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台湾佛教僧团的现代转型~台南地区开元寺与妙心寺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宫妹(释如微)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台湾佛教僧团的现代转型~台南地区开元寺与妙心寺之比较研究
  作者:杨宫妹(释如微)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台湾佛教僧团的现代转型——台南地区开元寺与妙心寺之比较研究
  【英文标题】The modern transition of Taiwanese Buddhist Monastery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Kai-yuan and the Miao ——shin Temples in Tainan
  【文章作者】杨宫妹(释如微)
  【指导教师】蔡源林
  --------------------------------------------------------------------------------
  【中文关键词】妙心寺|台湾佛教|人间佛教|开元寺
  【英文关键词】the Kai-yuan ; Humanity Buddhism ; Taiwanese Buddhism ;
  the Miao-shin
  【中文摘要】本论文主要关怀台湾佛教如何披荆斩棘,一步一脚印中,创造今日一片天空的议题。为呈现这样的变迁特质,故本论文拟以明郑时期最先发展的佛教中心,也是台湾佛教最早立基之地,台南区域为范围,藉创立年代有先后、理念有别之开元寺与妙心寺,在现代转型上的比较,配合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等方法运用,作为考察对象,期望达成以下四个目的: 
  (1)、了解开元寺与妙心寺在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历史与传承等之 演变差异性。
  (2)、了解台湾战后现代转型过程对早期成立之台湾佛教僧团发展之影响。
  (3)、了解台湾战后现代转型过程对晚近成立之台湾佛教僧团发展之影响。
  (4)、对台南地区两佛教僧团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的层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能助益对相关特定都市地区的佛教特性有所了解。
  最后,本论文从中提出三项意义作为结论:
  (1)、反映台湾传统佛教的新貌;
  (2)、显示人间佛教改革实践上的历程与艰难;
  (3)、证实台湾传统佛教与人间佛教无须泾渭分明。
  【英文摘要】The topic of this thesis mainly concerns about how Taiwanese Buddhists overcome many social and political difficulties and develop the present full-fledged monastic institution. To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rm of monastery to the modern Taiwanese one, this thesis provid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Kai-yuan and the Miao-shin monastery-temples, both of which are located in Tainan, the oldest city and the earliest Buddhist center of Taiwan, founded during the Dutch and late Ming period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is comparison is based upon the distinctive historical origin, founding idea and the process of modern transition between these two temples. Textual-historical ana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fieldwork is adopted in this work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four goals:
  (1)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Kai-yuan and the Miao-shin o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modern transition,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heritage of Zen Buddhism;
  (2)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zation in post-War II Taiwa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founded Buddhist Monastery, i.e., the Kai-yuan;
  (3)to understand this influ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ly-founded
  Buddhist Monastery, i.e., the Miao-shin;
  (4)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se two temples have developed and faced challenge in order to pic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ddhism in contemporary urban Taiwan.
  This thesis concludes three significant points as below:
  (1) to reflect the new face of the traditional Taiwanese Buddhism.
  (2) to exhibit the process and difficulty of the “humanity Buddhism” reform in modern Taiwan.
  (3) to prove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Taiwanese Buddhism and the “humanity Buddhism.”
  --------------------------------------------------------------------------------
  【论文目次】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及目的1
  第二节、 研究方法5
  一、 历史文献分析法5
  二、 田野调查法6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名词定义7
  一、 研究范围7
  二、 名词定义7
  第四节、 文献回顾9
  一、 与本主题教团有关之研究成果9
  二、 与当代台湾佛教团体有关之研究成果13
  三、 与台湾佛教史及相关之其它研究成果14
  四、 与台湾佛教有关原始资料19
  第二章、开元寺历史沿革23
  第一节、开元寺的崛起23
  一、士大夫的护剎与寺名变迁23
  二、自然地理环境26
  第二节、开元寺的扎根与发展30
  一、 清代期间历代住持事迹(1683-1895)30
  二、 日据期间历代住持事迹(1895-1945) 37
  三、 民国期间历代住持的事迹(1945-2004)54
  第三章、开元寺之现代转型发展67
  第一节、 外在因素67
  一、 宗教政策的限制67
  二、 寺院经济79
  三、 社区服务89
  第二节、 内在因素99
  一、 法脉传承99
  二、 僧众教育109
  三、 僧团组织与制度118
  第四章、妙心寺之现代转型发展129
  第一节、 妙心寺历史沿革129
  一、 自然地理环境129
  二、 历代住持事迹131
  第二节、 外在因素143
  一、 宗教政策的限制143
  二、寺院经济151
  三、社区服务154
  第三节、 内在因素169
  一、法脉传承169
  二、僧众教育178
  三、僧团组织与制度183
  第五章、比较分析187
  第一节、 外在因素187
  一、 宗教政策的限制187
  二、 寺院经济188
  三、 社区服务188
  四、 小结189
  第二节、 内在因素194
  一、 法脉传承194
  二、 僧众教育194
  三、 僧团组织与制度195
  四、 小结196
  第六章、结论203
  参考书目215
  附录229
  图 目 次
  附图一:康熙年间绘制的台湾地图i
  附图二:开元寺与妙心寺位置现况图ii
  附图三:开元寺山门iii
  附图四:开元寺住持悟慈法师iii
  附图五:古木参天的开元寺庙埕iii
  附图六:开元寺古碑亭iii
  附图七:明郑时期的北园遗址iii
  附图八:开元幼儿园iv
  附图九:慈爱医院iv
  附图十:开元禅学院iv
  附图十一:2005年开元宗门基金会暨眼净和尚圆寂纪念会iv
  附图十二:妙心寺山门v
  附图十三:妙心寺大殿v
  附图十四:妙心寺住持传道法师v
  附图十五:多功能的妙心大楼v
  附图十六:2005年大冈山义永法脉联谊会v
  表 目 次
  表 2-1 1934年台南开元寺传戒戒师名录49
  表 3-1 台南市寺院、讲堂一览表81
  表 3-2 开元幼儿园绩优评鉴表92
  表 3-3 悟慈法师历年著作98
  表 3-4 开元寺派内外字号传承对照表102
  表 3-5 开元寺历代住持传承简表103
  表 3-6 2004年「开元宗门文教基金会」入会寺院名单106
  表 3-7 开元寺历年兴办的佛学院110
  表 3-8 开元寺早晚课诵表111
  表 3-9 开元禅学院91学年课程表115
  表 3-10 开元禅学院班别、学分表116
  表 3-11 开元禅学院执掌表116
  表 3-12 2004年开元寺执事名单123
  表 4-1 「护观音」事件发展摘要143
  表 4-2 妙心寺「儿童成长活动」课程156
  表 4-3 大冈山派内外字号对照表169
  表 4-4 大冈山法脉传承与妙心寺历代住持简表170
  表 4-5 2004年「大冈山义永法脉联谊会」入会寺院名单172
  表 4-6 2004年「大冈山义永法脉联谊会」组织章程173
  表 4-7 2004年「大冈山义永法脉联谊会」组织执掌表176
  表 4-8 妙心寺早晚课诵表179
  表 4-9 「妙心人间佛教研修院」课程规定表181
  表 4-10 1999年「妙心人间佛教研修院」课程表182
  --------------------------------------------------------------------------------
  【参考文献】
  一、原始文献
  (一)、中文
  不着撰人,1996,《禅门日诵》,台南:和裕。
  不着撰人,同治年间,《台湾府舆图纂要》图册,台湾文献丛刊第181种。
  心觉法师,1955,<出家留言稿>,未出版。
  心觉法师,1955,<致同修(妻)书>,未出版。
  王世庆编纂,1999,《台湾第名辞书-台南市》,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王必昌纂修,1774,《重修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13种。
  余文仪纂修, 1774,《续修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21种
  宋 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卷六禅门规式>,收入《大正藏》51册。
  周钟瑄纂修,1717,《诸罗县志》杂记志?外纪,台湾文献丛刊第?种
  林秋梧,1933a,《真心直说白化批注》,台南:开元禅寺印行。
  林秋梧,1934b,《佛说坚固妇女经讲话》,台南:开元禅寺印行。
  林谦光,1979,《台湾纪略》,台北:众文图书出版。
  姚莹,,1829,《东槎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7种。
  范咸纂修, 1747,《重修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05种。
  高拱干,1983,《台湾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清道光年间修,《褔建通志台湾府》,台湾文献丛刊第84种。
  陈光达纂修, 1690,《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03种
  陈昭馨,1964,《台湾省通志》,台中:台湾省文献会。
  陈国瑛等采辑,,1830,《台湾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第55种。
  开元寺,1934,《同戒录》,台南:开元寺。
  黄慎净1919,《开元寺征诗录》,开元寺客堂出版。
  温国良编译,1999a,《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宗教史料汇编-明治28年十月至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温国良编译,2000b,《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宗教史料汇篇》第二辑,台湾省文献会发行。
  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收入《大正藏》9册。
  刘良璧等纂修, 1742,《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74种。
  龙树菩萨,1990,《大智度论》卷三,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
  憨山德清,<紫柏尊者全集>,收入《卍续藏经》126册。
  憨山德清,<憨山老人梦游集>,收入《卍续藏经》127册。
  谢金銮纂修, 1807,《续修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
  瞿海源编纂,1992,《重修台湾省通志》,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释义润,1983,<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卍续藏》111册,台北:新文丰。
  (二)、日文
  丸井圭治郎, 1919,《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卷一,台北:台湾总督府。
  台南州共荣会编,1934,《南部台湾志》,南天书局1994年出版。
  台湾总督府,1993,《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第一卷》,台北:捷幼出版。
  台湾总督府文教局,1936,《现行台湾社寺法令类纂》,台湾:帝国行政学会台湾出张所。
  相良吉哉编,昭和8年12月23日(1933),《台南州祠庙名鉴》,台湾日日新报社台南支局。
  曾景来,1938,《台湾宗教迷信陋习》台湾:宗教研究会。
  增田福太郎,1937,《台湾本岛人宗教》,台南:台南州卫生课。
  蔡锦堂,1994,《日本帝国主义下台湾宗教政策》,东京:同成社。
  二、二手文献
  (一)、专书
  Daniel Chirot着,蔡伸章译,1991,《近代的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 in the Modern Era),台北:巨流图书。
  Wolfgang Schluchter着,顾忠华译,1986,《理性化与官僚化》,台北:联经。
  于晓等译,2001,《新教伦理与资本精神》,台北:左岸。
  千佛山编,1998,《千佛山三十周年特刊》,台南:千佛山。
  中华佛教百科编辑,1994,《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五)》(光盘版),永康,中华佛教文献基金会。
  王晴佳.古伟瀛,2000,《后现代与历史学 中西比较》,台北:巨流出版。
  王进瑞,1972,《碧岩录讲义》第一册,凤山:王进瑞发行。
  王顺民,1999a,《宗教福利》,台北:亚太图书。
  王顺民,2001b,《当代台湾地区宗教类非营利组织 的转型与发展》,台北:洪叶。
  台南市政府编印,1996,《续修台南市志》,台南:台南市政府。
  台湾省政府编印,1990,《现代化福利社会的实现》,台中:台湾省政府新闻处。
  白云禅师,1994,《解惑篇.第一辑》,台南:千佛山。
  石元康,1998,《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台北:东大。
  印顺,1994,《平凡的一生(增订本)》,台北:正闻出版。
  朱其昌,1977a,《台湾佛教寺院庵堂总录》,高雄:佛光出版
  朱其昌,1997b,《全球佛教通讯指南》,台南:和裕出版
  朱其昌,2003c,《世界佛教通讯名录》,台北:法轮杂志
  朱其麟,1988,《台湾佛教名剎》,台北;华宇出版。
  佛光,1997,《中国佛教名山胜地寺志》,高雄:佛光出版。
  余政宪,2003,《宗教行政革新服务手册》,台北:内政部。
  余英时,1987,《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北:联经。
  吕澄等箸,1987,《中国佛教人物与制度》,台北:汇文堂。
  李亦园,1976,《人类学与现代社会》,台北:牧童出版
  李筱峰,1991,《革命僧林秋梧》,台北:自立晚报文化出版
  村上重良着 张大柘译,1993,《宗教与日本现代化》,高雄:佛光出版。
  邢福泉,1992,《台湾佛教与佛寺》,台北:台湾商务。
  卓克华,2003,《从寺庙发现历史》,台北:扬智出版
  周震欧,1992,《儿童福利》,台北:巨流。
  承天禅寺,1992,《广公上人事迹续篇编》(第五版),台北:承天禅寺编印。
  林再复,1990,《台湾开发史》,台北:三民书局。
  林美容,1993,《台湾人的社会与信仰》,台北:自立晚报文化
  林衡道口述;杨鸿博整理,1996,《鲲岛探源》,台北:稻田出版
  金耀基,1985,《从传统到现代》,台北:时报文化。
  洪金莲,1995,《太虚大师佛教现代化之研究》,台北:东初出版
  范胜雄,1998a,《府城丛谈(府城文献研究1)》,台南:台南市政府。
  范胜雄,1998b,《府城丛谈.府城文献研究(2)》,台南:台南市政府。
  韦伯,1997,《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
  席裕福、沈师徐辑,1982,《皇朝政典类纂》,台北:文海出版。
  徐明福计划执行,1996,《台南市古迹使用调查与评估(附录)》,台北:文建会出版。
  悟慈法师述,1998,《心经讲话.善生经》,台南:开元寺佛经流通处。
  真理大学,2002,第三届《宗教与行政》学术研讨会,台北:真理大学。
  祝贺恩师八秩嵩庆礼赞会编,1983,《白公上人光寿录》,台北:十普寺。
  涂尔干着,芮传明等译,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
  康乐.简美惠译,1993a,《宗教社会学》,台北:远流。
  康乐.简美惠译,1996b,《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台北:远流。
  康乐.简美惠译,1996c《印度的宗教:印度较与佛教》,台北:远流。
  张慈田,1992,《善知识参访记》,台北:圆明。
  梁相润、黄宏介,1993,《台湾佛教史初稿》,台北:行卯出版社。
  梁启超,1965,《清代学术概论》,台北:台湾商务。
  郭小凌,2001,《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陈玲蓉,1992,《日据时期神道统制下的台湾宗教政策》,台北:自立晚报文化。
  陈瑞堂,1974,《台湾寺庙法律关系之研究》,台北:司法行政部秘书室印。
  陈锡璋,1996,《福州涌泉寺历代住持禅师传略》,台南:智者出版
  喜安幸夫,1999,苏珊译,《台湾》,台北:中天。
  黄文博,1996,《南瀛历史与风土》,台北:常民文化。
  黄来镒,1988,《永康乡志》,台南:永康乡公所。
  黄昭堂着;黄英哲译,1995,《台湾总督府》,台北:前卫出版。
  黄秋月,1993,《台南市第二级古迹开元寺调查研究与维护计划》,台南:台南市政府出版。
  黄敏枝,1971,《唐代寺院经济的研究》,台北:台大文学院。
  黄富顺,1988,《比较成人教育》,台北:五南。
  黄庆生,2000,《寺庙经营与管理》,台北:永然文化出版
  杨熙,1985,《清代台湾:政策与社会变迁》,台北:天工书局。
  叶永文,2000,《宗教政治论》,台北:扬智文化。
  詹评仁,《悟慈大师传记》开元寺自印本。
  赵德琛、吴政宏编, 1998,《环境保护法规》,台北:高立图书。
  齐力 林本炫编,2003,《质性研究方法与资料分析》,嘉义:南华大学 。
  郑卓云, 1933,《台南开元寺志略稿》,台南:开元寺。
  兴慈法师述,1995,《二课合解》,三宝弟子印赠。
  瞿海源,1997,《台湾宗教变迁的社会政治分析》,台北:桂冠。
  蓝吉富,1991,《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台北:新文丰。
  苏景辉,1996,《社区工作-理论与实务》,台北:远流。
  释永芸,1996,《跨世纪的悲欣岁月-走过台湾佛教五十年写真》,台北:佛光。
  释印顺, 1995a,《华雨选集》,台北:正闻。
  释印顺,1985b,《印度之佛教》,台北:正闻。
  释印顺,1987c,《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台北:正闻。
  释印顺,1989d,《佛法概论》,台北:正闻。
  释印顺,1991 e,《佛法是救世之光》,台北:正闻。
  释印顺,1992f,《佛在人间》,台北:正闻。
  释印顺,1993i,《华雨集》第五册,台北:正闻。
  释见晔,1999,《走过台湾佛教转型期的比丘尼释天乙》,台北:中天。
  释开证,1976,《慈恩拾穗》,高雄:宏法寺。
  释圣严,1989a,《明日的佛教》二版,台北:东初。
  释圣严,2002b,《台湾佛学院所教育年鉴创刊号》,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
  阚正宗,1999,《台湾佛教一百年》,台北:东大图书。
  镰田茂雄着 郑彭年译,1988a,《简明中国佛教史》,台北:华宇出版。
  鎌田茂雄着 关世谦译,1985b,《中国佛教通史》,高雄:佛光出版。
  顾忠华,1994,《韦伯学说新探》,台北:唐山。
  (二)、单篇论文
  丁仁杰,1996,<现代社会中佛教组织的制度化及其有关问题之探讨>,收入《当代台湾社会与宗教》,台北:佛光出版。
  丁敏,1996,<台湾社会变迁中的新兴尼僧团>,收入《佛学研究论文集》第一集,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编
  尹章义,1989,<台南发展史>,页104-115,载自,《汉声杂志》22期。
  心觉法师,1965a,<向诸同学进一言>,载自《慈明月刊》5卷1期。
  心觉法师1965b,<谈谈中国佛教几个问题>,载自《新觉生月刊》。
  方捷,1993a,<妙心佛学读书会>,载自《妙心杂志》38期。
  方捷,1998b,<慈悲喜舍话妙心>,载自《妙心杂志》31期。
  王见川,1996a,<日据时期台湾佛教史二论>,页195-209,载自《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佛教青年文教基金会主办。
  王见川、李世伟, 1991b,<战后台湾佛教人物略论>,页121-152,收入王见川.李世伟《台湾的宗教与文化》,台北:博杨文化。
  王见川、李世伟,1991c,<妙果禅师与慈航法师-战后初期台湾佛教会史上的一段办学因缘>,页93-120,收入王见川.李世伟《台湾的宗教与文化》,台北:博杨文化。
  王见川.李世伟着,1991d,<日据时期台湾佛教的认同与选择-以中、台佛教交流为视角>,页29-67。收入王见川.李世伟《台湾的宗教与文化》,台北:博杨文化。
  王顺民,1995a,<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页315-337,载自《中华佛学学报》第八期。
  王顺民,1998b,<「人间佛教」的远见与愿景--佛教与社会福利的对话>,页227-253,载自《中华佛学学报》第11期。
  永惺,?,<无尽怀念一代高僧-追思 白圣长老生西一周年>,收入《白圣长老圆寂纪念集》,台北:白圣长老纪念会。
  白秀雄,1990,<我国社会福利发展>,收入《现代化福利社会的实现.社会建设篇》,台中:台湾省政府新闻处。
  匡宇,1979,<台湾佛教史>,页11-18,收入张曼涛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中国佛教史论集 (台湾佛教篇)》,台北:大乘文化出版。
  江木生,1943,<台湾佛教二十年>,载自《南瀛佛教》 21卷12号。
  江美芬,1991,<寺院经济知多少>,载自《佛教文化杂志》23期。
  江灿腾,1992a,<从大陆道台湾:近代佛教社会运动的两大先趋-张宗载和林秋悟>,页3-35,收入《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台北.东大出版
  江灿腾,1996b,<日据时期佛教现代化运动的代表性人物>,页183-194,收入《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台北:南天书局。
  江灿腾,2000c,<高雄大冈山超峰寺派的源流和发展>,收入释开证主编,《大冈山法脉传承史通讯簿》,高雄:宏法寺。
  江灿腾,2001d,<日本帝国在台殖民统治初期的宗教政策与法制的确立>,页91-134,载自《中华佛学学报》第14期。
  江灿腾,2001e,<日本在台殖民统治初期的宗教政策与法制的确立>,页44-80,收入《日据时期台湾佛教文化发展史》。
  作者不详,1969,<梁加升先生事略>,页100,载自《台湾风物》第19卷3、4期合刊。
  吴永猛,1977a,<中国佛教经济之发展>,页 285-396,收入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中国佛教经济研究论集》, 台北:大乘文化出版。
  吴永猛,1994b,<当今台湾佛教募款方式之探讨>,载自《商学学报》2期。
  吴季霖,1987,<悟慈大师小传>,收入悟慈大师《心经略解》,台南:慈航居士会。
  吴宁远,1998,<现代宗教世俗化之省思>,载自《宗教哲学》4卷4期。
  吕姝贞,1998,<用心耕耘-迎接学习社会的来临>,载自《妙心杂志》25期。
  李丁赞,1996,<宗教与殖民 台湾佛教的变迁与转型,1895~1995>,页19-52, 收入《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
  李子宽,1948,《海潮音》29卷9期。
  李添春,1971a,《台湾佛教史资料-上篇曹洞宗史》,载自《台湾佛教》季刊25:1。
  李添春,1979b,<明末清初的台湾佛教>,页57-74,收入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中国 佛教史论集(台湾佛教篇)》,台北:大乘文化出版。
  李嘉嵩,1963,<日本治台宗教政策考(一)>,页6-9,载自《瀛光》128期。
  明了,?,<郑经的别馆-开元寺>(开元寺自印)108期。
  林秋梧,1929a,<我们为什么主张台湾佛教的统一>(附录台湾佛教的统一方案),载自《南瀛佛教》7卷1号。
  林秋梧,1932b,<禅窗闲话>,载自《南瀛佛教》10卷2号。
  林秋梧,1932c,<真心直说批注 忽滑谷慨天老师余地十二回讲习会讲述 >,载自《南瀛佛教》,10卷3号。
  林眼净,<台湾佛教振兴策>,页26-27,载自《南瀛佛教》13卷1号(1935.1)。
  林朝成,1997a,《台湾佛教的历史与思想──从明郑时期到日据时期──以台南德化堂为中心之台湾斋教研究》,计划编号:NSC87-2411-H-006-003-D6,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执行期限1997年7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
  林朝成,1997b,<台湾佛教的环境教育-以台南妙心寺为例>,收入成大主办《环境价值观与环境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南:成大。
  林锦东,1957,《觉生月刊》8卷4、5期,台中:台湾觉生月刊社。
  姚丽香,1994,<台湾地区光复后佛教出版物的内容分析>,页209-241,收入《台湾佛教的历史与文化》台北:灵鹫山文教基金会。
  范纯武,1999,《日本佛教在日治时期台湾「番界」的布教事业-以真宗本愿寺派为中心的考察》,页153-278,收入《圆光佛学学报》第4期。
  席裕福、沈师徐辑,1982,《皇朝正典类纂》,卷379,刑11,户律户役条,台北:文海。
  悟光,?,<眼净和尚事迹>,收入释净明主编,页68-71,《眼净和尚圆寂二十五周年纪念集》。
  悟宗,1997,<我与白圣师公的因缘>,页73-89,收入净心,《白圣长老圆寂纪念集》,台北:白圣长老纪念会。
  真华,1987,<序二>,收入《慈恩集》,页3-6,高雄:宏法寺。
  高执德,1925a,<佛教人身观>,载自《南瀛佛教》3卷5号。
  高执德,1936d,<南部巡回讲演记(高雄州下巡回讲演记)>载自《南瀛佛教》14卷4号。
  高执德,1995e,<台南开元寺缘起即其沿革>,页147-152,收入高贤治主编,《台湾宗教》,台北:众文图书出版。
  国际佛教文化出版社编辑,1978,《宗心大师纪念专辑》,台中:宝觉寺。
  张炎,1975,<台湾反清事件的不同性质及其分类问题>,载自《台湾文献》26卷2期,台中:台湾省文献会。
  张曼涛,1984,<台湾的佛教>,页1023-1093,收入中村元?金冈秀友等编余万居译,《中国佛教发展史》,台北:华宇出版。
  张维安,1995,<佛教慈济与资源回收-生活世界观点的社会分析>,收入《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高雄:宏法寺。
  惟圣,?,<最怀念的师公>,页64-67,收入释净明主编,《眼净和尚圆寂二十周年纪念集》,无出版出处。
  曹仕邦,1985,<从宗教与文化背景论寺院经济与僧尼私有财产在华发展的原因>,页159-191,载自《华冈佛学学报》8期。
  庄永明,1993,<妙心寺心觉和尚>,页110-111,收入《台湾纪事》,台北:时报文化。
  许胜雄,1998,<中国佛教在台湾之发展史>,页289-298,载自《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二期。
  野上俊静着,郑钦仁译,1978,《中国佛教通史》,台北:牧童出版。
  陈小红,1990,<台湾光复四十五年来的社会变迁:回顾与前瞻>,收入《现代化福利社会的实现》,台中:台湾省政府新闻处。
  陈延辉,2003,<政治民主化中台湾宗教团体的角色变迁>,页109-140,收入《第四届『宗教与行政』国际学术研讨会(下)》,台北:真理大学。
  陈美华,2002,<另类典范:当代台湾比丘尼的社会实践>,载自台大,《佛学研究中心学报》7期。
  陈清香,2000,<大溪斋明寺的传承宗风>,载自《中华佛学学报》13期。
  麻天祥,1998,<佛教未来前途的开展>,收入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佛教未来前途之开展》,台北:佛光。
  曾普信编辑,1947a,《台湾佛教》创刊号,台北:中国佛教会台湾省分会。
  曾普信编辑,1948b,《台湾佛教》月刊2卷11号,台北:中国佛教会台湾省分会。
  曾普信编辑,1949c,《台湾佛教》月刊3卷2号,台北:中国佛教会台湾省分会。
  曾景来,1937,<开元禅寺记略>,载自《南瀛佛教》15卷12号。
  游以德,1990,<台湾光复四十五年来环境业务推展之实绩>,收入台湾省政府新闻处编,《现代化福利社会的实现.社会建设篇》,台中:台湾省政府新闻处。
  菩妙,?,<眼净和尚生平事迹>,页33-40,收入释净明主编,《眼净和尚圆寂二十五周年纪念集》,高雄:元亨寺。
  开证,?,<我所怀念的眼净和尚>,页58-59,收入释净明主编,《眼净和尚圆寂二十五周年纪念集》。
  黄文卿&林晏州,1998,<深度访谈之理论与技巧-以阳明山国家公园游园专车推动为例>,《国家公园学报》,Vo1.8,No.2
  黄文树,2000,<大冈山派心觉法师行述>,页31-52,载自《护僧杂志》,27期,高雄:中华护僧学会。
  黄俊文,1999,<成长与喜悦-「妙心成长教育读书会」简介>,载自《妙心杂志》39期。
  黄庭康,2003,<历史比较社会学:一个研究经验的分享>,页55-71,收入齐力、林本炫编,《质性研究方法与资料分析》,嘉义:南华教社所。
  黄国清,1998,<五十年来佛教幼儿园概况>,页33-38,载自《普门杂志》227期。
  黄富顺,2003,<社会变迁中 终身学习典范的形塑>,收入中华民国成人教育学会,《社会变迁与成人教育》,台北:师大。
  黄进兴,1985,<韦伯论中国的宗教>,页32-48载自《台北:食贷》12卷
  1╱2期。
  黄维宪、丁敏,1990,<北台湾佛教新兴社会服务的趋势和思考>,收入郑志明主编,《宗教与非营利事业》,嘉义:南华大学。
  圆澄,1998,<山与海之间.心灵的邀约>,载自《妙心杂志》27期。
  愚善,1929,<高僧略历>,载自《南瀛佛教》7卷2号
  慈捷,1984,<附录一开证法师宏法境界>,页88-94,收入《我所认识的开证法师》,高雄:宏法寺。
  会心,?,<悼念慈悲的眼公老人>,页86-88,收入释净明主编,《眼净和尚圆寂二十周年纪念》。
  会本,<缅怀眼公和尚>,页60-63,收入释净明主编《眼净和尚圆寂二十五周年纪念集》
  杨国赐,1994,<宗教与成人教育>,载自《成人教育》17期。
  杨惠南,1988a,<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心狂」>,载自《当代》31期。
  杨惠南,1990b,<佛教徒应该参与政治吗?>,收入杨惠南《当代学人谈佛教》二版,台北:东大。
  杨惠南,1991c,<台湾佛教的「出世」性格与派系纷争>,页1-44,收入《当代佛教思想展望》,台北:东大图书。
  杨惠南,1991d,<台湾革命僧-证峰法师(林秋悟)的「一佛」思想略探>,页45-74,收入《当代佛教思想展望》,台北:东大出版
  杨惠南,1994e,<台湾佛教现代化的省思>,页279-292收入《台湾佛教的历史与文化》,台北:灵鹫山文教基金会。
  杨惠南,1995f,<当代台湾佛教环保理念的省思>,收入 《1995年佛学研究论文集》,台北:佛光。
  杨惠南,2002i,<明清时期台湾佛教的神佛不分与三教同源>,载自《台湾文献》53:3。
  杨圳益,2003,<老照片呈现的台湾佛教史迹系列(一)>,页1-4,载自《护僧杂志》31期。
  温国良,1999,<日治初期日人占用台湾寺庙概况>,载自《台湾风物》42卷2号。
  圣印,1948,<台中佛学院第一届毕业纪念特辑>,载自《觉生月刊》8卷9、10期。
  圣圆,1997,<白公上人纪念文>,收入《白圣长老圆寂纪念集》,台北:白圣长老纪念会。
  叶阿月,1992,<中日佛教三宝的差异>,页225-255,收入国立台湾大学日本综合研究中心主办,《中日文化差异研讨会论文集》。
  道安,1979,<一九五0年代的台湾佛教>,页115-134,收入张曼涛,《中国佛教史论集.台湾佛教篇》,台北:大乘文化。
  达虚,1936,<对台湾佛教徒大会后的感想>,载自《南瀛佛教》14卷3号。
  绿珊盦,1953,<台南黄檗寺僧与天地会八卦教>,页29-32,载自《台南文化》第3卷2期。
  慧云,1936,<大冈山龙湖庵万年簿序>,载自《南瀛佛教》14卷3号。
  潘火宣,1998,<菩提的种子处处裁>,页43-47,载自《普门杂志》227期。
  蔡明哲,1990,<台湾地区的都市化与区域发展趋势>,收入《现代化福利社会的实现.社会建设篇》。
  蔡源林,2003,<由宗教领袖、教义及其历史传统看宗教团体经营与管理的走向>,收入《宗教团体的经营与管理-第五届『宗教与行政』学术研讨会》,台北:真理大学。
  蔡锦堂,1992,<第八十五回台湾研究研讨会演讲纪录>,页105-136,载自《台湾风物》42卷4期。
  蔡锦堂,1992,<第八十五回台湾研究研讨会演讲纪录>,页105-136,载自《台湾风物》42卷4期。
  郑志明,2003,<台湾解严后的政教关系>,页1-18,收入《第四届『宗教与行政』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真理大学。
  郑卓云,1931a,<台湾开元禅寺沙门列传>,载自《南瀛佛教》9卷8号。
  郑卓云,1931b,<台湾开元禅寺沙门列传>,载自《南瀛佛教》9卷9号。
  郑卓云,1935c,<开元禅寺授戒会纪录>,载自《南瀛佛教》13卷2号。
  卢秀华,1996,<黄檗寺与其僧侣的政治活动>,页133-143,载自《史汇》第5期 。
  卢嘉兴,1979a,<北园别馆与开元寺>,页269-320,收入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中国佛教史论集(台湾佛教篇)》, 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卢嘉兴,1979b,<台湾的第一座寺院>,页233-254,收入张曼涛主编《中国佛教史论文集(台湾佛教篇)》,台北:大乘文化出版。
  卢嘉兴,1979c,<台南古剎弥陀寺>,页255-268,收入张曼涛主编《中国佛教史论文集(台湾佛教篇)》,台北:大乘文化出版。
  卢嘉兴,1979d,<梦蝶园改称法华寺年代考>,页321-328,收入张曼涛主编《中国佛教史论文集(台湾佛教篇)》,台北:大乘文化出版。
  卢嘉兴,1979e,<蒋允焄扩建法华寺>,页233-362,收入张曼涛主编《中国佛教史论文集(台湾佛教篇)》,台北:大乘文化出版。
  禅慧法师,1997(1981),《觉力禅师年谱》,台北:三慧讲堂。
  谢杏熏,1999,<妙心文教大楼庆成启钥>,载自《妙心杂志》48期。
  蓝吉富,1991a,《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台北.新文丰。
  蓝吉富,1999b,<台湾佛教之历史的宏观氏考察>,页237-248,载自《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
  证光,1948,<日记-- 出席全国佛教大会>,载自《台湾佛教》月刊2卷3号。
  释太虚, 1970,<整理僧伽制度论>,收入释印顺等编,《太虚大师全书(17册)》,台北市:太虚大师全书影印委员会。
  释印顺,1995,<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收入《华雨选集》,台北:正闻出版。
  释如悟,1987,<从僧伽教育的历史回顾,谈佛教教团培育后继人才的理论与实践>,载自《师子吼》月刊26卷3期。
  释见晔,1995,<明太祖的佛教政策及其因由之探讨>,页67-102,载自《东方宗教讨论会论文集》第4期,东方宗教研究出版。
  释昭慧,1987a,<读「道老谈佛教教育」有感>,页61-64,载自《狮子吼》月刊26卷第3期
  释昭慧,1988b,<是治史还是说书>,载自《当代》31期。
  释昭慧,2002c,<人间佛教行者的「现身说法」>,收入《第三届人间佛教与当代对话学术研讨会》,弘誓文教基金会主办。
  释能融,2000,<早期佛教僧众教育略谈>,页59-125,载自《中华佛学研究》第四期。
  释净心,1995,<佛教教化的理论与实际>,页1-26,收入内政部编《宗教论述专辑(二)》,台北:内政部。
  释开证,1987a,<以爱教卫教之精神庆祝卫塞节>,页1-4,收入《慈恩集》,高雄:宏法寺。
  释开证,1987b,<我所敬仰的慈航大师>,页269-276,收入《慈恩集》,高雄:宏法寺。
  释开证,1987c,<从崇拜舍利放光说到白公华诞>,页55-60,收入《慈恩集》,高雄:宏法寺。
  释开证,1987d,<从经济学论中国佛教之积弊和命运>,页9-26,收入《慈恩集》,高雄:宏法寺。
  释开证,1987e,<从评白老谈到我对近代教团的感慨>,收入《慈恩集》二版,高雄:弘法寺。
  释开证,1996f,<出家生涯的告白>,收入《慈恩集.年谱赞颂篇(一)》,页29-39,高雄:宏法寺。
  释开证,1996g,<佛法东弘因缘>,页112-115,收入《慈恩集(一)年谱赞颂篇》,高雄:宏法寺。
  释开证,1996h,<编印「实用佛教百科全书」缘起>,页105-109,收入《慈恩集(一)年谱赞颂篇》,高雄:宏法寺。
  释开证,1996i,<怀念善知识叹广老之涅盘>,页141-150,收入《慈恩集(一)年谱赞颂篇》,高雄:宏法寺。
  释开证,2000j,<我的家师永达上人>,页18-21,载自《护僧杂志》19期。
  释传法,2002,<台湾佛教社会运动中的环保与动保问题>,页K1-16,收入《第三届人间佛教与当代对话学术研讨会》,弘誓文教基金会主办。
  释传道,1980a,<重视环保是建立人间净土的根本>,载自《普们杂志》131期。
  释传道,1984b,<记一位平实的长者>,收入蓝吉富,《印顺导师的思想与学问》,台北:正闻。
  释传道,1992c,<佛教看二十一世纪的儿童教育(上)(下)>,载自《妙心杂志》27、28期。
  释传道,1998d,<小东山妙心寺万人万缘护国梁皇法会缘起>,载自《妙心杂志》25期。
  释传道,1998e,<论「僧」「僧伽」与「皈依」>,载自《妙心杂志》35期。
  释传道,1998f,<学佛三要>,载自《妙心杂志》31期。
  释传道,1999g,<人间菩萨的典范>,页21-22,载自《妙心杂志》40期。
  释传道,1999h,<亦师亦友之忘年至交-记书家朱玖莹与妙心寺之因缘>,载自《妙心杂志》48期。
  释传道,2000i,<人间菩萨行者-印顺导师(下)>,载自《妙心杂志》57期。
  释传道,2000j,<一九九八佛教建筑设计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载自《妙心杂志》51期。
  释传道,2000k,<从佛出人间谈如何学佛(下)>,载自《妙心杂志》54期。
  释传道,2001 l,<人间佛教的实践-略谈妙心寺的严土熟生事业>,收入《印顺导师与人间佛教.妙心文集(一)》,台南: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
  释传道,2002m,<打造人间佛教的文教空间>,页P1-12,收入《第三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人间佛教语当代对话》学术研讨会
  释圣严,1979,<今日的台湾佛教极其面临的问题>,页151-176,收入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中国 佛教史论集(台湾佛教篇)》,台北:大乘文化出版。
  释慧严,1995a,<台湾佛教史前期>页273-314,载自《中华佛学学报》第八期
  释慧严,1996b,<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页209-242,载自《中华佛学学报》第九期。
  释慧严,1997c<西来庵事件前后台湾佛教的动向-以曹洞宗为中心>,页279-310,载自《中华佛学学报》第十期。
  释慧严,1998d,<日本曹洞宗与台湾佛教僧侣的互动>,页119-153,载自《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一期。
  释慧严,2000e,<台南开元寺与日本来台临济宗>,页578-602,收入中正历史研究所主办,《南台湾乡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释慧严,2003d,<日治时代的台湾佛教教育>,页361-384,收入《台湾佛教史论文集》。
  释乐观,1970,<春节痛心话「教难」>,载自《海潮音》51卷2期。
  阚正宗?苏瑞锵,2004,<台南开元寺僧证光(高执德)的「白色恐怖」公案再探>,页4-46,载自《护僧杂志》37期。
  龚隽,2002,《从现代性看「人间佛教」-以问题为中心的论纲》,收入《人间佛教与当代对话-第三届印顺导师斯项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财团法人弘誓文教基金会。
  灵根,1997,<谈一代高僧-白圣长老>,页25-27,收入《白圣长老圆寂纪念集》,台北:白圣长老纪念会。
  (三)、硕士论文
  王安国,2001,《阿莲地区佛教信仰之研究-以超峰寺、光德寺为焦点考察》,台南师范学院乡土文化研究所。
  朱柔若,1986,《社会学世俗化理论的回顾、溯源、与台湾民间宗教的世俗化》,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李雪萍,2000,《台湾比丘尼僧团及其不同的生命经验:一个社会学的个案研究》,东海大学社会学系。
  林本炫,1989,《宗教团体与政治关系之研究-台湾地区的两个案例》,台湾:台大社会学研究所硕士。
  康素华,2003,《世俗化时代的宗教教育改革~太虚大师与纽曼主教之比较分析》,嘉义:南华大学宗教研究所。
  陈秀蓉,1998,《战后台湾寺庙管理政策变迁(1945~1995)》,台湾师范历史研究所。
  黄德宾,2001,《台湾地区佛教图书馆发展之研究》,(台湾:辅仁大学图书信息所。
  黄慧璃,2000,《藏传佛教在台发展初探--台南地区的藏传佛教团体研究对象》,台南师范学院乡土文化研究所。
  廖淑珍,2001,《当代台湾佛教的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玄奘人文学院宗教研究所。
  卢月玲,1981,《台湾佛寺的现代功能-佛光山田野研究》,台大考古人类学研究所。
  萧子莙,1995,《台湾宗教与政治关系之研究-七号公园观音像迁移事件个案分析》,台大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谢妮玲,1983,《台湾清代民变的研究》,台北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
  魏妙琪,2001,《台南开元寺建筑艺术探源》,中国文化史学研究所。
  罗国铭,2002,《台湾当代在家佛教中的维鬘传道协会:一个区域性佛教新兴教团个案的探讨》,辅仁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释天露,2002,《大冈山超峰寺组织与活动》,圆光佛学院研究所毕业论文。
  释如斌,2000,《近代中国佛教教育事业之研究-以闽南佛学院为例》,圆光佛学研究所毕业论文。
  释能融,1999,《律制、清规及其现代意义之研究》,中华佛学研究所毕业论文。
  (四)西文
  Berger Peter ,1977,Fancing up to Modernity. New York:Basic Books.
  J.Bill & R.Hardgrave,1973,Comparative Politics. Columbus,Ohio:Merrill.
  Lerner D.“Modernization,1968:Social Aspects.”l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 Sciences,edited by D.Sills,vol.10,pp.386-395. New York:Macmillan & Free Press.
  Maclntyre ﹐Alasdair,1988 ,“Whose Justice?Which Rationality”.London:Duckworth.
  Max Weber,1946,“The Social Psycholgy of the World Religions”,Essays in Sociology,trans.and eds.Hans Heinrich Certh and Charles Wright Mill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五)网络数据
  「妙心人间佛教研修院」http://www.mst.org.tw/Study/study1.htm。
  「妙心寺87年度大事」,http://www.mst.org.tw/Temple/miao3.2.htm。
  http://www.mst.org.tw/Magazine/magazinep/ART/中华佛教百科佛学资料中心简介.htm。
  http://www.mst.org.tw/PROR/妙心合唱团.htm。
  http://www.mst.org.tw/PROR/妙心慈恩护法会.htm。
  http://www.mst.org.tw/Temple/妙心社区教育中心.htm。
  于凌波着,<巨赞法师>,网址:http://www.buddhismcity.net/master/。
  世界佛教僧伽会, http://www.wbsc886.org/orgs/。
  台中县环保局水保课,http://www.teepb.gov.tw/mis/news/newsSingle.asp?newsID=192。
  台南市政府全球信息网,http://www.tncg.gov.tw/。
  弘誓,http://www.awker.com/hongshi/see/37see.htm。
  永康全球资http://www.yongkangcity.gov.tw/。
  佛光大辞典, http://sql.fgs.org.tw/webfbd/。
  妙心有声图书馆,http://www.mst.org.tw/Video/video1.htm。
  黄庆生「台湾非官方宗教信息网」http://www.nzen.idv.tw/tuor.htm。
  杨惠南,<明郑时期台湾「名士佛教」的特质分析>,取自台湾佛教史料库,网址:http://ccbs.ntu.edu.tw/taiwan/。
  温金柯,<发菩提心.弘扬正法──访台南妙心寺负责人 传道法师>,载自《现代禅》第十期,http://www.mst.org.tw/。
  龚鹏程,<中国传统的「社」、「会」观>,http://www.cca.gov.tw/news/news77。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