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得离苦——记福建省政协委员、泉州开元寺释道元方丈
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得离苦——记福建省政协委员、泉州开元寺释道元方丈
戎章榕
初见道元法师,只觉得清瘦的外表,不失硬朗;清晰的谈吐,透着机敏。随着采访的深入,仔细端详,才发觉他的不同寻常:年届71岁的道元法师,飘逸着几缕银色的长寿眉,凭添了几分长者的风范。提起道元法师,知晓的人无不称他为有德高僧。近年来,他一方面矢志修缮兴寺,弘扬佛法;另一方面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行善四方。粗略统计,从1999年起,泉州开元寺捐助的各种社会公益款项就达625万元;仅2005年就高达220万元,充分表现了佛教界人士济世救民的拳拳之心。
从一件兽事说起
道元法师俗名林文泉,1969-1972年在清流县里田乡插队落户。30多年了,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不愿回去。那里留下了他青春的汗水,更有痛苦的回忆。当年他是作为内控对象到了那里,因为他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被遣送到劳改农场。他低头做人,还处处遭人白眼。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令他难以释怀。他对记者说,若不是省政协副主席邹哲开,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回到清流去。原来邹哲开副主席曾经也是清流县”知青”。在邹副主席劝说下,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他们一同前往清流县慰问。
离别了30多年,重回故里,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山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老百姓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在里田乡由于水源严重污染,连续3年征兵体检无一人合格,经卫生部门检查鉴定,被污染河水致使当地群众肝脏受损,乡政府决定建设水厂,让群众喝上干净水,而资金缺口大,一时无法解决。在长校镇,通往黄石坑村15千米的公路上,老百姓一直盼望着实施路面硬化。在江坊村从2000年至今,尚有3400多人尚未完全解决喝水用水问题。淳朴的老百姓反映的问题,道元法师一件件都铭记在心。
出家人慈悲为怀,佛教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之胸襟,若没有身临其境,就不能体认其中之味,不由得悲心顿起。道元法师作为泉州开元寺的方丈,以热衷于社会慈善事业而让人称道。每年都要拿出寺庙总收入的10%作为善款。2005年,社会突发事件较多,灾难频繁,所捐善款早已大大超出了预算。但是,清流之行,还是尽了绵薄之力。
12月15日,道元法师再赴清流,对长校镇、里田乡各捐了15万元,并对里田乡的孤寡老人、特困户和五保户等家庭进行走访慰问,给每户送去500元的慰问金,且表示再捐10万元给里田乡小学实行电脑教学的改造。
让记者感动的是,在采访中,从道元法师身边的衣钵侧面了解到,平时道元法师生活节俭,严格要求自己,在别的寺庙,方丈住有方丈楼,吃小灶,配有专门厨师;而道元法师与寺内僧人一起吃斋,吃的非常简朴,最钟情的是地瓜。住的是一个单间,只是比其他和尚多了一个会客室而已。
名寺出高僧
道元法师几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倾其所有,乐此不疲,依据记者观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唐开元二十年(739年),更名为开元寺。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庙之一,蜚声海内外。
“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出家人追求的是清净无为,隐身在高山峻岭,为的是修心养性。久而久之,山拥高僧,虽绵历古今而声名天下;寺依名山,虽崇山峻岭而香火不断。因而有名山出高僧一说。而泉州开元寺则不同,它坐落在平凡无奇的泉州市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一堵象征性的屏障——紫云屏。这大大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少了名山大川的依托,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也许是心由境生,寺庙所处的环境使然,与道元法师住持寺院的理念有了某种-的契合。许多出家人都认为,出家奉佛,就是闭门修持,不问时事,而道元法师则认为,大乘佛教教义是,要成佛、成道就要在普度众生中完成。出家人也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不能只顾闭门念佛,那就违背了佛的意愿,要以佛心为祖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添砖加瓦。为此,他提出治寺的理念:“佛教应走进人间。”实际上,这是继承弘一法师”念佛不忘救国”的一种新的诠释。 ,
在与道元法师深谈后,才发觉他行善的动机与记者主观的臆断相距甚远。他说道:出家前,他一直生活在底层,尤其上山下乡的3年,使他对人间的疾苦,有了切肤之痛的了解。从清流回到家乡泉州,为了维持生计,他做过小生意,当过说书人,甚至干过包工头……生活的种种砺练和磨难,使他倍感人世间的冷暖。在贫困潦倒之际,是石狮祥芝慈济寺的和尚收留了他,让他充当看庙人。在耳闻目染中,生发了对佛教的兴趣。历经了几年晨钟暮鼓的熏陶,1985年林文泉决定出家。当时他的想法得到传净法师的首肯,认为因缘已到,欣然为其剃度,赐法号“道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随着对佛学的研习,他决心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因此,他悲天悯人。开元寺为泉州七中学生黄海军换肾捐助7万元,道元法师个人也捐献了1万元。他说,一寺一僧所作的贡献毕竟是有限的。他真诚祈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强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要义是引导众生,从一部分人先富到共同富裕。只有共享发展的成果,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聆听道元法师的悲心宏愿,记者想到了有关泉州开元寺的一则传说。在开元寺大雄宝殿大殿上有一块“桑莲法界”的巨匾。传说唐朝初年,泉州盛产丝绸。开元寺原址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开出白莲花,黄守恭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亦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传说固然神奇,遗风更为可敬I开元寺传承了历史、不断弘扬了普度众生、广结善缘的传统,从道元法师娓娓道来的仁慈之声,真应验了“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之说。
矢志中兴开元寺
大凡名刹,必有高僧。道元法师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表现在修路架桥、捐资助学的善举上,而且表现在修缮兴寺,弘扬佛法上,为开元寺的中兴竭尽全力。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开元寺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刹,兼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者,在福建省唯此一寺。道元法师继任住持后,先后投k3000多万元巨资,对开元寺西北和东北两角展开大规模的改造扩建工程,发掘和弘扬佛教的文化内涵。
俗有”小开元寺”的隼提禅林,原供奉天台宗的隼提菩萨。1997年收回后,开始筹建佛教博物馆和弘一法师纪念馆。博物馆匾额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整个博物馆建筑面积占地3200多平方米,全系木质结构,殿宇五重,布局严谨,浑然一体,气象庄严,朴实壮观。馆内陈列寺藏的自唐五代至明清以来丰富而珍贵的各种佛像及其他佛教珍品;两层建筑的“弘一法师纪念馆”,向世人展现了一代高僧弘一大师爱国爱教的一生;巍峨雄伟的 “释迦应迹馆”,以精湛的惠安浮雕技艺展示释迦如来一生的应化事迹,栩栩如生的{护生画集)围绕在院墙四周,规模宏大;西北角还新建了“佛慈安养院”。由此同时,收回泉州画院和“开智”小学,改为客堂和绿地,并修复“虎豹楼”及新建西大门。在修缮兴寺中,真可谓是阻力重重,艰苦倍至,而道元法师则是义无反顾,呕心沥血。
道元法师面对已焕然一新的开元寺并不满足,而是志立于千年古刹,宗风不坠。修建全国首家佛教博物馆,旨在成为弘传佛教文化的场所。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到建筑、哲学、音乐、绘画、雕刻、书法等方面,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就必须对佛教文化继承与创新。
临近结束采访前,道元法师不无感慨地说道,自己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转折: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在清流插队的3年,虽然艰苦,但对自己的品格、意志的形成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是1994年赴巴西圣保罗观音寺当住持。时任副省长的陈明义访问巴西时,刚刚落成的观音寺负责人恳请福建省派2名具有管理寺庙经验并会讲闽南话的僧人来协管观音寺。由于道元法师具有丰富的管理寺庙经验,派往观音寺后,被寺众公推为住持。两年的国外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远播了禅风。
临别,道元法师再一次不由自主地提起3年“插队”的历史,谁也无法抹去历史的烙印。3年,知青”生活,尽管不堪回首,但却是道元法师人生的第一步。依宗教观点来看,就其当初而言是不幸的,但对今后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作者工作单位为福建省政协办公厅)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