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慈悲之心,展美好未来
发慈悲之心,展美好未来
刘瑛(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
自二十世纪八〇年代以来,全球化作为一种话语已变得越来越普遍,从经济全球化到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化在当代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随著全球化的到来,人类中心主义愈来愈严重,人类了解世界、征服世界:水不知足的精神使得人类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大规模的掠夺,企图征服自然,正是这种力量使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人类自身的生存也面临著危机。人使许多其他种类灭绝,家庭、社会、族群、国家之间的纽带被消解,处在一种解体的过程当中。
如何有效地整合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紧张、人与社会的对峙、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等价值难题?我们似乎应该在星云大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中去寻找答案。人间佛教就是要在人世间实现佛教净土的思想。人道不存,佛法就无从进修,只有将佛教的教义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关注世道人心和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摆脱苦难,使世界共享太平,使我们的人生得以完美。星云大师在二〇〇二年四月国际佛光会第九次世界大会主题演讲会上作了“发心与发展”的主题演讲(见《普门学报》第十期),他希望人们在发心方面要发四种心:一要发慈悲心,怨亲平等:二要发增上心,定慧等持;三要发同体心,人我如一;四要发菩提心,自在圆满。我认为,“发慈悲心,怨亲平等”是最紧要的,就是要在人世间实现佛教净土的思想。
在我看来,人间佛教最重要的精神在于开发自己的慈悲之心,并用自己的慈悲之心去关爱人类、自然以及整个世界,努力发展这种慈悲之心,让世界所有的人都具有这种心地,从而达到普度众生,造福社会。这也必然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友爱,让佛教在人间发扬光大。
省庵大师说:“人道要门,发心为首:心发,则佛道堪成。” 《大智度论》中又说:“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慈悲足佛道之根本”。星云大师讲:发心,就是建设自我,发展,就是建设世界。帮助自己要“发心”:帮助世间要“发展”。我们发心,首先便是发慈悲心;这种慈悲心是对一切众生皆平等的慈悲心。所谓慈,是爱护众生,给予众生以欢乐:悲则是怜悯众生,希望和帮助众生拔除苦难:二者合起来叫做慈悲,或者叫予乐拔苦。我们不能仅仅只有一般的同情怜悯之心,或者是断除烦恼之后,从根本原因方面缘起的同情心,更重要的是,将这种怜悯之心也即拔苦予乐之心化为实践行为,帮助我们的世问,建设我们的世界。
现实生活中,物欲支配了人们的理性,人们无限地从自然中索取,森林、山川、河流、草木、禽兽、虫蚁等与人类同等的生命遭到人类的践踏。父母亲爱的关系被金钱淡化,人与人之间为了一点小利,相互之间生出无限的怨恨心,甚至反目成仇,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予国家、集体而不顾。这些都是芸芸众生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所遭受的“苦”。其实一切众生互为父母、兄弟、姐妹,皆是六亲眷属,彼此之间平等、关爱、同情、关怀。佛经说“以慈止怒,以忍息诤”。我们要排除苦累,就应该发慈悲之心,给予别人快乐,这种快乐不仅仅是指一时或者部分感官上的舒适与满足,也不是逃避现实矛盾的绝对自由,它主要是指我们要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排除自私自利之心,视人为己,先人后己,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牺牲自己为社会服务,替公众谋幸福。这种以人类去苦予乐为己任的慈悲思想和菩萨行。有利于当前社会人伦的、人心的安定和人与环境的协调。
实行予乐的过程,也即是帮助世间、发展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要把自利与利他结合起来。《佛光大辞典》 二一利”条中讲:“自利与利他,上求菩提为自利,下化众生为利他。小乘之行唯为自利,菩萨之行则兼利他。” 《无量寿经》卷上曰:“自利利人,彼我兼利”。《赞阿弥陀佛偈》曰:“自利利他力圆满。”星云大师讲的发同体心,与大乘佛教的人我一体观一样,认为自己与他人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包容的。因此,我们在生活当中,在发心与发展的过程当中,既要考虑自己,又要考虑别人:既要自己求得解脱,也要使别人获得解脱。而自己的解脱只有在众生的解脱中才能实现。因此,人类应以不害他人、有利他人为原则,把自利与利他统一。而自利与利他中,最重要的还是利他,我们要帮助世间,建设世界,就该用利他的精神去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星云大师说:众生“在类别上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在形相上有“若有色,若无色”,“众生虽有千差万别,但性灵和吾人都没有分别”。自然是世界有机的组成部分,大小山川、树木花草都为有情众生,它们与我们人类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应以自利利他的精神去对待它,不要伤害我们的自然,要保护万物生灵,让它们生活在正常的环境当中。
在处理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我们仍然要发扬利他的行为。人与人之间不应该用猜忌、怀疑甚至虚伪狡诈的态度去交流,应该有诚实语、质直语、和善语,即人与人之问应真诚相待,打破心与心的障碍,要和颜悦色,耐心劝喻,尊重对方人格,使人觉得温暖。在行为方面要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要毫无保留,要毫无私心的对待他人,要对待他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与他人同甘共苦,要与他人打成一片,工作时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要贪图享乐而把工作推给他人。要克勤克俭,辛勤工作。
人是社会的人,个人与集体之间有著休戚相关的联系。现实中有不少人为了一己的私利而损害集体或国家的利益,因而,要反对对公共财物不予而取,而且也反对包括贪污、贿赂、欺诈等所有不劳而获的行为,反对所有对集体、国家利益造成不利的行为。
人来到人间,不是为受苦而来,也不是为争斗而来,而是为了享受人间的福慧,享受人间的资源,享受自心的平静而来。唯其如此,我们就应该发扬人间佛教的精神,发扬我们的慈悲心,发展我们的慈悲心,用这慈悲心来唤醒现实中那些已被遮蔽的心灵,帮助世问众生,发展我们的世界,从而使人类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人与社会趋向完美,达到和谐。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