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普庵信仰与仪式之考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碧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普庵信仰与仪式之考察
  作者: 陈碧鸿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硕士班,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普庵信仰与仪式之考察
  【英文标题】Puu an belief and rites of inspection
  【文章作者】陈碧鸿
  【指导教师】郑弘岳
  【文章页数】124页
  --------------------------------------------------------------------------------
  【中文关键词】普庵|普庵风水禅|普庵咒|佛僧道神
  【中文摘要】普庵禅师于闽南福建和台澎一带都有百姓为之建庙供奉,具跨佛僧、道神的属性,成为地方民间信仰的一类,目前针对普庵禅师作研究的并不多,尤其是针对他的思想以及他在台湾被信奉的情形作探讨的文章几乎没有。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普庵禅师的思想和台湾信仰现况,前三章说明研究动机、文献回顾、研究方式,第四章探讨普庵禅师的背景与思想,藉由对《普庵印肃禅师语录》分析归纳,以揭示他的思想本源,第五、则以观察和访谈内容整理出台湾普庵信仰现象,由此看出普庵在佛、道人士不同的认知差异,同时从访谈内容归纳出普庵信仰发展的轨迹,第六章则是仪式的介绍,第七章结论是,普庵的思想根基于佛教,明心见性是他的思想骨干,民间信众对他的推崇不是在他佛教修行高超,而是在于他的灵验与咒语威力上。 普庵禅师的背景和思想是,禅师生于北宋徽宗年间,二十九岁入湖湘请法于沩山牧庵法忠,得其开示即有所悟,史料上载为'绍临济十二世孙,牧庵忠禅师之绪',后参阅《华严经》阅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处而豁然大悟,成为临济宗第十三代祖师。从其教诲僧俗二众的开示语中可以得知:普庵禅师全就心性上下手,强调溯达本源、明心见性为修行之要。
  从台湾普庵信仰的研究结果发现:释姓佛门对普庵禅师的认知是表现在对〈普庵咒〉方面,而普庵思想方面尚未受到注意;民间一类说法是,普庵也叫董公,两者的同异说共有三种不同看法。至于民间普庵信仰发展脉络和地缘、宗族信仰有极密切关系,在研究中也发现,寺庙发展的过程与规模是从'家中祖神'成为'民家济世',从'民家济世'再成为'宗姓庙',最后成'地方信仰庙寺',又,宗教人士对他的肯定在于咒语与符箓的威力这一方面,而善信对他的认知是'灵验'部份。从台湾普庵仪式的研究结果发现:台湾民间的普庵信仰教偏向于祈福、解厄与酬答神明的思想行为。
  --------------------------------------------------------------------------------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研究动机与背景1
  第一节 前言1
  第二节 有关中国佛教俗神2
  第二章 文献回顾4
  第一节 台湾学者对普庵祖师的研究4
  一、普庵祖师的研究4
  二、《普庵咒》的研5
  第二节 大陆学者对普庵祖师的研判5
  第三章 研究问题与方法7
  第一节 问题提出7
  第二节 研究方法7
  一、历史法8
  二、田野研究法.9
  第四章 普庵11
  第一节 普庵禅师背景11
  一、生平要略11 
  二、世系宗承12
  第二节 修道过程与时代背景13
  一、修道过程13
  二、时代背景与影响14
  第三节 普庵禅师的思想16
  一、从对出家僧之训诲看其思想17
  二、普庵禅师对出家的看法23
  三、从对居士开示文中看普庵的思想24
  四、从《普庵风水禅》看普庵的思想30
  第五章 台湾的普庵信仰37
  第一节 佛门的普庵信仰37
  一、普庵咒功能的肯定37
  二、普庵咒功发音的说法38
  三、当今佛门持咒现况30
  第二节 民间的普庵信仰30    
  一、普庵与董公之关系41
  二、台湾普庵信仰发展脉络43
  第六章 台湾普庵仪式的呈现49
  第一节 个案一 台南本渊寮朝兴49
  一、台南与本渊寮历49
  二、朝兴宫沿革与信仰51
  三、庆典的准备 52四、仪式的进行55
  第二节 个案二 宜兰董庆寺58
  一、宜兰与头城镇史 58
  二、头城民间宗教信仰发展59
  三、董庆寺的历史60
  四、董庆寺典礼仪式60
  第七章 结论66
  第一节 结论66
  第二节 研究贡献与限制67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与建议 68附录一70
  表一 普庵禅师时期年表70
  表二 台湾民间主祀普庵与董公庙寺表71表三 台南朝兴宫沿革年72
  附录二 直诵本《普庵咒》全文73
  访谈稿一 台南本渊寮朝兴宫访谈纪录74
  访谈稿二 后里金普玄堂普庵道院访谈纪录83
  访谈稿三 卧龙街董真宫与黄朝钦访谈纪录90
  访谈稿四 麻豆普庵寺访谈纪录 97
  访谈稿五 台北泰山普兴宫访谈纪录101
  访谈稿六 宜兰董庆寺访谈纪录111
  访谈稿七 宗教人士对普庵禅师看法访谈纪录114
  附录四 116
  图片一、二116
  图片三、四117
  图片五、六118
  图片七、八119
  图片九、十120
  图片十一、十二121
  --------------------------------------------------------------------------------
  【参考文献】
  一、历史文献
  元姚燧(1238-1313)〔元〕,《牧庵集》卷十,《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册1201,页503a-504b,1987。上海:海古籍出版
  朱时恩(不详)〔明〕《佛祖纲目》第三十八卷,《卍续藏经》,册146,页787b-788b,199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宋褧(1292-1344)〔元〕,《燕石集》卷十二,《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册1212,页483,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吴澄(1249-1333)〔元〕,《吴文正集》卷四十九,《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册1197,页507a-508b,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周南瑞编(不详)〔元〕,《天下同文集》卷九,《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册1366,页621a-623b,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通问(不详)〔明〕编定 施沛汇集,《续灯存稿》第十遗补,《卍续藏经》,册145,页248b-249a,199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清皇家编撰,《秘殿珠林》卷二十三,《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册823,页727b,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程钜夫(不详)〔元〕,《雪楼集》卷四,《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册1202,页49b-50a,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善遇(不详)〔元〕编,《天如惟则禅师语录》第六卷、第八卷,《大藏新纂卍续藏经》,册70,页0808b-0809b及页0825b-0826a,台北:白马精舍印经会。
  赵弘恩(?-1758)[清]等监修,《江西通志》卷八,《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册513,页301a-b,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编者不详,《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三卷,见于《卍续藏》,册120,页530a-695b,199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迈柱(不详)〔清〕等监修,《湖广通志》卷七,《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册513,页 216a,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释常念(约1282)〔元〕撰,《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大正新修大藏经》,册49,页691b-691c,1994。台北:世桦出版社。
  释觉岸(约1354)〔元〕,《释氏稽古略》第四卷,《大正新修大藏经》,册49,页881a,1994。台北:世桦出版社。
  释通容(1593-1661)〔明〕,《五灯严统》第二十卷,《卍续藏经》,册139,页916a-917a,199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释幻轮(不详)〔明〕汇编,《释鉴稽古略续集》第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经》,册49,页0911b,1994。台北:世桦出版社。
  释净柱(不详)〔明〕,《五灯会元续略》第二上,《卍续藏经》,册138,页898a,199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迈柱(不详)〔清〕等监修,《湖广通志》卷七,《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册513,页 216a,19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释自容(1615-1691)〔清〕,《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第四卷,见于《卍续藏经》,册137,页659a-661a,1994。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二、现代丛书
  王秋桂 李丰懋主编,1989,《新编连相搜神广记》,页82-84,见《中国民间信仰汇编》第二本,台北:学生书局出版社1989。
  王秋桂 李丰懋主编,1989,《三教源流圣帝佛祖搜神记》,页94-97,见《中国民间信仰汇编》第三本,台北:学生书局出版社1989。
  王秋桂 李丰懋主编,1989,《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大全》,页172-175,见《中国民间信仰汇编》第四本,台北:学生书局出版社1989。
  王征士 周勋男编,1995,《普庵禅师全集》,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
  三、学者研究
  吴永猛,1994,《澎湖宫庙小法的普庵祖师之探源》,《东方宗教研究》第4期,页165-182。
  吴永猛,1995,《普庵禅师与民间信仰》,见于《佛教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页485-497。台北县: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宗教研究委员会出版。
  范李彬,1998,《普庵咒音乐研究》,台北:国立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叶明生,2000,《闽西北普庵清微等派调查》,见于杨彦杰主编《闽西北的民俗宗教 与社会》,页384-451,香港:国际客家协会出版。
  四、一般书籍
  仇德哉,1983,《台湾庙神大全》卷六。台中:台湾省文献会出版。
  王瑞麟整编, 2004,《本渊寮朝兴宫沿革志》。台南:朝兴宫管理委员会出版。
  李崇信,1996,《生死问题与宗教探索》。《当代台湾的社会与宗教》。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编。
  林政德纂修,1999,《安南区志》。台南:台南市安南区公所编印。
  林英贤撰,1959,《宜兰县志》。宜兰:宜兰县文献委员会。
  林进源,1996,《台湾民间信仰神明大图鉴》。台北:进源书局。
  南怀瑾,2000,《道教密宗语东方神秘学》。台北:古老文化出版。
  张绍勋,2004,《研究方法》。台中:沧海书局。
  黄文博,1997,《台湾民间信仰与仪式》。台北:常民文化出版公司。
  Kerlinger, Fred N. & Howard B.Lee着,黄营杉 汪志坚编译,2004,《研究方法》。台北:华泰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