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正信的生活与正信的信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正信的生活与正信的信仰
  社会上有一些人虽然也说有某种信仰,其实,实际上却都是迷信的多,甚至于有的更是邪信。那么什么才是正信呢?又如何获得正信的生活与信仰呢?
  (一)从伪装的信仰到真实的信仰
  一般社会大众,由于没有获得真实的信仰而趋于迷信、邪信,因此,民智不开,便糊里糊涂的做出很多愚昧的事情来。比如看风水、时辰、算命、占相、卜卦、烧锡箔金银纸时,都是迷信的行为,都为佛法所不容许。
  佛光山有一个万寿花园公墓,常有人因亲友故世,想将他葬在公墓上,如果我遇到了,我常对他们说:“最好不要带地理先生来看风水。”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因为找地理先生看风水,必须要管理公墓的人先送红包给他,如果不送,他在看了墓地后,即使丧家主事者觉得满意,他也会借故说:“这块地方向不好,如果你的父母安葬于此,对子孙犯冲。”听了这话,你一定认为那还得了,为了安葬父母,却冲犯了小儿小女,绝对不能要这块地。又如盖一栋房子,即使你已看好一块地,如果地理先生说:“房子的方向朝这边不好,因为朝这一个方向对你的父母不利。”试想你能冒这个大忌吗?迷信,就是用一种恐怖的方法,抓住人性的弱点,使得你不敢违抗他的信仰,一个人如果没有正信的智慧,就不能从迷信中解脱出来。佛陀在《遗教经》中一再指示我们:“不得占相吉凶,仰观星宿。”因此,我自己一生所奉行的是“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的至理名言。只要我们存心公正,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只要大家感到方便,每一个时辰都吉祥。真正的佛教徒绝不迷信,迷信的绝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另外有一种是邪信,譬如一贯道,究竟什么是一贯道?恐怕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可是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相信它呢?或许是它那一份神秘的色彩,以及那扣牢你的誓言,不敢违反,只得一直相信下去。然而,信仰不应该这样轻率的,只因人情,或为自私,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因此,我们要把伪装的邪教的迷信舍弃,而选择真正佛教的信仰。
  (二)从杂乱的信仰到纯正的信仰
  现在的信仰太复杂了,也不管礼拜的对象是什么,他就这儿也烧香,那里也拜拜,其实杂乱信仰就不能获得信仰的利益。曾经有这么一段笑话:“有两个人,在旅途中遇到了强盗,其中有一人平常信仰很多神明,当强盗挥刀过来时,膀子被砍断了;另外一人信仰观世音菩萨,也挨了一刀,但这一刀正好砍在脖子上所挂的佛像项炼上,佛像砍得弯了过来,人却丝毫未受伤,他欢喜雀跃地说:‘观世音菩萨保佑了我,我一点伤也没有。’信神的那个朋友,抓住膀子,痛得直冒冷汗,忿怒地说:‘我身上带了那么多神像,符咒,为什么都不能保佑我呢?’这时,袋子里的那许多神明说话了,‘对不起!当你遇难的时候,我们原想来救你,可是在列位神仙的面前出来救你,是没有礼貌的事呀!因此,当你要受难时,我们互相让著:‘玉皇大帝!请您去救他吧!’玉皇大帝客气地说:‘城隍老爷!还是您去救吧!’城隍又客气的说:‘妈祖娘娘!您去吧!’妈祖也说:‘耶稣!您去吧!’正当大家推来推去不知请谁出来救你时,强盗的一刀已经砍了下来,咯嚓一声,你的膀子也就断了。’”当然,这是一个寓言,意思告诉我们不要杂信,这个也信,那个也信,心力不能集中,真正困难时就得不到帮助。倒不如把身心归向三宝,让三宝统一我们的信仰,不必见神就叩拜,逢庙就烧香,应该要清化我们的信仰。
  (三)从天命的信仰到自主的信仰
  一般人通常都欢喜相信天命,任何事物,都归于天的安排。饭食,是上天给我们吃的;利益,是靠天得来的。当然,这种思想并非有什么罪恶可言,只是,把自己的主权,毫无条件的送给了神明,让诸天鬼神来作主宰,来统治我们,这种不知道自己有主权可以主宰自己的人,实在是世间上最愚痴、最可怜愍的人。一个人人生的幸福、生活的快乐、精神的愉快,前途的光明,为何要让神明来支配、来施予呢?佛教讲“人人有佛性”,就是在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主权。让我们警觉到原来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黑暗的,可以改变为光明;悲惨的可以化为幸福;崎岖不平的,可以铺成坦荡荡的人生大道。信佛,说得透彻一点,就是信自己。凡事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比依赖神明的支配不是更有意义吗?
  (四)从人情的信仰到正信的信仰
  有许多人的信仰,往往因为这个庙也去应酬,那个庙也去走动,到最后终于被众多人情包围,而不能选择真正的信仰。其实,信仰应该是依法不依人。佛陀说有“四依止”,即一、“依法不依人”:信仰佛教的人,依据佛陀的教法而求“信解行证”,不要因人(说法的人)的优劣而放弃信仰;或只做某一个寺庙、某一个僧众的信徒,而置整个佛法于不顾。
  二、“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如光明朗照,可以看到本来面目;识是差别、分别。学佛的人,不以分别的知识去追求佛法,才能得到佛法的真髓;学佛的人,应该运用智慧去内证真理,才能获得解脱。
  三、“依义不依语”:信佛的人,应该从义理上去了解佛法,不应该在语言上推敲、计较。
  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了义的佛法,只是劝诱初信或根基浅薄的人的方便法门;信仰真理,应该相信那究竟的一乘解脱之道。
  “四依止”是我们每一个信佛的人都应该知道的道理,并且要切实去施行。
  (五)从寺庙的信仰到僧团的信仰
  我们信仰佛教,不要只做一个寺庙的信徒,应该要做整个佛教僧团的信徒;不要只做某一个人的弟子,应该要做全僧团的弟子。做为一个佛教徒,对任何一个寺院,都应该要护持;凡僧团的任何事情,只要能力所及,都应该尽心协助,应该爱护僧团如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本省各地寺庙林立,信徒众多,常常看到一些在家信徒,走动于每一个寺庙之间,比较僧众待他的热忱程度,有些甚至于拨弄是非,使寺庙与寺庙之间感情不和,这种情形都不是一个正信佛教徒所应有的行为。信仰僧团,护持僧团,才是佛弟子应有的责任。
  (六)从法相的信仰到法性的信仰
  真正的信仰佛教,并不只是在差别相上认识,而是进一步达到认识法性的平等。举个例子说明:
  有位禅师吐了一口痰在佛像的身上,大家看了,愤愤地说:“这还得了,可恶!你怎么把痰吐到佛像的身上呢?”
  禅师默然不答,过了一会儿,禅师问道:“请你们告诉我,那个地方没有佛,我现在又想要吐痰了?”
  “那个地方没有佛?”众人缄口无法作答。
  佛性是遍满虚空,法性是到处都在的,诸位说,那个地方没有佛?那个地方没有法?可见吐痰的这位禅师,他是认识了法性遍满虚空的道理。我们应该从认识偶像佛,进而认识法身佛、自性佛。
  诸位听了上面这段话以后,不能说“既然这样,好!以后我也把痰吐在佛的身上。”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你在还没有通达自性,没有认识法性以前,偶像佛还是最崇高的。所以,我们信仰,应该从认识法相进而深人去体证法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