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开五叶”辨
“一花开五叶”辨
胡文辉
禅宗的“圣经”——《坛经》(敦煌本)有一段很著名的文字:
……上座法海向前言:“大师(六祖慧能)!大师
去后,衣法当付何人?”大师言:“法即付了,汝不须
问。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撩乱,惑我宗旨,有人出
来,不惜身命,定佛教是非,竖立宗旨,即是吾正法。
衣不合传,汝不信,吾与诵先代五祖《传衣付法颂》,若
据第一祖达摩颂意,即不合传衣。”听吾与汝颂,颂曰:
第一祖达摩和尚颂曰:
吾来本唐国,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
然成。接着下面一段又云:
能大师言:“汝等听吾作二颂,取达摩和尚颂意。
汝迷人依此颂修行,必当见性”。第一颂曰:
心地邪花放,五叶逐根随。共造无明业,见被业
风吹。
弟一颂曰:
心地正花放,五叶逐根随。共修般若惠,当来佛
菩提。以上记载又为宋代普济《五灯会元》卷一所沿袭。“一花开五叶”的说法还见于其他文献,其例甚多:
……问:“九年少室,五叶花开;十载白莲,今日
如何垂示?”(五代·释静、释筠《祖堂集》卷13)
逮五叶而始盛,分千灯而益繁。(宋·道原《景德传
灯录》杨亿序)
共唱胡笳曲,分开五叶花。(宋·法演禅师《法演禅
师语录》卷上)
一花五叶,遍界芬芳。(宋·密庵咸杰《密庵和尚语
录》)
五叶开敷,千灯续焰。(同上)
天上天下知不知,五叶千灯复何啻?(宋·雪窦重
显《明觉禅师语录》卷2《送宗侍者》)这个“一花开五叶”是什么意思呢?通常都认为“五叶”是指禅宗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家”。如《辞源》的“一花五叶’,条目云:
佛教传到中国后,禅宗以达摩为祖,称为一花,
后演变成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五派,称五叶。郭朋先生的《坛经校释》也说:
“一花开五叶”,表明这一颂文,乃是禅宗五家出
现以后的产物(一说“五叶”指自达摩以至弘忍的“五
代”,有些牵强),而且,“花”又怎能开出“叶’’来?也
实在不通!另外,最近出版的《禅宗词典》(袁宾主编)也沿用了这种说法——书中的“一花五叶”、“一花开五叶”和“五叶”、“五叶花”、“五叶千灯”等条目全都说“五叶”就是五家(五宗)。
其实,这种看法拟是而非,纯属一种误解。因为敦煌本《坛经》据考约成书于780—800年间,而禅宗五家的形成很晚,其中最晚出的法眼宗创始人文益(885—958)已是五代时人了——8世纪的书又怎么会记载100多年后才出现的事情呢? 。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五叶”是指禅宗二祖慧可至六祖慧能这五代祖师。此说可能始于丁福保,他在《六祖坛经》笺注》(1993)中注释“一花开五叶”时说:
“一华”,达摩指自己言;“五叶”,指二祖至六祖
五代而言也。或曰“五叶”谓六祖后禅宗分为临济、
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宗之谶语,此说非是。观上
文“衣不合传”之说,则与“五叶”之说相符也,若云五
叶指五宗言,则遗却二祖下之五代矣。印顺的《中国禅宗史》似乎也是持这种看法,他解释敦煌本《坛经》的《传衣付法颂》时说:
……“五叶”,就是五世。神会在洛阳,请“太尉
房琯,作六叶图序”(宋僧传神会传)。李邕作《大照
禅师塔铭》说:“今七叶矣”(全唐文卷二八零)。……
这一颂,被解说为:从初祖传二祖,一直到五祖传六
祖——五传而“衣不合传”的明证。顾伟康的《禅宗:文化交融与历史选择》沿袭了印顺的看法:
……“一花开五叶”,“五叶”即五世(神会在洛
阳,请“太尉房琯,作六叶图序”;李邕《大照禅师碑
铭》“今七叶矣”),正好是慧能一代。
将“五叶”理解成五代(五世)是对的,但将之理解成二祖至六祖这五代却是错的——大约因为达摩是开创禅宗的祖师,所以想当然地认为达摩在称喻上应当高于其他祖师,达摩是“花”,而其他人是“叶”,可是,达摩虽然是开山祖师,但在称名上却与其他祖师并列,都是称“祖”,所以其他祖师称“叶”,他也应当称“叶”。事实上,有确切的材料证明,“五叶”确实是指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这“先代五祖”(郭朋先生说以前已有这种说法,但我还找不到出处)。
羊愉《嵩山会善寺故景贤大师身塔石记》(《全唐文》卷三六二)云:“始先祖师达摩西来,历五叶而授大通。,’大通即神秀,被北宗尊为六祖。此处说“历五叶’’而传予神秀,则神秀显然不在“五叶”之内,所以“五叶’’只能是指达摩至弘忍这五祖!
除此以外,还有同样有力的旁证——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六叶”的记载:
世界一华,祖宗六叶。(唐·王维《六祖能禅师
塔铭》)
且爰自六叶,式崇一门……(唐·李邕《大照禅师塔
铭》)
会(神会)于洛阳荷泽寺崇树能(慧能)之真堂,
兵部侍郎宋鼎为碑焉。会序宗脉,从如来下西域诸
祖外,震旦凡六祖,尽图缋其影。太尉房琼作《六叶
图序》。(宋·赞宁《宋高僧传·慧能传》)
或曰:达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卢祖
(慧能)六叶正传,又安用是文字哉?(元·宗宝《六祖大
师法宝坛经跋》)上述第一例的“世界一华(花),祖宗六叶”,正与“一花开五叶”的用语完全一致,可见“六叶”与“五叶”一样,都是指称禅宗的各代祖师。第三例则明明将禅宗“震旦六祖”的图像称为“六叶图”,而第四例也明确将六祖慧能称为“六叶正传”,可证“六叶”无疑是指达摩至慧能这六代祖师。
另外还有关于“七叶”的记载。1983年洛阳龙门西山发现了神会身塔塔基石室,其中出土的《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首腹建身塔铭》有云:
粤自佛法东流,传乎达摩,达摩传可,可传璨,璨
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惠能,能传神会。宗承七叶,
永播千秋。……惟佛与佛,正法东流;宗承七叶,劫
石长休oe上述塔铭中的“七叶”,明白地是指达摩至慧能、神会这南宗七祖。当时禅宗的南宗一系则尊慧能、神会为六祖、七祖,而北宗一系则尊神秀、普寂为六祖、七祖,两派分庭抗礼,各不相让。李邕在北宗普寂死后(谥号大照)为他写的《大照禅师塔铭》(《全唐书》卷262)中云:
……入佛之智,赫为万法宗主者,我禅门七叶大
照和尚之谓也。
吾(普寂)受托先师,传兹密印,远自达摩菩萨导
于可,可进于璨,璨锺于信,信传于忍,忍授于大通
(神秀),大通贻于吾,今七叶矣。
其词曰:千佛转觉,七叶相承。……这里的“七叶”则是指达摩至神秀、普寂这北宗七祖。
由上可知,所谓“五叶”,亦与“六叶”、“七叶”一样,都是特指禅宗各代祖师(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各代的掌门人)。对于六祖慧能而言,前代的祖师自然是——达摩至弘忍这五位,而不包括他自己——事实上,《坛经》明明说颂文是慧能以前“先代五祖”的《传衣付法颂》——所以颂文才会说“五叶”,而不说“六叶”或“七叶”。
以上“五叶”、“六叶”、“七叶”,都是指称中国本土的禅宗各代祖师;也有以“叶”来指称传说中印度的禅宗各代祖师的。如唐代刘禹锡《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全唐文》卷606)云:
初摩阿迦叶受佛心印,得其人而传之,至师子比
邱,凡二十五叶,而达摩得焉,东来中华,华人奉之为
第一祖……又白居易《传法堂碑》(《白氏长庆集》卷24)云:
有问师之传授,曰释迦如来,欲涅槃(?)时,以正
法密印付摩诃迦叶,传至马鸣;又十二叶,传圣师子
比丘;及二十四叶,传至佛驮先那……
铭曰:佛以一印付迦叶,至师(惟宽)五十有九
叶,故名师堂为传法。
不过,以“叶”来指称世系的习惯并不是禅宗的专利。唐穆宗长庆元年(822)唐与吐蕃盟誓之辞(《册府元龟》卷981)有云:“维唐承天,抚有八纮……罔黍洪绪,十有二叶,二百有四载……”又托名诸葛亮的民间谶书《马前课》第八课云:“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叶。”明代白鹤山僧人守元(可能也是伪托)解此课云:“日月为明,赤者朱;有明一代,凡十六主。”可见,“叶”也可以用来指代皇帝的世系。
(原载《禅学研究》1998年第3辑)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