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善财童子参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善财童子参学的启示
  一、缘起
  对于一个学佛者来说,从进入佛门开始,就得面对成佛之道,而策划长期不断的修持活动,以迈向圆满佛果为终极目标。
  于是华严经里的善财童子参学的过程,就值得我们细心观摩、耐心学习了。甚至对于如何亲近善知识,更当深心体悟,千万不可轻易看过。只因有些时候,在最不起眼之处,往往有可能〝暗藏玄机〞呢!
  戒静在此至诚邀请大家发心读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愿以此读经的些许心得,提供给居士林读者大德作为修学参考,让我们共勉于〝菩提道上〞,以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二、成道的最初因缘
  话说有一天,大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经历人间,因缘成熟来到了印度国的福城小镇,为度化无量众生,而演说一切佛法。当时在座的听众之一~善财童子,于文殊菩萨座下,闻佛如是种种功德,于是心生欢喜,当下一心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就请教了文殊菩萨,“应当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行、趣菩萨行、行菩萨行、净菩萨行、入菩萨行、成就菩萨行、随顺菩萨行、忆念菩萨行、增广菩萨行,令普贤行速得圆满”?
  此时文殊菩萨不禁赞叹善财童子,能如此发菩提心,而且愿意真心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就向善财童子说:“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足一切智最初因缘,是故于此勿生疲厌”。然后更说:“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求菩萨行,倍更为难。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当决定求真善知识。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文殊菩萨为善财童子慈悲开示学佛之道后,于是善财童子就展开了一连串参学的行程,成就了五十三参的殊胜因缘。
  三、发菩提心
  今天我们虽已学佛,甚至出家,但是实际说来是否已经发菩提心,可说仍是不定数。毕竟,要真正发菩提心,并不很容易。想想,善财童子之所以能在听闻佛法的当下,很欢喜的发菩提心,实在是有莫大的善根福德因缘。诚如华严经中所言,善财童子宿世以来,“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信解广大。常乐亲近诸善知识,身语意业皆无过失。净菩萨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其心清净,犹如虚空。回向菩提,无所障碍”。
  菩提心者,乃成佛道的心。发菩提心,也就是给自己订下一个目标~成就佛果,圆满三觉。所以在华严经中就说到,“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而且更说明了,“欲修菩萨一切行愿,先当发起菩提之心”,“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
  为什么说菩提心不容易发呢?原因就是在于每个人对自己的信心不够,不敢相信自己有清净的觉性,纵然相信,也不大敢确认它的存在,更何况愿意来认定它就是我们本来面目?
  有时候想,自己也是很胆小。明知佛陀是这么的慈悲,不断的提醒我们要认清自己、恢复自性。奈何,三毒未除的戒静,虽然在学佛之初就发菩提心,但却无法学习善财童子这般直心的当下承担,亦即一心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试想修行的人,若能时刻保持〝一心〞的境界,相信离成道大概就不远了!因为佛陀曾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可是想想自己,每天二六时中,能维持〝一心〞的状况,可真有限啊!思之不禁惭愧万分。阿弥陀佛。
  四、行菩萨道
  华严经中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所以无论如何,戒静绝对不敢忘记自己是个已发菩提心的三宝弟子。而且总是不断的提醒自己要行菩萨道,学习作个菩萨行者,犹如善财童子一样,毫无退心的勤求无上正真之道。
  可是行菩萨道容易吗?相信大家都会说“菩萨难为”哦!因为菩萨的工作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修能修。而我们都是凡夫,要想真正〝超凡入圣〞,当然是不容易,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只是,功夫又要怎样下手呢?此时,我们应当记住文殊菩萨所说的法~“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当决定求真善知识”。
  因为我们行菩萨道的目标,也就是成就一切智智,证无上觉。所以,我们应当下个决定心,寻求真的善知识,亲近供养,犹如经中所言:“若菩萨亲近善知识,则能精进不退,修习出生无尽佛法”。
  五、亲近善知识
  既发菩提心,也愿行菩萨道,就得亲近善知识,否则若无善知识苦口婆心的教导,又岂能到达圆满的目标?所谓善知识,也就是〝过来人〞~在菩提道上一路走来解脱自在者。只是,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水准,才能亲近善知识呢?依据华严经(八十华严卷七十六,入法界品),就谈到:“菩萨成就十法,则得亲近诸善知识。何等为十?所谓其心清净,离诸谄诳。大悲平等,普摄众生。知诸众生,无有真实。趣一切智,心不退转。以信解力,普入一切诸佛道场。得净慧眼,了诸法性。大悲平等,普覆众生。以智光明,廓诸妄境。以甘露雨,涤生死热。以广大眼,澈鉴诸法。心常随顺诸善知识。是为十”。
  戒静自我反省,学佛至今,仍无这般的水准。倒是依照经中所言:“汝求善知识,不应疲倦。见善知识,勿生厌足。请问善知识,勿惮劳苦。亲近善知识,勿怀退转。供养善知识,不应休息。受善知识教,不应倒错。学善知识行,不应疑惑。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不应犹豫。见善知识随烦恼行,不生嫌怪。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不应变改。”很实在的学习著。
  事实上,最初的几年,却一直是很茫然的,根本不懂得如何亲近善知识,只是随著自己的性向,以俗人般的心境面对著善知识,哪里晓得珍惜学道的因缘,只不过美其名〝参访善知识〞罢了。
  值得庆幸的是戒静还有些福报,于1979年9月中旬,因缘成熟之际,来到了高雄隆峰寺,依止了亲教师上印下一和尚尼,从此亲近法座,每天聆听法音,接受教导,正式迈上菩提大道。经和尚尼的指点,一方面不但持续阅读大乘经典,包括了华严、楞严、般若、法华、涅槃等经,(当然也配合著大众共修,砥砺自己,不至于受到惰性的干扰)除此之外,仍得服务常住以培养福报,礼佛拜忏以消灭罪障,而且面对年纪不一致的信众,还得提醒自己要培养悲心接引教化。如此不断的训练、考验,希望能真正达到〝理事无碍〞的圆满境界。
  六、真正的善知识
  至诚感恩面对善知识,却唯恐学道不究竟,无以为报。今日假如不是善根福德因缘的成就,戒静绝对无法亲近善知识;若无善知识的教导,戒静就不晓得大乘佛法之殊胜,以及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难能可贵。因此,真正的善知识,对于一位有心学佛的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依照华严经(八十华严卷五十三,离世间品),有明确的开示:
  “菩萨有十种善知识:
  一、令住菩提心善知识。
  二、令生善根善知识。
  三、令行诸波罗密善知识。
  四、令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五、令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六、令得决定辩才善知识。
  七、令不著一切世间善知识。
  八、令于一切劫修行无厌倦善知识。
  九、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
  十、令入一切佛智所入善知识。”
  各位同道,今生若能遇逢如是善知识,可千万别错失良机,让我们共同珍惜如此殊胜的法缘,精进行道吧!
  七、祈愿
  学道贵在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贵在行菩萨道,而行菩萨道则必须要有善知识的教导,所以说,亲近供养善知识应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戒静读华严经有所感触,谨以此文,祈愿有心学佛的人,能在菩提道上,遵从佛经的指示,寻求真正的善知识,终其一生亲近依止,依教奉行,直至菩提,恒不退转。
  戒静复愿以此法缘,回向法界一切众生,生生世世,在在处处,常得护持三宝,常蒙三宝摄受,常能亲近诸善知识,咨受正法,常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就众生,圆成佛果。阿弥陀佛!
  三宝弟子 释戒静于隆峰寺息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