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思溪版藏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吕澄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思溪版藏经

  《思溪大藏经》是我国宋代刻藏事业中紧接着福州东禅院本而在南方开雕的私刻大藏之一。因为刻版的地点在浙西湖州的思溪,所以叫做‘思溪版’或《思溪藏》,也称湖州本或者浙本。此种版本藏经现存有《湖州思溪圆觉禅院新雕大藏经律论等目录》和《安吉州思溪法宝资福禅寺大藏经目录》(安吉州是宋·宝庆元年,即西元1225年以后湖州的改称)两种目录,印本上也盖有‘圆觉藏司’或者‘法宝大藏’两种印记,但一般收藏的整部大藏却都是两寺印刷的混合本;因而此版究竟是一副还是两副,成为向来难解的问题。现在依据已有的资料看,仍以只有一副刻版而先后改变名称为合于事实。

  思溪版印本上题记极少,所以曾经被人误认为官刻本。但已经发现的题记有背字函《解脱道论》卷一尾记靖康元年(1126)二月王冲元写经开版,又有槐字函《菩提行经》卷一尾记靖康元年七月王永从写刻。这两部都是论典,依千字文的编号已到了三百四十五函和四百九十五函,全藏开版当然不会从这些刻起。由此上推,最初开刻至少要在更早十年即当宋·政和的末年(1117)。那时候东禅院本刻成(1112)不久,开元寺本又接着重雕,‘思溪版’大概即是受着这些事实的影响而开版的。到了南宋·绍兴二年(1132),全藏大体完成将近五百五十函,故有印造流通的总题记,刻为单版,附黏在一些刻本的前后(像现存本《长阿含经》卷二十二、《观所缘缘论》等)。从这一题记上可见‘思溪版’是湖州归安县乡居致仕前密州观察使王永从一家捐款所刻(上面提到王冲元即系王永从的长子),劝缘为平江府大悲院住持净梵(据《释门正统》卷六,净梵早于建炎二年去世,题记是后来追记的),都劝缘是圆觉禅院住持怀深。刻版就存在圆觉禅院,经过十余年,版片一部分为虫蚁所侵蚀,所以淳祐八年(1248)、十年(1250)迭有补修(见盘字函《贤愚经》卷三,又可字函《圆觉经》题记)。

  就在淳祐以后,圆觉禅院所刻的藏经版片移藏于法宝资福禅寺;这中间的原委现在不明了,也许法宝寺即是圆觉禅院的改名。当时检点旧目,和刻版有些出入,所以另编了法宝寺藏经目录。其中羊字函较圆觉藏目多出《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思字函多出《佛说舍利弗目犍连游四衢经》一卷。藏经的末后又补目五十一函。这将原有阜字函的两种改编在补目里的用字函,而于阜字函另收《药师本愿经》三种,重出《理门论》等五种。又将原有微字函的《中观释论》九卷分成十八卷,改编在补目里的弊、烦两函。此外,伏字函《佛华严入如来智德不思议境界经》,原刻以第一纸至第七纸作上卷,第八纸以下作下卷,旧目即记载为两卷。但勘《开元录》卷七,此经本来只有一卷,因此新目加以改正(实际刻版还是原有的一种),并在经版上加刻了题记。思溪版移藏法宝寺为时也不太长,到了宋末,便为兵火所毁灭。

  思溪版的印本,从景定以后(1260~)陆续流入日本,现存的还有八九部,都是圆觉、法宝两处印刷的混合本。其中还有王永从题记本加盖了‘法宝大藏’印记的,可见原版只有王氏一刻,不过前后编目改变了名称而已。同时,这些印本里都未见有补目五十一函的经,又可见补目基本上只是一种存目。日本天安寺旧藏思溪版经一部(原缺六百余卷),清末由杨守敬购回中国,今藏北京图书馆。

  《思溪大藏经》圆觉院本原为五百四十八函,约五千八百七十三卷(从前日僧据圆觉本目录粗计为五千八百二十四卷)。内容依照福州版改编,并略去一般入藏著述。其全体可分六个部分︰

  (1)《开元录》入藏经(一千零八十五部),约五千零六十卷,四百八十函(这一部分圆觉旧目遗漏两种,已如上述;另英字函福州版有《贞元新定目录》一卷,今从删;千字文编号从天字到英字,和福州版全同)。

  (2)入藏著述一《法苑珠林》,一百卷,十函(编号从杜到罗,和福州版相同)。

  (3)宋代新译一(从太平兴国七年到咸平二年,即982~999年所刻一百八十一部),二百七十一卷,二十函(编号从将到毂,和福州版相同)。

  (4)入藏著述二(宋太宗著述五种),三十八卷,三函(编号振、缨、世,和福州版伊、尹、佐三函相同)。

  (5)宋代新译二及《贞元录》续入藏经(宋代新译系咸平三年以后所译,连《贞元录》续入依圆觉本计算两共一百四十二部),约三百三十八卷,二十八函(编号从禄到微,这和福州版从奄到勿各函相同;但详细比较,其中不无出入,像伊字函缺少《千手千眼观音大悲心陀罗尼咒本》、《普遍智藏般若心经》、《千手千眼观自在真言释》三种三卷,佐字函增《仁王护国经》一种二卷,衡字函增《密严经》一种三卷)。

  (6)入藏著述三和补遗(《宋高僧传》、《南本大般涅槃经》共两部),六十六卷,七函(编号从旦到合,都是福州版所无)。

  法宝寺本目录在以上各函而外,还补充了五十一函,编号从济到最。这里面有二十函仍出于福州版,即《宗镜录》和天台三大部六种;又有三函以原有之籍改编,即阜字函所收的《海意所问经》、《观自在陀罗尼经》及上述微字函所收的《中观释论》。此外有《大藏一览集》二函,《大乘藏正法经》四函,《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函,《福盖正行所集经》一函,《父子合集经》二函,《莲华心轮回文偈颂》二函,《施设论》、《开觉自性般若经》合函,《金色童子因缘经》、《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大宗地玄文本论》各一函,《四十华严》四函,《国清百录》、《大藏目录》各一函。这些书大都也收在《高丽新雕大藏经》里,可能是当时见到了《高丽藏》目录或者印本而计划补充,但实际除《宗镜录》一百卷之外,并未刻出(法宝寺本有《宗镜录》合成五百五十八函,见元大普宁寺藏经目录序文)。

  《思溪大藏经》也系折本,版式仿照福州本,每版三十行,每行十七字,上下有界线。版心高二十四公分余,宽五十四公分,五折,每折宽约十一公分(一版三十行即以每六行为一组,组间略留空白,以便折叠)。每卷题前有时也空白数行,大概原有题记未经印出。题缝(即是刻函号、经题、卷数、版号和刻工姓名的一行)的刻法很不一律,有些刻在每版六、七行之间,即当第一折口处(或者在第十二、三行间当第二折口处),文字较略,这是折本式的原样;但也有很多的刻在版末,文字较详,仿佛卷子式。这两式的不同,表面似乎由于刻版的各异,实际在同一卷版片里也每每杂着两式,可见只是刻版时的随便采用而已。

  思溪版以福州版为底本,而校勘时仍用未经校定的蜀版作参照,所以在大藏经各种版本上有它独立的价值。又因为它刻在湖州,靠近当时的首都临安,流通便利,后来且直接发展为碛砂版、元普宁寺版等;它的一些特征,如对于著述的精简,宋代新译的拾遗等,也给各版以相当的影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