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唐诗与佛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唐黎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唐诗与佛寺
  唐黎标
  唐代是诗的时代,为文坛留下了无数至今依旧熠熠生辉的诗篇佳作。唐代也是佛教鼎盛之时,建筑雄伟、殿堂庄严的佛教寺院,不仅是僧尼民众礼拜佛祖、参禅修行的场所,亦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关注的焦点。唐诗为我们展示出了那个时代别具风格的历史场景。
  唐代的崇佛,使寺院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资财,不仅国家最高统治者,而且社会各阶层上至贵族官僚、富商大贾,下到平民百姓,都纷纷向寺院捐钱献物。故而,当时的寺院建筑不仅气势宏伟、庄严肃穆,且呈现出园林化的特色。假山、水池、亭台、花园,可谓一应俱全。如著名的清凉寺,温庭筠《清凉寺》一诗写道:
  黄花红树谢芳蹊,宫殿参差黛巘西。
  诗合晓窗藏雪岭,画堂秋水接蓝溪。
  松飘晚吹枞金铎,竹荫寒苔上石梯。
  妙迹奇名竟何在,下方烟螟草萋萋。黄花红叶,秋水蓝溪,风声阵阵,金铎声声,让人顿生温情,流连忘返。同样是清凉寺,在唐彦谦《游清凉寺》一诗里则是:
  自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
  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
  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曲长的林阴小路,幽幽的佛殿庑廊,似已融入到了那尘心不染的佛家圣境。
  唐代的寺院中大都种植着各色花草树木,点缀在寺殿周围,景色宜人。唐人喜爱赏花,尤对牡丹格外垂青,因此,在许多寺院都种有名贵的牡丹,如万寿寺、西明寺、荐福寺等。而慈恩寺的牡丹更是名扬天下,引得无数文人为主咏叹。据说“慈恩寺元果院牡丹,先于诸牡丹半月开;太真院牡丹,后于诸牡丹半月开”,故而吸引了众多观者。权德舆《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赞叹道: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
  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
  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
  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青莲域。
  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
  庞眉倚杖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
  独坐南台时共美,闲行古刹情何已。
  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芬比君子。从中我们可以想见百花争相斗艳时,牡丹那傲视群芳的高贵神姿了。其他花草像杏花、竹子等在寺院中都随处可见,如慈仁寺就有“幽磬蝉声下,闲窗竹翠阴”·{韩羽(题慈仁寺竹院))的竹院。
  随着佛教在唐代的不断传播和发展,寺院已不是与世隔绝的修道场,而是渐趋具备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在公共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寺院建筑宽敞,环境幽雅,很适合读书人的需求,因而许多士子就是在寺院读书学习,然后去赶考的。还有一些考试失意者,寓居佛寺,他们或排遣胸中愤懑,或潜心苦读,为此后的前途继续奔忙。于鹄《题宇文裔山寺读书院》就感叹道:
  读书林下寺,不出动经年,
  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
  云庭无履迹,龛壁有灯烟。
  年少今头白,删诗到几篇。
  在著名的慈恩寺塔下题名,则是文士们进士及第后的惯例,为唐代一时之盛事。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的诗句是多么意气风发。寺院,成为文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离别饯行时,都在这里感怀着他们内心的情愫,也书写着他们对人生的感悟。
  寺院大都依附名山大川,或者处在城市交通方便的要津里,行人来来往往、熙熙攘攘,也给文人墨客提供了传播文化的途径。题壁就是当时文人间很流行的做法,寺院里到处可见他们的墨迹。如元稹就曾在阆州开元寺壁题白居易诗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闽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再比如年牟融(题寺壁》诗:
  僧家胜景瞰平川,雾重岚深马不前。
  宛转数声花外乌,往来几叶渡头船。
  青山远隔红尘路,碧殿深笼绿树烟。
  闻道此中堪遁迹,肯容一榻学逃禅。像这样题壁寺院的诗歌可谓不计其数。寺院题诗,是一种很流行的文学传播形式,扩大了诗文的影响范围,元稹就曾说他和自居易的诗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走向民众的。
  唐代寺院经常作为百戏歌舞表演的场所。南北朝时期,佛寺在“行像”或者“六斋”时都要举行歌舞表演,如北魏京邑洛阳景乐寺,六斋时, “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嘹亮,谐妙入神”({洛阳伽蓝记》),观众以为到了天堂;后来寺中还表演一些异端奇术及百戏乐舞之类的节目。唐代时,寺院往往作为戏场,宋人钱易《南部新书》记载:“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永寿。”作为公共空间,寺院逐渐成为人们在日常文化生活中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这里汇集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上至朝廷宫禁,下至市井村野,诗文雅颂,鄙俗俚语,士农工商,形成了文化交流的一个空间,传递着人们津津乐道的逸闻趣事,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万种风情。
  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种俗讲的方式,能够吸引众多的听者,并且热闹非凡。当时最有名气的俗讲僧是文溆,唐人赵磷在{因话录》中记载:”有文溆僧者,公为聚众谭说,假托经论所言,无非淫秽鄙亵之事。不逞之徒,转相鼓扇扶树。愚夫冶妇,乐闻其说,听者填咽。寺舍瞻礼崇奉,呼为和尚。”文溆的俗讲,通俗易懂,吸引了不少听众,促进了佛教在民间的传播流布。
  唐代僧侣中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诗僧,如皎然、灵澈、寒山、拾得、齐已、无可、贯休等。他们以诗言志,流露出对佛教的领悟之道,展示着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如无可《宿西岳白石院》写道:“白石上嵌空,寒云西复东。瀑流悬住处,雏鹤失禅中。岳壁松多古,坛基雪不通。未能亲近去,拥褐愧相同”,体现出一种超然出世的空灵心境。灵澈“松树有死枝,冢上唯莓苔。石门无人入,古木花不开”,则是诗人对生命的一种感受。诗僧为唐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他们的诗歌阐释着对人生信仰的思索。
  唐代诗人的笔下描绘出一个佛教寺院的多彩世界:雄伟的殿阁寺塔、庄严的佛教仪礼、悠闲自得的游人、热闹非凡的庙会,这一幅幅斑斓的世情画卷,让我们至今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