理事。十二年受本师戒,执各禅事。光绪五年,募化十方,襄修诸神像,十一年监修关帝殿。十二年始为监院。十三年公举方丈。盖其功德孚众,故受之无物议也。惟是名愈高而责愈重,寺愈大而僧愈多,复自募化,建修钟鼓二楼。计置坝地二十有余亩,有契存据,庶往来之比丘尼、优婆塞以及沙弥众生至于归焉。然而天旱雨涝,频年报歉,即在俗之中户主人抑已难矣。和尚督率僧众,凿井而饮,耕地而食,俨如羲皇以上人也。方丈伊始,即开戒期。十六年开二期,十八年开三期,二十一年开四期,今岁冬又开五期。每逢期前数月,自远方来者络绎不绝,不下二百余僧。供养学习,毫无所吝,虽负债而不怨。呜呼,和尚纵无治世之功,不诚有度世之德哉。按唐麟德二年,诏终南山道宣律师,传戒于静业寺;宝历元年,敉建方等戒坛,诏僧传戒;大中二年,敕天下禅林传戒;宋祥符二年,敕立甘露、大乘二坛,与王臣受戒;明洪武十年,礼部张吕等奏准,令天下高僧,广立戒坛;永乐五年,晓谕禅林普立戒坛;神宗四十一年,诏慧云和尚传菩萨大戒于显通寺;崇祯十一年,诏三昧和尚受戒于宝华山;我国朝顺治十五年,礼部尚书赵钦等奏,奉圣旨晓谕天下丛林,于京都开坛传戒,给众僧度牒,等因钦此。是举也,历代国家所尊崇者何也,盖凡民生齿日繁,良莠不一,与其多一顽民,不如多一善士。清静戒律,诚为济六道之慈航,救四生之法药。我和尚既本佛圣相传之妙旨,循尊皇帝特重之玄经,不辞险阻艰难,培植古寺,自化粟米布帛,普渡众生。俾大地化作莲池,使中原融为净土。谓和尚有度世之德也可,即谓和尚有治世之功也,亦未尝不可。春秋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谓三不朽。吾于海珠和尚亦如是云云。
  尽先委用训导侯铨儒学正堂凌济澜
  撰例授文林郎中书科中书衔凌校綮书
  诚众绅耆粮户铺户等(此处五十八个姓名及铺名从略)勒石大清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吉日立
  海珠和尚于光绪十三年膺任双溪寺方丈后,即首传大戒。至光绪二十七年,在15年间,共开戒期5次,而“每逢期前数月,自远方来者络绎不绝,不下二百余僧”,足见双溪丛林当时的一派盛况,这种情景在清末是不多见的。此碑在表彰海珠和尚五传大戒功德的同时,列举了自唐麟德二年以来,历代帝王重视宣讲戒律的历史线索,并道出了他们尊崇传戒的真谛,即碑文所谓“盖凡民生齿日繁,良莠不一,与其多一顽民,不如多一善士。”
  陕西安康地区,地处川、陕、鄂三省交界,南依巴山,北靠秦岭;因其山岩险峻,林菁深密,故古代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然而,在此环境中,明清时期临济、曹洞二宗并存,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禅林清规,以及清末双溪丛林的一派盛况,这些都说明,禅宗在流传过程中强大的渗透力。同时也表明,对禅宗在社会下层流行情况的研究,是研究禅宗历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