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菩萨功德成就
论菩萨功德成就
“大智度论”集粹之五十四
智 铭
佛告须菩提:“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功德成就。何以故o,是阿鞸跋致菩萨摩诃萨得无量无边智慧,不舆一切声闻、辟支佛共故。阿鞸跋致菩萨住是智慧中,生四无碍智,得是四无碍智故,一切世间天及人无能穷尽。”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深奥处,阿稗跋致菩萨摩河萨住是中,行六波罗蜜时,具足四念处乃至具足一切种智!”
佛告须菩提:“深奥处者,空是其义,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染、离、寂灭、如、法性、实际、涅槃、如是等法是为深奥义。……若菩萨摩诃萨,如是甚深法舆般若波罗蜜相应,观察、筹量、思惟,作是念:我应如是行,如般若波罗蜜中故;我应如是学,如般若波罗密中说。若是菩萨能如说行,如说学,如般若波罗蜜中观,具足精进,一念生时,当得无量无边阿僧只辐德,是菩萨摩诃萨超越无量规,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常行般若波罗蜜,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一念顷超越纫数,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远离众罪,所谓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罪。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所得善根功德,假令满如恒河沙等三干大千世界中余功德,犹亦不减,于余残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千亿万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鞞跋致菩萨得无量无边智慧,不与声闻、辟支佛共行者,要先知而后行,行已受其功德,以是故说功德因缘由于智慧无量无边。智慧者,所谓般若波罗蜜是。
菩萨住是般若波罗密中,能生四无碍智,一切法实义中,智慧无碍无障。既知义无碍已,分别种种诸法名字,为说义故,是名法无碍。是名字要由言语,由言语故出是种种名字,是名辞无碍。得是法无碍及辞无碍,便乐说诸法实义,是名乐说无碍。菩萨安住四无碍中,一切家生问难,无能穷尽。
阿鞞跋致住是(四无碍)深奥处,能具足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空乃至涅槃,是名深奥。所谓空,非直口说名字故空,分别解诸有相;内不见我,外不见定实法。得是空已,观一切法相皆是虚诳,有诸过罪,若灭诸相,更不作愿生三界。此空是得道空,非但口说,是故言深。空亦复空,若著是空,则有过失,是不名深。若空从破邪见故出,是为深。若于空中,亦不著空故亦深。
观五众生灭,破常颠倒,观毕竟空,破生灭。何以故?空中无无常、无生灭故。无生灭有二种:一者、邪见人谓世间常有故,无生灭;二者、破生灭故,言无生灭。此中破生灭,亦不著是不生不灭故,名为深。诸烦恼难除故,言离欲寂灭故深;错误易,真实难故。如、法性、实际为深涅槃,诸梵天等九十六种道昕不能及,故深。涅槃中,一切得道人,入者永不复出,故深。
此中说空等法深,是何等空?有人言:三三昧昧空、无相、无作;心数法名为空,空故能观诸法空。有人言:外所绿色等诸法皆空,缘外空故,名为空三昧。此中佛说:不以空三昧故空,亦不以所缘外色等诸法故空。何以故?若外法不实空,以三昧力故空者,是虚妄不实。若缘外空双生三昧者,是亦不然,所以者何?若色等法宝是空相,则不能生空三昧,若生空三昧则非是空。此中说,离是二边说中道,所谓诸法因缘和合生,是和合法,无有一定法故空。何以故?因缘生法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毕竟空。是毕竟空,从本已来空,非佛所作,亦非余人所作。诸佛为可度家生故,说是毕竟空相。是空相,是一切诸法实体,不因内外有。是空相有种种名字,所谓无相、无作、寂灭、离、涅槃等。
正观色等一切法得涅槃,色等诸法因涅槃故甚深。是故:经中说:色等如故深,色等如,即是正观。所谓如非是色,非离色。是甚深法舆般若相应,观察、筹量等,一念生时,得无量无边阿僧只福德。观法得无量福德,而福德从大慈大悲愍众生故生,如罪亦由恼害家生故得。菩萨烦恼未尽故,应有福德果报。盖菩萨不证,更有生故,便有福德。诸法实相,得有深浅,是菩萨深入实相故,一念中,福德无量无边。如是一念因缘,事超一规。菩萨如是行六波罗蜜,所得福德无量乃至无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乘是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方便学般若波罗蜜回向。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知因缘起法亦空,无坚固,虚诳不实。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住是十八空,种种观作法空,即不远离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渐渐不远离般若波罗蜜,渐渐得无数无量无边福德。无数者,不堕数中!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无量者,量不可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无边者,诸法边不可得。”
离般若波罗蜜,恒河沙等级供养三宝,不及一日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若,过二地,入菩萨位,戍无上道。般若是诸佛母,住是般若中,能具足佛法。般若波罗蜜无杂毒,汇回向故。
有为法皆虚诳,不得以虚诳法入正位,得圣道。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所作福德,知皆虚诳,空无坚固,心不著是福德,是福德清净故,胜余辐德,此中佛说菩萨善巧:学十八空,虽观空而能行诸功德。虽知涅槃无上道,而怜悯众生故,修集福德。虽知一切法相不可说,而为象生种种方便说法。虽知法性中无有分别一相无相,而为家生分别是善是不善,是可行是不可行,是取是舍,是利是失等。若菩萨虽观毕竟空,而能起诸福德,是名不离般若波罗蜜。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渐得无数、无量、无边功德。何以故?若菩萨初学般若时,烦恼力强,般若力弱,渐渐得般若力,断诸烦恼,灭诸戏论,是故得福德无数、无量、无边。
所谓无数者,不堕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三世量不可得,故名无量。十方边不可得,故名无边。又空中尽不可得故名无尽,数不可得故名无数,量不可得故名无量。无边不可得故名无边。四事名虽异,义是一,所谓毕竟空。
是空法相不可说,若可说,不名为空。佛以大慈悲心怜愍象生故,方便为说,强作名字语言,令家生得解。诸圣人得诸法宝相,入无余涅槃时,不堕六道数。是实相法亦不堕有为、无为等诸法数中,是故说无数。量名,以智慧称量好丑、多少、是非等;诸法宝相中,灭诸相故,是故说无量。诸法宝相不可量故,说无边。是责相法寂灭故,说无著。是实相法我、我所定相不可得故,说空。空故无相,无相则无作、无起。是法常住不坏故,无生无灭。是法能断三界染故,名无染。更不织烦恼业故,名涅槃。如是等有无量名字,种种因缘说是诸法宝相。
一切法终归于空,归于空故不可说,不可说义即是无增无减
是诸法如、寂灭相,是无上道相。寂灭者,不增不减,不高不下,灭诸烦恼戏论,不动不坏,无所障碍。菩萨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亦能令布施等如寂灭相。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用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用俊心……不用离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惫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十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地者、具足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具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学是十地已,非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后心……亦非离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得无上道,不以初心得,亦不离初心得。所以者何?若但以初心得,不以俊心者,菩萨初发心,便应是佛。若无初心,云何有第二、第三?第二、第三心,以初心为根本因缘。亦不但后心,亦不离俊心者,是后心亦不离初心,若无初心,则无后心,初心集种种无量功德,后心则具足。具足故能断烦恼习,得无上道。
菩萨从初发心来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初地乃至十地,是十地皆佐助成无上道。菩萨于十地,地地中观具足,二事具故名具足。菩萨满足九地,修集佛法,十力、四无所畏等虽未具足,以修习近佛故,名具足,以是故,言十地具足故,得无上道。
是诸法,皆因缘和合故,非初,亦不离初。非后,亦不离后而得无上道。诸法毕竟空故,不生不灭,为众生以六情所见,以心有生灭故。心灭已,云何当更生,若心灭已更生,则堕常中。生灭是相待法,有生必有灭故,先无今有,已有还无故。若心灭即是灭,则一心有两时:生时、灭时。说无常者,心不过一念时,如阿昆昙经说:有生法,有不生法;有欲生法,有不欲生法;有减法,有不灭法;有欲灭法,有不欲灭法。生法现在一心中有二种:一者、生;二者、欲灭。生非欲灭相,欲灭相非生,是事不然。若灭相非即是灭者,应常住,若常住,即是不灭相。“如”,是一相不二相,心忆想分别因缘生故,是二相。如无所知,心有所知。“如”毕竟清净故无所知,心有所觉知故。离如心亦如是,何以故?一切法皆有如,云何离如而有心?如中无分别,是知、是可知,是菩萨不住如、法性、实际,直行深菩萨道。如是行,是为行深般若波罗蜜。
菩萨如是行,为第一义中行,第一义中行非取相行,一切法毕竟空,无忆念,郎不行相。相从本巳来无,但为除颠倒故,不坏法相。菩萨不作是念:我当破相故行般若。是菩萨未具足佛十力等诸佛法,以方便力故,不作有相,不作无相。何以故?若取相,是相皆虚诳妄语,有诸过失;若破相,则堕断灭中,亦多过失。是故,不取有相,不取无相。取相即是有法,不取相即是无法;方便力故,离是有、无二边,行于中道。
此中佛自说因缘:所谓知一切法自性空故,不著有无。自相空破一切法相,亦自破其相。菩萨住是自相空,中起三三昧,利益众生。众生于六道中,种种作愿受身:有人不摄心,不能修辐,自放恣随意造业,若堕地狱。有人摄心,能折伏怪贪,行布施、持戒等善行,是人生欲界天中富乐处。有人离欲界、除五盖,因信等五根,得五支等诸禅,则生色界。有人舍诸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离相故,入无边虚空处无色定等。是诸昕作,皆是邪愿。何以故?久久皆当破坏堕落。菩萨以是无作三昧,断家生作欲。众生见是来去、语言诸相故,谓有人、有我、有我所,起颠倒心,但忆想分别故,有是错谬,菩萨以空三昧,断家生我、我所心,令住空中。又家生取诸男女,色声,香味、好丑、修短相,以取相故,生种种烦恼,受诸忧苦,菩萨以是无相三昧,断众生诸相,令住无相。以是因缘故,具说三三昧,教化家生,功德成就。
摘自《内明》第172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