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公案评说----评南阳慧忠国师禅法(十三至十六)
禅公案评说----评南阳慧忠国师禅法(十三至十六)
《林间的禅语》
禅公案评说
评南阳忠国师禅法(十三)
这一篇是常州灵觉僧与国师的对话,彻底道出了禅宗的用心之道与成佛之义,行者若明了真无心的旨趣,则见成佛的妙道,当下即是,更无外求与等待来世。且看:
常州僧灵觉问曰:“发心出家,本拟求佛,未审如何用心即得?”
师曰:“无心可用,即得成佛?”
曰:“无心可用,阿谁成佛。”
师曰:“无心自成佛,成佛亦无心。”
曰:“佛有大不可思议,为能度众生,若无心,阿谁度众生?”
师曰:“无心是真度生,若见有生可度者,即是有心宛然生灭。”
曰:“今既无心,能仁出世,说许多教迹,岂可虚言?”
师曰:“佛说教亦无心?”
曰:“说法无心,应是无说。”
师曰:“说即无,无即说。”
曰:“说法无心,造业有心否?”
师曰:“无心即无业,今既有业,心即生灭,何得无心。”
曰:“无心即成佛,和尚即今成佛未?”
师曰;“心尚自无,谁言成佛?若有佛可成,还是有心,有心即有漏,何处 得无心?”
曰:“既无佛可成,和尚还得佛用否?”
师曰:“心尚自无,用从何有?”
曰:“茫然都无,莫落断见否?”
师曰:“本来无见,阿谁道断?”
曰:“本来无见,莫落空否?”
师曰:“无空可落。”曰:“有可堕否?”
师曰:“空既是无堕从何立?”
曰:“能所俱无,忽有人持刀来取合,为是有是无?”
师曰:“是无。”曰:“痛否?”师曰:“痛亦无。”
曰:“痛既无,死后生何道?”
师曰:“无死无生亦无道。”
曰:“既得无物自在,饥寒所逼若为用心?”
师曰:“饥即吃饭,寒即着衣。”
曰:“知饥知寒应是有心。”
师曰:“我问汝有心,心作何体段?”
曰:“心无体段。”
师曰:“汝既知无体段,即是本来无心,何得言有?”
曰:“山中逢见虎狼,如何用心?”
师曰:“见如不见,来如不来,彼即无心,恶兽不能加害。”
曰:“寂然无事,独脱无心,名为何物?”
师曰:“名金刚大士。”
曰:“金刚大士,有何体段?”
师曰:“本无形段。”
曰:“既无形段,唤何物作金刚大士。”
曰:“金刚大士有何功德?”
师曰:“一念与金刚相应,能灭伽沙劫生死重罪,得见伽沙诸佛。其金刚大士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假使伽沙劫住世,说亦不可得尽。”
曰:“如何是一念相应?”
师曰:“忆智俱忘,即是相应。”
曰:“忆智俱忘,谁见诸佛?”
师曰:“忘即无,无即佛。”
曰:“无即言无,何得唤作佛?”
师曰:“无亦宛,佛亦空,故曰无即佛,佛即无。”
曰:“既无纤毫可得,名为何物?”
师曰:“本无名字。”
曰:“还在相似者否?”
师曰:“无相似者,世号无比独尊。汝努力依此修行,无人能破坏者,更不须问。任意游行,独脱无畏,常有河沙贤圣之所覆护。所在之处,常得河沙天龙八部之所恭敬。河沙善神来护,永无障碍,何处不得逍遥?”
妙喜举至“伽沙劫住世,说亦不可得尽止,”复云:“遮僧当下大悟,如睡梦觉,如莲花开。似这般底便是金三角刚圈栗棘蓬。你若吞不得,透不得,不见古人行履处,定起谤无疑。透得这里方能作大舟航,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着中流。善知识下得这般手脚,入得这般窠窟,方始为得人师家。若不具许多差别眼目,如心性上得个解路入处底,定不爱击石火闪电光,却爱这般说话,又却错做实法会了。如一机一境,一棒一喝上,得个入处底定不爱这般说话,又是错会了。真所谓所见不同,互有得失,教中所谓菩萨见水如甘露,天人见水如琉璃,凡夫水是水,饿鬼见水如脓血,是也。或有个爱高禅底衲子出来道,妙喜有如是得见耶?即向他道逢人但恁么举。”
评说:此一无心之旨,明白指出,若能即无而用,则禅道尽摄于此,唯不能停留在解会上,要真正了达,于一切因缘事境上,都能如是无心,则此无心之妙,方显活机!且无量的功德,自然显现,龙天护佑,神用自出!
评南阳忠国师禅法(十四)
翠竹黄花在禅人心里是什么?是法身般若还不是?又如何是?如何不是?此中仔细参究,能圆臻不二,体斯妙智,可谓得禅三味矣!且看:
僧问:“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有人不许,云是邪说;亦有信者,云不思议。不知若为?”
师曰:“此盖普贤文殊境界,上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乎?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乎?深远之言,不省者难为措意。”于是禅客作礼而去。
又华严座主,问大珠和尚曰:“禅师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珠曰:“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花而虚相。非彼黄花翠竹而有般若法身。故经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座主会么?”
云:“不会。”
珠云:“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随用而说,不滞是非。若不见性人,说翠竹着翠竹,说黄花着黄花,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
座主礼谢而去。
妙喜云:“国师主张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主张到底。大珠破青青翠竹不是法身,直破到底。老汉将一个主张底,一个破底,收作一处,更无拈提,不敢动着他一丝毫。要你学者具眼透国师底金刚圈,又吞大珠底栗棘蓬。具眼者辨得出,不具眼者未必不笑。”
又云:“众中商量道,二尊宿恁么切磋,一人得其体,一人得其用。得其用者事上建立,得其体者理上扫除。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或抑或扬,无得无失,恁么见解,唤作矫子看戏。妙喜见处也要诸人共知,不见道破驴脊上足苍蝇。”
评说:一个主张到底,一个破斥到底,到底起什么作用?禅不是教条的理论,并无定法,只是在此时各看自己的悟性,究竟如何体会。所以若能于诸论而不诤者乃善悟禅意也,如能更进一步于机中随手拈出,种种方便转语,则活禅者也。
诸仁请各示手眼,方便下此转语!
评南阳忠国师禅法(十五)
怎么样才能成佛?这是许多初心的人急盼解决的问题,以及寻求成佛的方法与成佛的境界,以下即是某僧与国师的对话:
僧问若为得成佛去?师曰:“佛与众生一时放却,当处解脱。”
曰:“作么生得相应去?”
师曰:“善恶不思,自见佛性。”
曰:“若为得证法身?”
师曰:“越毗卢之境界。”
曰:“清净法身作么生得?”
师曰:“不着佛求耳!”
曰:“阿那个是佛?”
师曰:“心即是佛。”
曰:“心有烦恼否?”
师曰:“烦恼性自离。”
曰:“岂不断耶?”
师曰:“断烦恼者,即名二乘,烦恼不生,名大涅槃。”
曰:“坐禅看静,此复若为?”
师曰:“不垢不净,宁用起心而看净相?”
问:“禅师见十方虚空是法身否?”
师曰:“以想心取之,是颠倒见。”
问:“即心是佛可更修万行否?”
师曰:“诸圣皆具二严,岂拨无因果耶?”
评说:这里共有十义:
1、 如何成佛?——一时放却!
2、 如何相应?——善恶不思!
3、 如何证法身?——超越出来!
4、 如何得清净法?——不著佛求!
5、 那个是佛?——即心是佛!
6、 心有烦恼吗?——烦恼性自离!
7、 为什么不断?——不生是大涅槃!
8、 为什么要坐禅看静?——不垢不净!
9、 见虚空是法身吗?——想生是颠倒见!
10、 心是佛更可修万行吗?——诸圣皆具福慧庄严,不拨无因果!
请诸仁细参!
平南阳忠国师禅法(十六)
国师入灭,嘱造无缝的塔,代宗皇帝不会,试看:
师将涅槃,辞代宗,代宗曰:“师灭度后,弟子将何所记?”
师曰:“告檀越,造取一所无缝塔。”
帝曰:“就师请取塔样。”
师良久曰:“会么?”
帝曰:“不会。”
师曰:“贫道去后,弟子应真,却知此事,乞诏问之。”
大历十年(776)十二月十九日,右胁而逝,塔于党子谷。
后诏应真问前语,真良久曰:“圣上会么?”
帝曰:“不会。”
真述偈曰:
湘之南,潭之北,
中有黄金充一国,
无影树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无知识。
“湘之南,(雪窦着语云:独掌不浪鸣。)潭之北,(两手鸣聒聒)中有黄金充一国,(山形拄杖子)无影树下合同船,(海晏河清)琉璃殿上无知识。”
(拈了也复颂云:
“无缝塔,见还难。
澄潭不许苍龙蟠。
层落落,影团团。
千古万古与人看。”)
评说:应真良久,代宗不会,故应真述偈以示禅机,而雪窦著语与颂正道出此中真意。
不知诸仁还会吗?
举古例,显心宗,
本来无事评天真,
禅海扬波共君参,
层层透,了!了!了!
消得三三圆无缝!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