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师子吼与野干鸣
谈师子吼与野干鸣
智 铭
“狮子”,在佛典中写作“师子”。到后来才加上“豸”部而成“狮子”。如尔雅的“释兽”上说:“豕生三猃,二师、一特。”又“释畜”上说:“犬生三猊,二师、一獑。”因此,古代叫“狮子”为“师子”。如汉书西域志上说:“鸟戈有桃拔:师子、犀牛。”今居印度南方海中的斯里兰卡(郎锡兰),过去多产狮子,而其国人能驯服狮子,所以古代的中国人就叫该国为“师子国”。如唐书西域传上说:“师子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余里,能驯养师子,因以名国。”这就是佛经的译者之所以将“狮子”写为“师子”的原因。
“狮子”是所有动物中性情最凶猛、最善杀猎的动物。只要狮子一吼,百兽无不惊伏,所以狮子被尊为百兽之王。在佛法中,因佛陀听说的法,可以降伏一切的外道,因此,佛弟子们视佛陀的说法也此之如“狮子吼”。
至于“野干”它的形状很似狐,但体形较狐为小,毛为青黄色。如野狗似的喜欢群居,夜间的鸣声却有如狼叫。由于野干的体形与狐很相似,又习性多疑而狡诈也很相似,所以我国的佛籍纪录中,有的时候称之为“野干”,有的时候称之为“狐’。
如五分律法苑珠林五十四,有这样的记说:
“昔有一人,在山中诵刹利书,有一野狐住其旁,专心听诵书,有所解。谓:‘我解此书,足为诸兽中之王矣。’于是游行而遇瘦狐。威胁之,使之服从。展转伏一切之狐、伏一切之象、伏一切之虎、伏一切之师子,逐得为兽中之王。乃作此念:‘我今为兽中之王,应得王女而婚。’乘白象、率群兽,围迦夷城,城中智臣白王言:‘王与兽期战日,且索彼一愿,愿使师子先战后吼,彼必谓我畏师子,使师子先吼后战。’野狐果使师子先吼,狐闻之心碎,由象上坠地死,于是,群兽一时散走。”
又,如“大智度论”第十四卷说:“野干诈死,虽截其耳、尾,亦忍之,及断命,乃惊走。’再,如“经律异相”四十七说:“有野狐往师子所乞食,每得残余,适值师子饥,便呼野狐取吞之。未死,于咽中呼言:“大家活我。’师子心念:‘养汝使肥大,以备今日耳,汝复云何?’。”
由这些的记载,可见“野干”与“狐”,不但形状很近似,而其狡诈的习性,也非常近似,所以佛典上有时以“野干”为譬喻,有时以“狐”来作譬喻。这都是以其狡诈来比喻世间狡诈的人。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个很有警世作用的故事。当时有一个修梵行的梵志名叫“奢罗浮”,住在离王舍城不远的须摩揭咤池旁的地方。有一天,他面对着在一起修梵行的梵志们说:
“我知道释子所说的教法,以我的所知所见,远胜过那释子。”
他所说的“释子”不是指佛弟子们,而是指“释迦牟尼佛”。当他说这话的时候,正有许多位佛弟子们在那儿经过,拟入王舍城去行乞。听到了那奢罗浮所说的话。因此,在乞食完毕,返回僧坊以后,收拾了衣钵,洗净了双足就去到佛陀的处所,禀告佛陀说:
“世尊!我们今日入王舍城乞食,在经过须摩揭咤池,池旁住有许多梵志,其中一位叫奢罗浮的梵志,当着大家说:
‘我知道释子所有的教法,我的所知所见,远胜过那释子。”世尊!这是一个破邪显正的好因缘,请世尊前往那池畔,与那梵志讨论彼此的所知所见。”
世尊默然地答应了,于是,在弟子们前护后拥之下,到了须摩揭咤池畔。那时,奢罗浮梵志见佛由远而近地走来,即从坐起,另外铺设了一个高座。当佛陀走近他身边时,他对佛陀说:
“你请坐此座。”
佛陀就坐了下来,坐好以后,对奢罗浮梵志说:
“你真的曾说过:‘我知道释子所有的教法,我的所知所见,远胜过那释子。’这样的话吗?”
奢罗浮梵志听了,默然而住,不敢答话。佛又问他:
“怎么默不作声呢?你若真的有所知所见,可以随你的意思说出来。如果你所说的知见有不具足的地方,我会为你宣说;如果你说的知见具足,我当随喜功德。梵志!你当知道,世间有人曾这么说:‘如来非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我听到了这话,不但不以为慧,反而会自己称念:‘善哉!’然后才去请问他:
‘你因为何故而说如来非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呢?’那说这话的人,对佛理没有坚定的信解,不能正确地答覆我的问话,却说了”些世间无关的事,间杂在他所说的知见中,竟然自我骄慢而生毁害之心,当谈到较深入的问题时,就不能答如所问了。最后理屈辞穷,默不作声,惭愧低头,丧失了所有的机辩能力。奢罗浮!你现在的表情,也正是如此。
还有一些人曾这么说:
‘沙门瞿昙能善显示过人的佛法!’
作这样说的人,我也会称念:
‘善哉!’然后再去问他:
‘你以什么智慧知道沙门瞿昙的佛法过于他人呢?’
那人不能正确地答覆我,也说一些世间无聊的话,闾错在他所说的知见中。当我再追问他的时候,就理屈辞穷、惭愧低头,默然而住,丧失了一切机辩的能力。奢罗浮!你现在的表情,也正是如此。
还有一些人这么说:
‘沙门瞿昙所有弟子,无善回向、不持具戒。’作这么说的人,我也会称念:
‘善哉!’但是也会请问他:
‘你以什么方法来验知知沙门瞿昙的弟子们,无善回向、不持具戒呢?’
他也不能回答我,只说一些世间的话来敷衍一番,当我追问其详的时候,就理屈辞穷,惭愧低头,默然而住,失去机辩的能力。奢罗浮,你现在的表情也正是如此。”
佛陀对奢罗浮作狮子吼的那个时候,在场的梵志们,就质问奢罗浮梵志:
“你今天为什么默然不说话呢?你从前当着我们的面,不是说你的所知所见,超过瞿昙的所有教法吗?今瞿昙在这里,你正可以向他质疑,为什么不质疑,而瞿昙向你质疑的时候,你却不说一句话呢?
再说,瞿昙已告诉你:你说的所知所见具足,他会随喜,说的不具足,他会向你宣说法要,使你具足,你为什么还是不说一句话呢?”
奢罗浮被梵志们如此地质问着,他也默然不说话,佛陀见他始终不开口说话,知道他实在无所知亦无所见,就起身返回王舍城。
当佛陀走了以后,梵志们更以种种的话来呵责他:
“你今天的表现,就如同一头截去了两角的牛,只敢躲在暗处吼吼而已,但面对瞿昙作狮子吼的时候,却被吓得不敢出声。
你也好像是个小女子,想要学男子汉大丈夫似地说话,可是一开口仍旧是嗲声嗲气的小女人声。你要想学瞿昙作狮子吼,更难成功。
你要像一只野干,想要作狮子吼,但一出声,仍旧是野干鸣,终不能如狮子吼。”
当梵志们以这么刻薄的话责骂以后,就都离开奢罗浮,各自四散修道而去了。
以上这个故事是很感人的,也很能发人深省的。过去的禅德们,常用这故事来作教育法,教育禅行者们在自己的禅定尚未修到相当的境界时,不要想作狮子吼,否则,一出声,就有如野干鸣了。
摘自《内明》第198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