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与佛同行---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解读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与佛同行---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解读
  注:象个小学生一样的,在夜晚,把这样的课本拿起来,内心里没有任何的标签,生命落的都在实处。可以认识童稚的小孩,温柔眼硬的屠夫,看起来脑满肥肠,其实心机无数的商人,半生不熟自以为是的读书匠,葱手灵目的淑贵女子,有贩夫走卒可以同声息,和逍遥智者可以笑天涯。但在一段时间的静处里,白天溶解了,忘却了,夜晚,可以悄悄的,低眉皓首,与佛同行。
  以前读过佛教的一些书籍,都是方外人写的自见,或者研究者的云烟之语。最近买了几本活佛写的书,虽是方内人向方外人讲佛法的俗语,但里头的本真,其中的识见,都可做一种会心的如是观。其中一点点所思所想,不为俗念,只为本心,算是把自己放的宽和的一个方法。不想在去找什么有力的方法了,白天的忙碌已经够了,晚上,只要一点不做任何依附和凭持的平和,《心经》说,放下“执”念,你便开始到达了,这话我还不是很懂,慢慢来读,也许会逐渐懂得。
  我将要一句一句读过去的是[唐]玄奘大师从印度佛经里翻译过来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一个简本,总共263个字,很短,正好是我现在的心境和时间都允许采取的幅度。(真正全本的《心经》,有五百多字)
  (一)名词解释
  1。心路历程
  一旦有名词解释,就不是泛泛的阅读了,但何为深,何为浅,难道是为了记住一些句子?佛说,一切在心,这里说的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一颗“不执”之心,广阔的没有边界,就是能纳须弥山的那颗芥子心了。可见,记住,懂得,这些话里藏着的意思。获得“菩提心”的一个途径是“开悟”,达到“悟”,需要的就是“识”,“识”的途径有无数条,活在世上的大多数人,永远都只是处在“识”的层次,甚至在私念和欲的骚扰下,有一些人,还对“识”存着鄙视心,这些人,佛说,已经到人间道和畜生道轮回的边界上了。
  “识”和“悟”之间的桥梁是“真”和“修行”,“真”是指心态,而“修行”,每一天里,只要是活着,人人不都是在修行么?
  平常我们所说的“心路历程”,佛给我们说的很清晰,很深刻了,人活一生,有多少颗属于自己的心,需要去寻觅,需要去得到!生活里,凡走到“悟”这个层次里的人,不管悟的深浅怎样,他们都是能够让一切有点知识的“识者”和对知识鄙视的人,都敬重和感念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另一个世界里,把光和温暖带给了正在冰山上沼泽里正在爬行的寻找的人们。西方的智者们说---认识你自己,用佛的话说,就是开悟!穿透“开悟”这一层,佛的宗义,就要比西方哲学的天空更为广阔,因为这就到宗教,到信仰的范畴了。人生的境界,在读这些活佛的著作的时候,确实觉得分的很清明,我们在一个沙盘里开了多少仗,把血液,精液,汗液,粪便都洒在一个沙盘里,这样修行的世界,是多么艰苦的一个世界,佛说,这叫人的“自作孽”。佛说,世事无常,心存正觉,这就是“真”了,它让由“识”到“开悟”的路上,能有一些清凉,并尽量的减少修行者的苦处,用“本心”行走,总是不那么艰难的。然而,在生活里,保持“真”的一点醒悟,常被人认为是一件可笑的事,那些发笑的人,还不知道自己将遭淋的苦,这是让人觉得怜悯的事。
  手边的这本书里讲了个故事,说明人在真正“开悟”的一刹那是个什么感觉,应该和少男少女一见钟情的那种脑门眩晕的感觉差不多。
  藏传佛教的宗咯巴大师,在给弟子们讲经的时候,一个弟子在入定的情况下,悟到“空”的的真如的时候,吓的一把把身旁大师的袖子抓住了,大师满意的笑了一下,说:“你别处没有执着了,想把衣服抓住?”可见,真正“悟”到一切皆“空”是个多么可怕的事情,这个弟子对大师说,我在“悟”到一切虚无的一瞬间,觉得万念俱灰,想要立即死去,但之后,内心就一片光明了,因为凡事都可以放下,没有一事不是心存本心去做的。希望这样一惊一咤的好玩事情,自己这一辈子有幸也能碰上,即使碰不上,能够和有过这种惊诧经历的人,坐而论一点活着拿得起放得下的道理,看春天里的几朵飞花,接一两片冬天里飘雪,也就心满意足了。
  (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发音和浅意
  多识仁波切活佛属于藏传格鲁教派,对藏传佛教经典的研究,已经由“悟”的层次,快到入定的正觉(以后有机会见了活佛,都要低眉,躬身示敬,因为,读这样的书,知道一个活佛,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宏大神秘)。读他的文字,就象一个和善老人,在向你展示一幅超越生死的图画。
  “般若”两字的正确读音是:Braja(班甲),或者Brania(班呢阿);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发音,因为真言密咒的发音是很严格的,手上的资料和网上搜查,没找到差异形成的原因。“般若”两字最简单的解释是“智慧”,佛教里有专门的经典《般若经》,它里边要体现的内容也是一个小宇宙。
  “波罗密多”的正确读音是Ba(吧)Ra(日阿)Mu(木)Da(达),意思是“到达彼岸”。它自己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样一个词条里,正好也处在中间强梁的奇妙位子上。“波罗”包含了四种修行的法像,我会在下一节专门来认识它。
  “心”,梵文里读Shi da Ya(诗大哑)。这个心和我们常说的人心,并不完全一致,在经文里,它体现的是各种识见和开悟的“精髓”,而人活着,这心也算是他存在的精髓,他死了,心依然能长存的,应该算是意识里的精髓。
  “经”在原文里并无此词,是翻译的大师,为合乎中土的习惯,额外加上去的,算是翻译者的一种创造,是极伟大的创造了。“经”这个字,在汉语里,体现了一种神秘性和庄严感。
  站起来,大声的颂一声真言密咒,按佛的方式:班甲-吧日阿木达-诗大哑。算是自己读几行佛语,从中得的一点佛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