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周叔迦:《方等》五经之研究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叔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方等》五经之研究法
  周叔迦
  绪 说
  《方等经》者,教菩萨法,随机散说,部帙繁多。昔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分为五时,而华严、般若、法华、涅架各部,不过二十余经,方等部经,单重别译,乃有四百,有应讽读者,有应思绎者,其最要者约有十经,关于法相五经研究之法,已如别述,兹述关于“法性五经”研究程序,即《大宝积经》、《大集经》、《维摩经》、《思益经》、《圆觉经》也。于中《宝积》、《大集》称两大部,既无疏解,但可讽读;《维摩》、《思益》、《圆觉》,诸家疏钞,应细思绎者也。
  一 《大宝积经》
  是经乃新旧重单合译,凡百二十卷,四十九会。唐武后时菩提流支合成一部,共二十会单本,二十九会重译。于中二十六会唐菩提流支新译,二十三会古译,菩提流支勘梵本编人。其第五《无量寿如来会》,为净土根本三经之一。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为法相要籍,古今疏解,已如别述。西土论记有关此经者有三,于讽读此经时,亦应研习。其名如下: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五卷 元魏菩提留支译 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
  《大宝积经》四卷 元魏菩提留支译 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三会。
  《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一卷 无亲菩提造 元魏毗目智仙译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七会。但此会所说与《大集经·虚空目分·宝髻菩萨品》大致相同,是故亦可谓此论为释《大集经·宝髻菩萨品》者也。
  又第二十四《优波离会》说三十五佛礼忏灭罪之方最为切要,与《决定毗尼经》同本,另有疏一卷,可以参考。至于《大宝积经》之目次,今具列之以下:
  第一《三律仪会》三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北凉昙无谶译《大方广三戒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一卷至第三卷。
  第二《无边庄严会》四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四卷至第七卷。
  第三《密迹金刚力士会》七卷 西晋竺法护译,与赵宋法护译《:口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同本。凡二译,当第八卷至第十四卷。
  第四《净居天子会》二卷 西晋竺法护译,旧名《菩萨说梦经》,新改名《净居天子会》,当第十五及十六卷。
  第五《无量寿如来会》二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后汉安世高译《无量寿经》(缺),后汉支娄迦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吴支谦译《阿弥陀经》,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曹魏帛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缺),西晋竺护译《无量寿经》(缺),东晋竺法力译《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缺),东晋佛陀跋陀罗译《新无量寿经》(缺),宋宝云译《新无量寿经》(缺),宋昙摩密多译《新无量寿经》(缺),赵宋法贤译《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同本。凡十二译,五存七缺,当第十八卷。
  第六《不动如来会》二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后汉支娄迦谶译《阿閦佛国经》,东晋支道根译《阿閦佛刹诸菩萨学成出经》(缺)同本。凡三译,二存一缺,当第十九卷及二十卷。
  第七《披甲庄严会》五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二十一卷至二十五卷。
  第八《法界体性无分别会》二卷 梁曼陀罗仙译,与姚秦鸠摩罗什译《法界体性经》(缺)同本。凡二译,一存一缺,当第二十六、二十七卷。
  第九《大乘十法会》一卷 元魏佛陀扇多译,与梁僧伽婆罗斯译《大乘十法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二十八卷。
  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普门品经》,东晋祗多密译《普门品经》(缺)同本。凡三译,二存一缺,当第二十九卷。
  第十一《出现明会》五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三十卷至三十四卷。
  第十二《菩萨藏会》二十卷 唐玄奘译,与赵宋法护译《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三十五卷至五十四卷。
  第十三《佛为阿难说处胎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胞胎经》同本。凡二译,当五十五卷。
  第十四《佛说人胎藏会》二卷 唐义净译,当第五十六卷及五十七卷,此《人胎藏会》本名《佛为难陀说出家人胎经》,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十一、十二卷,三藏义净析出别行。
  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三卷 唐实叉难陀译,与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西晋白法祖译《严净佛土经》(缺),唐不空译《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同本。凡四译,三存一缺,当第五十八卷至六十卷。
  第十六《菩萨见实会》十六卷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与宋日称译《父子合集经》同本。凡二译,当第六十一至第七十六卷。
  第十七《富楼那会》三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本名《菩萨藏经》,亦名《大悲心经》,与西晋竺法护《菩萨藏经》(缺)同本。凡二译,一存一缺,当第七十七卷至七十九卷。
  第十八《护国菩萨会》二卷 隋阁那崛多译,与赵宋施护译《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同本。凡二译,当第八十卷及八十一卷。
  第十九《郁伽长者会》一卷 曹魏康僧铠译,与后汉安玄译《法镜经》,吴支谦译《法镜经》(缺),及西晋竺法护译《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西晋白法祖译《郁伽罗越问菩萨经》(缺),宋昙摩密多译《郁伽长者所问经》(缺)同本。凡六译,三存三缺,当第八十二卷。
  第二十《无尽伏藏会》二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八十三卷及八十四卷。
  第二十一《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幻士仁贤经》同本。凡二译,当第八十五卷。
  第二十二《大神变会》二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八十六卷及第八十七卷。
  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二卷 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当第八十八卷及第八十九卷。
  第二十四卷《优婆离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旧译附东晋录《决定毗尼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九十卷唐不空译《三十五佛礼仟文》,即此经中录出别行。
  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二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隋阇那崛多译《发觉净心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九十一卷及第九十二卷。
  第二十六卷《善臂菩萨会》二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当第九十三卷及第九十四卷。
  第二十七《善顺菩萨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曹魏白延译《佛说须赖经》,吴支谦译《须赖经》(缺),前凉支施仑译《佛说须赖经》,宋求那跋陀罗译《贫子须赖经》(缺)同本。凡五译,三存二缺,当第九十五卷。
  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吴支谦译《菩萨修行经》(缺),曹魏白延译《菩萨修行经》(缺),西晋白法祖译《菩萨修行经》,赵宋施护译《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同本。凡五译,三存二缺,当第九十六卷。
  第二十九《优陀延王舍会》一卷 唐菩提流志译,与西晋法炬译《优填王经》,赵宋法天译《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同本。凡三译,当第九十七卷。
  第三十《妙慧童女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须摩提经》,姚秦鸠摩罗什译《须摩提菩萨经》,及菩提流支译《妙慧童女经》(缺)同本。凡四译,三存一缺,当九十八卷从初至半。
  第三十一《恒河上优婆夷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九十八卷从半至末。
  第三十二《无畏德菩萨会》一卷 元魏佛陀扇多译,与吴支谦译《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缺),西晋竺法护译《阿阁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东晋祗多密译《阿术达经》(缺),宋法眷译《阿述达菩萨经》(缺)同本。凡五译,二存三缺,当第九十九卷。
  第三十三《无垢世菩萨应辩会》一卷 西晋聂道真译,与西晋竺法护译《离垢施女经》,及元魏般若流支译《得无垢女经》同本。凡三译,当第一百卷。
  第三十四《功德宝华敷菩萨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一百一卷从初至半。
  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菩提流支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境界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一百一卷从半至末。
  第三十六《善性意天子会》四卷 隋达摩笈多译,与后汉安世高译《如幻三昧经》(缺),西晋竺法护译《如幻三昧经》;东晋祗多密译《如幻三昧经》(缺),前凉支施仑译《如幻三昧经》(缺),及元魏般若流支译《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隋阇那崛多译《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缺)同本。凡七译,三存四缺,当第一百二卷至第一百五卷。
  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会》三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太子刷护经》,西晋失译《太子和休经》同本。凡三译,当第一百六卷从初至半。
  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二卷半 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与后汉严佛调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缺),西晋竺法护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善权经》(缺),北凉僧伽陀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缺),赵宋施护译《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同本。凡六译,三存三缺,当第一百六卷半至一百八卷。
  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一卷 隋阁那崛多译,本名《移识经》,新改名《贤护长者会》。与唐地婆阿罗译《显识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一百九卷及一百一十卷。
  第四十《净信童女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一百一十一卷初。
  第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 元魏菩提流支译,本名《弥勒菩萨所问经》,与后汉安世高译《大乘方等要慧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一百一十一卷中。
  第四十二《弥勒菩萨所问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东晋祗多密译《弥勒所问本愿经》(缺)同本。凡三译,二存一缺,当第一百一十一卷末。
  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一卷 旧译附秦录,名《大宝积经》,新改名《普明菩萨会》,与后汉失译《摩诃衍宝严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遗日摩尼宝经》,赵宋施护译《大迦叶大宝积正法经》同本。凡四译,当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四十四《宝梁聚会》二卷 北凉沙门释道龚译,当第一百一十三卷及一百一十四卷。
  第四十五《无尽慧菩萨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一百一十五卷初。
  第四十六《文殊所说般若会》一卷 梁曼陀罗仙译,与《大般若经·曼殊室利分》及众铠所译《文殊般若经》同本。凡三译,当第一百一十五卷中至一百一十六卷末。
  第四十七《宝髻菩萨会》二卷 西晋竺法护译,亦名《菩萨净行经》,与《大集经》中之《宝髻品》及吴康僧会译《菩萨净行经》(缺)同本。凡三译,二存一缺,当第一百一十七卷及一百一十八卷。
  第四十八卷《胜鬘夫人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宋求那跋陀罗译《胜鬘师子吼一乘方便经》,北凉昙无谶译《胜鬘经》(缺)同本。凡三译,二存一缺,当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元魏般若流支译《毗耶娑问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一百二十卷。
  二 《大集经》
  《大集经》文来未竟,中土新旧别译,未尝勘合,是以古今记述多寡不等。今参酌众家,编次为本经、异译、支派三分。
  甲 本 经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 北凉昙无谶译,与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方等大集经》(缺),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方等大集经》(缺)同本。凡三译,一存二缺。是经凡有十一分:第一《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宝女品》,第三《不眴品》,第四《海慧菩萨品》,第五《虚空藏菩萨品》,第六《无言菩萨品》,第七《不可说菩萨品》,第八《宝幢分》,第九《虚空目分》,第十《宝髻菩萨品》,第十一《日密分》。
  乙 异 译
  《大哀经》八卷 西晋竺法护译,即《大集经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异译。
  《宝女所问经》四卷 西晋竺法护译,即《大集经·宝女品》,异译。
  《海慧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十八卷 赵宋惟净共法护译,即《大集经·海慧菩萨品》异译。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八卷 唐不空译,即《大集经·虚空藏菩萨品》异译,与乞伏秦释圣坚译《方等主虚空藏经》(缺)同本。
  《无言章子经》二卷 西晋竺法护译,即《大集经·无言品》异译。
  《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唐波罗颇密多罗译,即《大集经·宝幢分》异译。
  《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十卷 隋那连提耶舍译。即《大集经·日密分》,但《日密分》中文略缺少,此中较广。
  丙 支 派.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唐玄奘译,与北凉失译《方广十轮经》同本,凡二译。
  《大集经须弥藏经》二卷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隋闍那崛多译,与姚秦鸠摩罗什译《虚空藏菩萨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虚空藏菩萨经》(缺),刘宋昙摩密多译《虚空藏菩萨神咒经》同本。凡四译,三存一缺。
  《观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刘宋昙摩密多译。
  《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 隋达摩笈多译,与刘宋功德直共玄畅译《菩萨念佛三昧经》同本,凡二译。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五卷 隋闍那崛多译,与后汉支娄迦谶译《般舟三昧经》,后汉竺佛朔译《般舟三昧经》(缺),后汉支娄迦谶重译《般舟三昧经》(缺),后汉失译《般舟三昧念佛章经》缺,后汉失译《披陂菩萨经》,西晋竺法护译《般舟三昧经》(缺)同本。凡七译,三存四缺。
  《大集譬喻王经》二卷 隋阁那崛多译。
  《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 后汉安世高译,隋僧就题为《十方菩萨品》。
  《无尽意菩萨经》六卷 刘宋智严共宝云译,与吴维祗难译《阿差末菩萨经》(缺),吴支谦译《阿差末菩萨经》(缺),西晋竺法护译《阿差末菩萨经》,刘宋竺法眷译《无尽意经》(缺)同本,凡五译,二存三缺。
  《自在王菩萨经》二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与元魏般若流支译《奋迅王问经》同本,凡二译。
  三 《维摩经》
  《维摩经》为三论宗之根本,智者大师据此立四教、三观、四悉檀义,是故亦为天台之根本经,凡有七译,三存四阙。如下:
  《古维摩诘经》二卷后汉严佛调译今缺
  《维摩诘经》二卷吴支谦译
  《毗摩罗诘经》二卷 西晋竺叔兰译今缺
  《维摩诘所说法门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今缺
  《维摩诘经》四卷 东晋祗多密译今缺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
  《说无垢称经》六卷·唐玄奘译
  今代通行,皆用罗什译本。至于疏记,约有三宗:一为三论,二为天台,三为慈恩。
  甲 三论宗疏记
  《维摩经集解》十卷 又名《维摩经注》,乃集罗什、僧肇、道融、道生四家之注。肇、融、生皆罗什弟子,纂述亲闻于什者,故颇多奥义。后世又就四家解中,删其重复,多存肇说,名曰《维摩经肇注》四卷,清代曾编人《大藏》,然不及十卷本完美也。
  《维摩经集解关中疏》二卷 唐道液撰。液为贞元时天台学者,此疏乃就《集解》增以科判,略补解释而已。
  《维摩经关中释钞》二卷 唐道液撰。此钞初依台宗法式,立五重玄义,有略广两番。于《集解》疏文中所有名义,随要诠释,于教理多引天台宗说,于名相多用法相宗言也。
  《净名玄论》八卷 唐吉藏撰。此论作于开皇末年,凡三章,初释名题,凡三卷;次释宗旨,有三卷;末释会处,有两卷。词旨铺发,注辩滔然,习三论者,不可不读。
  《维摩诘所说经略疏》五卷 唐吉藏撰。此疏乃仁寿二年,因讲《净名》,奉命之作,十有六七用智者义,虽不用四教观心之释,但采其一句一言之旨而发挥之。
  《维摩诘所说经义疏》六卷 唐吉藏撰。此疏最晚作,较《略硫》约增三分之一,所诠详略,互有不同,科文分章,立言措义,全无一合,盖《略疏》所已说者,《义疏》中不复及矣。
  乙 天台宗疏记
  《维摩诘所说经玄义》六卷 隋智颤撰。凡五重玄义,先以六门通释五重,其第六为四悉檀义。次别释五重,初释名中,明四教三观之旨,然后出体、明宗、辨用、判教,天台大旨,备于斯矣。
  《维摩诘所说经文疏》二十八卷 隋智顗撰。此疏与《玄义》,皆受晋王之请所作,至《佛道品》因疾而止,其下六品弟子灌顶续成之。文古义幽,旨渊趣博,精采教门,辨明观道,以扶翼宗旨,抉择迷网。三观三德,一念三千,性善性恶,自行化他,一切若正若助,权实之道,无不备举。依正相在之义,心外无境之谈,统说四种净域,该括五种依因,不唯圆顿宗眼,尽在于此疏,净土法门,亦由斯而究竟矣。
  《维摩诘所说经略疏》十卷 隋智顗撰,唐湛然略。智者《文疏》,学者弊其繁广,荆溪乃删裁去取,要义必存,言繁则删,三分取二,旧体宛然。
  《维摩诘所记经广疏记》六卷 唐湛然撰。释智者广疏中难文要义,精简教门,辨明观道,以扶翼宗旨,于三谛三观,一念三千之理,一心一念之法,无不深显明示,普解方便。末卷明性具法门,尤为昭然。
  《维摩诘所说经疏记钞》二卷 唐道暹撰。此钞原本六卷,今存卷四卷五,释智者略疏及荆溪记,凡语意不明,意趣难解者,简约诠释。但训诂名相,于教理观行不加阐发也。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十卷 宋智圆撰。智者撰《维摩文疏》,而荆溪既撰记以释之,又删治文疏,号为略疏,其后略疏行而文疏废,故《荆溪记》与《略疏》文义回互,难以通晓。道暹乃撰钞以释《略疏》及《荆溪》记。今孤山此记,则兼引荆溪、道暹之文,申明己意,以释《略疏》。
  《维摩经无我疏》十二卷 明传灯撰。传灯号幽溪,为明代中兴天台之祖。然此疏自序云:“关中师弟业存成解,陈隋智者,疏已云亡。”盖幽溪未尝见天台疏,故此疏中多引什肇《集注》,而益以科判,附以图解,文颇简要也。
  丙 慈恩宗疏记
  《维摩诘所说经义记》十六卷 隋慧远撰。远为地论师,以三会科经,多就身土、因果、权实、行愿、真俗、邪正、魔外、自分胜进、自利利他、断德行德、以及体相用、信解行、法报应、三宝、三业、俪偶以分别之,此其师承如是也。
  《说无垢称经疏》二十二卷 唐窥基撰。此疏释唐译,先以六门分别。释文中处处有依理依事两释,依理之中,又有据空理义,应理义两解,空理约二谛,应理约三性也,于罗什译多所指摘。
  四 《思益经》
  此经为性宗要籍,以无古疏,世鲜研究,经凡三译。俱存如下:
  《持心梵天所问经》四卷 西晋竺法护译
  《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
  《胜思维梵天所问经》六卷 元魏菩提留支译
  至于疏记,有《西土论》一种。
  《胜思维梵天所问经论》四卷 世亲菩萨造。元魏菩提留支译此论文犹未竟,释经至第二卷末止,以罗什译经较之,即十八品中前四品也。明圆澄有《思益梵天所问经集注》四卷,简陋不足观也。
  五 《圆觉经》
  明蒲益《阅藏知津》,以此经名首有“大方广”之称,与《华严经》同,又贤首五祖圭峰,屡为疏钞,于是列人华严部末。然细考经义,实居方等,且方广即方等义,如《大方等如来藏经》,不空译本则题《大方广如来藏经》,是故方等经中经题大方广者甚多。而圭峰初习禅宗,宗禀荷泽,研习此经而获悟彻,其后始转依清凉,进习华严也。判人方等,理所固然。经唯单译,具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 唐厨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至于疏解,则莫不以《圭峰疏钞》为本,纵有一二天台家言,亦据彼疏以发挥。是故不复能分别宗派,依次具显于下:
  《圆觉经大疏》十二卷 唐宗密撰。圭峰虽传贤首法界宗旨,实宗荷泽心印,以立己达人,此疏于义多用《起信论》说,于行兼具南北两宗顿渐之门。而立三种禅:泯相澄神禅,起幻销尘禅,绝缚灵心禅,尤为禅观修证纲领焉。
  《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十三卷 唐宗密撰。此钞虽解大疏,实总述法海要义,宗密自序云:“义渐性相,禅兼南北。”使游刃法教之士,解此自通诸部,不假更须旁求。此著钞之旨也。
  《圆觉经略疏》四卷 唐宗密撰。略疏即括勒大疏而成,但直叙意消文,而以即事即心,指归自性,为宗本耳。
  《园觉经略疏钞》十二卷 唐宗密撰。此钞亦自大钞中略出,以释略疏。
  《圆觉经钞辨疑误》二卷 宋观复撰。《圆觉略疏钞》,乃宋思齐与仲希约定原钞而刊勒者,观复就大疏大钞对校而正义辨之,读《略解》者,可以对勘焉。
  《圆觉经类解》八卷 宋行霆撰。此解乃就复庵讲义而删补之,纯用圭峰疏旨,傍类经子禅语,直销文义大意,颇便初学。以其例引名言,附合疏旨,故名类解。
  《御注圆觉经》二卷 宋孝宗撰。但是随文夹注,申明大意而已,初习经者,颇为便利。
  《圆觉经疏钞随文要解》十二卷 宋清远述。此解略述略钞,于经疏钞文,随文摭要,直解疑难,习圭峰疏者,可以参考焉。
  《圆觉经集注》二卷 宋元粹撰。此注集宗密疏钞,神焕疏,居式疏,可观手鉴,妙云直解,五家之作,而加以私注。盖欲调停当时天台、贤首之争,其中焕式观云四家,皆天台学者,而四明之裔也。
  《圆觉经心镜》六卷 宋智聪撰。聪为天台宗慈室妙云弟子,此注不立科判,但逐段标题,直解经旨。
  《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十二卷 宋周琪撰。此解集《孝宗御注》、复庵晖禅师《类解讲义》、四明智聪《心镜》三书,而偶加注解而已。
  《圆觉经直解》二卷 明德清撰。德清教依贤首,行依于禅,于圭峰为近。此疏前依天台轨则,略明五重玄义,然后解文。其自跋云“祖疏义而直通经文,贵了佛意,不事文言”,是可为初学者之良导。
  《圆觉经近释》六卷 明通润撰。润与德清为同门,此释虽分六卷,然文字多寡,与直解相等,分段较粗,而释文较畅。
  《圆觉经精解评林》二卷 明焦蛇撰。此解集唐宗密、宋如山两家之疏,及佚名之补注,兼列一二经论及裴休、晁文元诸家语句,以为评断,虽嫌芜杂,但如山疏今不传,由此可窥其大略云。
  《圆觉经要解》二卷 明寂正撰。正为武林陆通律寺沙门,似为禅宿,解中文义殊浅薄,无足多也。
  《圆觉经句释正白》六卷 清弘丽撰。弘丽为博山嗣孙,开法岭南,阐扬洞上宗风,与弘赞为同门。首卷立教理、宗趣、章脉三章,次有科一卷,释经文全不依圭峰旧疏义,皆别提脉络也。
  《圆觉经析义疏》四卷 清通理撰。前有通叙大意一篇,次为十门悬示,然后释文,甚详尽,会通古注,申明己意,为近代佳著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