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恢弘的藏文《大藏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维忠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恢弘的藏文《大藏经》
  作者:黄维忠
  藏文《大藏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藏族社会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在13—14世纪时形成的。它的内容基本上包罗了藏族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不过要说我们真正对藏文《大藏经》有多深入的了解,可能谁也不敢夸口。我们下面介绍的有关藏文《大藏经》的知识,是从相关的研究论著中摘编而成的,但愿能让读者对藏文大藏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共收佛教书籍4569种(根据德格版的统计)。其中的《甘珠尔》(佛语部)主要内容为佛教的原始经典,包括显宗、密宗两方面的经律;《丹珠尔》(bstan-vgyur)(论疏部)则为论藏,是释迦牟尼弟子对佛语的阐释和论述的译文集成。
  1、形成历史及流传
  要说藏文《大藏经》的形成历史,得从佛教在西藏的流传说起。佛教从公元7世纪中叶由印度和汉地分别传入西藏后,在和西藏固有的信仰——本教的长期斗争中,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巩固自己的思想阵地,开始了大量地翻译经典的工作。公元8—9世纪之间,吐蕃的佛经翻译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佛经翻译多了,再辗转传抄,越传越广,这样就得编定目录,以免翻译工作的重复、浪费,于是就出现了秦浦(mchibas-phu)、庞塘(vphang-thang)和登迦(ldan-dkar)“三大目录”,不过这三种目录的前两种后来都遗失了,只有最后一种存于丹珠尔中。不过,布顿大师在编定大藏经目录时还曾亲见过这三种目录,可见,13世纪时还存于天地之间。
  13世纪,藏族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大批藏人在大都(今北京)元朝的朝廷里官居高位,而到大都传教、经商、朝拜、进贡的藏族人士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在北京、杭州、成都等地目睹内地文化事业的发达,学术方面的成就,就有了进一步整理编辑佛藏的要求,加上物资和文献的条件也都具备,于是先在那塘寺(snar-thang)编定了第一部藏文大藏经,分为甘珠尔部和丹珠尔部。这是第一次藏文大藏经的结集。这一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世尊智剑(bcom-1dan- rig-ral)和卫巴洛赛(dbus-pa-blo-gsal)。后来,由蔡巴万户长贡噶多吉(tsaal一pa-kun-dgav-rdo-rje)亲自主持完成一部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部的缮抄工作,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蔡巴甘珠尔”。为了做得更加完美,他聘请当时最有声望的佛教学者布顿·仁饮珠(bu-ston-rim-chen-grub,1290一1364)负责审定,于是这一手写本,在整个藏区成为最有权威性的精审本,并广为流传。
  藏文典籍的手写本中,一般都是用墨写的,也有金粉、银粉等写的,像《大藏经》这一类书的代价之昂贵可想而知。随着刻版印刷技术在西藏的出现,由于它有着手写方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印刷《大藏经》就成为一种趋势。
  藏文《大藏经》第一次刊刻本出现在明代永乐八年(1410年)。据传是铜版,以朱印传世,那是永乐皇帝为超荐先皇先后,并着重为超荐刚刚去世的徐妃(据传是大将军徐达之女)而请大宝法王噶玛巴得银协巴审订的藏文甘珠尔。此后,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陆续刊刻《大藏经》。根据研究者的统计,目前国内外有12种《甘珠尔》版本,4种《丹珠尔》版本。(详见下表)
  藏文大藏经刻本一览表

刻本名称

刊刻年代

地点

底本

主持人

内容(函数)

版本现况

永乐版

1410年

南京

蔡巴《甘珠尔》

永乐/大宝法王

甘珠尔(105函)

原版无存。印本藏色拉寺、布达拉宫

万历版

1605年

北京

永乐版《甘珠尔》

万历

甘珠尔(105函)丹珠尔(42函)

原版无存。存少量印本。

理塘版/丽江版

1608—1623年

丽江

蔡巴《甘珠尔》

木增土司/噶旺曲吉旺秋

甘珠尔(108函)

原版已毁。印本藏哲蚌寺、大昭寺

北京版

1683-1692

北京

夏鲁寺《甘珠尔》写本

康熙

甘珠尔(107函)

原版无存。印本由日本大谷大学影印

1724-1737

桑结嘉措组织的写本

雍正/乾隆

丹珠尔(225函)

原版无存,有日本大谷大学影印本

卓尼版

1721-1731?

甘肃卓尼

理塘版和卫藏缮写本

卓尼土司玛索贡布

甘珠尔(107函)

原版已毁。印本藏拉卜楞寺、山西五台山等处

1747-1753

德格版和卫藏缮写本

卓尼土司丹松次仁母子

丹珠尔(208函)

德格版

1729-1733

四川德格

理塘版和洛宗写本

德格土司丹巴次仁

甘珠尔(103函)

原版仍完整保存于德格印经院,可印行

1737年

司徒写本和夏鲁金殿本

德格土司丹巴次仁父子

丹珠尔(213函)

那塘版

1730-1732

西藏

蔡巴金汁写本

颇罗鼐郡王

甘珠尔(107函)

原版无存。印本藏中国佛协等处

1741

桑结嘉措组织的写本

丹珠尔(225函)

原版无存。印本藏中国佛协等处

拉加版

1814年

青海果洛

德格版《甘珠尔》

青海果洛拉加寺香萨活佛

甘珠尔(107函)

原版及印本无存。

库伦版

1908-1910年

蒙古乌兰巴托

德格版《甘珠尔》

八世哲布尊丹巴

甘珠尔(105函)

原版无存,印本尚存。

拉萨版

1937年?

西藏拉萨

纳塘写本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

甘珠尔(101函)

原版现存中国佛协西藏分会

瓦拉版

西藏昌都

德格版《甘珠尔》

丹曲丹巴

甘珠尔(206函)

原版及印本现均无存

昌都版

1941年

拉萨版《甘珠尔》

昌都总管达汗·洛桑贡曲

甘珠尔(101函)

原版及印本无存

  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藏文《大藏经》在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中也有传播。如蒙文《大藏经》是1294一1307年间由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依据藏文《大藏经》将《丹珠尔》译成蒙文,初为抄本,后加以雕版印刷;1790年,部分藏族和满族学者又将藏文《大藏经》译成满文,形成满文《大藏经》。
  此外,流往国外的《大藏经》也不少。如1924年,英国驻尼泊尔代表何德逊,搜罗了全套《大藏经》;19世纪30年代初,俄国从外蒙古搞到了部分《甘珠尔》,后又从北京搞走全部《甘珠尔》和《丹珠尔》(又一版本)。时隔不久,北京版西藏《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又运往了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等地。日本大谷大学在本世纪60年代影印出版了北京版甘珠尔、丹珠尔全藏,并以宗喀巴师徒三尊的文集入藏,共166函,成为一个新的合用版本;日本东京东北大学除了出版德格版藏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以外,又开始影印出版德格版全藏。成为刊刻藏文大藏经的最为兴旺繁荣的时期。
  2、内容与装帧形式
  藏文《大藏经》的内容主要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汉文《大藏经》分为经、律、论“三藏”),这在前面我们已说过了。如果再细分的话,尽管藏族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法,大体上还是以大小五明为干支的。比如布敦大师等编纂的《大藏经》,先分出《甘珠尔》、《丹珠尔》两大类,再分为显宗、密宗两类,显宗下分经、律、论三部分,密宗下分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四部分,加密宗总续共八类,八类之外以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小五明(修辞、辞藻、韵律、戏剧、星象学)列藏族学者的著作,合17类,再加藏族学者的全集和零散著作共19个大类。而我们通常认为保存完整的德格版《大藏经》的分类方法则是这样的:《甘珠尔》分为7类:(1)律部(vdul-ba)(2)般若(sher- phyin)(3)华严(phal-chen)(4)宝积(dkon- brtsegs)(5)经部(mdo- sde,密宗经典怛特罗)(6)续部(rgyud-sde)(7)总目录(dkar-chag);《丹珠尔》分为18类:(1)赞颂(bstod-tshogs)(2)续部(rgyud-sde)(3)般若(sher-phyin)(4)中观(dbu-ma)(5)经疏(mdo-vgrel )(6)唯识(sems-tsam)(7)俱舍(mngon-po-mdzod )(8)律部(vdul-ba)(9)本生(sgyes-rabs)(10)书翰(spring-yig)(1l)因明(tshan-ma)(12)声明(sgra-mdo)(13)医方明(gso-bavi-rig-pa)(14)工巧明(bzo-rig-pa)(15 )修身部(thun-ming-ba-1ugs-kyi-bstan-bcos)(16)杂部(sna-tshogs)(17)阿底峡小部(jo-bo-rje-chos-chung)(18)总目录(dkar-chag)
  我们通常看到的传统的藏文《大藏经》是长条形的,也就是所谓“梵夹本”。这种形式的出现与藏族接受早期印度文化有关。早期的佛经许多是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由贝叶刻成的佛经就是我们熟知的贝叶经。贝叶的叶面宽大,为了便于携带、使用,书写者们就将贝叶剪裁成条形,中穿一绳索,阅读时逐页翻看,十分方便;携带时,两头用木板夹好,背在身上,很是方便。但藏族地区很少有贝多罗树,因此他们就用质地相当的桦树作替代,一般采用直径十厘米左右的桦木。刻版要有文字蕴量,便自然走向长条形了。
  长条形佛经的实用性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吐蕃达磨赞普大举灭佛,僧侣们为了保护经籍,就把那些梵夹本图书藏在宽大的袍袖夹层里,避开耳目,到深山僻远的地方去看。这种起初完全是为了避躲搜查的一种办法,后来竟相沿成俗。而且,藏族僧人一般盘腿而坐,念经时只要把长条形经书放在腿上,既可以诵读,又便于翻阅。
  藏经印刷,一些短篇的随时可以印刷,尤其是一些小的印书院,多如此。但一些大的印经院或印一些诸如《甘珠尔》、《丹珠尔》这类部数很多的经书需要较长的时间,也牵扯到经版的保护和气候原因,多在藏历四五月(此时天气开始暖和)开印,到八月天气寒冷时结束。
  3、刊刻藏文《大藏经》的印经院
  自明代开始刊印藏文《大藏经》以后,随着佛教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业在藏区空前兴盛起来,在藏区较大的寺院中均有印经院,大量印刷藏文《大藏经》等典籍。在此过程中,一些大的印经院也逐步形成,较著名的有德格印经院、那塘寺印经院、布达拉宫印经院、塔尔寺印经院、拉卜楞寺印经院等。实际上稍有规模的寺院都在印经书。因为办一印书机构并不需要很多投资,除木料、墨、纸张外,主要是要有很好的书法家写出来,同时要有很好的画工、刻工,画好、刻出来。
  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印经院是诸印经院中颇有声名的,由德格第42代土司却吉旦巴泽仁兴建于1729年,全称为藏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兴建此印经院花了16年时间。最盛时期的德格印经院刻工据载有1300多人,刀功精细雄健,文字准确清晰,内藏以样本为主并有少量松木的书版200多部,印版计21万余片。内容以《甘珠尔》、《丹珠尔》为主,尚有藏族学者的有关文集、传记、宗教史、天文历算、音乐、美术、雕刻、文法、正字、词藻类图书等。德格版藏文经籍不但畅行于整个藏区,还流传到汉、蒙等地区和国外。
  拉卜楞寺印经院和藏经楼虽然不是藏区最大的,但作为安多地区的重要寺观,闻名遐迩。据说原来的藏经楼藏经书228820余部,藏文经版62000余块,可惜在“文革”浩劫中印经院和藏经楼均被毁坏,经籍、经版散失无数,现有图书65000余部,经版18216块。从这些劫余的图书的数量中,我们仍可领略到藏区当年的刻经、印经的规模和程度。1959年,拉卜楞寺工作组曾对拉寺藏书进行清理,油印《拉卜楞寺图书总目录》共2卷,仅列入该书目的就有7824部。
  4、大藏经的研究与对勘
  从现在掌握的一些资料看,外国人研究《大藏经》的历史并不晚,而且较有深度。像匈牙利人乔玛(Csoma l784一1842),曾于19世纪就向国外读者介绍过藏文《大藏经》,从50年代开始,国外许多藏学家先后对《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版本目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不少学术论著。国外研究藏文《大藏经》版本目录的有丹麦、荷兰、捷克、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日本等等,其中日本尤为突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编纂目录索引等等工作,成果显著。例如:
  【丹麦】哈尔著:《德格版和拉萨版甘珠尔比较表》,1962年。
  【捷克】高马士著:《布拉格的甘珠尔和丹珠尔说明》,1962年。
  【捷克】海涅斯著:《关于1742年刊藏文丹珠尔刻本的皇帝序言》,1962年。
  【联邦德国】梅色扎呵著:《关于原普鲁斯国家图书馆藏德格版丹珠尔》,1960年。
  【意大利】图齐著:《西藏札记:1.藏文大藏经》,1949年。
  【美国】比邵夫著:《甘珠尔及其版本记录》,1968年。
  【美国】巴达拉耶夫著:《论不同版本的甘珠尔》,1968年。
  【法国】考狄尔著:《巴黎国家图书馆藏藏文大藏经目录》(1909一1915年)。
  【日本】壬生台舜著:《卓尼版、北京版、德格版和奈塘版甘珠尔部分比较表》,1959年,《大正大学所藏藏文大藏经纳塘版论疏部目录》东京1967年。芳村修基著:《丹噶目录:西藏佛教典籍中一部最古的目录书》,1950年。米布著《卓尼版、北京版、德格版和纳塘版<甘珠尔>部分比较表》1959年;多田等观著:《论东京大学所藏的拉萨版藏文大藏经》;1960年。高畸直道著:《影印北京版西藏大藏经:总目录索引》,1959,1961年;《东京大学所藏拉萨版藏文大藏经》,1965年。大谷大学:《大谷大学图书馆藏西藏大藏经丹珠尔勘同目录》,1967年。长岛尚道著《大正大学所藏藏文大藏经纳塘版甘珠尔目录》1975年,〈大正大学研究纪要〉第61辑。
  相对而言,目前国内有关对藏文《大藏经》版本及目录方面的研究论著寥寥无几,缺乏对藏文大藏经用现代手段进行整理、校勘和编辑目录索引和藏汉、汉藏对照的《大藏经》目录索引,国内至今没有一套用现代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编纂的比较完备的藏汉、汉藏对照的《大藏经》目录和索引,
  1993年12月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由黄显铭编译《藏汉对照西藏大藏经总目录》,将藏文《大藏经》目录重新以藏文字母顺序编排,附有汉译经名等,尽管此书有缺憾,但这是国内近年来重新编译的比较难得的较新的藏文《大藏经》目录的工具书。
  5、大藏经的编辑出版
   国内外对有关藏文《大藏经》及其目录、版本的研究和编辑状况: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在1934年编辑出版了依德格版编纂的《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一书,16 开本,共701页,包括4569种经名的目录。此目录共有八项内容:藏文经名、藏文拉丁字母转写、日文译名、梵文拉丁字母转写、汉文译名、著者、译者、校订者等,并附有一本索引。1955年-1958年间日本大谷大学西藏大藏经研究会编辑并影印出版了北京版《北京版西藏大藏经》,1961年增印出版了总目录第151卷,后又出版了目录和索引四册即《北京版西藏大藏经总目录附索引》,此套书装祯精美,《甘珠尔》用的是康熙版(二十二年1683年),《丹珠尔》用的是雍正版(1724年)。整套书共有大本168卷。165-168册是本套书的目录和索引。全套《甘珠尔》和《丹珠尔》共有5016 个经目,经目下还列有详细子目,此为其一大特点。此书后面另还附有《宗喀巴文集》和《章嘉文集 》(第152-164卷)的453个编号(6001-6453号)的文集书目。以上两部著作编纂详尽细致,内容丰富完备,编排严谨,印刷装帧精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学术界久负盛名。
  1980年德格白玉寺子寺果洛达塘寺的更噶活佛,在美国的加里弗尼亚影印出版了全套德格版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100套,全套共120册,也是一部装帧精美,印刷考究,使用方便的藏文《大藏经》。
  1988年5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由北京中国民族图书馆整理的金写本《丹珠尔》一套,共100册。此金写本《丹珠尔》是清乾隆年间,颇罗鼐·索南多杰在西藏掌政时主持用金汁缮写的,所据原书为琼结王宫所藏《丹珠尔》,另外又搜集了夏鲁寺、乃宁寺、白居寺、达垅寺、热振寺、止贡寺、岗布寺等处的诸多论典,去重补缺,精心校勘认真抄写而成,全书共225函,存于西藏甘丹寺中。
  近些年我国又专门成立《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纂和出版了《中华大藏经》校勘本大型丛书,此丛书包括汉文部分和藏文部分两大部分。藏文的《中华大藏经》校勘本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全面负责,《中华大藏经·丹珠尔》以德格版为校勘底本,以北京版、纳塘版、卓尼版等作为参校本,目前中国藏学出版社正在陆续出版《中华大藏经·丹珠尔》对勘本,此校勘本字体美观大方,装帧豪华,印刷精美,版本甚是豪华考究。《甘珠尔》的对勘工作也已着手进行。编辑如此大型全面的藏汉文本的大藏经校勘本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这是研究藏族历史文化和《大藏经》工作方面值得欣慰的一大盛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