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密勒日巴大师全集》论密勒日巴空慧与忍的修行(上)
从《密勒日巴大师全集》论密勒日巴空慧与忍的修行(上)
黄连忠
一、前言
由张澄基先生译注,经由慧炬出版社出版发行多年的(密勒日巴大师全集),一直深受广大的佛教界朋友所喜爱及推崇,以为个人欣赏品读或修行励志的精神读物·其中,特别是深富传记传奇及个人风格特质的密勒日巴大师,不仅在这部鲜活精采的传记文学的笔触里,显露其追求完美而坚忍不栘的人格典型,更展现了由凡夫的困厄遭逢超拔升华到圣者无碍解脱的生命风姿。尤其,最令笔者感动的是:密勒日巴大师对生命的反省及自觉,从而发起强烈的道心与坚忍修持佛法的意志。诚如张澄基先生在译注的序文中说:
据我所知,除释迦文佛外,西藏密勒日巴大师(1052—1135)在古今中外佛教史中,恐算是第1人了。他的生平像一首动人心弦可歇可泣的史诗,他的诗歌是至精至要,千古不朽的敬言。在修持上,他的造诣可谓独步古今,比起其他佛教的圣哲来总觉有过之无不及。 (注一)
我们由《密勒日巴大师全集)的介绍,发现密勒日巴大师的生命历程及修行风格,都极具文学或戏剧的传奇特质。向来,谈到佛教的修行实践,固然正确的佛教理论十分重要,但是若无真实生命的修持体验为基础,反而空谈玄理,穷诸法义之巧辩,此仅不仅背离学佛的正途,更容易生起执著障碍而自障圣道。因此,论究佛教空慧与忍的修行,笔者以为应该从历来开悟证果的祖师大德、佛教行者的传记或开示法语来研究。不仅要采究其理论观念是否符合佛教教理,也要探讨其开显的境界型态与工夫论历程。其中,笔者更认为“传记”是最适合研究佛教修行的素材,因为唯有以身证道与现身说法,才能真正做到“以事显理”,乃至理事圆融的诠释佛教的修行。
无疑的,(密勒日巴大师全集)就成为笔者研究佛教修行理论的绝佳素材,此为本文的研究动机。
至于本文的研究目的与进路,则是希望以“空慧与忍的修行”为观察的角度,进而探讨密勒日巴大师在传记与歌集中所呈现的法理及事行,提供吾人激励道心与闻法精进修持的信心,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这一位“直到今天,无论西藏的任何教派都一致公认他是西藏史上无可争议的最伟大的诗人、圣者和上师(注二)。”
二 、密勒日巴大师的生平简介
及其修行风格的特质
《密勒日巴大师全集)包含传记一册与歌集上、下两册,此书系由西藏不知名的疯行者所编纂,经由张澄基先生的译注,介绍给国人认识这位伟大的修行者的生平及法语。此部著作堪称为佛教传记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这部书可以说是极具价值的宝藏,不仅在佛法的探求方面取之不竭,对于西藏的历史、社会等其他方面,亦具客观的参考价值,诚如郑明悧教授为“传记文学”所下的定义。
传记文学不仅拥有文学、史学的价值,自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又是一种专注于人物塑造或呈现的报导文学。对于传记人物人格的分析、其思想的探究和了解,皆具深远价值。
因此,笔者试由这部著作的多重角度观察,为密勒日巴大师的生平,勾勒出简明的轮廓:密勒臼巴大师生于西元一O五二年,圆寂于一一三五年,世寿八十四岁。相当于宋仁宗皇祐四年至宋高宗绍兴五年。此时中原的高僧辈出,如宏智正觉与大慧宗杲等。至于密勒日巴大师的祖系是琼波族,世居西藏卫地北方的大草原,祖父叫觉赛,后改宗姓为密勒。大师的父亲名叫密勒将采,母亲叫白庄严母,出生时家境富有,此时名叫闻喜,有一位妹妹叫琵达。然而,大师在七岁之后,由于父丧而历尽人间苦痛的折磨。最初的闻法对象是一位红教喇嘛(注四)。后来又向雍同多甲与古容巴功德海两位喇嘛,学习诛法咒术及降雹法,并且非常灵验的杀死了三十五个人,由此报仇的罪业,让大师升起学习正法的决心,后来经由雍登喇嘛的介绍,寻访到印度那诺巴的亲传弟子——马尔巴尊者,从此真正进入佛法的修行。刚开始,大师受到严厉的折磨、屈辱,可以说是非人道的待遇。由于大师的坚忍毅力,使得马尔巴尊者给予大师的磨折,得以净除其业障。特别感人至深的是:大师在履拆履建石屋的过程中,更加激励其求法的热忱与坚定不栘的道心,终于成就其忍辱与空慧的解脱。
密勒日巴大师终其一生,都在远无人迹的石窟崖洞中修行,彻底舍弃了人世间的俗务及贪欲,展现了以生命完全投入的修行者的风范,如此的风格,后来自马尔巴尊者对大师的教诲:
所以你要舍弃今生一切的贪著,和对尘世的爱恋:莫与那些兢兢于世间俗务的人来往,莫谈无意思的闲话,要一心努力修行啊!(注五)
在西元一O八四年,大师离开马尔巴尊者,开始一生的修持与游方生涯,时年三十三岁。在五十年的游方生涯里,大师共在已知名的二十八座山窟中修行,度化的弟子中有如日如月的冈波巴与惹琼巴,有二十五人得大成就。其中如心弟子八人,如子弟子十三人,如女弟子四人。此外,得见实相自心本来面目,得不退转地者,为数一百;得殊胜觉受暖相增长之弟子一百零八;舍弃世法,一心修行,与道相应的弟子,为数一千:结得佛法之善缘真,永离恶趣之弟子,不可数计。(注六)
在(传记)中结归大师一生的事迹,分为三类:
第一是非人的神鬼向尊者的挑战和尊者降伏超度他们的事迹;第二是对诸具有善根大弟子的化度和成功的事迹:第二一是对一般弟子及普通世人说法及其他应化的事迹。 (注七)
此外,密勒日巴大师的修行风格的特质,笔者归纳为下列八项:
第一:具有强烈的道心与求法的热忱。大师经历种种不合情理的苦难折磨,依然不忘却修习正法的决心与全部生命求法的热忱。
第二:具有坚忍苦修的毅力。大师自认是普通的凡夫,甚至曾造许多恶业,因此发愿苦修,诚如其所言:
我曾不顾名闻和衣食发大勇猛,忍大痛苦,独自住在无人的山中修行,因而获得觉受和证解的功德。
第三:唯上师之命是从,次第如法修行。大师对马尔巴上师的指示,无不谨守奉行,不论是苦行的折磨或是传法的开示。马尔巴上师命大师时常远离尘嚣和放逸,终生住在无人的深山中去修行。
第四:真情深义的报恩行。大师在弘法开示前,都会说“敬礼马尔巴上师前”等崇敬的话,足见其真情及深义。《传记)中大师感念上师及师母的话处处可见,诚如其所言:
在无比恩德的上师父母之前,我密勒日巴没有任何物质钱财的供养。只能在我的一生中,以修行和成就来供养:以究竟证解,报身庄严净土来供养您。(注九)
第五:彻底舍弃世间的欲乐及化缘:诚如大师在(传记)中所说的:
我甚么时候死都不知道,去化缘只有浪费时间,有甚么意思呢?就是冻死饿死,也是为了法而死的,我将毫无后悔。放弃修行,为衣食而奔走,努力聚集财宝,吃好的,穿好的,与亲戚朋友们大吃大喝,乱唱瞎聊,嬉笑度日,过这种生活是虚度宝贵的人生,我是绝对反对的。 (注十)
又。
如果不能彻底的断舍那些愚痴的有相观法,和根绝到城市中去玩耍的念头,就仍然会被三界轮回的过患所缚,所以应该力断贪欲和执著。(注十一)
第六:认为终生修行于山窟,就是最好的弘法利生。大师依照“马尔巴上师的嘱咐终生修行(于山窟)才对,世上再没有比修行更能利生弘法的事了。”(注十二)
第七:游方随缘的唱歌弘法。大师一生云游于深山峻岭石窟之间,遇有信众求法,皆平等随缘地以唱歌方式来开示法要,心契空性及大悲,自然流露证悟者的心声与悲悯众生的情怀。
第八:不谈理论,专门实践修行,贯通大小乘佛法的修持。诚如张澄基先生对大师的评价是:
密勒日巴尊者对佛法最伟大而不共的贡献,是以自己的生平来说明大、小、密三乘的不可分离性。若无小乘的“出离”和大乘的“发心”为基础,密宗的妙法无非是空中楼阁,他现身说法,以实例来说明如何同时实践并成就三乘敬法。这种贡献,在佛教史上确是空前的,独特的。(注十二二
三论密勒日巴大师空慧与忍的修行
从(密勒著日巴大师全集》来论证大师的修行,是不同于一般佛学理论的研究或文献学的研究,而是必须完全进入此书所开显的修行方法、境界与实践来讨论,因此相对于研究密勒日巴大师的修行,研究者本身就必须具备一些客观的基本条件,诚如张澄基先生在《歌集)中所言:
要了解和欣赏《密勒歌集》,必须具备最低的几个条件:第一,对佛学之一般常识要相当充足;第二,对西藏无上密宗之教义及宗风有一清楚的认识;第三,于密宗一般专门术语相当熟谙,并且最好能在般若心性及禅宗的修持方面略有趋入。有了这几个最低的条件才能确实的欣赏《密勒歌集》。 (注十四)
由于笔者于后两项条件颇为生疏,虽然曾经在多年前接触过西藏密宗,略晓一、二,但是整体而言,笔者尚无法深入其个中三昧。因此,本文试作一整理,并加诸浅见而成,期待能将大师对空慧与忍的修行,勾勒出大概的方向。㈠道心是修习空慧与忍辱的基础
谈到密勒日巴大师的修行,笔者认为必须首先对大师强烈的道心,有一清楚与正确的认识。因为笔者认为真正成就大师空慧与忍辱的修行,除了殊胜的因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大师用生命全体的意志来求法的道心。由此道心才能建立修行空慧与忍辱的磐石,才能真正达到证悟与弘法利生的可能开展。因此,由于发心的清净、正确,深邃与广大,才能成为修习空慧与忍辱的基础,乃至于成就圆满证悟的可能。
当然,密勒日巴大师的强烈道心,并非是一夕所发,而是经过许多痛苦的折磨与无常变幻的刺激,然后经过生命真诚深刻的反省及自觉后所逐渐醒发的。首先,大师经由降雹与诛法的咒术而杀死三十五人之后,开始有了后悔的心情:
我渐渐对于放咒和降雹的罪恶,起了后悔之心。要想修正法的心念,一天比一天的强烈起来。常常白天不想吃饭,夜晚睡不著觉:走时想坐,坐时想走;对所犯的罪恶,十分后悔:因此厌世之心,常常涌上心头。(注十五)
后来大师到雍登喇嘛处,他说:“我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请您慈悲,传我一个今生解脱轮回的法门。”(注十六)但是到了马尔巴上师处,他说:
我是藏地来的一个造了恶业的大罪人,我以身、口、意都供献给上师。请上师给我衣食和正法,并请慈悲赐我“即身成佛”的法门。(注十七)
虽然,大师从求三“生解脱轮回”已升高到求“即身成佛”的法欲。但是,至此道心尚未真正被激发而巩固,直到马尔巴上师给予大师种种的苦行折磨·揠打屈辱之后,大师求法的热忱依然炽烈,甚至在即将绝望而兴起自杀的想法及行为,他说:三“生此世不能修法成就,还是自杀了吧!”(注十八)这种“以死明志”的决心,生命中除了“修行正法”之外别无他事的道心,真是令人动容啊!
后来,马尔巴大师传法给密勒日巴大师,经过在山洞中的一心修行,此刻已对佛法有确定的信解,此刻的道心是在对生命真实观察及体悟中油然生起,大师说:
三恶道的痛苦,更是不堪想像,轮回无尽的生死大海中,众生尝尽了苦痛和悲哀。我思惟这无尽生死的疲劳和苦痛,令我自然地一心向法:求解脱的渴望,令我决心作佛。……寻求个人的解脱,只是小乘的有限道而已。如为了悲悯一切众生,令众生皆解脱苦海,须要发大慈悲心和大菩提心。思念一切如父如母的众生对我的恩德和情爱,我将何以报答?所以在菩提道上所作的善行,都应回向给所有的一切众生。这样,为了一切如父如母众生的缘故,便誓求佛果,发大菩提心,修习一切菩萨行处。(注十九)
由此可见,大师的道心是从厌世离苦渐趋向悯念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与大菩提心,而且是经过精进修持的体验,然后发出澈骨澈髓的大誓愿心。
综观全文,密勒日巴大师在深山石窟修行之前的道心,是承受忍耐身心痛苦折磨的力量,让道心激励而催发;后来入山修行,由于坚忍精进不懈的修持,而后发起的道心,则是离开对待心,对生命真诚的反省、觉照所醒发的道心,正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以此为证悟空慧与心契大悲的资粮及凭藉。因此,足见道心须不断淬励与激发,不仅能成能坚忍修行的动力,更是证悟空慧的因果相符的圆满之因!(待续)
摘自《菩提树》1994年6月号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