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门真孝四度刲肱的澫益大师
释门真孝四度刲肱的澫益大师
熊 琬
一、焚辟佛论,发心出家
澫益智旭大师,俗姓钟名际明,字振之,又字澫益,号灵峰,又号智旭。江苏吴县人。母金氏,其父岐仲公,持白衣大悲咒十年,梦观音大士送子丽生。是年为明万历二十七年五月三日亥时。师七岁时即茹素。十二岁时,出就外傅(教学之师),即听闻圣贤之学,慨然以千古自任,誓减释老,开荤酒之戏,并作论敷十篇辟异端,且夜梦与孔颜晤言。至十七岁时因阅读莲池大师所作主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大受感动,知往日辟佛之非,乃不复谤佛。在深深忏悔之余,取所著辟佛论悉付一炬。二十岁时,诠释论语至“天下归仁”,竟不能下笔,废寝忘餐三昼夜,因而大悟孔、颜心法。是年冬天,丧父,因听闻地藏本愿经,乃发出世心。从此专志念佛,尽焚窗稿二千余篇。后听楞严经,谓“世界在空,空生大觉”,由是遂起疑惑,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于是心中迷闷不解,又加昏沉散乱等障碍,功夫不能成片,因此决意出家,以体察参究大事。
二、三梦憨山,自恨缘悭
师二十四岁时,某日梦见自己瞻拜憨山大师,思慕大师德行,深恨缘怪,不禁痛哭流涕。憨师慰言:“此系苦果,应知苦因。”语尚未毕,益师即应口答道:“弟子志求最上乘,不愿听闻小乘的四谛法。”憨师说:“且喜居士有向上之志,异常难得,将来即不能如黄蘖、临济二位禅师之高妙,也可如岩头德,山(唐高僧,所谓“临济暍,德山棒”,此乃禅门棒暍的来由)之超悟。”益师正待细问,此时骤然惊醒,始知原来竟是一场幻梦。既而一想,古德岂有高下之分,这种念头无非是妄想分别,凡夫之见罢了!就在这个月里,曾连续三度梦见憨师,当时憨师远在曹溪,不能就近亲近,于是就跟从憨师门人雪岭出家,命名智旭。
三、用心参究,豁通性相
这年夏秋问,师在云栖听古德法师讲唯识论,一听之后,对法相奥旨固已了了分明,但内心不禁生疑:佛理本相圆融,法相奥旨是否会与楞严宗旨互相矛盾呢?因此即时起座发问,古德法师答道:“性相二宗,不许和会。”师听后更感疑怪:难道佛法真谛,竟能岐而为二吗?于是遂直接前往径山坐禅。次年夏日间,由于精勤修持,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须,因知此众缘合和之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而妄想本身,六尘影像,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从父母所生。从此性相两宗,一齐透彻,知其本无矛盾。是时一切缝论,一切公案,无不炳然现前。
四、欲救母疾,四度刲肱
明万历已未,师就星象家求问母寿,得知其母于六十二岁节限即到。遂于佛前立深誓愿,愿减已寿,薄己功名,必冀母臻上寿。明神宗大启四年正月,师于三宝前燃香刺血,为母求寿。劝母勿事劳心,惟以努力念佛,求出轮回。后其母病势沉笃,师曾四度刲(音 ,割也)肱(手臂,自肘至腕之部分) ,冀圆挽救母命,但终因病重不治。益师大恸,痛切肺肝,遂哀泣安丧尽礼。嗣后,每逢周年忌日,必为父母诵经、回向、发愿、超度。昔佛陀在世,证得佛果后,即升忉利天,化度其母。并有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特别阐扬孝道。又有佛说盂兰盆经,铰述目莲证得罗汉,首先救度其母出于幽冥之事。在在说明佛门注重孝道,不亚于儒门。此二部经,乃佛门之孝经,为人传诵至今。益师前此既悟此身非父母所生,而又剀肱救母,哀礼尽孝,足证释门虽是舍俗出家,但其孝道仍不离俗。乃是以世间俗谛,成就出世真谛。所谓“真俗不二”又得一明证。
五、欲振像季,决心宏戒
益师在廿六岁即受菩萨戒,发心看大小律藏。其师说:“你已受大乘法,何更习小乘教?”益师答道:“譬如四级重楼,安可废下级,而先登上级呢?”其师说:“现在你既到上级,岂必再缘下级呢?”益师又答道:“自利利他,登高自卑,本末之际固不可废;况佛原不离寂场,安可强分上下高低呢?”于此可知益师之知见异乎常人了。
益师于廿七岁时阅览律藏一遍,奠定律学基础。方知举世积伪,虚浮不实,都由于律学久废的缘故。其在驰西奉达其师书中,痛陈像季,正法衰替,戒律不明,情诃恳切。后至金陵盘桓日久,尽知宗门(禅门)当时流弊,在于无有正见,惟知高谈禅理,而忽视戒律,乃决心以宏成为己任。益师律学虽精,而自谓
“烦恼习气强,而躬行多玷,故誓言不为和尚(亲教师,称和尚
,此处指教戏之师) 。” 三一业末净,谬有知律之名,耻名过其
实。”古德之谦恭自抑,往往如此。
六、字冻饿死,不赶经忏
益师一生不求名闻,其决意出家时,先发三愿:一、未证无生法忍,不收徒众。二、不登高座。三、宁冻饿死,不为长养色身,而诵经礼忏及化缘。将出家,与叔言别诗云:“世变不可测,此心千古然;无限他山意,叮咛不在言。”母舅也问道:“吾甥不层为世谛世俗名闻) ,将出家做善知识吗?(知识指明师,谓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其语盖有微讽之意。)”益师说:“佛且不执,何况其他呢!”母舅说:“既然如此,又何必出家呢?”益师说:“只求复我本来面目。”母舅叹善不已。
七、行立坐卧,无非足道
益师初出家时,与新伊法主为忘年交,每一聚首辄畅相互谈佛法,晓夜弗置。此时,剃度师令作务三年,其时因急欲工夫成片,不曾依师训而行。久之,始知工夫成片,仍可作务。因晤“行立坐卧,担柴运水无非是道。”
益师自母丧后,即焚弃笔砚,矢志深山,闭关修行。闭关期间突患大病,乃以参禅工夫,求生净土。出关后,在龙居阅藏,遇惺谷、交归二师,于是深得同参道友共修之益,并共同结冬修行。是年,刺舌血书大乘经律,撰刺血书经愿文,及书佛名经回股向文。崇祯辛未八月惺谷师示寂于佛诞日。惺师病时,大师割救之。并赋偈云:“幻缘和合受兹身,欲剜千疮愧未能;爪许薄皮聊供奉,用酬严惮砌磋恩。”乙亥春,于祥符,晤影渠、道山二师,为莫逆交。是年冬,大师患重病,二师尽力调治,不啻兄弟母子之情。古人笃于友谊,虽造次颠沛,弥见真挚。
八、研骨和面,结求生缘
大师因研究宗派,不能自决,于是在佛前拈闹,以定取舍。一、宗华严,二、宗天台,三、宗法相,四、自立宗。频拈均得台宗之间,于是决定究心天台,惟不肯自居台家子孙。因当时台家与禅宗、华严、法相诸宗,各执门庭,不能和合,故不欲分门别派,以免徒滋纷扰。师自三十七岁后,安化诸方。五十七岁,圆寂于灵峰。诸弟子请成时师辑成灵峰宗论,其他如阅藏知津、相宗八要直解、净土十要、唯识心要、圆觉经新疏、楞伽义疏、梵网合注、大乘止观释要、大涅槃合论、四阿含节要等书,一生著述宏富,后人并与灵峰宗论共收入澫益大师全集中。三年后,门人开龛荼毗(火化) 。见大师趺坐巍然,发长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后,牙齿俱不揍,与罗什大师,舌相不坏,可说同一徽信。大师生前遗嘱,茶毗后,将灵骨研成细末;和面混合为饼饵。将它散放山水之中,以结众生之缘。后来众门人,不敢遵从师之遗命,以免亵渎。于是奉灵骨,建塔于灵峰大殿之右。
智旭,是大师法讳。旭,为清晨柬升之日。其师以益师智慧,譬如东升之日,能破大夜之昏,光明遍照。
澫益,乃是大师精修净业之号。澫,为莲之因,由澫而生荷,开花结莲。莲,即澫之果。意思是:以种澫而得莲之益。而今大师修持净业,专志念佛,自有往生九品莲花,横超三界(欲界
、色界、无色界),直趣菩提之益。
益师一生以宏律为己任,博通经教。学宗天台,并通华严、
法相。对内融会性、相、禅、净,对外调和儒、佛,圆融真俗二
谛。师平日虽研教理,但开示学者,勿徒在文字、语言下作计,
尝云:“指月录盛行,而禅道壤:四教仪流传“而台宗味。”以
为譬如执死方以应诸病,未见其可。
澫益大师法语很多,兹举其开示念佛法门一段,最能代表其中心思想。其言恳切而直截: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深信力行耳。佛云:“若人但念阿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莲池大师云:二句阿弥陀,该罗八教(藏、通、别、圆、秘密、顿、渐、不定) ,圆摄五宗。
(大乘五宗——天台、华严、法相、三论、律)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设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中三昧者,动以参禅谁字为向上。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前一句所念之佛,亦自超情离计(计者计较之心;情者、情识,指分别心) ,何劳说妙谈玄。只贵信得及?守得隐,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韩,种种法门,成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摄众生戒),亦在里许。真馅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超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忘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忘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街。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敦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与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汝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著。珍重!
摘自《海潮音》第66卷第12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