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医方明>>正文内容

从陈晓旭去世谈佛学与医疗养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方国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陈晓旭去世谈佛学与医疗养生
  方国华
  5月18日《北京晚报》报道,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病故。文中说:“陈晓旭早已患上乳腺癌,其实陈晓旭是早有病情反应的,不过固执的她一直不去医院看,只吃一些中药,直到陈晓旭发现已经疼痛难忍了,才到医院做检查。正是她固执的个性,使得陈晓旭患病不愿接受治疗而最终不幸去世。”
  就陈晓旭为什么固执的有病不去医治,不得而知。但,她固执的个性,使她不接受治疗而最终不幸去世,这是一种固执的结果。她吃了些中药没有作用;现代医学也称癌症为“绝症”。笔者不是说癌症治疗也没用;而是说,应该珍爱生命不能轻易放弃!有病不治疗绝对是错误!
  笔者专题写佛教医学方面的文章。曾经在国内外医学界发表过一些学术论文。有《佛教医学论坛》专题学术网站。从学术专业来说,笔者常接触佛教与僧俗。笔者曾多次碰到大德高僧指教信徒有病一定要去看医生。笔者可以非常自信的说,凡知道陈晓旭得病的法师都会劝她去治疗!笔者也曾多次遇见过一些固执的患者消极对待医疗;他们固执的做法实际是缺乏佛学知识与科学常识的表现!
  有人认为,皈依佛门就要看破红尘超越生死,这与对生命不负责任不是一个概念!笔者有责任提示一些有偏见的人,有病不治疗那不是佛教理念!佛教有医学内容,很讲究医术,藏医与中原的禅医都是佛教中的医学流派。佛教医学治疗疾病的效果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方法。佛教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疗效已被现代科学所认识,这说明佛学与科学并不矛盾。佛教医学中有些内容尚未被现代科学所认识;这是科学进取的课题。客观世界不会依赖人们的认识而存在!科学本身就是补充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指责佛教医学与传统医学不科学巫术是一种诋毁!把佛教看成只是烧香拜佛有病不治那是迷信的看法!佛学有浩瀚的知识,皈依佛门是一种信仰选择,学佛不但要学习礼仪形式更要学习佛法。有的朋友认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与世隔绝就是佛徒。这是错误的观念!自我封闭隔绝大千世界就什么也谈不上了!佛教禅宗大师指出“人间佛,现世佛”,就是说佛法是解决客观世界当下问题的无量大法!
  今天与大家谈论生命与健康的话题。这是众多信奉佛教文化人们所关心的话题。从佛教谈医疗养生这是一个专题。有人认为,皈依佛门就弃病养生了,就可延缓生命了。佛教中没有那个说法!只有勤学苦修才能得到正果!佛教医学与养生有它系统的学术内容。佛教中的修持,有它的程序与与技巧,佛教中的参禅悟道主要是对智慧的启迪。在修持中净化身心有养生作用;但那是附带品。如果专题修持养生内容那要植入医学主题进行运作。如果针对个体的健康进行修持,那要植入自身的状况进行升华。修持有它严谨的程序与技巧。在佛教中各流派的修持都有相应的方法。利用修持的程序与技巧运作弃病养生主题这是佛教医学中的专长。从医学中讲,人的情绪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传统医学更是对情绪影响健康有明细的归类。情绪能导致疾病,这个共识说明,精神与肌体可以相互作用。运作神情能反作用于肌体,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近年来练气功的现象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对身心的调整有利于健康,能辅助治疗疾病,这是个客观实事。
  佛教医学有它独特的学术理论;下面简介一些佛教禅宗医学的内容,希望大家进行讨论,加强了解,以便一些人从偏见中解脱出来。
  中国传统医学讲“神形观”。禅医对“物质人体”与“生命灵魂”双观认识。禅医认为,人是物质的组成但他的生命数据永不重复。强调重复性的科学观,在生命科学中已成为教条狭隘的观念。禅医说,人无型定,法无式定,法无定法,谈法即空。禅医在这里超越了语言文字的束缚直截了当的直指动态的生命本体!这就是佛教医学先进科学的方面!
  经络学说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医认为,古人标注的经络气穴是传教的需要,是交流的需要,它并不是经穴的真如本体。经穴的真如本体是在具有生命前提下的生成流注。临床针对的经穴具有性能质量的变化与位置的游动性。执着文字与图文坐标尺寸的经穴会影响对经穴性能的追逐与利用。这就是佛教医学对经穴独特的学术说法。
  脉诊是中医的重要诊病手段,脉搏的搏动是心脏的物理传导。脉诊所指的征候多数并不掌握科学依据。但医者对病者的症状可以准确的指出并可以作为依据治疗疾病。事实可行受用!脉诊是尚未被科学认识的受用医术,这是传统医学的特色。禅医认为,脉诊对搏动的分类是参禅悟道的引导,是医者与病者心心相映的沟通。是心性本能的运用。脉诊这一客观现象,会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步的被人们认识与理解。
  中医对中药的运用,并不能概括在现代人们所掌握的科学范围之内。中药的性味归经并不局限在人们所掌握的生物化学范围之内。就一株中药来说,他的主要成份是现代科学所注重的内容,但它绝非是单一成份的组成,他的合成功效绝非是科学提纯的元素的功效。中医对天然物品的运用有其不可取代的内涵。禅医认为,中医对中药的运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天然物品的性能针对临床的运用所积累经验的运用。心性的理解与感悟不在物理化学范围之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