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忆灵岩寺辟支塔的维修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毕宝启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忆灵岩寺辟支塔的维修
  作者:毕宝启
  灵岩寺原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升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湖北江陵的玉泉寺、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合称“天下四大名刹”,灵岩寺被誉为四名利之首。位于济南市西南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内方山之阳,距济南30余公里。始建于东晋(317~420年)盛于唐宋(618~1279年)衰于明天启(1621~1627年)以后。寺内建筑依山布局,灵活变化。现存山门、大雄殿、千佛殿、御书阁和辟支塔等重要古代建筑。千佛殿内的宋代彩塑神态气质真切,享有“海内第一名塑”之称。院内历代碑碣耸立,特别是寺西百余米的历代禅师墓塔群,更是蜚声中外。辟支塔位于千佛殿的西山隅,据《灵岩志》载,建于大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2年)。依据1980年济南市文化局黄国康等同志调查和塔内结构特征推断,应始建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完成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前后历时63年建成,大体可信。
  塔平面八角形,基座为石雕须弥座形式,四周浮雕释家“阴曹地府”轮回故事,现埋地下,塔身青砖砌筑楼阁形式,第一层底边长4.35米,共9级通高54米。下3层设有平座、重檐,上6层单檐。每层东、西、南、北四向辟券门,一至四层为真门,五至九层楼梯出口处为真门,余均做假门。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向除第一层外,一至九层均作盲窗,格眼纹饰分直棂、簇四球纹、六角蜂房和几何纹数种。塔内结构一至四层塔心柱与塔外壁间设有四廓,砌有楼梯,沿楼梯可登至五层。五至九层塔外壁与塔心柱间均为砖砌实体,楼梯出口与塔外檐相通,沿檐下外壁可攀登王九层。九层以上塔顶部位砖砌八角蘑菇形刹座,中间高耸木质塔心柱,柱上套装生铁浇铸的仰覆莲盘、相轮,宝盖等组装的塔刹,刹中部宝盖东、西、南、北和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向悬伸8条连环铁索,分别固定在九层塔檐顶部8隅的铁铸力士雕像上。可参见黄国康、周福森《灵岩寺辟支塔》一文(载《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主编)。
  近千年来,由于自然外力和人为因素的破坏,除塔内外楼梯和各层塔檐平座均不同程度残损外,砖砌刹座酥裂,木、砖、铁、混制的塔刹残毁最为严重。木质塔心柱朽腐,铁质刹件歪闪,拽引铁索的罗汉力士拔起,整体向东南方向倾斜1.5米,岌岌可危,时有塌落险患。
  上述就灵岩寺的简史、现状和辟支塔的结构、塔刹危险情况作了一个梗概介绍。目的是想说明一下灵岩寺的历史文物价值极高,辟支塔为寺内最为重要的砖石古代建筑之一。它的安危不仅影响着整座寺院的全貌,而且辟支塔本身作为宋代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在全国为数颇多的同期塔中,其外观的挺拔秀丽、内部结构的精巧与生铁浇铸的塔刹装饰均是鲜见的宋塔孤例。对待这样一座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维修,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建国后曾多次酝酿,提出过不少方案。1970年以后山东省文化局文物主管部门决心列入近期全省古代建筑重点维修计划,于1972年拨款3万元。同年9月长清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历时近3个月,于12月10日竣工。维修工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勘察设计与脚手架的结扎。(二)铁制塔刹的拆卸与复原加固。(三)塔檐的排险加固和塔内楼梯的补砌。
  勘察设计与脚手架的结扎:1971年长清县文化局在1970年初步勘察并书面报告省文化局文物处的基础上,再行组织专人勘察后认定,木质塔心柱的朽腐导致铁质塔刹的倾斜,维修加固扶正塔刹应是维修工程的主体,结扎科学合理运用的脚手架是保证维修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而且也是控制经费多寡的决定性因素。当时据长清县一家建筑公司估算,结扎落地式脚手架需架杆约2000根,8号铁条近6吨,仅架子一项需要经费约计万元,全部工程需经费5.5万元。此数额约占全省每年全部古建维修专款的四分之一,实难筹措。后在长清县委领导下,选派一名县委成员亲自主持维修工作,召集“诸葛亮会议”,重点研究解决脚手架的结扎方式问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万德镇某村老架子工曲绍义与大家共同商定了攀登九层塔顶的方案:在九层塔檐之下,由塔窗(门)伸挑架杆作为承托,上竖木梯,木杆与梯子均用绳子与塔身扎结固定,再由二人保护,一人沿梯子翻越九层塔檐,爬抵八角形砖砌刹座。顿时全部勘察成员兴奋跳跃。原长清县文化馆长祝志成第一位攀至刹座顶端,为进一步分析塔刹残毁歪闪原因和如何加固整修铁质塔刹创造了宝贵的条件。铁质塔刹原由28节(件)生铁浇铸的分件鳞次套装在一柏木柱上组成。由于柏木柱的朽腐和塔体所在地北部高南部低的地势,是构成塔刹整体向东南方向倾斜歪闪的主要原因。翻修砖砌刹座、更换木质塔心柱、整理加固补配铁刹分件是维修工程的主体进一步得到确认。为维修工程服务的脚手架,也应设法结扎在塔顶。曲绍义师傅技高一筹,设计了从第七层起结扎的“悬空脚手架”,仅用架杆138根,8号铁丝不足50公斤。整座架子围绕着塔顶的上部三层,四面八方和塔体相联十分坚固。既便于施工,又便于物料的运送升降。“悬空脚手架”的结扎与应用,十分方便灵活,上罢工程结束拆除后可续接下层,直至底层全塔维修工程结束,群众称谓“长蛇倒扒皮”。“悬空脚手架”的设置与“长蛇倒扒皮”施工方法的运用,不仅节约了落地式脚手架高额经费,解决了维修古塔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的问题,而且使辟支塔整个维修工程井然有序,抢在隆冬之前如期竣工,工程质量也得到优质保证。
  铁质塔刹的拆卸与复原加固:拆卸塔刹全部铁件装饰是维修塔刹工程前的准备阶段。于1972年10月初进行。全刹高8.7米,铁件总重1236公斤。整个铁刹形状犹如一个中间粗两头细的枣核,底部砖砌八角形刹座上装饰仰覆莲花,柏木刹柱上套装28节(件)近百件相轮、宝盖、仰月、宝珠等饰件。自下而上除第二、四两节相轮严重锈蚀外,其余26节(件)经过除锈、防腐和树脂胶粘补加固复原处理外,均一一编号待重新安装备用。原有的柏木塔刹柱,底部朽腐成灰状,修复设计与施工方案考虑到今后的防腐和若干年后再修的方便,没有采用木柱或钢筋砼柱,而改成6×6厘米角铁电焊三角架形式,柱脚部位即八角形刹座内埋设“井”字形φ18圆钢网架,浇灌混凝土予以固定,刹座表面再按原有型制重新用青砖砌筑包镶。为了后世的再修方便,刹座内部各个看面使用不同标号、不同强度的混凝土配比处理,因其粘结强度不一,就犹如用砖石砌成的一样,如果那面发生残毁状况,依旧可以拆补。
  塔檐的排险加固和塔内楼梯的补砌:维修前的各层塔檐顶部均不同程度的生有杂草树株,九层塔顶的山荆树胸径达5厘米。各层砖雕华拱、檐椽与连檐等构件残损脱落不一,尤以九层顶部北、西北、西3面为甚。3尊拽引铁索力士像的铁桩高高拔起,塔担塌落残毁如同犬牙状态。塔内楼梯踏垛因游人践踏破坏,也多破烂残缺。施工中严格遵守国务院《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精神,残缺部位尽量采用和原有砖型、色一样的古代墓,城青砖挖补,因此维修后的颜色风貌同原塔外观风貌相同。个别部位的砖雕华拱构件由于受压,剪力荷载过大,在更换新件时,分别采用250#预制砼构件,内夹用3~4根φ8钢筋,并羼入青砖粉末,力求同原制原色的统一。对檐面影响较大的杂草树株根部,一律用盐水浇灌后用泥沙桨填塞封闭。
  辟支塔的维修工程得到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和工程技术界有关人士的好评。遗憾的是当时正常的业务工作尚未完全恢复纳入正轨,维修设计方案、工程预决算清单与施工管理记录等资料没能全部保存归档。参加维修工程的成员祝志成、苏明才、×××等和指导塔刹重点工程修复的曲阜县文管会葛春田及我本人,大都因年龄已高分别离退休或即将退休。随着日月的闪电流逝,大凡事过境迁。幸运的是1981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古塔考察团来我省考察九顶塔、四门塔和辟支塔等历次各塔保养维修工程。我在残缺不全的原有资料基础上撰写了一篇急就章式的《山东省古塔维修纪要》。现将其中辟支塔维修工程部分抽出校补推荐给《济南文史》。虽不像工程专辑那样图文并茂,但如能作为一篇忠于“三亲”的史料刊行间世,或许对后世有所裨益,我亦自感欣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