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竺道生及其佛性顿悟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竺道生及其佛性顿悟说

  佛教史上,面对深严壁垒的清规戒律和封闭保守的陈腐教条,第一个“孤明先法”,敢为天下先地指出“佛法面前人人平等”、“众生皆有佛性”的高僧是南北朝时代的竺道生。他先知先觉,勇破旧说。公元429年,他树起涅槃新说大旗,无所畏惧,意气风发,石破天惊地喊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此说在当时佛教界引起极大恐慌,认为是异端邪说,大逆非道,应按戒律规章,当众逐出教门。道生宁折不弯,亦当众发誓:“若我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厉疾;若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踞师子座!”用现在话说就是:如果我的说法违背了佛祖教义,让我现身现报,染患凶疾;如果我讲的是真理,惟愿死的时候高坐佛台之上!

  据传,他此后到苏州虎丘对群石说法,“顽石为之点头”,轰动吴越,旬日之中从学者数百人。不久,又转驻庐山宣讲《大涅槃经》。南朝宋元嘉11年(434)十月,安然坐化于佛座之上,圆满了他的誓言。

  竺道生本姓魏,因皈依在竺法汰门下,故姓竺。河北巨鹿(今平乡)人,生于公元355年。自幼颖悟聪哲,俊思奇拔,十五岁便登坛开讲,语惊四座。《高僧传》说他“吐纳问辩,辞清珠玉,虽宿望学僧,当世名士,皆虑挫词穷,莫敢训抗”。平生静研《涅槃经》,宣讲佛性、顿悟学说,被誉为鸠摩罗什门下“四圣”、“十哲”之一。是中国佛教史上一颗光芒四射的巨星。

  道生以前的魏晋时期,佛教界流行“般若”学,基本思想是“诸法性空”、“一切皆空”,认为现实世界万事万物、语言文字,乃至法身法性、佛教真谛都是“超言绝相”,“虚妄不实”。主张众生摆脱俗谛,运用佛的智慧(即般若)勘破假有,彻悟言外,从“空”中寻求解脱。但是,般若学的“性空”空到没有边际,使人堕入虚无主义,无所适从。既然连佛、法都是虚妄的,那还学佛做甚么?加之佛法初传,译经人传法僧都存在很大片面性、绝对性,歧义丛生,谬见纷传,使佛学、佛教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于是,《涅槃说》

  应运而起,以法显所译的六卷《大般泥洹经》和昙无忏译的四十卷《大般涅槃经》一扫陈说,把佛学划时代地推向一个新的、高层次境界。竺道生因此历史地担任了南北朝时期涅槃学的大纛旗手。

  《涅槃经》的核心是讲佛性。道生在“剖析经理,洞入幽微”时指出:“佛性真有,永不泯灭!”“涅槃永存,大化不泯!”佛性是成佛的依据,涅槃是成佛的境界。

  道生的文论中大量使用了“本体”、“佛身”、“法身”、“体法”、“真如”、“实相”等概念,意思都是一个,即“涅槃”。那是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永恒不变,极其美妙的佛世界。《维摩诘经》描述这个世界不可思议地极乐神奇:仙乐缭绕,香气馥郁,没有文字,没有语言,诸佛菩萨凭藉香气交流佛法。宁静快乐,永无烦恼……道生指出这个涅槃世界不仅存在,而且人人都有可能往生。因为《涅槃经》已经明白无误地提到“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甚至连不信佛法,断了善根的大恶之人──一阐提人也能成佛!道生对“一阐提定不成佛”的陈见十分气愤,据理力辩:一阐体也是禀阴阳二气而生的人,从属众生之列,何得无佛性?谁也无权把他们排斥在佛门之外!

  道生阐述《涅槃经》时指出:众生本有佛性,可惜被烦恼物欲覆盖着,不能成佛。只要除去烦恼业障,见悟明性,即可成佛,进入涅槃境界。即使是一阐提。只要改恶去欲,见心明性,也能返璞归真,即身成佛。

  其实《涅槃经》同《般若经》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认为现实世界是各种因缘(关系、条件)暂时组合的假象,因而是“假有”,是虚妄,是“空”。但《涅槃经》与《般若经》不同的是认为在“空”之外还有佛性,惟佛性是真,是实有。

  从理论上说,《涅槃经》使《般若经》更完善,更合理。“佛性实有”论和“众生皆可成佛”论,使众生看到希望、看到目标,提高了修行的信心。从此信众渐增,大大推动了佛教的发展。

  后世推崇竺道生是承先启后,融合二经,“孤明先发”佛性说的佛学大师,殊不知他更大的贡献是奠定了彪炳千秋,慧见烛天的“顿悟”说。佛学史上把早期支道林、僧肇等为代表的顿悟说称为“小顿悟”,而把道生的学说称为“大顿悟”,以此来评定顿悟说的发展。早期佛教认为菩萨须经十地修行才能成佛。十地亦译十住,是修行中的十个等级。支道林在研究再三后指出,无需十住,只要修到七住即可顿悟成佛。持相同见解的还有僧肇、道安、慧、法瑶和道生的师傅竺法汰等高僧大德。而道生却力排众议,独辟新见。他说真理(真如、佛性)本不可分割,发现真理的最高智慧(极慧),即般若智慧当然也不允许有阶级。众生天生就有佛性,最高智慧事本在我,一旦断迷见性,豁然贯通,就是顿悟。一悟顿了,一了百了,何容阶级!道生还说:大慧极慧,即最高智慧就是顿悟。顿然大悟,知一切法,无不了然。顿悟发生于一念之间、一刹那间,“封惑永尽,返本归真”,进入成佛境界。所谓“十住”、“七住”,还是“渐悟”,是指导凡夫俗子的入门理论,也是鼓励众生坚定信仰、自强不息,进行宗教实践的基础教材。渐悟并非阶级,它能帮助众生逐渐认识顿悟、理解顿悟,从而努力精进,去争取顿悟。

  道生的学说在当时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直到禅宗兴起后才发扬光大。惠能把顿悟说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后一千多年中,道生的顿悟说,对中国佛教、中国文化乃至中国人的精神结构、心理意识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