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咒》与人间佛教
《往生咒》与人间佛教
(美)郑僧一
提到《往生咒》,一般人望文生训,以为只顾死人,不顾生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往生咒》异译本包括《阿弥陀佛说咒》(《大正藏》第369,《续藏经》第一编第一册);唐·实叉难陀译,《甘露陀罗尼咒》,即弥陀大咒(《大正藏》第1317);和刘宋元嘉末年(453)求那跋陀罗奉诏重译的今通行本,出《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大正藏》第368)。此咒后人简称《往生咒》,世说宗尚。
《往生咒》以“甘露”(梵语“阿弥利哆”)喻佛法,用步步加强而达高潮的文势,强调“甘露遍洒”,持善遮(制)恶,净化世间的菩萨道。《神力传》劝喻修持,把重点放在“现世”:“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头)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隐通稳),临命终时任运往生”。“阿弥陀”意译即“无量光”。佛教凭“真正宗教情操核心之直觉了知”(借爱因斯坦的话),远在二千年前就认识到“头为殿堂,心王居中”(《涅槃经》卷一,按大乘经典开始流传于公元前一世纪前后)。持咒、诵经集中心力,止息妄念,静极而明,即“无量光”常住其顶。虚心服善,勤而行之,明白教理,躬行教诫,身意泰然,不为五浊八苦所危,故云:“现世常得安稳”。至于“临命终时任运往生”,这是信仰与意志问题,基于浓厚的宗教感情和渴仰,苏未知领域,非客观的逻辑所能解释或否认的。西谚云:“汝所播种之因必受其果”。古德言:“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今不揣谫薄,试为注释,冀正视听,而证僧善无畏所谓“夫三藏之义者,内为戒定慧,外为经律论,以陀罗尼总摄之也”。还得感谢印度同行旃陀罗教授切磋之雅,和龄木大拙教授首倡之功。通行本合计五十九字,诵持时应作十四句。《神力传》分十五句,咒文割裂,显有传抄之误。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
礼请
1 南无阿弥多婆夜(夜是呼唤语,相当于啊!)............归命无量光
2 哆他伽多夜............ 如来
真言
3 哆地夜哆............即说咒曰
4 阿弥利都(甘露)、婆毗(源头)............甘露主
5 阿弥利哆、
6 悉眈(成就)婆毗............甘露成就者
7 阿弥利哆、
8 毗迦兰谛(普及者)........甘露播洒者
9 阿弥利哆、
10 毗迦兰哆、
11 伽弥腻(周遍者)..........甘露遍洒者
12 伽伽那(虚空)
13 枳多(多闻)、迦棣(造作者)......遍虚空宣扬(甘露)者
圆满
14 娑婆诃...............成就圆满
再以《阿弥陀佛说咒》作比较:
阿弥陀佛说咒
礼请
那谟菩陀夜............皈命佛
那谟啰摩夜............皈命法
那谟僧伽夜............皈命僧
那摩阿弭多婆夜.....皈命无量光
跢他伽多夜.............如来
阿啰诃羝(罗汉).......应供
三藐三菩陀夜...........正遍知
真言
跢侄他............................即说
阿弭唎羝..........................甘露
阿弭唎都婆鼙.....................甘露主 阿弭唎跢、三(遍)婆鼙........甘露具足者
阿弭唎跢、鼻迦[口*阑]羝伽弭....甘露遍洒者 伽伽那、稽唎底、都迦.....遍虚空宣扬者
婆啰皤(一切)、、
波跢(即波哆伽,罪障)
叉焰迦[口*(黍-禾+利)](除灭者)
................除去一切恶业者
圆满
娑婆诃..............成就圆满
《甘露陀罗尼》一百二十六字,二十二句,与《阿弥陀佛说咒》含义相似,惟“甘露”则具十称;真言末句,“萨婆(一切)、枳隶舍(烦恼)、羯叉炎迦隶(除灭者)”(除灭一切烦恼者),意思也一样,相当于四宏誓愿的“烦恼无尽誓愿断”。通行本似依这句咒语译出作咒题,无异是一种当头棒喝,要求诵持此咒者,发广大菩提心,如教修行,洗心革面,“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拔除“一切业障根本”贪嗔痴三毒,与咒力相应,非徒“以音声为佛事”(范大成《无尽灯后跋》)。
曾有同学问我:佛教一般念咒不解义,有何咒力?我说:你们好看球赛,且以球赛为喻。校际比赛时,啦啦队员出场为己方球队鼓气,齐声高喊:“啦啦啦!啦啦啦!”健儿们应声便集中心力直冲对方门线,根本不容解释和思虑。若不相应,好整以暇,去对方门线何只“十万佛土”。
往生净土大旨,在于启迪人的善心。净土非相,即我心是。“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若不求诸心,则愈求愈远,“圣人因病以致药,众生因药而滋疾”(《乐邦文类序》)。佛家标榜不二法门,所谓“诸法唯心”,非心物相对的心,而是即心即物,心物一如的心。天台《止观》强调“诸法实相”,于现象中见实在,“一色一香(物象)无非中道(实相)”。有些西方学者比之于现象论固属牵强,若谓之唯物论未免张冠李戴,于超现象的唯心论(观念论)更风马牛不相及了。佛家所谓“唯心”非西方唯心论的“唯心”,尤如佛经中的“中国”(指中天竺,《西域记》卷2“五印度”之一)并非中国的“中国”。
关于与佛法结不解缘的甘露故事和持咒的作用,我曾在《青颈观音与大悲心陀罗尼》和《大悲咒试译》两文阐述,并收入即将出版的《观音》一书中。鸠摩罗什在《注维摩诘经·如来种品第八》说:“佛法中以涅槃甘露令生死永断,是真不死药也”。“甘露”梵语“阿弥利哆”。“阿”即是“无”,“弥利哆”是“死”,合起来是“无死”。无死即无生,“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仁王经》卷上)
“苦恼忧患满世间”(《佛州小草》),人生何能幸免!佛教强调人本与人道主义,要求人们“对一切众生伸出慈爱之手,解苦恼之患,施贫困者所需,与患病者以药”(道端良秀《中国佛家与社会福利事业》)。《像法决疑经》(《大正藏》第2870)痛惜“一切众生,勤苦修行,不会正理”,针对时弊指出:“我于处处经中说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恶疾重病困厄之人——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专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此二种田,悲田最胜”。明代的德清大师说:“若无慈悲,则诸佛不出世,亦无佛法可说”。布施不一定要拥有财物,能关心别人,随时随地,予人温情,即是布施。反过来,豪富随心施为,用得不当,“成就诸不善根”,造业招愆,噬脐何及!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不专“于林中宴坐树下……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消极方面,牢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法华经》卷2),拔一切业障根本,谢绝贪嗔慈、悭贪嫉妒,“舍恶知识,亲近善友”;积极方面,诚诚恳恳做个真真实实,有理想,有意义,不象鲁迅所谓“不象人样子”的人,何况人命在呼吸间,旦夕祸福,一息不来,便成千古——能以奉献为天职,以整体利益为重,将幸福播洒人间,不贵谲奇神异,近人情,重正因,“破除迷信,坦白光明”(应慈法师遗言),让“无量光”常住其顶,这才是佛之为教,《往生咒》甘露遍洒,净化世间的真意。
一九八六年立秋于纽约大学近东系
普愿父母怨亲有情无情同沾甘露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