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三藏与文殊信仰
不空三藏与文殊信仰
吉田宏皙
一、日本对不空三藏的评价
不空(705—774)是印度译经僧,曾翻译《金刚顶经》等密教经典计110 c部143卷,是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并列的四大翻译家之一。
他于746年携密教经典再度来长安以后,迄774年圆寂为止,前后约三十年间,受到唐玄宗、肃宗、代宗等三代皇帝的深厚信任,执当时中唐佛教界之牛耳,曾于永泰二年(766)奏请代宗修建山西五台山金阁寺,发动宰相及节度使等,翌年建成。这座金阁寺是“九间三层,高百尺余”(《入唐求法巡礼记》),铜瓦涂金,照耀山谷的庄严华丽的大寺院,当是五台山各寺院中出类拔萃的密教寺院。
据历史资料记载,不空三藏的业行可以归纳为密教经典的大翻译家、盛唐佛教界第一人、五台山金阁寺的完成者这三项。
然而,日本对不空三藏的评价却与此不同。当然,作为密教经典的大翻译家,盛唐佛教界第一人的评价是一致的。但在日本对不空有更高的评价,说他是日本真言密教的始祖弘法大师空海(744—835)思想形成的重要祖师。空海在其《付法传》中,尊不空为传法的第六祖,而自任第八祖。这是因为空海之师为青龙寺之惠果,而惠果是不空的弟子。日本真言宗的付法系谱是: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一不空——惠果——空海其中,不空受到特殊重视的原因在于前述不空在中国和中国佛教界的地位,空海不仅通过惠果从不空继承了真言密教之法,而且和不空同样在日本处于国家枢要地位,在佛教界处于指导地位。后世空海教系的人们,甚至因不空殁世年月和空海相同,相信空海是不空转生的。
日本人对不空的这种评价,是与中国人对不空的评价不同的。可以说空海是日本佛教界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通过空海对不空的评价,起一种水涨船高的作用,即对空海的评价越高,对不空的评价随之升高。
其次,空海继承了不空思想中的哪些特色?它与中国对不空的评价如何不同?一言以蔽之,在中国密教几乎已经消失,而在日本空海的密教和天台的密教依然存在,而且可以从不空的密教思想中认识空海的密教思想特征。详情待后论述。
最后,在日本对不空的评价中,对于不空建成五台山金阁寺,将信奉文殊普及到全国的功绩几乎一无所知,从而未予评价。其原因,可以考虑是空海入唐时信奉文殊之风不盛,以及惠果、空海对五台山佛教的存在未予注意。那么,不空在鼓吹信奉文殊上,曾采取密教的民众化策略,在空海身上有没有与之相当的策略呢?空海不是信奉文殊,而是信奉不动明王。
综上所述,日本对不空三藏的评价,是侧身于空海评价的影子之后的。不过可以说空海的社会性活跃及其密教思想益予不空之处很大;另一方面,相当于不空信奉文殊的,在空海则是信奉不动明王。
二:不空和空海的密教观
不空的密教观是怎样的?我们无从直接获知。因为不空虽然留下了100部140多卷的译经,却并未留下自己的著作,因此我们只好通过他们翻译经论等推测他的思想。相反,空海与不空不同,他自己留下了众多的著作,着意于在日本完成真言密教。
空海思想的特点首先表现在确定显教和密教之区别的教相判释上。显密差别的要点有四:一、教主;二、教法;三、成佛的迟速;四、得益。(《辩显密二教论》)其中,教主的差异,显教是应化身,而密教是法身大日如来。第二点教法,显教采取以普通语言进行对机说法的教法,而密教则是以真言直说法身的自内证境地。第三是成佛时间上的差异,显教认为不经历三大劫时间不能成佛,而密教则说现在即身成佛的方法。第四是密教比显教得益极大。其后,空海进一步展开了这些思想,但其基本线索始终未变。
试看不空的思想中是否存在这种思想呢?可以指出,在不空翻译经论的思想中,确实含有这些思想。因此,空海的功绩是在日本完成了显密差别的教判,而其思想的雏形可以从不空思想中求得。在此意义上,可以得出结论说不空对空海给予极大的影响。
三、从华严思想看不空与空海
根据上述理由,不空对华严思想的见解不是明确的。然而,在他的译出经论中,处处可见引用《华严经》以及毗卢遮那佛身观、重重无尽的法界缘起思想、普贤行愿的思想、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的思想,以及“入法界品”上文殊与普贤的关系问题的记述等,由此得以窥知不空对《华严经》有深厚造诣,进而超越造诣境界而提高到信仰的境界。
与此相反,空海虽对华严思想给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大乘佛教思想的顶峰,但对于真言密教来说,华严思想仍不过是其初步入门,属于显教的范畴。为什么空海认为华严思想低于密教呢?因为《华严经》以及法藏等华严思想没有法身说法、即身成佛的思想。而真言密教的《大日经》、《金刚顶经》是法身大日如来之说,并且这两本经都说明即身成佛思想及其方法。关于这一方面,空海在其所著《秘藏宝钥》中写道:“显药拂尘,真言开库”。意思是说,显教包括华严思想,只能拂拭无限宝库门上的灰尘,而真言密教才能打开库门,从中取出无限宝物,供给人们。
先手空海的法身说法、即身成佛思想,不空三藏在其翻译经论中有所述及,但是还没有阐明为自己的思想。唯其如此,很难说他象空海那样对显教和密教的区别十分明确。从而,对于不空三藏来说,华严思想和密教思想的区别,也不象空海那样根据十住心思想加以明确区分。
不过,不空强调过密教的特色是即身成佛的思想及其方法,因而,尽管他对华严思想和密教思想的区别未必明确,华严未说即身成佛的方法,但是估计他考虑到密教将说此事。事实上,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为弘扬密教思想而活跃于中国社会。那么,他究竟认为什么方法能作到即身成佛呢?我认为,其方法是灌顶和三密瑜伽行,而这确是密教的不共之法,在华严等中国大乘佛教的各种思想中,还没有以此与即身成佛相联系的说教。那么,是不是不空通过将灌顶和三密瑜伽行与即身成佛联系,就得以完全区别显教和密教呢?还不能这样说。因为,为使即身成佛成为可能,需要有.藿顶和三密瑜伽行这样的实践,至于为什么是可能的呢?实践中并未揭示理论根据。
相反,空海的法身说法说却提示了即身成佛的理论根据。这里不作详细论述。总之,不空没有触及法身说法说和即身成佛说的结合。这里存在着不空的密教观和空海的密教观的差别,也就是不空的华严思想观和空海的华严思想观的差别。
四、不空三藏对文殊菩萨的信奉
不空是密教的传法者,是密教诸经论的译经者。他为什么要将信奉文殊菩萨普及到全中国,又要刻意建成五台山金阁寺呢?这是本节的课题。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为密教区别于其它佛教的特色是即身成佛,而不空专心致力于传授灌顶,奖励行三密瑜伽行的实践。如前所述,他到晚年,信奉文殊更加虔诚,最终于大历五年(770)夏秋之间亲自登上五台山,住进了三年建成的金阁寺,我们不清楚他在这座金阁寺修了何种密法,估计在文殊菩萨的圣地五台山金阁寺的修法可能是以文殊菩萨为主佛的修法。从这时起,以文殊菩萨为主佛的护摩法等密教的修法呈现了弘扬于全国的威势。
那么,为什么不空三藏将信奉文殊和密教布教联系起来呢?那是因为,第一、文殊的智慧即般若观是密教思想的核心;第二、从信奉文殊中发现华严思想和密教思想的结合;第三、五台山作为文殊圣地集信仰于一地,他希望通过宣传五台山以实现密教的民众化。
换句话说,尽管密教揭示即身成佛的深远理想,并说明其实现是可能的。但是他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把这一理想外在化、对象化、物神化了。要通过向此外在化的信奉,谋求外在化和内在化、信仰和理性、疏远和其恢复,不空要以信奉文殊的形式展开这种崇教的民众化和民众的崇教化的结合。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文殊菩萨圣地的五台山正是理想之地。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