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史略(三)
密宗史略(三)
刘果宗
(四)三大师之密法
三大师所传之密法,是依其所译经教,大日经,及金刚顶经,为其根本教典。另有苏悉地经,此是密教行持之仪则,日本台密中人,极为重视此经,故总称为密教三大部。今先说明前两部经之组织内容,后再叙述密教修持之行证。
首先是大日经,梵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如本经前序所言,乃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祈说,唐开元十二年,善无畏,与一行等,于洛阳福先寺译出,凡七卷,今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册,又据大日经开题讲,本经有三种梵本:
1、法尔常恒本,以心王心数诸尊,各各演说自内证法门。
2、分流广本,是龙猛菩萨,人南天竺铁塔,对金刚萨唾所诵持之十万颂经。
3、分流略本,即现行之七卷,三千余颂经。
大日经内容,是以三十六品所组成,前六卷三十一品为本经之主体,第七卷五品是属供养法,为善无畏即增加,前三十一品之第一人真言门住心品,为全经之前序,亦即是全经根本教义之总纲。其中如经文云:
佛言(大日如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此三句,可说是全经宗旨之总标,一行撰大日经疏释此三句文曰:
观心实相,如净虚空,于内证所行,得深信力,万行
功德,从此增长,故曰:菩提心为因也。大悲即兼明
大慈,拔一切苦,施无量药,即是于一切智地,乃至
无余有情界,皆悉生根也。方便之业,即是利他。
第一句菩提心者,经文解释:“即是如实知自心”。亦即是众生清净本有之自性心,行者若能如实观察证知,即是一切智者,成就菩提,而此菩提心,经文云:
佛言秘密主,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
清净故,心(菩提心)不在内,不在外,及两中间,
心不可得:…:秘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
性,非无色界同性。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
界,非见非显现,何以故?虚空相心,离诸分别,无
分别,所以者何?性同虚空,即同于心,性同于心,
即同菩提,如是秘密主,心,虚空,菩提,三种无
二。此等悲为根本,方便波罗密满足,是故秘密i,
我说诸法如是,令彼诸菩萨众,菩提心清净,知识其
心。秘密主,若族姓男,族姓女,欲识知菩提,当如
是识知自心。
从上引文中,可知所谓“菩提心为因”者,是指行者本有之自性清净心。能如实知此清净菩提心,是为诸大菩萨,是一叨智者,体悟世法无常,众生障重,而生大悲愿,起诸大行,持戒,建密坛,加持真言密行,随众生因缘,演说妙法,故云以大悲为根本。以度尽一切众生苦厄为终极,为究竟。密教所说之因、行、果之教相与事相,在此三句中,已总摄包举,亦即是大日经三十六品中,第一品已阐明全经之宗旨。后三十五品,只是修持之法门,详加分析说明而已。
其次是金顶经,据记载本经梵本,有四种:1、法尔恒说本。2、塔内安置本。3、十万颂广本。4、四千颂略本。即为十万颂之要略,亦即是传来中国之梵文本。据金刚顶经义诀载:此四千颂梵本,汉译本有三。
一是金刚智译本,开元十一年于长安资圣寺,与沙门弟子一行,下空等译出,名“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四卷,又称“略出念诵经”。乃摘自十万颂广本中之精要,故称“略出经”。内容大要,是为对灌顶受法弟子,说明灌顶人坛者之资格,真言持诵之时,处,及人定等法门。其次叙述自一切如来之心,次第出生三十七尊,略说五相成身观,及灌顶法,并说明人坛灌顶之仪则、及灌顶护摩法等。
二是不空于长安大兴善寺译本,名“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此为一般行者,即用最广泛之译本,又略称“金刚顶大教王经”,现今一般所谓“金刚顶经”者,即指此本,乃是梵文广本十万颂,十八会中,初会六大曼陀罗之第一大曼陀罗。又不空另译出与本经同名之二卷本,共四品,说明修习供养之仪轨等。
此上下空所出两种译本金刚顶经,其中三卷本内容,是以说明依三密加持,修得离塔清净菩提心,智曼陀罗为主旨,全经分序文、正宗文,在正宗文中,第一说明毗卢遮那佛受用身,以五怕现成等正觉。第二说明毗卢遮那成佛后,以金刚三摩地,现生三十七智。第三说明一切如来,以一百八名,赞礼婆伽梵大持金刚。第四说金刚界大曼陀罗,第五说人金刚界大曼陀罗之仪轨。第六杂说一切供养法。
再次是北宋施护译本,三十卷,名“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此译本为金刚顶经广本十八会中,初会之全部。内容是说明金刚界各种曼荼罗仪轨。此本所说各种曼荼罗仪轨,可能名相太复杂,或是译出时代较晚,不为修密者所重视,故研究者少。至今亦无注释义疏等著作行世也。
唐代三大师,祈传之密典,除上述大日、金刚顶两部大经外,尚有一部“苏悉地经”,亦是善无畏,于开元十四年译出,三卷,名“苏悉地羯罗经”。本经广说有关佛部、莲花部、金刚部等,悉地成就仪则。内容说明持诵、灌顶、祈请、护摩,成就时分等行法。与大日、金刚顶同等为密教重要经典,故并称为密教三大部,本经有三种版本,皆为三卷:1、丽本(可能是高丽本),三十七品,2、宋本,三十八品,3、和本,三十四品。所谓“和本”,乃是唐顺宗永贞元年(八O五),由日本天台宗开祖最澄,请回日本,其后圆仁又请回梵本,并撰苏悉地羯罗经略疏七卷。申述眙藏,金刚二部不二之深旨,故日本台密宗人,特别重视此部经。
综观唐代传来之众多密典,所谓纯正密教,其宗旨教义,重实践修持,少玄理奥义,相当显教中之净土、禅宗,以力行证真为终极,亦即是以“事相”,胜于“教相”,密教“事相”行法,种类繁多复杂,今略举其重要者,以说密教行法仪则。
1、两界曼荼罗:所谓两界,一是胎藏界,二是金刚界,胎藏界为大日经根本教义,金刚界,是金刚顶经中心思想,故善无畏,与金刚智及下空,所弘传之密教,即以此两部大经,为其根本教典也。
所谓“眙藏曼荼罗”,是从喻立名,如母胎中含藏子眙,有二义:一是含藏众生本性功德,二是覆藏,本性功德,为诸烦恼所隐覆。所谓“金刚界曼荼罗”者,喻如金刚坚固,又是锐利能摧破一切障碍。此是就如来智德立名。简言之,眙藏是理体,金刚是智用,以坚固锐利之智用,而能摧破理体上一切烦恼障碍,“理”、“智”相应,摄尽宇宙万有。此二部曼荼罗,皆具足于众生心中,并为众生心中本德,能证得本德者,便是“即身成佛”,此为密教行者,最高之理想也。
曼荼罗,或称曼陀罗乃是梵音,旧译就形状为坛,或称坛场,即所建方圆之木坛,供奉诸尊神像之法坛。新译就义理为轮圆具足。即是此坛中,具足诸尊万德,成一大法门。然此金、胎二界曼荼罗,皆以大日如来为主尊,所谓“大日如来”,梵文“摩诃毗卢遮那左坦他识多”。“摩诃”译大,“毗卢遮那”,译过照,—左坦他誐多”,译如来。具称“大遍照如来”,意译为“大日如来”。如一行撰大日经疏云:
毗卢遮那,是日之别名,有除合遍明,众务成辨,充
无生灭三种意义。
第一如来智慧日光,遍照一叨处,无有内外方所,昼夜之别,故云有“除合遍明义”。第二如来日光,遍照法界,平等开发,无量众生,种种善根,乃至世出世间,一切珠胜善业,无不成就,故云“众务成辨”。第三如来心光,乃是诸法实相,三昧圆明,无有增灭,故云“光无生灭”。又大日如来,为诸佛普门之总德,是宣说真言密法之教主,以体相用三大,广说密法之根本教义。
2、六大之体大:显教讲四大皆空,五蕴非有,是世间一切法之假有,而密教讲六大,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之理体,是不生灭之实有,此为显密二教,对宇宙人生一切法之不同解释。
所谓二(大),乃是地、水、火、风、空、识。“地”是坚固下动,为万法之所依。“水”是润泽性,能摄受万法。“火”是暖性,能成熟万物。“风”是流动性,能助长万物。“空”是无碍性,能包容万物。“识”是了知性,能抉择一切事物。此六大中,前五大是本有常住,凡灵一如,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大”有情迷智性之别,是为始成之金刚界智法身,故此“六大”,乃是一叨法之本体,能造一叨佛,乃至一切众生根身器界,故云世出世间一叨法,皆为六大所生也。
3、《四曼荼罗相大:前述六大,是明法界之理体,此云相大者,是讲诸法之相状,有四,亦即是四种曼荼罗也。
(1)大曼荼罗:大者珠胜义,指森罗万有一切法之形相,所谓世
间一切有情之身形,乃至诸佛菩萨之相好庄严身,及雕刻彩
画之佛菩萨身像,皆摄此大曼荼罗。
(2)三昧耶曼荼罗:三昧耶是梵语,含有本誓、平等、除障、警
觉等四义。是指宇宙山河、草木、国土等一切形像,其本性
融洽无碍,世间一叨所有之器界,皆摄于此,乃至佛菩萨所
持之标帜、刀剑、轮宝、如意珠、莲华宝塔、金刚杵等,以
及手指所结之印契等,皆属此三昧耶曼荼罗。
(3)法曼荼罗:法者轨持义,是指世间一叨法之名称,森罗万
法,悉有名称轨持义,世间一叨法,所谓内典外籍,及一切
有情非情之音声、语言、文宇,及佛菩萨等真言,契经文
义,乃至风林河海等声音,皆为此法曼荼罗所摄。
(4)羯摩曼荼罗:“羯摩”是梵语,含有威仪,事业等义,是指
一切法之业用,所谓诸佛菩萨、行、住、坐、卧等威仪功
用,如金铸木刻等像,能启发众生善行者,皆属羯摩曼荼
罗。
此上四种曼荼罗,前一是总体,后三是别体。又此四曼荼罗之分类,大曼荼罗,是总摄十法界中,一切有情现象所显现之境。三昧耶曼荼罗,是总摄十法界中,一叨非有情所显现之境。法曼荼罗,是总摄十法界中,凡有名称轨持等义。羯摩曼荼罗,是总摄上三者一叨行事业用。
又,宇宙万有每一法中,皆具有此四曼荼罗,诸佛菩萨,人,天诸趣,无不具此四种。大曼荼罗为一切法之形相,三昧耶曼荼罗,为一切法之标帜,法曼荼罗,为一切法之名称轨持,羯摩曼荼罗,为一切法功用作业。
又,此四种曼荼罗,为世间一切法,法尔本有,即事而真,故四者是相即相涉,不可分离,有一必具余三,佛与众生,皆具足此四大曼荼罗,亦即是所谓生佛不二,法性平等,密教所讲即身成佛义,便依此而产生也。
4、三密用大:是指身口意之业用。如来身口意之三业,依显教讲,凡情无法测知,故称三密。如大智度论卷十载:
㈩身密:如来处大会中,众生见佛之色身,及身相各自不同,
乃至现大神变,皆不可思义。
(2)语密:如来说法时,或一里,或百千里外,皆闻佛声。又于
同会中,或闻说布施,或闻说持戒,各各随心所闻,皆不可
思议。
(3)意密:佛常住寂定,凡所思维观察,皆不可思议。
所谓三密,约理趣讲,可分为如来三密,与众生三密二种:如来三密者,乃是自证之三密。如前述六大法界之体相,是身密,法界一切声音,是语密,法界一切周遍之识,是意密。而此三密之理体,是大日如来自证之三密也。众生三密者,乃是众生修持之三密。此又分有相与无相两类!有相三密者,行者手结印契,是身密,口诵真言,是语密,心入本尊三摩地,是意密,如菩提心论云:
所谓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结契印,召请圣众是也。
二语密者,如密诵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无谬误
也二;意密者,如住瑜伽相应,白净月圆满观菩提心
也(不空译,见大正藏三十t册)。
无相三密者,一切身业,一切语业、念念意业,悉是三密,如大日经疏云:
从一平等身,普现一切威仪,如是威仪,无非密印。
从一平等语,普现一切音声,如是音声,无非真言。
从一平等心,普现一切本尊,如是本尊,无非三昧。又,同疏广泛解释无相三密义,所谓举手动足,皆戍密印,是为无相之身密,开口发音,悉是真言,是为无相之语密。起心动念,咸成妙观,是为无相之意密也。
又此有相与无相三密,是二而下二,有相即无相,不二而二,是无相即为有相,一印具一切印之德,一明(真言)备无尽之法。一观周遍一切法界,故一念一明一印,当体各各周遏,相即相涉,自他无碍。故此三密,因彼此相涉,刹那之身密,当体便具语,意二密。一念之意密,当念便具身,语二密。一句之语密,当句便具身,意二密。故凡结一印,诵一咒,起一念观,当处便具一切印,一切明,一切三摩地也。如是三密互融相涉,便成一体。如来三密,虽高妙难测,而常与众生三密相即,众生一念之三密,具足佛界,乃至十界之三密,彼此平等,融涉无间,故称三密相应。行者三密加持,便能速证佛果也。
所谓加持者,表如来之大悲,被加持者,是众生之信心,由众生之信心,感得如来之加持力,所谓感应道交,三密相应,生佛一体,故速成正觉,如大日经疏云:
入真言门,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门,三
者心密门,……行者以此三方便,自净三业,即为如
来三密之所加持,乃至能于此生满足地波罗密,不复
经历劫数,备修诸对治行。同疏又云:
然毗卢遮那内证之德,以加持故,往一一智印,各现
执金刚神,形色性类,皆有表象,各随本缘性欲,引
摄众生,若诸行人,殷勤修习,能令三业,同于本
尊,从此一门,得入法界。
行者能修三密之妙行,即为如来三密所加持,众生白净之三密,与如来平等之三密,互涉相即,融会一体,现身即登大觉位,证得毗卢遮那佛果,亦即是密教所谓“即身成佛”也。
(未完待续)
摘自《海潮音》总第80卷10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