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以囹圄为道场——佛光山监狱教化的理念与成果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浅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以囹圄为道场——佛光山监狱教化的理念与成果
  浅草
  楔子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太阳。
  有时转向白天,展现乐观:有时躲在云里,显得悲观。
  乐观的人,都往好处想:悲观的人,都往坏处想。
  好不一定全好,坏不一定全坏,全看你怎么想,都是你的选择。
  面对阳光,你就看不到阴影:光明大道,是你心中的阳光……」
  (<心中的阳光>,星云大师作词)
  “晨光赶走大地的黑暗,我虔诚低头合掌,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给人信心,希望,光明。
  每天都是新生的开始,我恳切忏悔析愿,
  知感恩,去嫉妒,修慈悲:给人欢喜,方便,美好,
  每天都是新生的开始……”((晨祷),星云大师作词)
  ……
  悠扬的嗓音伴随悦耳的音符在高墙里阵阵响起,台上的表演者卖力地载歌载舞,台下的评审者专注聆听,若非来此之前早已知道这是“佛光山慈悲社会福利基金会」在全台湾各个监狱巡回举办的“人间音缘歌唱比赛” ,光是倾听那具有专业水准的音声,几乎会以为自己置身於电视歌唱擂台的节目现场。
  兀自好奇著,是什么样的佛教团体,作风竟是如此之开明?是什么样的念头,让他们策划了这样的活动?在努力探索的过程中,却蓦然发现这只是佛光山监狱教化活动里极其微小的一个项目:而当我再进一步挖掘佛光山监狱教化的点点滴滴时,却又惊异地发现在社会上向被忽视的监狱教化工作却是“佛光」派下各个单位高度重视的志业——从国际佛光会各协分会到佛光山海内外各别分院,从佛光山慈悲社会福利基金会到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从人间福报到人间佛教读书会……可以说有佛光人的地方就有监狱布教,他们的脚步早已遍布世界各国。光是台湾这个地方,像台北少观所、基隆监狱、基隆看守所、新店明德山庄,桃园女子监狱,桃园少年辅导院、新竹诚正中学、宜兰监狱、台中女监、台中看守所、台中少观所、云林监狱,云林第二监狱、彰化监狱、彰化辅育院、南投少观所、南投看守所、嘉义监狱、嘉义看守所、台南监狱、台南明德戒治分监、高雄监狱、高雄第二监狱、高雄女子监狱、高雄明阳中学、屏东监狱、花莲监狱、花莲光复自强外役监狱、台东监狱、泰源技训所、东成技训所、绿岛监狱、金门监狱、北部巡防局……等监所,乃至收容非法入境者的“靖庐」 ,都有佛光人的足迹。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这整个监狱教化的背後,有著渊远壮阔的历史背景与深邃厚实的文化底蕴作为强力的支撑基础!
  监狱教化的火车头:星云大师
  检视佛光人的监狱软化历史,一切都要从他们的源头活水——星云大师说起。
  1952年,大师因一念慈悲,来到当时地处偏僻,无人肯前往弘法的宜兰,在雷音寺落脚,旋即展开弘法工作,监狱软化也是其中之一。这固然是由於大师生性慈悲,不忍一切众生苦:另一项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大师自己曾二度被诬陷入狱,深知失去自由之苦。这些经验让他深深体会到:
  失去自由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罪犯;在狱外自由走动的人,也
  未必没有犯罪。法律有冤枉我们的时候,历史有辜负我们的因
  缘,但是因果绝对会给我们公道。有的人是住在有形的牢狱中,
  有更多的人是住在心中的牢狱。其实佛陀在经典中早有明示:
  “三界如牢狱, ,整个世间是个大监狱,又何必忘己笑人?
  我常以为:懂得修道的人,监狱是一个最好的修行道场。在狱
  中,身不自由,心可自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正可观看内心的
  世界。人人寻觅闭关处之际,如果将受刑当做一期闭关,何其自
  在!监狱也是一所学校,可学得更坏,但也可学得更好。历史
  上,周文王囚於羡,;狱中写下一部《易经》 ;司马迁的《史记》
  名垂千古,也由狱刑而来:柏杨先生近十年的狱中岁月,写下了
  《中国人史纲》 、 《中国历史年表》 ,也是其个人生命的抒发。
  因此得见,转化怨愤、哀怜的力量到了极点,也能成就一生万世
  的事业。(《星云日记24.1993年8月27日》,第232~233页)
  ……
  大师因生逢乱世,长於忧患,在青年时期即主张: “佛教僧侣不一定在寺内清修,可以到军营作军中布教师,可以到监狱作监狱教诲师……” ”又因为两次入狱的无妄之灾,不仅无形中增长人生阅历,也让他时时思惟
  如何将“监狱生活」当作是闭关、磨链、励志的地方,来成就自己的修养,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o(《星云日记10.1991年3月24日》第88页)
  无奈大师虽然心怀悲憨,但身处的大环境却无时无刻不在考验他的毅力与决心,尤其1950到1970年代的台湾,想要伸展抱负实非易事,他曾在《往事百语》中自述: r,陵著满腔热情,想要到军中、监狱为三军将士及受刑男女作得度因缘,却被冷冷地拒绝,问他们: 「为什么天主教的神父、修女以及耶稣教的牧师可以到这里传教,而佛教僧尼却被摒於门外?”他们答道: 「因为出家人不宜进入说法。」再加追问: “同是布教师,为何有如此差别待遇」时,得到的只是更加冷漠的表情……」(《往事百语㈥,弘法利生》第45页)
  不过,种种的阻难并没有让大师退却。他不但不为所惧,越挫越勇,而且还训练出许多优秀的青年男女共同肩负起弘法的重责大任。出家弟子像心定和尚、依航法师、永胜法师、慧定法师、慧法法师……等都是长时间投入监狱弘法的出家弟子。现任美国洛杉矶西来寺住持的慧济法师,曾於1997年应亚利桑那州联邦监狱机构的丹尼斯神父之邀,为监狱受刑人举行佛学座谈,首开华人佛教团体首次应邀至联邦监狱弘法的先例。在家弟子如林清志、杨梓滨、林秀美、洪进国、苏秀云、陈清秀、锺肇明、薄培琦、林缉熙、廖丽蕙、余素兰、梁秋华、尹若英、游次郎、罗敏文、尚贞姬、陈淑华、郭秀莲、余淑棻、曾瑞卿、黄婵、陈速义……等,也都是在大师“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的号召下,长期作监狱的「不请之友」。
  对於监狱布数,大师有相当独到的见解:
  我觉得监狱是一个“养成坏人」的学校,在监狱里凡事“不可!不可!」的压迫教育,如: “不可讲话!」“不可站起来!」“不可坐下!」“不可自行活动!」“不可有钱!」“不可会客!」……太多太多的“不可!」容易造成犯人愤世嫉俗的反叛性格,而学到更多犯罪技能,在狱中改过向善的人固然很多,但变本加厉的也为数不少。由此可见监狱的教育十分重要。 (《星云日记10·1991年3月24日》,第87页)
  自古以来,监狱中所实施的是一种“犯罪教育」 :凡事都是以“不可XX”“不可XX”来制约人,在消极的禁止下,身心不得舒展,反抗的心理更加强烈,因而私下互相切磋,学会更多犯罪技巧。出狱以後,既无一技之长,加上形象不良,谋生益难,在愤世嫉俗、自暴自弃的心态下,变本加厉,做案手法比之过去甚至更为高明狠毒,社会问题便如滚雪球般,有增无减。(《星云日记14.1991年12月8日》,第148页)
  他甚至提倡在监狱里设置“爱心学校」
  唯有宗教,直接从“心」下手,才能使人类从心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近几年来,虽然宗教团体在监狱布教风气日盛,但是不能一贯,故只能收一时之效·广教育」应该是长期不断的激励提醒,方能竟治本之功。这就好比撒一小撮糖在水中,并不能尝出其甜味,若能加入大量糖分,便能感受其甘美:宗教教育亦然,唯有不间断地施予关怀教化,暴戾的心灵才能在甜蜜地润泽下,转为柔和安详、积极向上。我所提倡的’爱心学校」,旨在藉著宗教的慈悲忏悔教育,启发人性的光明面,并且辅之以技艺训
  练,使其在出狱後,能适应社会而生存,进而形成社会安定进步的原动力o(《星云日记14.1991年12月8日》,第148-149页)
  基於这样的理念,佛光人将兼具人性化与实践性的爱心教育带进监狱,50年来不仅因成效卓著而获奖无数,更”下许多监狱布教的先例,举其荦荦大者如1993年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举办世界佛学会考,获得台、港法务单位的热烈响应,在宜兰、台南、高雄、屏东、绿岛、武陵、泰源、台东及香港多所监狱特辟考场,计有6,000余名的受刑人报名考试,光是宜兰监狱就有千余受刑人报名,其中,屏东监狱考生因成绩优良,时任法务部部长的马英九先生还特令提前4个月假释出狱·翌年,法务部委托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主办,佛光山丛林学院、北海道场承办「台北监狱短期出家修道会,,在桃园县龟山乡的宏德新村举行6天,原本有500多名受刑人报名参加,但限於场地及人力,只受理1 55名,以中青年人居多。消息传出之後,大家都觉得这是政府的德政,英国电台还派员前来采访,对於台湾民主自由的风气与宗教软化的辉煌成果留下深刻印象。星云大师曾为此勉励徒众: “昔时的佛教只知忙寺院、菩萨的事(如法会,佛菩萨生日),而不知道要忙众生的事,活动范围也只限於大雄宝殿内,把教化众生的工作交给佛祖。因此长久以来,寺院一点教化的责任都担当不起来,一个不发心、不发愿、不实际从事佛菩萨工作的人,如何行菩萨道?当(《星云日记32,1994年12月31日》,第255页)1995年,台湾首座公立「台南监狱明德戒治分监」启用,指派佛光山法师进驻辅导,不仅成为首座佛教教育戒毒班,也是宗教进驻监狱之先例。成立至今1 3年,因辅导效果良好,再犯率极低,深受法务部的肯定。1997年,佛学会考扩大及於全球五大洲,台湾各地监狱被列为特殊考区,有近万名监狱收容人参加。
  凡走过的路,必定留下脚印! 2006年,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先生(现任中华民国总统)在“市长与民有约」的活动中提及往事时,曾公开表示他在法务部时看到佛光山在监狱弘法布教的情形,令受刑人十分感动:而为受刑人所举办的三皈五戒,事後追踪的结果,也发现他们出狱之後的表现都很良好。
  监狱教化的行者:无怨无悔,全家动员
  所谓“以小见大,观微知著” ,从林清志老师身上就可以窥见星云大师50余年从事监狱教化的用心与成果。
  老成负责的林老师是大师在宜兰弘法时期雷音寺青年佛学班的班长。1959年,星云大师亲自将他带到宜兰监狱,把宜兰监狱的教化工作交付给他。那年,他才20岁。林老师谨遵师命,从此将监狱布教看成像生命一样重要,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未曾间断,成为受刑人心目中的活菩萨。2003年国立宜兰大学首开先河,正式将「人间佛教」列入学科时,行佛事迹有口皆碑的林老师成为该学科教授的不二人选。
  14年前,他的夫人林秀美老师也跟随他到宜兰监狱开导女性受刑人,由於她擅於心理辅导,表现杰出,而被宜兰少观所聘为数诲师。有戚於监狱软化的迫切性,林秀美老师又再邀请黄艳云师姐加入,两人因慈悲耐烦而在监所博得「佛光慈爱母亲」、“佛光慈祥奶奶」之美誉。2006年林秀美老师与另一位从事监狱布教的佛光人杨梓滨居士同获宜兰县第二届爱心志工“金愿奖”。
  「到监狱软化,到达时没有人掌声欢迎,离开时也避免说再见。这样的冷清寂寞的工作能持之以恒,并且不曾收过钟点费,若不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谁能如此坚持!?」这段话道出了监狱布教师的心声,说他们是监狱布教师,不如称他们是「监狱菩萨」还来得更为妥当!
  这么多年来以佛法来化导监所受刑人,成效究竟如何?
  林老师表示: “宜兰戒治所出监後再回来者占94%,唯有佛学戒毒志工班戒毒成功者达95%以上。”接著话锋一转,说道: 「可惜因法务部长换人,经过3年举办过5期成绩斐然的戒毒志工班竟无疾而终……」
  从林老师的曦嘘感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将毕生投入监狱的慈心长者,多么心疼那些误入歧途的人因此而少了一条洗心革面的管道!
  问两位“林”老师究竟是用了什么法宝把监狱里的受刑人弄得服服贴贴的?“光是大师编的教材像《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星云大师讲演集》、《迷悟之间》就很丰富了!曾经有监所的工作人员及收容人也好奇地问我们: 「几十年来,你们在监所讲过这么长时间的佛学,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资料都讲不完?」我们总是笑著回答说: 「因为我们有一位很有佛法的老师!剀谈到他们的老师(星云大师),他们又再展颜欢笑。
  在耳濡目染下,他们的儿子林仁昱教授在中兴大学授课余暇,以协助父母整理监狱布教教材及制作Power Point为乐。从他简短的叙述中,不仅看出他对於双亲的监狱布教使命随著年事的增长而有不同的感受:更可以一窥监狱布教工作之艰钜及佛教信仰在监狱布教中所发挥的巨大力量:
  从小,我就知道爸爸每周都会到监狱布教,觉得很奇怪,爸爸为
  什么敢去那个地方?渐渐长大以後我想: 「是什么力量让爸爸敢
  去那里?而且一去就是五十年,无论风雨,都不间断。」现在,
  我明了那是信仰的力量,也是追随星云大师学佛的不退信念。
  然而,监狱毕竟是个现实社会的缩影,有人真心忏悔,有人自闭
  瑟缩,有人眼露凶光,有人狡辩不服,从事监狱布教工作除了要
  有热忱,对众生尊重的态度,更要有沉著的情绪与智慧。爸爸
  说:“自己感觉能力不足的时候,就祈求佛菩萨护法庇佑,又从
  大师的教育中寻得启示,总能度过难关。」十四年前,妈妈也加
  入监狱布教工作,从女监到少年观护所,常以个案心理辅导的方
  式,让通常在社会属於弱势的女性与少年受刑人,转化心中的症
  结,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重新做人。(《人间福报·觉世》,2008
  年2月22日)
  和林教授类似,对於父亲全心投入弘法事业在开始时抱持怀疑态度,乃至一度不甚谅解的颜宝美小姐,则是在好友杨丽华老师的邀约下,加入佛光山慈悲社会福祉基金会教化组行列。她在全程参与巡回监狱的「人间音缘歌唱比赛」之後,更加肯定监狱软化的意义。她说: 「我要在此告慰在极乐净土的父亲(颜水柱先生): 「佛门,我踏进来了!」我要抱持著佛光人的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跟随法师的脚步一同前往监狱布教。」
  在二林镇经营药局的洪进国、苏秀云伉俪也是以守护受刑人著称的菩提眷属,两人1 5年来在彰化监狱、田中少年辅育院,云林看守所、云林监狱、国军教育辅导中心等地担任教诲师,每个月在监所的课程就有20次左右。夫妻俩经常把店门一关,就前往监狱。虽然每天开店的收入还不到一千元,但他们却越做越带劲,甚至将女儿送到佛光山读书,并欢喜地应允她披剃出家,因为他们深入监狱软化,体会到出家普度众生是净化社会最究竟的方式。他们说: “我们会一直努力,做到不能做为止。”
  一听到“监狱」这个词,难免会联想到手镖脚铐、目露凶光的人,问他们何以能无怨无悔,长期出入监狱弘法度众而无所畏惧?洪老师说:“在一般人眼中,监狱是特殊场所,为确保安全,免惹诸多麻烦,心生恐惧,又遭家人反对,的确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身为佛光人,绝不苟同这样的想法,因此我们愿为「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尤其大师佛心愿海,数十年来,为法忘躯,披星戴月,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更呕心沥血”立「国际佛光会」 ,广度含灵,教化众生,我们应该以成果来感恩大师的慈悲和愿力。」
  监狱教化的内容:多元丰富+巧思活用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监狱布敦只有坐在教室上课与教唱佛曲而已,上课只是监狱布敦的一部分,而将传唱“人间音缘」作为监狱弘化的方便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的。
  以提倡“人间佛教」为宗旨的佛光山,在监狱教化方面也和其他社会软化一样,以解行并重、福慧双修为重点,因此即使是解门的佛学课程与佛学讲座也不主张填鸭式的名相解释,而重视观机逗教及生活上的运用:而在世间学方面,则开设舞蹈、绘画、音乐、电脑、书法……等课程,并举办医学讲座、法律讲座。
  明德戒治分监佛学班蔡同学写了一篇长文,感谢丰富多元的课程对他所产生的影响: “……因缘际会地来到「明德戒治分监」 ;也许是福报因缘的关系吧,让我有幸编入佛教班,在这些日子里,经由安排的软化精锐课程,我们拥有佛光山的法师和所属慈悲基金会的义工辅导老师菩萨心的付出大爱,让我的人生观顿时完全改变,尤其在老师们的牵引解释佛经典故,诲人不倦教导梵暝,以及个别心理辅导平抚心灵,让心中得到平静充实,举止间也更为踏实, 「人性工程师」的成就於此显现无遗。……佛教班课程琳琅满目,其内容是汇集了本监以及佛光山无数的心血,是凝聚了各方面之人力、物力、财力,其意义尤其深远。”接著他以懊悔交加的语调形容自己在法水的洗礼下内心的改变: 「在这里从无心礼佛,到心无旁骛听经典的历程,进而由内心底处发出忏悔:忏悔过去无知的一切,忏悔中的醒悟,割心剖腹的泣悔:错!错!错!血泪交进,只凝聚成一个刻骨铭心的「错」 !………现在我以追悔思过之心,来彻底了解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也愿能用此激发一颗持戒之心,迎接生命所给予的每一天。”
  程同学则说: “从十几岁进出监所至今十多年,以往心中只想著赶快出狱,直到来到明德戒治分监佛教班,有幸蒙驻监慧定法师和许多像菩萨一样的义工老师耐心教诲,让自己重新思考人生。」
  彰化监狱的管同学也在佛学社结业典礼中致辞说: “自从学佛後,了解过去种种错误,愿从现在起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说到激动处甚至声泪俱下,让在场的老师及学员们无不动容。
  观机逗教,悲智双运
  监狱教化的佛学课程与一般的佛学课程究竟有何不同?锺肇明老师以其1 5年来监狱教化的丰富经验,告诉我们: “在监狱的佛法教育,当然与一般「佛学院」式的正规次第教法不同,因为其教学的对象,千奇百怪,三教九流,程度也参差不齐,心理上更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式要更活泼化、更简单化、更多元化、更基础化,但是绝不能脱离佛教的基本精神——「慈悲心」。」
  从事监狱布教同样经历了1 5个春秋的薄培琦老师则说: “监狱布教上课,我喜欢和同学分享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等,透过了解人生流转的真相,找到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的方向可以由自己选择,过去的事实就坦然接受,未来的发展更要努力承担。如果和同学个别谈话,我请同学分享生命中曾走过的经验,以开心和痛苦的事件绘出自己的生命线,从中找出每个人可以接受的著力点,为自己往後的生命彩绘希望。”
  在监狱教授佛学课程也有1 5载的林缉熙老师十分关心受刑人日常生活的情绪起伏,因为从这些地方正可以检视佛法落实的程度,所以他总是耐烦倾听他们的抱怨,不露痕迹地给予开导,藉此消除对立,纡缓压力,增加信心及团体的和谐。他说: “监狱布教其实也是在考验自己的智慧。”
  曾荣获89年好人好事代表的洪进国老师,不愧教学多年,一语道破了佛教教育与其他宗教教育在根本上的不同: “现在进入监狱辅导的宗教很多,目标理念虽然相同,但他们都以宗教信仰为主题。他们认为,只要洗礼或点窍,立刻万恶罪消,得救成神作仙,永远长生,实是谈玄说空之论。佛法与众不同,他是教育性,科学性和智慧性的软化方法。依教理修行,可以彻底净化心灵,断除恶习,息灭贪瞠痴,提升人格,增长智慧,明辨是非、善恶、邪正。……」
  文字般若,照亮生命
  「行佛」的教育以“自觉」为前提,鼓励大众阅读能产生莫大的潜移默化效果,也是佛光山“自觉教育」重要的一环。有监於此,不仅佛光山与佛光会不定期赠送励志书籍及《人间福报》到监狱,星云大师”办的「人间佛教读书会」、广人间福报社」也经常与狱方合办读书会,结果发现,同学们在阅读中增广了见闻,在讨论中促进了内省观照与彼此提携。
  美国加州一位服刑人在阅读星云大师的《禅的真谛》之後心开意解,立即写了一封信请狱方寄交西来寺,上面说: “以前的我脾气暴躁,凡事不顺心就动怒、不安。自从看了星云大师的书後,我开始反观自我情绪的变化。目前,我虽然无法在经济上赞助出版,但是,如果你们需要美术”作或美工设计,我非常愿意效力。」
  澳洲Ipswich Borallon监狱受刑人BrettHelly则因为阅读星云大师的Howto Practice Humanistic Buddhism而获得人生的启示,他在信中除了感谢位於布里斯本的中天寺赠书给该监狱图书馆,也希望寺方能继续赠送教人如何“佛法生活化」的书籍给监狱。
  一位以“1 81 8号”作为署名的受刑人则以感性的文辞写下他阅读《人间福报》的心得: “当生命陷落时,如何运用智慧,平安走过崎岖陡峭的道路呢?阅读《人间福报》能教导我们学习佛陀开悟的真理,如实观照世间的苦乐,以及人生的悲喜,整理困惑的脑袋,舍弃错误的想法,远离忧郁的心情,抛开窒人的苦闷,得以从心看世界,重新过生活。……从优质的报纸看世界,你会看到太阳与芳草,看到真善美,看到爱,看见你自己!……当以佛心来净化内心,意念清净时,口业和身业才能确切持戒,那么,守分服刑的平和沉淀,也就尽在其中了。」
  程同学也若有所悟地说: “在阅读了星云大师的《心甘情愿》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人生?那就是时时给人欢喜,给人方便,而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争执、冲突?那皆是人之贪、瞠、痴所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瞠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是的,我该好好的忏悔了,以前所有种种的恶业,今日的因果报应,我将能坦承面对。」他以“读「佛」干遍不厌倦」作为监狱学佛的总结。
  不仅是一本书、一份报纸,即使是一篇文章、一句良言也能启发净念,一位陈同学将他的阅读心得笔之於文: “在《星云法语》中读到一则学习出家人以随缘为家,带给我世界更宽广和自在的启发。 「一鉢千家饭,孤僧万里游:为了生死事,乞化度春秋。」无家处处家,真乃逍遥洒脱之情怀,亦是人间至高境界。」
  原本没有阅读嗜好的人,却由於人生路上的一个绊倒,在高墙里的书香世界启动了生命的对话:铁窗里近似底片般黑白无趣的生活,也因为法水的滋润,处处充满了兴味。翻阅这些受刑人的作品,望向落地窗外雨後的庭园,深深感到人生的「得」与“失」 ,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道断!
  诵经礼佛,发挥潜能
  般若文字固然具有净化人心的效果,信仰在开发智慧的潜能上所发挥的力量,更值得我们重视。
  一位年纪才十来岁的涂同学说:“坦白说,刚开始每天早上的念经,真的让我觉得无聊也无趣,但经过一段时间後发觉到,每每念经,及抄经时,心灵上显得格外宁静。人生的际遇,实在是非常的奥妙,想不到在我人生道路的断崖处,让我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我将不会让在这里的时光交出白卷,只因佛法能让我心境澄明,对於人、事、物,均有不同的体验及人生观。今日虽然身系囹圄,失去许多为所欲为的自由,也失去许多浮滥虚华的欢笑,但是,这仅是呈现外表的一部分,而内心深处正因为平日念佛、抄经,无形中产生了许多潜移默化的效果。」
  另一位因吸毒而进入佛教戒治班的刘同学,则将受刑人诵经礼佛的心路历程作了一番生动的描绘: “佛光山的师父及居士老师们都说: 「恭敬的礼拜佛像及称念佛号,可以开发智慧。」刚开始大家听了当然都不相信,但是事实胜於雄辩,很多不识字的同学,不但会背心经,而且还会默写,甚至连大悲咒都会默写,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不过,更令他觉得神奇的是自己因此而蠲除习染,成为戒毒成功的见证人,他自述: “在诵经的日子中,更体会出「净土即我心,我心即净土」这句话的道理。其实外面的世界根本无法改变我们的心,而是我们的心在改变我们自己,若能看好自己的心,那么就没有什么可影响我们了。由此可知,毒瘾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心在作怪,只要看好自己的心,时时刻刻把它观照好,如此毒瘾就无法在我们心中生存了。藉由背诵经文的过程,毒瘾在我心中已不药而愈,感谢长官及佛光山的众师父,还有居士老师们的苦心,让我找回迷失的自己。」
  入监的前三、四年从未接触过佛教事物的林同学,直到栘至台中监狱之後才开始参加佛教早晚共修。起初他也和刘同学一样半信半疑,只觉得「好像是小学生每天的功课一样” ,直到有一天得知最疼爱他的爷爷往生,在持诵《大悲咒》进行回向时才整个政观: 「在我开始虔诚的念佛经之後,原本不稳定的情绪好像受到安抚,使我不再伤心,并且让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觉得或许爷爷的过世对他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反而是一种解脱。」接著他又参加了“人间音缘歌唱比赛」 ,在练习参赛曲(路要自己走)时,从歌词中得到许多领悟,每当吟唱著「纵然路崎岖,我也要跨过:走出阴暗,才能看见天空多灿烂」时,他彷佛也见到了金色的阳光洒满一方斗室。
  诵经与唱歌,好像是不相千的事,但在佛法看来,都是度众的方便。於是,门门互通,法法相连,一旦进入了其中一个法门,往往另一扇法门也随之撒开,毒品、恶习、暴戾之气也就自然而然地云消雾散了。
  静坐抄经,增长智慧
  明白这番道理,就不会奇怪为何佛光山要为受刑人安排多元的「课程」!内容,也不会讶异为何一些原本充满暴戾之气的受刑人竟然能够静下心来, “眼观鼻,鼻观心” ,以打坐摄心,终至改头换面,痛改前非。
  一位张同学出狱之後回到老家务农,还依然保持在监狱里培养的良好作息,每天清晨必定打坐、诵经之後才到果园工作。眼见乡人从异样、排斥的眼神到逐渐的接纳、鼓励,他明白深植心中的菩捉种子已然开花结果。他表示,自己要更加努力,才不辜负狱中良师义工的种种苦心。
  王同学则坦承: “刚开始打坐时,两个腿子很痛,一颗心也不听使唤,经常坐得很烦恼,庆幸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得以坚持。」现在的他如果一天没打坐就不舒服,因为他深深感受到打坐让他的心变得柔软了。
  的确,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打坐调心的方式,不过在佛教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法门,像“抄经」结合了禅修与阅读的优点,自古以来就深受佛教徒所喜爱。曾听过现任佛光山宗委会主席心培和尚开示抄经的四种利益——修身养性、深入经藏、长养慈悲、自利利人,令我印象深刻。或许正因为抄经有这么多的好处,佛光山慈悲社会福利基金会自2006年开始,每年恭录不同主题的法语辑成抄经本,於每年4月及10月分别赠送万余册抄经本给各个监狱。无论是2006年的《心经》抄经本、2007年的《佛光菜根谭》抄经本、2008年的《星云法语》抄经本,据悉,长期从事监狱教诲工作的佘素兰老师也常助印抄经本给监狱同学,受惠的同学出狱之後,也会寄钱给佘老师,请她代为助印。
  光是从受刑人吐露的心声,就可以想见这些抄经本受欢迎的程度:
  ——“在佛前,妈妈合十的手掌产生一股肃穆的力量,而,对我而言,狱中抄写经文正是自暗中传来的一丝光线。身在大牢,牵挂多,罣碍更多:怨恨、懊悔、悲哀、忧虑、嫉妒等等犹如迷雾禁锢,使人空虚孤独,直到亲近经典,我才逐渐体悟,身体失去自由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的心。在寻求重生解脱桎梏中,如何在外驰的心念中回光来返观自照,抄写经文之修持是有力的助行之道。”
  ——“怀著喜悦与感恩的心书写经文,在书写的过程中,一篇又一篇的人生箴言像盐,激发著我的生命力:认真专注地书写,像在修学禅定一一一心不乱,浑然忘却了时空的存在……」
  ——“当忧惧烦恼魔军再次以纷至沓来战术向我进攻时,我不再赤手空拳、束手无策的任由宰割,我会立刻端身正坐开始抄经,心力全然投注其中。抄经是舒展焦虑的正念急救箱,更是对烦恼魔军还以颜色,夺回情绪自主权的坚甲利兵!」
  优美动人的文笔下,字字句句描摹出受刑人濡墨抄经的风姿与戚惭交加的心情,任谁看了,心里都会产生悸动。
  尽管各种不同的法门都是照亮受刑人生命的明灯,但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莫过於有人乐意挺身而出,发心作那不计辛劳的「点灯人」。
  皈依三宝,启发佛性
  灯,俯拾皆是:有的人拣择尚有微光之处,有的人却是发现哪里有苦难,哪里最污秽,便义无反顾地执灯前往,如同《大般涅槃经》(北本)所说: “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於诸众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则偏重。」监狱布教师照顾身心煎熬之人,他们代佛宣法,一言一行宛若菩萨的化身,现任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总会长的心定和尚就是典范之一。
  他虽然长年累月在海内外各地奔走弘法,但独对受刑人受持三皈五戒特别重视,曾表示只要受刑人有需要,他都愿意前往主持。问他为什么如此重视监狱受刑人的三皈五戒,他说:
  一般参与寺院皈依法会的人,大多已听闻佛法,工作生活也大多
  正常,而看守所、监狱里的受刑人,因为行为、环境、心理……
  等等因素,情绪起伏比较大,求受皈依的心境不同,为他们皈依
  三宝,是希望信仰能在他们心中产生一股依靠、安定的力量。
  当情绪不稳定时,当烦忧苦闷滋生时,当负面的想法探头探脑跑
  出来的时候,此时「我已经皈依三宝,是一名佛弟子,我要改变
  自己,改变行为,努力向善……」的念头可能会萌生作用,对自
  己产生期许与督促的力量,让即将再度跨向深渊的一只脚,空出
  转圜、收回的余地。
  因此,监狱受刑人皈依三宝有著极大的意义,皈依之後,内心产
  生信仰,透过静坐、看佛书、抄经、念佛、礼拜,生起约束自
  己、尊重自己的心念。当刑期服满回归家庭、社会时,那改过迁
  善、重新做人的品格,较容易被接纳、尊重。当整体共生的环境
  中少了一个做坏事的人时,家庭及社会就多了一分安定。
  佛性与杂染,如水与油不相混;善行与佛性,犹如水与牛奶相融
  和。本具佛性使得任何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因此,为受刑人皈
  依,等於引导他们开挖一条浅浅清渠,先有一股水把头面洗净,
  再进一步发掘心中源源不竭、本自清净的流泉……
  因缘法中,因缘不可思议。皈依後,依佛法的教导做人做事,内
  心意念与所做所行是正向的、良善的,时日一久,周遭所相应的
  人、事自然而然都成为善好因缘,这就是所谓的“善缘好运,。
  传授三皈依典礼之後通常紧跟著传授五戒的仪式,二者齐受之人名为优婆塞、优婆夷。星云大师非常强调五戒的重要性,他认为:
  我们看那些在牢狱中受刑的人,都是因犯了五戒,才失去自由
  的。今日社会不安定,解决之方,莫过於受持五戒,能不杀生而
  放生、不偷盗而布施、不邪淫而有礼、不乱说而诚实、不饮酒而
  智慧开明!个人如此,家庭如此,则社会国家那有不健全之理?
  (《星云日记4.1990年4月2日》,第106页)
  三皈五戒是做人根本,“持戒」就是倡导“自由」,失去自由者,
  大多是犯法者。五戒就是倡导自由平等的意思,因不犯戒,自然
  就自由了。
  一个人受五戒,一个人不犯法:一家人受五戒,一家人不犯法;
  一国人民受五戒,全国人民不犯法:鼓励夫妇受五戒,就不必担
  心彼此举止是否犯戒不守规矩o(《星云日记42.1996年8月18日》,
  第186页)
  有监於三皈五戒的意义非凡,佛光山慈悲社会福利基金会自2006年开始便在全台湾各个监狱推动甘露灌顶三皈五戒法会,至今皈依的受刑人数已达五千。传授三皈五戒之前,佛光山的王法和尚通常先讲解三皈五戒之意义,并在仪式中开示基本的佛法,让大家了解怎样做一个佛教徒。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觉得十分受用。
  杨同学说: “经过这次三皈五戒後,要做任何事,说任何话之前,心底都会警惕自己三思後行,而不是做了之後才来後悔。”
  一位苏同学将受持三皈五戒的日子形容为他的“第二个生日」 ,并说: “三皈五戒法会的过程让我非常感动,当心定和尚问起是否能依教奉行五戒时,我每次的回答都是发自内心,而且是信心十足大声说出: 「能奉行。」……三皈五戒法会圆满完成,我知道有许多人也与我一样,明白日後该持戒精进,要确实遵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佛弟子。」
  张同学则表示: “三皈五戒法会过程中无论是唱诵经典或是定和尚开示,内心总会涌起一阵阵的法喜和感动,心中充满欢喜和清净,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事,那种感觉很微妙,宛如在对我诉说,只要从心彻底改变做起,就一定会有收获。」
  程同学说: “所谓「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 ,从消极的人生转变成人生到处都是希望,也都是学佛所赐。今天既已皈依受五戒,正式成为一位心胸坦荡荡的佛弟子,行事上的规范,定有其中的标准戒体……感谢很多人,每一位都是我的贵人,让我从迷失中,找到属於自己真正的归宿。」
  但见三皈五戒的法会进行时,受刑人一个个眼眶泛红,虔诚忏悔,那捧著经本布满刺青的双手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著。我深信,这一刻种植在他们心中的菩提种子必定都会茁壮成长!
  歌舞戏剧,助发道心
  佛光山宗风活泼,从他们与狱方因应节庆而合办的端午节包粽子比赛,中秋联欢、庆元宵猜灯谜、岁末联欢等等活动内容,在在可以看出星云大师人性化、生活化的“人间佛教”风范。此外,无论是佛诞节所举办的浴佛法会,或是每季一次的报恩庆生法会等等,主其事的佛光人也都将仪式赋予现代的意义,既没有僵硬的教条,也不标榜玄奇灵异,只有如沭春风般亲切感人的气氛,让人自然而然生起向善慕道之心。
  其他像徵文比赛、歌唱比赛、戏剧比赛等等也都以寓教於乐为主旨,不仅杜绝了激烈竞争的意味,拉近了狱友之间及狱方与受刑人之间的情谊,最重要的是,对於受刑人力争上游的决心产生很大的鼓舞作用,因此在监狱中引起热烈回响。
  从去年开始巡回各地监狱的“人间音缘歌唱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许多受刑人因为被星云大师所写的歌词所感动而踊跃报名。从台中监狱一位邱同学的详细描述,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受刑人参赛过程之兴奋与收获: “在某次的机缘中,有幸参加佛光山慈悲社会福利基金会在台中监狱所举办的人间音缘歌唱比赛,我们以团体组队的方式参赛。因为是一个乐团,我们更加用心,在伴奏的部分,我们有萨克斯风、电子琴、西洋长笛,配上国乐中高亢的梆笛:以音色低沈内敛、圆润浑厚的低音大笛来做前奏与间奏;在歌手演唱的时候再配上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巴乌,让整个乐曲更加地和谐;在富满意境的歌词中,加上简单的音符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唯有发自内心感动自己,才有可能真正感动别人!……虽人生的无常、人情的困顿与人世间的遭遇总不免有些无奈,在深具自我省思的哲学意涵的佛曲中,体会到了来自天地、来自生命、来自生活的感动……」
  另一位卢同学则说: “面对台下专注的听众,从眼神中,我看到他们对这首歌的认同与感动,刹那间我也溶入歌曲的情境,在歌声与心灵的接触间,得到了无限的感动,很感谢监方举办这次的活动,对我而言,寓意深远。生命中追求的是一份「真」 ,因为「真」才能令心灵升华。许多人在旅途中迷失方向,就是因为丧失了这份真诚。……我会时时警惕自己,时时保持这份感动,而且深信,未来是一片光明。”
  虽然没有亲自目睹每一场比赛,但随著他们的笔触,心湖却一遍又一遍地翻腾著。大师常说: “感动是最美的世界。”凝视著一篇又一篇的戚言,字里行间深刻的省思彷佛在提示我们这些「自由人”要珍惜当下,好好做人:
  ——“(心中的阳光)是我此次参赛的曲目,在反覆的练习中,我不禁自省,我的阳光在哪里?久处社会阴暗的角落,日夜颠倒的生活,使我早已忘记,那温暖和煦的阳光,照拂在身上时的快意:那乍见日出时,瞬问感动的记忆,就在此时,浮略心头。我终於知道,我的心,不光只是一片的灰暗,一味的忧伤与悔恨。诚如歌中所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太阳,只是过去的我,常把空灵的心蒙上一片愁云惨雾,蒙蔽了耀眼的光芒,所以,我的人是苦闷的,我的心是晦暗的。现在的我,已经知道,光明与灰暗,快乐与悲伤,其实很简单,其实早就操之在我,藉著学习唱颂,细细体会歌中意境的同时,我知道,我懂了。」
  ——“在比赛前一次一次的练习中,我不禁自我反省,为何过去一直封闭自己?把自己反锁在阴暗的角落,而使虚无迷幻的生活伴随著我?如果当初勇敢的去面对所有的外来压力,秉持著乐观喜悦的态度去应付一天的排战,相信自己绝不会落到今天如此下场。藉由此次参赛,自己从头到脚重新领悟出:凡事皆因心念不同而有不一样的改变。抱著乐观态度面对每一天,抗压性变高,所得到一切皆是快乐的;相反的,带著悲观应对,所得到的结果,可想而知全是灰暗而又悲伤的!所有的好与坏、快乐与悲伤,全是你能选择的。人生的确就是如此,你的未来是要走光明好走的大道?还是要走在崎岖难行的小路?全是你能掌握的,就看你的一念之间。」
  ——“……—适时的醒悟,完完全全来自这首好歌——{世纪生春) ,它让我找回迷失的心性,也找回一颗赤子之心,不再流浪了,浮云游子也该落叶归根,失去的将以现在的感动化为力量,帮助我重拾年少的梦想和洁净的心灵。」
  ——“我曾经在人生的道路上,因毒瘾而迷失自己,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心中时常感到恐惧无助旁徨,因为找不到方向。……感谢佛光山慈悲社会福利基金会举办人间音缘比赛,让我能藉由歌唱中找到自己、肯定自己。真诚的希望人间音缘能一直延续下去,让每一个迷失自己的人,都能从中获益,改变生命。」
  一一“我心中非常感谢星云大师所写的词,因为我们生活当中的许多问题、疑惑,都在歌词当中,而且也提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藉由这次演唱佛歌让我理解一些道理,也让我确实感受到法师们所说的: 「佛法就在你心中!」心中有佛、有感恩,自然能唱出美丽的歌声。」
  各个监狱的首长也因为这项活动深具意义而赞叹不已,像高雄监狱副典狱长熊台武在参与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 “藉由佛光山慈悲基金会主办的「人间音缘」歌唱比赛,让同学都能惜福、感恩,懂得珍惜外界的爱心、关怀,现在更能藉由佛法宗教的音乐旋律,来传递佛法、养成慈悲心性,并进一步的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真谛,让整个环境充满一片祥和气氛,这是佛教的力量。」
  屏东监狱典狱长周境墙在观看比赛之後,也高兴地表示: “看到同学们的表现让我非常感动,不论是服装道具的准备、演唱歌曲的专注神情,在在呈现出内心的清净祥和。”
  嘉义监狱科长林丰材则说: “许多受刑人从演唱「人间音缘」的歌曲中,了解到佛法的真义与人生的道场,真心反省所犯的过错。星云大师所作的歌词,浅显易懂,很容易吸收,是很好的弘法方式,希望每年都举办。」
  人间佛教不舍弃任何一个法门,也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如《法华经》所说: 「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暝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当我们因音乐或其他各种因缘而发菩提心的当下,就已然超越善恶诸相而返璞归真了。接下来,如何保恁是最重要的问题。
  监狱教化的诀窍:长期持续,将心此心
  监狱教化是一种需要长期而且持续不断的工作,它关怀的范围不仅止於受刑人本身,有时甚至还涵盖了受刑人周遭的亲人:受刑人出狱也不代表教诲师的软化工作已经结束,而是另一阶段软化工作的开始。
  从事监狱辅导14年的佘素兰老师告诉我们:
  以诚信、慈悲关怀每位同学(受刑人) ,协助需要帮助的人,是
  佛光山慈悲社会福利基金会的精神。
  她举例说: “同学家庭有困难的,我们会先帮助他解决目前的困境,然後找管道替他申请补助:有时得知同学家人住院,我们也会去关怀;同学家有丧事,我们会请法师带领义工前往助念慰问。」又说: “我们每年有两次远途到同学家访谈,远从新竹、台中、彰化、云林、新营、台南到高雄二天沿途访谈的行程,路途近则当天往返,在访谈中有很多家长都感动落泪,有的说: 「孩子这次回来,改变很多,让我又捡回一个孩子。」有的说: 「看到孩子彻底改过,认真工作,比中第一特奖还高兴。剀她觉得,看到同学出狱後洗心革面,重头做人,是最快乐的事情。
  另外,从台南监狱戒治分监教诲师梁秋华的叙述中,可以理解追踪辅导的历程与心情,让我们在感动之余更加深了对他们的敬意: “我们不只从事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的工作,也要拨出一些时间去探望已离开戒治的同学。拨出来的时间对我们而言是很珍贵的,因为每一个老师都各有其他的职责,而联络到的同学往往也是需要请假配合我们的探望,他们又在台湾的各个角落,说真的,我们就算是事先安排好的路程,往往也会有误差的时候,所以每次出门只要有法师陪著我们,我们就像得到定心丸,安心多了。再则佘老师总会带领我们一路上唱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希望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一路顺利。每次和同学见面时,看到他们自己有工作,生活安定,总是让我们高兴的跳跃,他们的家人总是再三地感谢,母亲带著欣慰的泪水看著他的孩子。有些同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家庭背景,景气又如此低迷,母亲忧愁的脸孔充满了求助的眼神。当我们离开时,总会再三鼓励失意的同学要振作,去学第二专长,才能增加寻找工作的机会,然而牵挂的心总跟著我们。……在追踪辅导的日子里,母亲的泪水总是推动著我们这一群傻呼呼的辅导员,能挽回一个孩子,对我们的鼓励是很大的。刽
  将监狱布教视为终身志业的洪进国与苏秀云伉俪,则经常鼓励狱中学佛的受刑人: “真正学佛是「有始无终」 ,在任何情境下,都要持续学习,找回自己,净化心灵,以迈向光明前途。」他们将受刑人当成是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将心比心,同喜同悲,进发出许多感人的火花。其中一名廖姓受刑人因自焚并波及两名子女而娜铛入狱,服刑4年间都在学佛。初入狱时,他相当愤世嫉俗,总认为社会是非不明,经过不断开导,从禅诗三百首中,领悟到生命的重要。出狱之後,洪老师还协助他考取餐饮丙级证照。在获得社会重新认同後,他更加积极奋发,因而获得某公司负责人的赏识,一路升为该公司的副董事长。
  除了欣慰於受刑人的成长之外,不少敦诲师同时认为,从事监狱教化工作受益最多的还是自己。薄培琦老师作了一番感性的譬喻: “没有掌声,不是焦点,监狱布教的义工工作,依然值得我无怨无悔的走下去,为的就是和每一个生命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在这里虽然看似付出,却收获更多,我要说声感谢有你们,你们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小太阳,而义工老师们像是天空里的风,拨开层层乌云,太阳仍然可以照亮大地,祝福你们。」
  王国明老师也认为: “……「教学相长」 ,这一句话的真实性我慢慢体会到了。表面上好像是我在教导那些同学,其实,严格讲起来是同学们在成就我,没有他们,我不会去读星云大师更多的书;没有他们,我不晓得众生的心理是多么的错综复杂:没有他们,我不会更用心去看《人间福报》 ,去参加读书会,去找资料,找有内涵的影片,去了解一个人犯罪及吸毒的动机,去试著理解同学们的心情;而且与义工老师们的互动中,我发现了一尊尊慈悲与智慧的人间菩萨,他们是如此大公无私的付出,他们实践著大师的人间佛教理念,不断地奉献再奉献,付出再付出。,
  现年62岁,南非南华寺的监狱教诲师——瑞恰的故事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他在年轻时因喜欢酗酒,莽撞行事,犯下许多过错,50岁皈依佛门之後痛改前非。从4年前开始,他每周到7个监所以亲身的体验进行辅导,授以四圣谛、八正道的教法及慈悲、宽容的道理,不知转化了多少受刑人同皈三宝,改邪归正。他说: “每次听到受刑人恭敬虔诚地回答法师问「能否持戒」时的坚定音声——「Yes」 ,我都觉得那是最美好的天籁。」前年(2006年)12月当他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度耶诞节时,女儿竟一反平常,一见面就给他一个紧紧拥抱,并且说: “爸爸!您的气质完全改变了,变得仁慈、和蔼。」儿孙们也乐意亲近他,与过去的态度完全不同。这让他深深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从许许多多受刑人洗心革面的例子,可以得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诚非虚言。不管是误入歧途也好,受到冤屈也罢,每一个受刑人的背後其实都拥有许多温馨感人的故事。协助这些身心受”的人恢复健全,让各种社会问题减轻到最低的程度,乃至如依航法师荣获法务部颁发“优秀教诲志工奖」之致辞——“希望监狱的朋友们出狱之後,都能成为乐於帮助无助众生的一盏明灯” ,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善的循环力量,诚然是十分重要的。而从布教师们自利利他的体会中,我们更可以明白佛陀“自他不二」、「法界一体」的教法是下古不移之真理。
  监狱教化的目标:正本清源,同证菩提
  长时间面对负面情绪的人,想要维持平衡的心情并非易事,尤其随著时代的变迁,犯罪人口的年龄层逐年降低、犯罪的手法日益翻新、犯罪的心态渐趋复杂,从事监狱教化的布教师乃至义工除了要具备爱心与耐心之外,更需要彼此交流经验、学习各种辅导技巧。有监於此,作为他们坚强後盾的「佛光山慈悲社会福利基金会」 ,也经常为从事监狱教化的菩萨们举办研习会、工作坊,期使监狱教化此一区块能发挥净化人心的效果。
  今年年初在台中惠中寺所举办的「2008年第二期监狱教化布教师研习会」前夕,佛光山慈悲社会福利基金会董事长慈容法师与基金会工作人员作了一番原则性的指导,言简义赅地道出监狱教化的核心所在:
  监狱教化首重心灵层次的提升,前往监狱服务的义工本身要具有
  宗教情操,应熟读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著作,了解其内涵,
  身体力行,真正落实以佛法甘露润泽监狱角落里每一个痛苦、伤
  悲的生命,引导他们以佛法的修持面对身心与生活上的烦恼,转
  化心灵境界,才是真正究竟的助益,这种助益才是长远的,而非
  一时的。在监狱教诲师方面,她强调应该:
  让在家居士的才能与力量发挥出来,由佛光会檀讲师担任该会监
  狱布教师的弘法工作,结合运用整体人力资源。
  又说:
  做慈善工作钱够用就好,我们要把财物充分用到需要的地方。社
  会慈善不是只有金钱物资的救济,像孩子吵闹时只给糖吃是不行
  的,要循循善诱的开导,让孩子懂得礼貌尊重的道理。同样,社
  会慈善要有信仰与心灵的内涵,才能受用无穷。
  《金刚经》云: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深戚这不但是佛光山从事“监狱教化」的终极目标,也是佛光山乃至佛教从事“社会慈善事业”的终极目标。监狱软化无论在内容、方式,乃至观念、技巧等,在在都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来关切,一起来参与。从慈容法师的话,可以明白佛光山与佛光会提供宽阔的平台鼓励大家参与监狱教化,不仅是因为这项工作需要人数充裕的老师与义工,更是为了让佛光人能够从中学习,从中成长。
  《维摩诘经》说: “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当社会有了犯罪、吸毒等病症出现时,社会上每一个分子均应负起责任,因为它们也是我们内心不完美部分的投射。当我们转化有病的众生时,其实不是在治疗「别人」 ,而是在愈合“自己”内心有缺陷的那一部分。因此,从事监狱教化看似利他,其实是自利——亦即藉著为受刑人服务来回归本自具足的佛性,终至泯除自他物我之分别,了达万法一如的境界。
  由於主事者的恢宏气度,佛光山长达一甲子的监狱布教历史所蕴育的深厚内涵及所呈现的活泼风貌,已超越了一般的社会福利事业,它不仅教育大众以虔诚敬重的态度来面对一切生命,更以活泼而又不失庄严的方式体现大乘佛教悲智双运、同证菩提的宏伟精神。有志者,何兴乎来!?
  摘自《普门学报》45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