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人格圆满的基础——惭愧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欣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格圆满的基础——惭愧心
  刘欣如
  若要谈中国的古代美女,首先要谈西施!若要谈西施,必然也要谈吴工夫差;其实,他们两人好像几辈子以前,早有纠缠不清的爱怨关系了。否则,恐怕不会无缘无故扯在一起,缔结一段历史上的政治爱情,又以悲剧收场,让后人叹息不已。
  我读完《西施传》,觉得最精彩哀怨的一段,莫过于吴王夫差兵败“胥圣山”,被勾践层层包围,屡次央求投降,都遭到对方拒绝。最后,夫差在自杀前,说出“人之将死,其言也哀一的真心话,那句话只能证明夫差败在敌人的好诈,才陷入对方的圈套,而不表示他不是个汉子,因为他在死前,也会醒悟一切错在自己,虽然眼前死有余辜,但也实在愧对九泉下的先王与忠臣。那股彻底反省自责的勇气,和羞愧交集的心情,表白得非常坦率,而且凄惨感人。他如泣如诉地说:
  “我如今活著固然羞愧,但是死了也很愧疚;我不但没脸见到地下的祖宗和父亲,也羞见那位忠臣伍子胥;我死后,你们就把我的眼睛用什么东西缠起来,也把我的身体用些东西遮蔽起来,不要让我的眼睛再看到什么,也不要让世人看到我的形骸……。”
  这是很彻底的反省、自责和惭愧,凸显他是个失败的好汉,知错懊悔,只可惜为时太晚,才会白食恶果,千怪莴怨,只能僧恨自己。
  中国古贤说:“四端之心,人皆有之。”其中一端,就是惭愧心;我想,禽兽所以永远为禽兽,即使最聪明的禽兽也一样,都是缺少羞耻或惭愧心,才会胡搞乱来,不知对错,成立不了人伦社会;一直弱肉强食,和不成体统的动物世界。
  我很早听说书坊间有一本“厚黑学”,内容好像强调世间成功的秘诀,在心狠手辣,脸皮要厚要黑。换句话说,不要脸或没有惭愧心,才能功成名就,荣华富贵。作者引述古今诸例,证实自己的观点正确。依我看,不管他怎么重视厚黑学,嘲笑惭愧心,实在很不应该。这样会造作深重的口、意两种恶业,以后不得善报。
  世人怎能没有惭愧心呢?倘若大家都不要脸,胡作非为也不觉得羞耻,这种社会高尚得起来吗?所谓“进步和谐”、“提高品质”也更谈不上,结果与禽兽世界又有何差异呢?
  历史老师常说,刘邦与项羽争霸时,项羽起初只带八千子弟过江来与刘邦抢夺天下,起初不断获胜。后来才尝到败绩。当他退到乌江时,本来有机会逃走。不料,项羽也是个刚烈又有惭愧心的好汉,自知无脸回见江东父老,才自刎在江边。世间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刘邦与项羽相较量,刘邦的惭愧心恐怕不如项羽远矣!
  有道是,二辰莫大于心死”,这颗心无疑指惭愧心,人有惭愧心,纵使眼前屈居人下,或暂时穷困,也懂得发愤图强,不愿长年被人嘲笑。例如满清末年,外国人不是嘲笑中国人为“束亚病夫”,被日本人馒骂为“清国奴”吗?结果,有一群知惭知愧,不甘被外人欺侮的革命先烈,才前赴后继,推翻满清,缔造中华。接著,也难忍日本的侵略,才有八年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股牺牲奋斗的表现,其实,涌自中华儿女的惭愧心与羞耻感。好像历史上“勿忘在莒”等雪耻复国的动力,也都从同样的惭愧心跑出来的。
  相反地,古代的女真族、契丹族、蒙古族和满族等,被汉人视为夷狄,能以少数打败汉人的绝大多数,并在中国建立王朝,也是由于汉人失去惭愧心,不耻不羞,甘心做亡国奴所致使。后来,虽然同化了他们,殊不知那段衰亡寡耻的史实,实在很不太光彩。只记得岳飞在“满江红”里,大声疾呼“靖康耻,犹未雪”,这位民族英雄到底不是泛泛之辈,惭愧心比谁都要强烈,才会奋起跟金兵作殊死战。虽然,他壮志未酬身先死,但是,后人都很敬爱他那颗源白惭愧的爱国情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我初到日本时,听一位早年旅居束京的堂兄说,当时日本男人目睹国破家亡,情绪非常沮丧,再看女同胞纷纷去服侍美军,赚钱回来养家活口,内心也十分惭愧,但他们只好面对苛薄的现实,咬紧牙根,发愤努力。不久,果然渡过苦境,之后,情势好转,终于使国家败中复活,成为现代化社会。不料,如今日本人的惭愧心又逐渐消失,因为他们死也不承认以往的错失,又不肯给后代子孙留下血的教训,反而设法掩盖罪行,竭力狡辩,正是无惭无愧的具体反映。
  总结来说,惭愧心是时时生起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自己的心;如果做人常常觉得对不起自己,或对不起人,那他一定是个有道德的人。反之,若无这种感觉,那他也不会在乎贪污枉法、作好犯科了。眼前,国内环境很脏乱,犯罪率增加;治标要靠政府三申五令,执法从严;但治本是要培养国人的惭愧心,因为我不时观察许多法庭上的罪犯,脸无愧色,谈笑自若,甚至还要强辞夺理跟法官争辩,而不肯认错,这种人会是社会的良民吗?我想起星云法师说过:
  “做人要懂得——惭愧自己有所不知,惭愧自己有所不浮,惭愧自己有所不能,断隗自己有所不善。”
  既不知不净,又不能不善,还一点儿也不惭愧,不反省,谁说这种人有道德、有希望呢?
  高僧大德常说,用惭愧心修持佛法,不但可以防患恶念,也能约束自己放纵,更能让自己从谦虚反省中得到无上法乐。所以,学佛的人要先对佛法有坚定的信心,再求精进,并用“惭”与“愧”来补强修正,就不会误人歧途。
  人在世间,彼此的关系十分密切,所有言谈举止,都会互相影响,凡事不能只顾自己,也要考虑到别人。倘若听到与论讥诃,就要反省检讨,自觉有错时,应生羞愧心。《成唯识论》上说,羞愧心会带来两种效益:
  (一)是轻拒暴恶,即轻蔑恶人,羞与为伍。
  (二)是羞耻过罪而不敢为,意谓自己见到人难为情,当然也更不会去为非作歹了。
  所以,“惭”与“愧”是高尚与圆满人格的基础,自立自强的原动力,也是社会和谐的要件,岂可等闲视之?
  从前,我在家乡有一位表弟,天资聪明,但很不用功,不论父母兄长怎样规劝他都没有用。当他在新竹中学上高二那年,有两科补考不及格,被留级一年,邻居们讥笑他说:
  “你这样笨,可见你当初凭运气考进省竹中。”
  表弟听了既愤怒、又羞愧,之后不待父母规劝他用功,自己也懂得用功了。即使每天很早放学,他也不会溜出去玩,反而躲在书房读书。毕业后联考,他果然依志愿进入国立大学。服兵役后又去美国留学,如今在科技界驰名的贝尔研究所任职,事业得意。三年半前,我们在洛城华侨中心碰面,停下来谈了很久,提起儿时的事,他笑著说:
  “若非高中留级那年,被人讥笑让我起羞愧,否则,我也不会用功。那么,今天恐怕又是另一种生活方式了。”
  我劝慰他要感激当年讥笑他的人,能让他生起惭愧心,成了高材生……。
  星云法师常常勉励徒众说:“要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反省,用无住心来修持,用菩提心来契道。”
  真是最得体的开示:惭愧心用来自我反省……。
  另外,奉劝佛教徒奉行《法句经》一首偈语:
  “不愿羞而羞,应羞而不羞,怀此邪见者,众生趋恶趣。”
  惭愧也罢,羞愧也罢,都是立身处世的先决要件。
  唯识宗说得很周延,把人的烦恼分成根本的和随附的,前者指贪、嗔、痴、慢、疑和恶见;其次有小随烦恼、中随烦恼与大随烦恼等。中随烦恼是指无惭无愧两种“无耻心”,它比十种小随烦恼更能影响人生,原冈是,人到无耻的地步,就会无恶不作,胆大妄为了。
  惭愧心是圆满人格的基础,应该不容置疑,凡是学佛的人都要牢牢记住。
  摘自《菩提树》1993年9月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人格圆满的进取
下一篇:人间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