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贤禅师与鼓山涌泉寺的修复
元贤禅师与鼓山涌泉寺的修复
马海燕
鼓山位于福州东郊,闽江北岸,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古人有“东鼓(山)西旗(山),全闽二绝”之赞。它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涌泉寺就建在鼓山海拔455米的山腰处,相传因寺前有罗汉泉涌出地面而得名。
有关涌泉寺早期的情况,据魏杰{建立五贤祠序》记载:“鼓山涌泉寺在山之半,其先为潭,毒龙居之,每作风雨,伤人禾稼。唐建中四年(783年),郡从事裴胄请灵峤禅师入山,栖西园,诵(华严经》,龙出听法,遂去不为害,因奏建华严寺。会昌中,汰僧徒,鞠为榛莽,垂七十年。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填其潭为寺,请雪峰僧神晏法师居之。宋真宗赐额‘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为寺。”
涌泉寺曾一度香火旺盛,僧众云集,并且高僧辈出,“昔当五代之际,象骨峰头,玄波海涌,其间首出一枝,号圣箭子者,则兴圣国师是也。国师应闽王之请,居鼓山涌泉寺,唱三毯下事,拥毳徒一千五百人,禅风大播域中,厥后联灯续焰者,七十余代,可谓罕匹其林者也。”“昔鼓山之盛也,僧众万指,施者唯恐其后。”“闽中诸刹,首必推雪峰,而鼓山实次之,岂以岩峦之秀丽,登眺之奇伟哉。良以列祖之主斯席者,率皆慧光浑圆,足以辉映人天,而光大我觉皇之教也。”然而到了明朝,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涌泉寺烧得精光。
这场大火,发生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二月十三日,当时有士人黄用中目睹了这场火灾,并作诗记录。他在序文中描述了火灾的情况:“比壬寅二月之十三日也,予病烦不寐,夜起披衣,远稻烛梁,开棂骇视,则近峰涨火,红障东南矣。初谓樵儿举燎,遗炽荆榛,虽恐延鱼,未为深念。迨晓,乡人来告,谓寺已焚。骇叹交生,扶病走视,则檐箱胥泯,煨烬犹嘘;唯一二残僧对予陨涕而已。兴悲无极,漫有短章,用叙所由,备遗岁月。”曾经兴盛一时的古刹,化为灰烬,真是“一夜狂飚嘘烈焰,千年灵迹化飞灰。荒凉满眼无僧住,瓦砾盈庭有鹿来。从此登临俱草莽,繁华锁歇不胜哀。”
火灾后的涌泉寺,已咸废寺,无数的士人游客,登山怀古,无不感慨万千。我们从他们的诗句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涌泉寺的荒芜景象:
涌泉废寺(谢兆申)
何年辟地布黄金,讵意灰飞灭古今。
杳杳孤云依店冷,萋萋荒草没阶深。
遥怜神宴开山处,哪识闽王施宝林。
俯仰兴亡只如此,游人谁予叩禅心。
涌泉废寺(曹学俭)
半岭犹存古寺名,空林唯有涌泉声。
僧从破屋云边住,客向回廊草里行。
讲席虚无山月在,斋钟寂寞海潮生。
布金知是何年地?更觅残灰作化城。
名山古刹,凄清如许,重修已经是迫在眉睫。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曹学俭(字能始)筹建大雄宝殿,但因种种原因,修复工作进展并不良好,涌泉寺的衰败一如其前。时“僧之欲力起其废者,不一其人,需之至九十载,不一其时,而卒莫底绩。”到了天启七年(1627年),请博山无异和尚为住持,观察曹能始为之护法。博山无异和尚是禅门高僧,海内闻名,住山始创规约,立职事,宗风大振,涌泉寺复兴在望,但是他只住持鼓山不久便归博山。“至远延博山父子主其席,彼望重一时,僧众乐归,诸檀乐护;则兹寺之复,宜同插草而竟,以博山任重辞去,此岂非时之未至,虽巨力任之,而弗就者乎?”看来鼓山兴复尚待来贤。
明崇祯七年(1634年),永觉元贤前来住持鼓山。元贤与无异师出同门,皆为寿昌一脉。大师住持鼓山,众望所归,各地僧众,闻风而集于鼓山,“不起于座而百废俱兴,楝宇晕飞,金碧相映,禅衲云拥,石鼓雷鸣,众咸以为国师再来云。”看来鼓山兴复的机缘已经来临了。
在元贤和当时住寺僧人以及各地信众的共同努力下,涌泉寺的修复工作稳步展开,我们从以下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到
明崇祯七年(1634年),元贤主鼓山,其时寺中犹半草莽。有大殿岿然中立者,宫保曹公学俭重辟草所建也。殿之傍斋堂,堂之后为客寮,为香积,为库司,则皆众僧建之以延博山者。殿之后为法堂,堂之右为方丈,则僧弘晓之力也。方丈之前为禅堂,乃以西庵改为之,狭陋不足以居广众。冬,兵宪林公弘衍,为建钟鼓二楼。
崇祯八年(1635年),曹公复为建天王殿。
崇祯九年(1636年)秋,为建藏经堂于法堂之东。
崇祯十四年(1641年),殿复为海风所败,岌岌乎不可复支。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元贤因为闻谷大师殁,千里赴吊,遂留居真寂五载。后归则见大殿为海风所劫,两角已崩,淋漓满地,虽佛像如生,而金碧亦且剥落矣。乃谋再造,即命石工瓷殿前月台及大庭石。
崇祯十六年(1643年),求木于建州,冬乃鸠工造殿,复移正天王殿,而益其傍,为十方堂。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夏,于大殿左右,各翼以游廊,而上达于法堂,廊之西为禅堂,大中丞邵公捷春之所建也。堂之前为梵行堂,乃改旧禅堂而广之,用居行僧。梵行之西为圊为湢,凡十二间。冬,复建伽蓝、闽王二祠于殿之左庑。建祖师、寿昌二祠于殿之右庑。
顺治二年(1645年)夏,改斋堂南向。斋堂之前为白云堂,以待宾客。白云之东,为小客寮,即移昔之客寮于此也。斋堂之东,为香积者六间。
顺治四年(1647年),塑三宝天王诸大像。
顺治七年(1650年),建净业堂于白云堂之前,建华严堂于梵行堂之前,建碓磨坊于寺之东臂。至是而寺之废无弗举者。是役也,前后凡十五载,而功始竣。 (依据元贤《重建鼓山涌泉禅寺碑》、 《重建鼓山涌泉禅寺疏》制作)
鼓山涌泉寺的建筑,修葺一新,又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时人徐陵有诗云:
寺榜新看署涌泉,依稀全盛得如前。
丹青重布三千界,瓦砾空悲七十年。
伐石高封师祖塔,布金多费宰官钱。
老僧忍说南唐事,零落香灯旧赐田。
当然,元贤对于涌泉寺复兴的巨大贡献,不仅仅在于他修复寺院的各种建筑,更主要的是他在鼓山的传法立派,他和他的著名弟子为霖道霈创立了著名的“鼓山禅”,对当时的佛教界以及世俗社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作者为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研究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