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摩诃萨为度一切众生应次第行
菩萨摩诃萨为度一切众生应次第行
“大智度论”集粹之六十一
智 铭
须菩提言:“新学菩萨摩诃萨,云何于诸法无所有性中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以是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一切有为作法,无所有性,乃至无有如毫末许所有。是菩萨摩河萨闻是已,作是念:若一切法无有性,得无所有故是佛,乃至得无所有故是须陀洹。我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得一切法常无有性,我何以不发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观一切众生行于有相,当令住无所有中。菩萨摩诃萨如是恩惟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度一切众生故,菩萨摩诃萨所行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者,如过去诸菩萨摩诃萨所行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新发意菩萨,应学六波罗密。是菩萨摩诃萨,若仃檀波罗蜜时,自行布施,亦教人布施,赞叹布施功德,欢喜赞叹行布施者。菩萨摩诃萨行是布施及持戒,以是布施、持戒故,得禅定家,以是布施、持戒、禅定故,得智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家。是菩萨因是布施、持戒、禅定象、智慧象、解脱众、解脱知见象故,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入已,得净佛国土戍就众生,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已,转法轮,转法输已,以三乘法度脱众生生死。如是,菩萨以是布施、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是皆不可得。何以故?自性无所有故。
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自行持戒,教人持戒,赞叹持戒功德,欢喜赞叹行持戒者。不持戒者教令持戒,乱意者教令禅定,愚痴者教令智慧,无解脱者教令解脱,无解脱知见者教令解脱知见。以是持戒、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故,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入已,得净佛国土;净佛国土已,成就众生,成就众生已,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已,转法输…转法轮已,以三乘法度众生。如是,菩萨以是持戒,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是事皆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自性无所有故。
菩萨摩诃萨从初已来,自行羼提波罗蜜、自行毗梨耶、自入禅、行般若波罗蜜,布施众生,各令满足,教令持戎、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是菩萨行诸波罗蜜时,自行六波罗蜜,亦教他人令行六波罗蜜,赞叹六波罗蜜功德,欢喜赞叹六波罗蜜者,是菩萨以六波罗蜜因缘及方便力,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乃至是事不可得,自性无所有故,是名初发意菩萨摩诃萨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
菩萨摩诃萨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从初发意已来,以一切种智相应心,信诸法无所有性,修六念: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识念。何以故?是色自性无,受、想、行、识自性无;若法自性无,是为无所有。何以故?无忆故,是为念佛。亦不以三十二相念,不念金色身,不念文光,不念八十随形好。何以故?是佛身自性无故;若法无性,是为无所有。何以故?无忆故,是为念佛。亦不应以戒家念佛,不应以定家、智慧众、解脱家、解脱知见家念佛,何以故?是家无有自性,若法无自性;,是为非法。无所念,是为念佛。……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念佛;,是为菩萨初发意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是菩萨摩诃萨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中住,能具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修行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乃至一切种智,诸法性无所有故。是菩萨知诸法性无所有,是中无有性,无无性。
菩萨摩诃萨应修念法,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念善法,不念不善法,不念无记法、记法,不念世间法,不念出世间法,不念净法,不念不净法,不念圣法,不念凡夫法。不念有漏法,不念无漏法,不念欲界系法,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不念有为法、无为法。何以故?是诸法自性无,若法自性无,是为非法,无所念,是为念法。念法中学无所有性故,乃至当得一切种智,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得诸法无所有性,是无所有性中,非有相、非无相,菩萨摩诃萨修念法中,乃至无少许念何况念法。
菩萨摩诃萨应修念僧,无为法故,分别有佛弟子象,是中乃至无少许念,何况念僧?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应念圣戒,无缺戒,无隙戒,无瑕戒,无浊戒,无著戒,自在戒、智者所赞戒,具足戒,随定戒。应念是戒无所有性,乃至无少许念。何况念戒!菩萨摩诃萨应修念舍,若自念舍,若念他舍,若舍财,若舍法,若舍烦恼,观是舍不可得,乃至无少许念,何况念舍!菩萨摩诃萨应修念天,应念是天无所有性中,当无少许念,何况念天,菩萨摩诃萨于是六念,是名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
须菩提白佛言:“若一切法无所有性者,是则无智、无道、无果焉?”
佛告须菩提:“不见色性实有,乃至不见一切种智实有。若不见诸法宝有,云何有智、有道、有果?”
须菩提言:“我于是法不敢有疑,但为当来世诸比丘、声闻、辟支佛道、菩萨道者。若言:若一切法无所有性,谁垢谁净?谁缚谁解?是不知不解故而破戒,破正见,破威仪,破净命。是人破此事故,当堕三恶道,我畏当来世有如是事,以是故问佛。”
须菩提为新学菩萨摩诃萨,于诸法无所有性中,应如何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用是次第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问佛。新发意菩萨,虽无量纽发意,末得诸法宝相,皆名新学。
佛教令入无所有毕竟空法,故令行无所有。以无所有毕竟空,和合布拖、持戒等行。一切有为作法,从因缘和合起故,无有实定性,乃至如毫末许所有。有为有二种:一者、色;二者、无色。色法破坏,分别乃至微尘,无有定实。无色法中,乃至无有一念定实。
是菩萨从诸佛圣人闻是法,盖余人多以著心说,诸圣人以无著心说。是故,菩萨应从圣人闻。次第学菩萨闻是法,以比智筹量决定,知诸法究竟必空,皆入佛所得实相中,所谓寂灭无戏论相。
诸法实相不增不灭,更无新法可得故,法亦不失。若度众生,众生毕竟空,本末不可得,我所闻、所作功德,及成佛时神通力,皆如梦如幻故,无一定实相,毕竟空。得不得虽同,何不发心作佛!由何而得作佛?由忍怨故。是以,菩菩视怨如亲、怨家虽于我无用,而是佛道因缘,是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一种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
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三者,有人言无差别:若行、若学、若道,义一而语异。行名持戒,学名禅定、道名智慧。行名正语、正业、正命,学名正精进、正念、正受,道名正见、正思惟。此八事虽名为道,然分别有三分:正见是道体,发起是道,名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助益正见,故名为行。正精进、正念、正定,能成就正见,使令牢固,是名为学。复有人言:檀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名为行,初入道故。尸罗波罗蜜、禅波罗蜜名为学,人心常随五欲难禁难制,无须臾停息,渐以尸罗波罗蜜、禅波罗蜜制伏其心,是故名学。羼提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名为道。何以故?忍为善,般若为智慧,善、智具足故名道。如是等,名为三事差别。
所以名次第者,若一切法无所有,初发心菩萨于是空法中,云何能渐次第学,以是故说次第。诸法虽空难解,次第行得力故,能得成就,次第行者,四种行六波罗蜜是,自行亦教他行,菩萨大悲心,深爱善法故,能行四事。如菩萨自行布施,亦教他行,欢喜赞叹行布施者。
至布施次第,或先供养诸佛、多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及诸圣人。若无圣人,次第施持戒、精进、禅定、智慧离欲人。若无此人,施一切出家佛弟子,若无此人,次施持五戒,行十善道及持一日戒、三归。若无此人,次施中人非正非邪者。若无此人,次施五逆恶人,及诸畜生。不可不与,菩萨以施摄一切众生故。有人言:应先布施五逆罪人断善根者,贫穷、老病、下贱、乞丐者,乃至畜生。一切众生皆是菩萨福田,能生大悲故,菩萨常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施众生。何况衣食而有差别!又菩萨得无生法忍,平等无差,末得无生忍者,或慈悲心多,或分别心多,此二心不得俱行。悲心多者,先施贫穷恶人,分别心多者,先供养诸圣人。菩萨若得诸法宝相,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中,心得自在,二事俱行,慈愍众生,又视皆如佛。
菩萨复作是念:我怜憨众生,以衣食布施,所益甚少,不如持戒,常以无恼无畏施于众生。菩萨住是持戒中,为守护戒故,生禅定,心不散清净故,得戍慧众。无戏论舍著是慧相,以是慧破烦恼缚,得解脱众,了了知见得解脱故,名解脱知见家。是人先行布施及五家因缘故,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
菩萨自得禅定等家,亦令众生得,是名菩萨教化众生。教化已,持自功德及众生功德,尽回向净佛国土,具此二法,即得一切种智,转法轮,以三乘度众生,是名菩萨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先粗后细,先易后难,渐渐习学,名为次第。
一切法宝无所有,次第法亦不离于空。当来世求三乘人,闻佛说空无所有性,以罪重智慧钝故,取空相,疑谁垢谁净?凡夫恶人,何以为垢?出家得道人,何以名净?是人不解佛语深义,著是空故,言何用持戒等为?以是因缘,即生邪见,破正见。破正见故,以少因缘而破戒及威仪,无所畏忌。出家人资仰白农,便妄语求利衣食等,破于正命等。种此罪故,堕三恶道。因是之故,须菩提以此难佛,故佛言:“若不见实定有法,不应以次第等难空。”一切法无所有性,毕竟空故,菩萨摩诃萨应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
摘自《内明》第179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