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汉译龙树论典大智度论“十八空”之研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游祥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汉译龙树论典大智度论“十八空”之研究
  [ 作者:游祥洲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1984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汉译龙树论典大智度论“十八空”之研究
  【文章作者】游祥洲
  【指导教师】罗光 印顺
  --------------------------------------------------------------------------------
  【中文关键词】龙树|龙树论典|大智度论|十八空|空|佛教|佛学|教育
  【中文摘要】本论文以汉译龙树论典“大智度论”有关“十八空”之诠释为研究主题。全文约三十万字。
  第一章:导论,先就龙树学的特色以及梵、汉、藏译佛经所保存的龙树论典做一介绍,同时就研究动机、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提出说明。
  以下五章系将十八空依其思想内涵分为五类进行探究。
  第二章:探究初三空(含“内空”、“外空”、“内外空”)与“空空”。初三空重在以杂阿含经的“四念处”观来诠显我法二空。笔者特别引进龙树的“四悉檀”说,将四念处定位于“对治悉檀”。“空空”重在破除“空见”,同时以此显示佛教的如实观。
  第三章:探究“大空”与“无始空”,前者讨论空间的极限及其本质,后者讨论时间的肇始问题。依龙树之主张,空间与时间为世俗境界中之相对性假名,本身并非绝对之实在。
  第四章:探究“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与“毕竟空”。所谓“第一义空”,意谓诸法实相空,涅盘亦空。空在此意谓舍离而不取者,故“第一义空”并非否定诸法实相与涅盘。关于“有为空”与“无为空”,龙树依“有为实相即是无为”一命题阐明此二空相待而一贯的本质,由此说明有为、无为两俱不可执着,不执着即是空。“毕竟空”意在显示一切法毕竟清净。毕竟空中无所得,此无所得乃是不以得为得,非谓欲得而不能得。
  第五章:论述“散空”、“性空”、“自相空”、“不可得空”。“散空”意谓散坏故空,笔者特别引进大品般若经的“蕴空相即义”拓深其义蕴。“性空”与“自相空”互为表里,此二空强调一切法从因绿生故无自性、无自相,无自性、无自相即是空,故空不从分破而来,亦不从观破而来,当体即空。“不可得空”意谓不可得故空,空亦不可得。笔者综合龙树论典的蕴含,发现不可得空实即方便般若。
  第六章:论述“一切法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笔者认为龙树论述“一切法空”时,隐含有西洋哲学范畴论的思想,因此逐项加以推衍,并依各种范畴的特性论证其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主要系依三相、三际、二法皆不可得来证成一切法空。
  第七章:论述“十八空的基本架构及其开合”,并就佛教思想史上有关十八空的不同主张予以综合评论。
  第八章:“结论”,笔者特就空之道德形上学的建立与开展提出六项陈述,同时探讨龙树学研究的世界性前瞻。笔者确信, 以龙树学内含之丰富,今后必能在世界性的研究领域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尤其是龙树论典中仅存于汉译藏经中的大智度论,更将光大龙树学的精神义蕴。
  --------------------------------------------------------------------------------
  【文章目次】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内空、外空、内外空与空空之研究
  第一节 初三空的内涵及其相应于四念处的论证
  第二节 初三空、四念处、四行相、三三昧与四悉檀的理论连结
  第三节 关于初三空的特别论证
  第四节 大小乘对初三空的不同见解
  第五节 空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三章 大空与无始空之研究
  第一节 大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二节 虚空亦空的论证
  第三节 无始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四章 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与毕竟空之研究
  第一节 第一义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二节 有为空与无为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三节 毕竟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四节 毕竟空的六项相关论题
  第五章 散空性空、自相空与不可得空之研究
  第一节 散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二节 性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三节 自相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四节 不可得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六章 一切法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之研究
  第一节 一切法空的内涵及其以范畴论为中心的论证
  第二节 一切法空的八个相关论题
  第三节 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七章 十八空合论
  第一节 十八空的基本架构及其开合
  第二节 十八空与般若波罗蜜法门
  第三节 智论以外有关十八空的主张
  第八章 结论
  一、空之道德形上建立与开展
  参考书目
  中文摘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