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永春仙洞山与普济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孙传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永春仙洞山与普济寺
  孙传勇
  沈亚之(题海溜树)中有“曾在蓬壶伴众仙”的诗句。“蓬壶”,据古代传说是一处著名的海外仙山。唐朝诗人李白对仙山钦羡不已,曾提笔挥就”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不知李白是否寻访得那座仙山,然而,现今在闽南的永春县境内就有一处颇值回味的风景,那就是被人们赞美为“蓬壶胜境”的蓬山风景区。
  蓬山位于距离永春县城30千米的蓬壶镇境内,是一座远近闻名的文化名山。相传千百年前,佛、道两家同时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两家割袍为界,蓬山瞬间化为二峰:一峰修筑道观,一峰建造佛刹。
  道观里清修的道士每日在山顶的岩石上苦练吞云吐雾之功,久而久之,蓬山右峰常见祥云朵朵,云蒸霞蔚的美丽景观,古人称其峰为陈岩、瑞峰。后来,蓬山的一个神奇的故事流传久远。相传,蓬山右峰有一山洞,洞内居住着一群修炼成仙的道士,洞口为石鼓所封。倘若有“福”之人敲击此洞石鼓,则鼓声由远及近,如雷贯耳;少顷,石门自开,曲径通幽,眼前展现出琼楼玉宇,云雾缭绕的景象。此时,众仙汇聚,翩翩起舞,美不胜收。因此,今人称其为“仙洞山”。
  不管山中有无神仙,山上的美妙景致却吸引了历代众多的名士佳俊。这里,峰峦竞秀,怪石嶙岣,林茂树密,芳草萋萋,涧泉冽冽,游人至此,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南宋时期,一代儒学宗师朱熹曾携带一身的书卷气,兴致勃勃地漫步在仙洞山的林荫小道上。也许朱熹和友人看到了这块刻有“提起千万般,放下全无事”的通仙禅语的路碑,不禁感慨嘘嘘: “平昔陈编里,心期本自幽。那堪旧泉石,更作此追游。”永邑进士陈知柔对此山钟爱有加,竟在山中营建别业,讲学授徒,并与远道而来的朱老夫子谈经论诗,其乐融融。
  朱老夫子登峰”东望白水漈,南望万家烟”,不由发出一声千古赞叹”蓬山皆美而陈岩尤胜”。朱老夫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无极殿”的石柱上奋笔疾挥: “千寻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洞山便因为有许多名人幽游而闻名。明初,林长茂长老将闽南惟一祭祀“神农氏”的神庙拓建成真宝殿,尔后民众又镌制了不少摩崖石刻。明相李廷机(号九我)、张瑞图率众游阅此山,张曾以其如橡大笔题下”蓬莱仙界”四字,书法遒劲,落落不凡。
  蓬山左峰有一佛刹隐于林内。刹乃名刹,俗称普济寺,又名普济禅院,取“普度众生,慈悲济世”之意。该寺始建于五代,宋元时,只有几间简陋的院舍。北宋年间,名僧音净、武功祖师曾住持本寺,尔后代有高人硕彦。明朝,该寺已“朝圣有殿,栖禅有室,吞积有厨,放生有池,望远有亭,开涧有泉”,殿内殿外林木掩映,被人们赞誉为“桃源古刹”。
  宋朝,永春士子颜廷榘曾读书于寺中并考取功名。颜氏“游宦二十年”仍念念不忘”普济寺”之幽境,垂暮之年仍回到永春并重修殿宇,颜廷榘为之题撰{重修蓬山普济院记)碑刻一方,至今仍保存完好。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民国,一代高僧性愿法师、弘一法师杖锡来归,在普济寺广弘佛法,传为佳话。
  大约在70年前,一位“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富家公子、学富五车的风流先生,以极度的冷静洒脱,诀别了往日的粉尘俗念,皈依佛门,法号“弘一”。14年后,容貌清瘦的弘一法师,步衲芒鞋,旅途劳顿来到永春。
  1939年4月14日,这是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好日子。这天,弘一法师应永春僧俗的邀请,飞锡启程入永,法师先在城东的桃源殿主讲了一课佛法,令众僧如”饮一勺水,而知大海味”。之后,法师入住普济寺,谢绝一切活动,掩关静修,日以治定律典为常课,并题写一名联: ”闭门思过,依教观心”。1939年11月1日,弘一法师在普济寺迎来了他的60岁寿诞。得意门生丰子恺绘制{续护生画集)60幅,远自桂林寄来;著名画家徐悲鸿精心为大师油画60寿相。·革命诗人柳亚子送来祝寿诗: “君礼释迦佛,我拜马克斯(思乙大雄大无畏,救世心无歧。闭关谢尘网,我意嫌消极。愿持铁禅杖,打杀卖国贼。”弘一法师提笔回赠: “婷婷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1940年11月12日,在永春普济寺掩关治律572:~的弘一法师搭乘一叶孤舟,离开了永春。其间,法师在普济寺潜心编纂了(南山律备览略编)、(华严疏科分)、(道戒释相概略问答)等律宗著述3卷,这些著作后来成为研究南山律学的重要典籍。
  1942年5月12日,不久于人世的弘一法师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 ”……朽人迩来衰老日甚,何日入桃源(永春),未可预定,至用歉然。”可见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几个月仍眷恋着永春,期盼能再登蓬山,悠游林泉,与白云群鸟为侣。
  (作者工作单位为中共永春县委宣传报道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