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五台山朝台寻迹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大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五台山朝台寻迹
  大愿
  位置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尊,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似台,故称五台。五峰环周五百里,其中以北台最高,海拔三、〇五八公尺,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每年四月解冰,九月积雪,台顶坚冰千年,盛夏气候凉爽,故又名“清凉山”。
  佛教兴衰
  按“清凉山志”所述,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在山上建立大孚灵骛寺,与洛阳的白马寺同时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发展出第一个高潮。当时北魏孝文帝对灵惊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寺庙骤增为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西台法雷寺、南台普济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示现演教的地方,所以五个台顶供奉的文殊菩萨也完全不同。东台供奉聪明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
  唐朝为五台山佛教的第二盛期。当时全山有寺院达三百所,僧侣三千多人。从唐太宗到唐德宗九个皇帝,莫不倾仰灵山,留神圣境。当时寺庙建筑群之大,僧人数量之多,已具规模,因此留下了“骑马关山门,日不下斗盐”之说。
  然而历史上曾发生“三武一宗”破坏佛教的灭佛事件,其中“一宗”即指唐武宗会昌五年时,全国不少寺庙遭到毁坏,五台山所有寺院几乎被焚毁殆尽,仅留下一座边远的南禅寺。
  后来,虽经唐宣宗大兴佛法,但五台山因已元气大伤,难以复原。到了北宋,台内、台外的寺庙仅存七十二所。北宋的太宗、真宗和仁宗信奉佛教,这三个皇帝留在五台山的“天书玉札”就达三百八十多轴三兀朝到明初,寺庙建设又有所恢复,僧尼五千余人,香火鼎盛。
  明永乐十四年,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至此,山上又添了喇嘛教(黄教),使五台山的佛教有了新的发展。明清时期,五台山佛教再度振兴,出现了第三个高峰。清代各帝,均信佛教。康熙皇帝还在台怀、射虎川和南台等地营建行宫,每隔两三年必朝台一次。乾隆皇帝曾六次上五台,使五台山名声更隆,台怀镇寺庙集群区越修越大,而且披上了宫廷色彩,更为富丽堂皇。
  民国年间,仍有善男信女布施修建寺庙。据一九五三年成立的“五台山古迹保护所”调查,台内、外、顶、下,青庙九十九座,黄庙二十五座,共计一百二十四座。在抗日战争前,通常冬季有僧尼一千余人,夏季有二千余人。日军侵占五台山后,许多僧尼纷纷逃离,五台佛教骤衰。
  中国沦陷后,中共政府曾拨款对五台山的古迹进行整修。一九六六年,惨绝人寰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五台山佛教遭受到空前的冲击,寺庙遭到红卫兵严重的破坏,所有僧侣被迫还俗,回到原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剥夺信仰自由,比“三武一宗”教难破坏得更彻底。
  一九七八年,中共政策改变,在文革期间流落他方的僧尼被陆续召回,但不少寺庙已改做其他用途,现五台山仅存四十七座寺宇,僧尼三百余人。
  朝台
  在清朝以前,并没有什么“大朝台”和“小朝台”之分:只有“朝台”。所谓“朝台”就是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朝拜五容不同表法的文殊菩萨,即五方文殊,叫做朝台,亦叫“大朝台” 。
  清时,乾隆皇帝屡次想上五台山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却都被风雨所阻无法如愿。乾隆四十六年春,他将黛螺顶的青云和尚诏入行宫,问他:“听说你在中台顶的演教寺住过廿年,我怎么一次也上不去呢?”青云和尚将中台顶变化多端的气候禀告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虽知道台顶气候严寒恶劣,变化多端,难以攀登,可是又非常想到台顶朝拜五方文殊,抄是对青云和尚说道:“五年后,我再来时,要让我不登台顶也能朝拜五方文殊,你替我办这件事。”青云和尚只好答应不敢违抗。时间很快地,一年、二年过去了,到了第五年青云和尚还没有想出办法来,这下可把他愁坏了。说来也巧,寺里有个小沙弥犯了戒,青云和尚没处罚他,却命他说:“限你三天内,想出不登台顶,又能朝拜五方文殊的方法”。
  第三天,小沙弥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是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合塑于大殿。这样登了黛螺顶就等于登五台顶,进入大殿朝拜五方文殊等于朝拜五台顶的五方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黛螺顶朝拜,就等于朝拜了五个台顶,省去不少路程,这叫“小朝台”。
  此次到五台山朝台,因事先不了解朝台的状况,因此只安排了一天行程,故无法一偿大、小朝台的心愿,只能方便朝台。所谓“方便朝台”,就是在台内几座较代表性的寺院参拜。导游为我们安排了大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龙泉寺、集福寺、碧山寺、普化寺、殊像寺及金阁寺。
  文殊示喜舞天花
  这次朝圣,原本就有计画朝山活动,因此三月廿一日早斋毕,旭日正普照大地,大家便怀著一颗虔诚的心,准备到大显通寺朝礼文殊菩萨。起赞后,由笔者在前带领居士们称念“皈依文殊师利菩萨”圣号,二序轮拜,不管在旁围观的人们及摊贩的叫卖声,大家无不专心志意地朝礼文殊菩萨。当拜到大殿门口时,许多居士已忍不住哽咽哭泣,像是流浪已久的孩子重回慈母的怀抱般。回向后,导游杨先生告诉笔者说:“刚才屋顶上不知自那里飞来一大群的鹊鸟,本想拍照,因是逆光故没有拍下来……。”
  记得在往五台山的路上,导游朱居士曾为我们介绍不少有关五台山的种种事迹,其中一则是乾隆皇帝有一次三月上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恰遇雪花纷飞,随从人员解释此是“文殊示喜”。大家听后深记在心,祈求文殊菩萨也能为我们加持。
  中午十一点多,我们来到了塔院寺,一座高达五十四米多的大白塔,已成为五台山的标志,大家绕塔三匝后,蒙朱居士栖引,见到了方丈寂度老法师。老法师今年八十七岁,现是五台山全山的依止方丈。蒙他老人家为我们开示一段净土法要,又为大家加持,并与我们合照。当我们向老法师告假时,晴朗的天空忽然飘下片片白雪,有人以为是白塔的脱漆,也有人误以为是香积寮烟囱冒出的烟灰,因愈下愈多,后来才知是下雪,大家的心情顿时雀跃起来,议论纷纷。心想难道是“文殊示喜舞天花”?而据了解,五台山每年农历九月开始下雪,次年四月解冰,三、四月飘雪是常见的事,但据导游说,今年五台山很少下雪,如是,该是此次大家发心朝台虔诚所致。下午雪花依旧纷飞,在殊像寺前,雪下得更大,大家无不在雪中留影,作为殊胜的纪念。
  后记
  明朝镇澄和尚曾写下“清凉遐思”的诗句—
  “久慕清凉境,未遂清凉游。尘缘竞碌碌,遐想空悠悠。所思不在山,希觐大圣颜。圣颜在何处,缥缈虚无问。我欲往从之,何由生羽翰。羽翰不可到,情关万里漫。报尔游台人,休索别思量。情忘关亦空,当处即清凉。文殊只这是,元不离羹墙。”
  朝台归来,当常念文殊菩萨,道证一真,德超十地,入三德之秘藏,居常住之寂光。时以救苦之情殷,念切度生,故复不违本愿,现身尘刹,种种方便,度脱众生。
  摘自《十方》18卷1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