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研究佛法者应当注意的三个问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恩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附:研究佛法者应当注意的三个问题
  王恩洋
  ▲一何谓佛法。▲二何谓真如。▲三如何学佛。
  梁濑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世后,引起许多人的注意。现今辩论佛法的人很多。在《学灯》上见著张东荪、常燕生、吕秋逸三位先生的信,争辩得很高兴。这种现象,也许就是东方文化复兴的动机,梁先生的功劳真不小!
  我于佛法本是初学,不配说什么话。但觉得真要研究佛法,应当特别的或绝对的取客观的态度。——即科学精神——此种态度原是研究一切事物的普通态度。特佛法这个东西,他所说明的既特别与世间一切知解不同,所以尤宜注意。否则戴起著色眼镜去看东西,二定是不能得真象的。
  因此我便觉得有三个问题应请研究佛法的人留意。即:何谓佛法、何谓真如、如何学佛是也。今以我个人的观察勉强将这三个问题解答一下。似夫与大家一点材料一点辅助。从此各人研究佛法,也不至茫无根据;而各人的是是非非,也可不辩而明了。
  何谓佛法?答此问题,且不从正面去解释,——因为太繁——但从负面去遮遣一切误会罢了。以下是我的答案。
  佛法就是佛法。佛法非宗教。佛法非哲学。
  因为现今的人、多有用宗教的眼光哲学的眼光去研究佛法者。以故许多不相干的问题都加上了佛法。翻去翻来,闹个不清。佛法真象,便无从明。要得水落石出,所以需此一辩。
  对于这个问题讨论得很详的有吾师欧阳竟无先生所讲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一文。阅者可取看看。至此刻所要说的,不过大略而已。
  如何说佛法非宗教,按宗教家唯一的理想,即在说明吾人有所从来;其唯一的宗旨,便在使吾人有所归宿。因此遂客观的承认有超越绝对至高无上的神或上帝以为吾人之所从来所归宿,而同时对于吾人有赏善罚恶的威权。宗教的派别虽多,然真正的宗教必需具备此种必不可少的条件。否则与宗教的意义全不相符。我们正名定词也就当以别种名词呼之。可无容附会了。
  今天反过身来看佛法有此种必不可少的条件吗。我们稍稍读过佛家经论的人,总可想见佛家破除十六种外道的利害了。所谓神我大自在天等真乃扫荡廓清不遗余力;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话,更是不容认有甚么上帝的创造。如果说到宇宙的来源,也便可说各个众生便是一个创造者;便各各是一个上帝了。但所谓心识,名依他起,待因及缘而后得生,如幻如化,只有功能,都无主宰。这样又是与上帝神我之说绝对不同的。所以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如是佛法上便不承认吾人有所从来了。再讲到佛法的宗旨,他并不主张吾人有甚么归宿。所以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说以无所得而为究竟。此种无住无得的境界便称为涅槃。这样岂不又与上帝天国之说绝相反对吗。虽然,佛法也要归依三宝,往生净土。但此之归依,但如师友之敬仰,绝非神人之和合。而所谓净土者,实由心造,故曰唯心净土非离心有土。离心有境,此外道见,非佛法也。如是从佛法上看来,他说一切众生是无所从来的;一切修行者是以无住无得为究竟的;心外是无境的;上帝神我无有的;诸佛众生平等平等的。我们如何还可以拿宗教来研究佛法。
  如何说佛法非哲学?按所谓哲学者,都是用名言论理概念观念及演绎归纳种种方法推论出来的;或是胡思乱想盲参瞎证出来的。前者理智的气味居多,后者直觉的气味居多。这种方法,佛家总称为分别戏论。这种的结论,佛家总称为遍计所执·以是之故,我猜过去,你猜过来,百人百说,千人千说,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止待十年百年过后,便如隔日黄花,曾无一顾之价值。昔之哲学家如是,后之哲学家亦然。今之罗素、柏格森亦无不其然。何以故?彼此都是用聪明猜想的,当然后来的取精多用物宏,而立说新鲜动人听闻了。其在佛法则大不如此。凡是看过佛书的人,都已承认佛法有证会真如的功夫。所以佛法全是由修持得来的,实证得来的。而其修证的功夫,便是空观。所谓空观,便是遣相。所谓遣相,便是扫荡一切分别戏论;便是驱除一切遍计所执。如是空空亦空,实相乃现。初证真如,是名见道。从此以后,修道位中,修十胜行,断十重障,证十真如。而后大觉圆满,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哲学全由分别戏论而得一个遍计所执。佛法则全在排除分别戏论而证圆成实。方法结果全然歧异。我们如何可以拿哲学的眼光来评论佛法呢。并且这种的证会,是三世诸佛所同有的。所证得的实相是平等一味的。即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也。所以哲学上一家一家的纷纭争论。在佛法上通同没有。何以故?因真如不容有异相故。虽然,空宗有宗大乘小乘亦有种种的争执。但所争的都不过是方便善巧的法门不同,绝非谓实相有异。如果于实相上另起异执,则我们可以直说他是内洁外道,非真佛法可也。既然如是,那吗,就佛法言佛法,甚么进化、革命、印度的、中国的种种名词都加不上来。何以故?因为只有一个真假。真的便是真的,永是真的。假的便是假的,永是假的。不容于一实相中有相反二说。——此就体性言。若就方便善巧言,也不妨说有进化、有革命、有印度的、中国的之差别。但今人于体用都不分别。——由是而吾人如果未曾用过他那种证会的功夫,未得见道,未证菩提来,我们对于佛法绝对的不能存一念的私见去非难他。前面说的应取绝对的客观态度便是为此。否则,全不相干,都无结果。
  又佛法不但于方法上结果上与哲学不同,就宗旨上说来也各不同了。便是研究哲学的人大都是本于一种求知识的动机,所谓为学问求学问是也。所以哲学家的成就,就成就在他的哲学上面。而佛法则又不其然。他的宗旨唯在菩提涅槃。三藏十二部经只不过是度已度人的工具而已。故云法譬如筏。已得度时,法尚当舍。何况非法。这话便是说渡人的船已渡过时即当舍了。若得渡而不舍船,则人反为船所累矣。佛法中一切学问的用处不过如是,真成道时,这些学问便一齐当舍。——但菩萨终不舍。因他还要度人。此种态度也纯与哲学不同的。
  如果解答第一问题竟。
  何谓真如?欲辩这个问题,须明三性。何谓三性?曰一遍计所执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依他起者,因缘生法,不自然起。譬如眼识,要根、境、空、明、作意、六识、七识、八识、及自种子、众缘备具而后得起。任缺一缘——或根或明等——眼识即不得生,故名依他起。才起即灭,而不常住。然由现行种子,相熏相生,亦不即断。如是不自然生非常非断之依他起性,如幻如化,既无主宰,又不常住,即无自性也,即无有我也。然而一切众生则随相执著,谓为真实,谓有自性。此如于轮毂辐辆而执为车,实则除彼轮毂辐辆便别无车。于五蕴诸法执有我,其实除色受想行识外更无有我。如是执假为实、执无为有,是即遍计所执性。一切依他起法既本无实性,而今起于遍计所执执有我执有法,应知此我此法自性皆空。而依他起上空无有彼。即此我法俱空之相为诸法实相。即此我法俱空之理为诸法实理。如是实相实理便称圆成实性。圆谓圆满,遍一切法,一切法俱无我法故。成谓成就,常恒不变,诸法恒时无我法故。实谓真实,此相决定此理决定实无我法故。即此圆成实又称为真如,如其所如,真实不虚故。如是真如非离依他诸法而有,以彼即诸法实性故。然亦非即一切法,诸法是无常,其无我无法之实性是常故。诸法非普遍,正智非无明,心王非心所,而此无我无法之实性遍一切法故。由是故非一。又依他是有为,生灭不停故。真如是无为,无生无灭故。然不能离此生灭之外别求无生灭,不能于有为之外而求无为,无为即有为之实性故。诸有不了达此义者,谓必灭去有为无为始显。而不知如无依他即无圆成。性不离相而别有故。如是便同断灭。是为不了无为有为非异之过。为遮此过,故经说云:一切法皆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又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为法与法性不相离义。又有于诸法外别执有真如者,谓真如为有实体,为一个东西,能生起一切法,能与无明互相熏习。又或谓真如与诸法如海水与波,波生于水,还归于水。灭妄还真,谓即平息此波,还归寂静本体。而不知因缘生法就自相言,则无明白始为无明,无从变为正智。正智自始即正智,不因无明而成正智。则妄终无可灭真终无可还也。若就诸法实性言,则真如为诸法实性,正智固如也,无明亦如也。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我法本空,俱不相应,而妄又何待遣,真又何待求也。波水之喻与自性神我之说何殊。而众生乃有所从来,有所归宿矣。为破执有实真如故,《掌珍论》云: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花。而曰:于胜义谛真如亦空。若言实有真如,虽离言说而是实有,即外道我,名相差别。所以者何?彼亦计我虽是实有,而离分别言说故。故我不能信受如是似我真如。唯识料简窥基法师亦云:又诸外道说自在天、大梵、时、方、本际、自然、虚空、我等,是一是常,能生诸法。尔说真如随妄缘合起法心等,与彼何殊。又数论师三德自性随我思缘起造诸法,所成大等相虽有异,后转变时还归自性,故说大等皆无灭坏。今说真如起色心等,息妄归真,还即真性。然说性常、色等生灭,此乃所立劣数论宗。故诸学徒不应依止。如是总遣真如为一个东西,为有实体,为离生灭法外别有。了达此故,种种遍计当可除遣,而所谓真如者可诠释如下:
  依他起性,非法非我。所谓法我皆遍计所执。是故此无我无法之性,乃依他起之实性。此离我离法之相,乃依他起之实相。此无我无法之理,为诸法实理。如是实性、实相、实理,于常常时遍一切法,真实不虚,故名圆成实性,亦称无为,谓即真如。故诸部般若经云:一切诸法,本性皆空,咸同一相,所谓无相。无相故无生,无生故无灭。由此诸法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即是真如法界等故。
  如是解答第二问题竟。
  如何学佛?曰实证真如即是学佛。证如圆满即是成佛。但如上来所明,真如既非离诸法有,而即诸法实性,于常常时遍一切法,当体即是,无生无灭。然而吾人何以日在真如之中乃竟不能实证真如耶?曰,此真如虽即诸法,然染分依他起有无明俱,我法二执随眠流转,能障真性,故不见真,所得恒为遍计所执。必净分依他起起已,正智生时,对治无明,我法二执随断。二障既空,真性随现。如斯便证圆成实。是故证真不证真,全在能证,不关所证。吾人学佛唯有起用正智对治无明,即是起用净分依他对治染分依他。如是而已。染分依他即有漏种现。净分依他即无漏种现。有漏种现集起于赖耶藏。无漏种现集起于如来藏。学佛者非谓遣灭依他起而成圆成实,乃在伏断染分依他起之赖耶藏以遣除遍计所执。而起用净分依他起之如来藏以实证圆成实耳。是故称为大转依,即转灭有漏而转得无漏。故三身四智、大悲般若、无尽功德、穷未来际。故佛法非断灭,成佛非无生灭也。何以故?体用俱无尽故。体无尽者,真如无生灭故。用无尽者,菩提恒相续故。然此菩提即依他起,仍为生灭法。而真如则又即此依他起之实性耳。
  但此无漏正智如何可以生起耶?曰、此不能突然生起,然可以由渐引发。言其功夫,则有闻思修之三步,戒定慧之三学。言其位,则有资粮、加行、见道、修道、究竟道之五位。言其时,则需三大阿僧祇劫。又戒定慧三学中慧学又分三步:曰加行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后得无分别智。以三量相配者,加行遣相特在思择,是即比量。根本智内证离言,是即圆成现量。后得智带相观空,方便善巧,是即依他现量。由思择故证真,由证真故达妄,功夫次第如此,又后得智中要化导众生,三藏十二部经由是而说。加行思择之前有资粮位多闻熏习之功。三藏十二部经由是应学。此三藏十二部经即圣言量也。如是次第可列表如下:
  圣言量——比量——圆成现量依他现量——圣言量
  前圣言量,谓因位众生修学。后圣言量,谓诸佛度生。中间三量,则加行见道修道证果之事也。诸有不依圣言而妄思择者,是为狂慧。诸有不用思择而妄想证真者,灰心灭智,是为无想天外道。其有分证真如便自满足、慈悲薄弱遂自灭度者,是为小乘。异于此者,乃真实菩萨也。
  如是解答第三问题竟。
  上来所说,略而未详,如求详者,则我尚有《佛法真义》一篇。如是三个问题既明,则如梁吕张常各先生的是非自显,此不妄赞一辞也。
  还有两句话我应当说,便是张东荪先生说佛法如果可行现在便可行,如其不可行将来亦不可行。这话我觉得很对。但我的意思还有点不同,便是在梁先生则谓如我观察的佛教现在绝不可行,将来必定大行。张先生说如此的佛教现在既不可行,将来亦必不行。而我则谓各人主观的佛法现在既不可行,将来尤不能行。而真正的佛法现在既当极力推行,将来尤必大大风行。这是我的推测与我的志愿。再者我前面所说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意思,梁濑溟先生久已有所见了。于他的《印度哲学概论》中处处都发现。如说佛法非唯心、非唯物、非一元、非多元等等皆是。但他既已经说:“佛法既不是宗教,又不是哲学,所以只好叫他做佛法。”这等见地何等的高超!然而他转语便曰:“真能圆满哲学、真能成功宗教者,唯有佛法而已。”宗教哲学既是西方的东西,今天既拿出佛法来将他推倒,推倒过后却反把被推倒的帽子来戴在能推倒的头上,这真奇了。不但如此,你看他一本《印度哲学概论》处处都在推倒西方的哲学,然而他偏偏要拿什么本体论、认识论、世间论、一元、二元、泛神、一神、种种的题目来装点佛法。又在东西文化唯识述义中拿出什么感觉、理智、直觉、等等名词来比附现量、比量、非量。弄去弄来,只弄得名实不符而已。这是他的一大缺点。但是在现在东方文化晦霾沈寂的时候,不用几个新名词来讲话,讲了人家也是不理会的。那吗,今天的人所以会有讨论唯识讨论佛法的兴趣,也全靠他先生这一比附。有心人自别有用意。所以梁先生现今虽然大张旗鼓的反对佛法,然我却认定他是佛法中的一位大功臣。我们学佛的人应当道谢梁先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