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法界参玄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惠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法界参玄录
  访问者:杨惠南
  记录者:萧振邦
  德念法师
  ·就我所知,您这是第二次到台湾来了,不晓得您这次来是不是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也就是说,您对台湾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对台湾佛教的发展,是否有一些新的看法?
  ·我这一次来,觉得台湾的发展和进步都很大。外观上,桃园国际机场崭新庞大的建筑、各地不断兴建的高楼大厦,都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交通上虽然乱了一点,但快速的发展,使我深深感觉到台湾迅速进展的步谓。我离开台湾只有两年多,但是对我来说整个环境都政观了,到处充满了富足的气象。至于宗教方面,这一次我不曾想到在台湾能够举办一次世界僧伽大会。记得在会议召开之前,白圣老法师到美国向我提起这件事,要我帮他与心珠法师联络,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空洞的计划而已,没想到这么快就真的实现了,而且办得很成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会会场设在圆山饭店,各国代表团来了以后都有很好的印象,也因此他们不只对中国佛教会,同时对贵国政府也深表好感。这是我这次来台湾一个很新、很特殊的感受。
  ·记得在您上一次出国之前,我们曾经访问了您,“中国佛散”月刊的读者对您一定不会陌生。那一次您曾经给中国佛教会一个建议,您说中国佛教会这么大一个组织,竟然没有一个像样的会馆。我猜想也许是由于您的建议,中国佛教会虽然没有重建一所新馆,但也花了好几百万元把旧馆整修得焕然一新。所以我相信您的建议和批评,中国佛教会一定很重视!您这一次来参加僧伽大会,不晓得还有没有其他的建议和批评?
  ·我觉得我的意见,大会上各国法师们都已经提过了,所的理由。如果要谈它的构成的理由,就是十二支因缘。这是从业惑缘起的思想所引起的,它是从情感与思想的错谬执著而产生的烦恼障与所知障两种障碍;前者是由情感上的谬执而起,后者是由知识上的错谬执着。从这两种错误里面构成一个无明,这样子一来,才产生了我们生命上的种种活动,产生种种感觉经验与情绪的经验,因此就投到天罗地网的轮回圈套里面去了。现在我们面对著这个世界,晓得这个世界是由十二支因缘构成的,但是顺著十二支因缘,从无明起缘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一直到老死,兜了一个大圈子,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天罗地网,把我们一切的生命存在都网罗在一起。
  但是在大乘佛学里面却完全晓得这一套天罗地网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这十二种范畴,构成一套对生命系统的了解,只要我们能得到这种系统的了解,那么我们便可以知道现实世界是怎么样构成的。如此,我们便可以依次逆转或拆除。于是可知其主要根源在于爱欲,有了爱欲便是产生老死的因缘。其实老死只是一种结果,只要我们追问老死是怎样产生的?其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这样一层一层的追溯,便可以追溯到最初的无明。当我们体会到无明是构成我们情绪上的困惑,那是知识上面的障碍。现在把这一个网不断的追溯到它最初的那个结,然后当我们把那个结打开了之后,我们就可以从知识上面获得彻底解放了。
  如此说来,那么在我们的思想上就不至于再受原始佛教所阐述四圣谛理论的束缚;也不至于会像缘觉或独觉乘那样,只知道根据无明等十二支而产生大轮回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去打破那个引发轮回的症结,换言之,就是要打破无明惑的造作因缘,使它变成智慧。所以在大乘佛学里面,当它面临现实世界时,他不再会去咒诅、电视、痛恨、反而会找出一套办法,从理论上去找出一条出路,把原来的天罗地网给拆散掉,并且给予逆转过来。加此在这一种情形之下,便会把一切智变成具有道德信念、道德使命的道种智;然后再根据这一套道德信念、道德使命去拯救这一个现实世界。
  (2)菩萨道为拯救现实世界转化而成理想境地
  假使我们再根据康德哲学去看的话,那么对于近代科学所要宰制的是自然界,可是面临自然界的自然科学上又各自具有各种的思想法则与定律。首先我们要晓得这种思想法则与定律是怎么样形成的,同时我们又要晓得到底应该如何才能打破它。唯有打破它的轮回症结才能获得出离,这种出离是要到达一个更高一层的智慧领域上去。这表示我们必须要能深入现实世界,亲自去了解之后,才能够化解其中的主要根源,如此才能提升到高层的世界领域上去,而获得智慧上的解放。经由智慧的解放,然后再产生一种精神使命。这个精神使命就是根据高级的道德信念去拯救世界、拯救人类。其实这就是拿我们自己的精神作用,去转化整个的现实世界,使它成为一个理想的世界。就以这个理想世界来说,我们如果从宗教的实践立场去看,当我们到达最高的智慧,即修行到菩萨,还要到更上一层楼到达大菩萨,再由大菩萨圆满而成就佛果菩提。所以对于这个成佛的事实来说,它是要把一切的知识、一切的道德信念、一切的精神理想都连锁起,所谓通上下、贯古今,而使每一个人都能够观照世界,透过同情的了解,大发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及六度万行的修行法门,,自然能够把现实世点化而成为理想的精神领域。
  等到我们形成这一个理想的精神领域之后,那就是法华经里面所说的开佛知见了。闪为这一种精神的成就是集体创作的成功,也就是令一切有情众生均获得觉悟,而不再是仅为凡夫、仅为菩萨、仅为大菩萨而已。换句话说,让人人都能拿他;的佛性、佛心,在那里面面相叙。这样子一来,这个世界才能够算是彻底获得解放,而这一种获得解放之后的境界,如果我们华严宗哲学里面的惯用语就叫做“一真法界”。这个一真法界就是从下层世界的领域上,他有其精神理想,可是必须要等到这一个精神理想在各方面都已经完全实现之后,那么便不会再有人会陷入于其罪恶的深渊中去,也没有人会再陷于黑暗、痛苦与烦恼的领域之中。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能够把他的生命落到佛性的圆满精神体系上去。对于他的一切精神,都能够成就那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精神价值。
  ㈤佛限等观世界达成理想王国的实现
  如果就以这一种情形来看,尤其像梁肃在“删定止观”一书中,就已能把天台宗的这一种佛教哲学及其开展出来的哲学智慧,分析得非常清楚,然后便说成佛的境界并不为奇。因为人人均已戍了佛之后,任何人的骄傲心都被解消了,即使还存有骄傲心也无从表现出来。因为开佛知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人人都拿慧眼、法眼甚至佛眼来观看世界。所以其间的发展过程,一切开于世界、阀于人类的种种看法,从涅槃经看起来都是颠倒见。如果就以这种颠倒见来观看世界,那么这世界也是颠倒的(topsy-turvy)、混乱的。
  但是当人们证悟到佛的知见之后,他所观看的世界,所彰显出来的一切情景都是理想的,而且也能够完全实现这一种理想。所以这就像大般若经里面所说的,其中有一种叫文殊般若,它在解说当释迦牟在成佛之后,照理说他应该停止说法,假使他还是不停止说法,还是在那个地方拿佛的身分在菩萨面前去炫耀的话,文殊菩萨便会说:我根本就没有看见释迦牟尼,我根本就没有看见佛。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是佛,于是连佛所具有的优越性(superiority of the Buddha)也没有了。
  在这一种情形下,才形成一心三观,也就是根据这些线索,把三种对世界的不同解释系统一起提升到最高的精神主体上面去,然后再从那个最高的精神主体来观照世界。这时所彰显的世界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用—西方的名词来说就是所谓“上帝王国”(Kingdom of god)。但是对于那个上帝王国要能够完全在世界上面(Heaven on earth) 实现之后,这才能够说已经圆满了佛慧。从圆满的佛慧领域上看起来、并没有众生形相的差别,也没有世界的差别,佛的优越性也没有了,何况是在佛之下的菩萨,怎么还能在那个地方说我是菩萨呢?这将是属于一种错误的阐释与传达。所以正一心三观完全实现以后,对于那个属于颠倒离奇(topsy-turvism)的世界,马上被点化了之后就变做了圆满的成就(con summation of perfection)。对于这种圆满的成就佛慧,如果从西方的宗教来看,就是天国的实现。但是如果天国真的实现了,人间当然也是天国了。这就是天台宗一心三观的玄想哲学。
  摘自《海潮音》第68卷6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