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组织育成正信佛弟子(下)
运用组织育成正信佛弟子(下)
惠 空
四、佛法之陶注管道方式
这一节里我们要探讨,我们要有什么东西给他,才能把他留住,如何把佛法一滴一滴的注入他的管道的方式。我们把他分成五类,把方式和理论结合在一起:
(一)教理之解说—这是五点里的其中最重要的,这是最重要的要点。以下列出七项,实际下一定只七项,只是我个人想到的,以这七项可以推知其他的。
1、人生真理—他是碰到人生的苦闷、无知,所以想来了解佛法,对宇宙的认识,我们就要告诉他佛法的智慧,告诉他心情的特质,告诉他如何自我反省。因为他们下知道佛教真理,不知生从何来,死从何往。我们要问他问题,打他震撼住,让他想到为什么他没有想到这问题?让他自我反省。如问他做梦、说如在梦里打了别人,痛的是谁?这样他就会觉得佛法很玄妙。刚开始就用简单的无我道理告诉他们,下要刚开始就说无我空。应先说有我—如打打你,你会痛,这就是有我,告诉他佛法就是要把障碍放掉,把肉体心性放掉,自我就能解脱,真正的我就能显现出来了。这样他就会觉得有道理。让他能接受。这就是善巧方便。这是从智慧人手的。
2、慈悲精神—有一些人是很善良、温柔的,这些人就是基于这种慈悲济众的心理来学佛的,他的特征就是乐于帮助别人、善良。像这种人就告诉他菩萨道的精神,告诉他你来了你就是佛教的菩萨,他会觉得和他的心很相应。当然自己要懂得菩萨精神如布施、持戒等,必须要讲得善巧,才会得体。
3、生命苦难—有一些人因感到生命的痛苦,就来到佛教,这种人就告诉他一些因果道理的法则,佛菩萨的功德感应,示现业果的力量。以这种方式来舒解他内心的苦闷,化解内心的苦闷,化解了以后,他就会自然的走进佛教里。
4、心灵之解脱—有一些人想要取得内心解脱而来到佛教,这种人就告诉他定学,告诉他如何自我突破、先分析烦恼给他听,教他如何消除烦恼,让他知道佛法有给他一些东西。最重要我们不要让他冶漠,和他谈谈,先谈世间学,然后慢慢谈到佛教,主要让他们有一种心灵的归依、心灵的解脱。
5、佛菩萨威灵—有些是以佛菩萨的威灵,相信一些佛菩萨甚至鬼神的威灵。这种人就要告诉他佛菩萨有多伟大、有多大的神通,如何会保护人,有多大的感应,但要因人而异,因有些人你告诉他佛菩萨感应,他会觉得没水准。一个可以和他说佛菩萨感应的人,我们要把程度慢慢提高,说一点佛菩萨的感应故事,这对一些在家人很有帮助,但要让有种真实感,下要一听就觉得那是编出来的。
6、眷属安慰—这种人就对他讲一些僧宝的尊贵,因为这些人善于依靠别人,觉得和某人在一起很安全,告诉他僧宝尊贵,让他觉得,和师父在一起很安全。要他恭敬三宝,告诉他恭敬三宝会得到平静安宁的果报,佛菩萨常会和他在一起。
7、知识获得—一些人来是想得到一些知识,前面六项是以行、性为主的,那些人只要讲一些道理,他很快就能接受,这一项是在语言文字上求的,这比较难。
以上可能有一些人不只一种特征可能有两三种。这些人并不是、来到就能知道他有什么特质,而是和他相处一段时间后观察出来的,而且有一些人可能进了佛教才慢慢发展到某一项也下一定。这只是做为一个参考,知道一些初学者的理念。以上这些都有一个核心,那就是归向到皈依三宝的目的,如以上七项都做了,但没有达到皈依三宝的目的,那就是白费了。皈依三宝可从三个层次来说:第一个就是住持三宝,所谓住持三宝就是佛教、经典及出家人。先教初学者,往后,要顶礼佛、经典及出家人,这就是从住持三宝带入佛教来。让他起信心,这是最基础的,必须要做到这一个地步,使他能在住持三宝开始实践,开始建立他对三宝的信心,对三宝的恭敬心。第二个就是别相三宝,如观世音菩萨是别相僧宝,阿弥陀佛是别相佛宝,法性就是别相法?宝要他们对别相三宝生起感应的信心,他相信世间是无常的、幻化的,这就是对法宝的尊重。第三个自性三宝,自性三宝就是一体三宝,就是自性心所显发出来的,这是比较深入的,普通只要做到住持三宝和别相三宝的归信,就已是个虔诚的信徒了,这已经很够了。一般是无法达到自性三宝的层面,包括出家人,所以我们不要求他达到自性三宝的皈依,但最起码要相信住持三宝、相信别相三宝,相信有佛菩萨、有感应。这些就是给信众的一些教育及观念上的建立,观念建立了后还必须实践,如自修、观想,因为一个学佛的人,最后的目的还是要调心。所以要给信众一个简单的自修观想。视于他的智慧、能力、家庭、对佛法了解程度来导引他自己给自己一个修行的功课。
(二)自修观想—告诉他佛菩萨的愿力如把藏菩萨、弥陀佛、观音菩萨及他们的功德、信仰、道理等。而不是盲目的信仰,要他们知道、信仰佛菩萨不是迷信。因信是最开始的,也无法离开我们,如无信心,就没有办法修行。所以要信佛菩萨的功德力,深信我们将来也能够成就佛菩萨的功德力。这是从他力来说的。从自力来说—我们要他知道佛菩萨的愿力、观想佛菩萨,观想咒语或佛菩萨的圣号。如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要如是的观想,心才不能得到清静。使内心能去掉烦恼,生起善法,善法又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二种。如慈悲观想,从父母至于朋友、仇人,乃至一个世界、宇宙。悲观想如观想别人的痛苦,再想他们都离开了痛苦。这样观想就能功德无量。这样告诉他了以后,慢慢才加深。或教他们施食。施于饿鬼厂。布施他们食物。食物可以越变越多。凡水可以变成甘露法水。告诉他们如何观想,主要目的就是藉著佛法中的止观道理,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去达到让他们去练习观他们的心性、运转他们的心性只从这个法门到体会到佛法的特质。这里面都有法意义关点的存在。到这一段,是整个联想的宗旨,让他们知道如何运转他自己的心性,知道如何反省自己。
(三)生活之实践
1、世法—佛法是以人天法为基本,大虚大师说人成即佛法,一个能实践人天法的人才能实践佛法。佛法是不离开人天道的,所以我们要先导引他们,要他们把人的立场做好,然后再导引他们学佛。
2、因果—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因果业报的真实。
3、六度四摄—教他们如何行菩萨道,行六度四摄法。
4、普贤十大愿—教他们佛菩萨的愿力,希望他们也学佛菩萨发广大誓愿。
(四)共修法会
以上可以借著团体共修让他慢慢体会到有那么多人和他一起同步,就下会有孤单的感觉,也就能够肯定这条路的踏实、可贵。他也可以藉著共修连合成一片而肯定了他的身份和地位。
㈤教学相长—他已经了解一些佛法,也已在生活上实践了佛法,他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去接引其他人来学佛。这能达到一种教学相长的目的,这是更进一步的加强,在知、解、行的方面加深、加广。这方面属于领袖的范围去探讨。
五、组织正信之施行原则:
1、因人因时期不同—因每个人的学佛时期不同,有些是学佛一年了,有些只半年,都不一样,所以要给他的东西也不一样。2、要有一个好的管道来接引他,如何把世间法和佛法搭配、溶合,使他接受。3、在时间、地点、场合要做一个很妥善的设计,这和第二条可以配合,一个是原则、一个是集体的说明。4、要有一个很优秀的领导者、指挥者。这是属于一个小组长的训练,这小组长要能领导一个初学佛法的人使他们了解佛法,这人不一定是要法师,这只是一个小组里主要的负责人。小组长的责任以后将会升一门课程来讨论。
结论:上面所说的主要是在于应怎样把一个佛教弟子培养成一个很正信的弟子。
摘自《僧伽》第2卷第4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