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佛教教育为本
加拿大佛教会会长达义
佛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国际性的发展,已经明显发现到弘法人才的短缺与不足。在二千多年前,佛教创立于印度,如今佛法遍布五大洲,广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与尊重,在美国、加拿大,佛法逐渐受到主流社会的普遍重视,学佛者日益增多,寺院团体亦不断发展,但弘扬佛法的人才却很少,寺院的僧才更加稀有,即使是佛国第二故乡的中国大陆,包括香港、台湾、澳门亦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弘法人才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但是培养人才不可以为了教育而教育,而应该是为了栽培适应现代环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今日佛教对青少年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佛教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本人凭借有幸参加此次“世界佛教论坛”之良机,提出佛教教育方面的几点意见,希望与在座诸位高僧大德分享:
契理契机的佛教教育
培养弘法人才既要继承佛教教育的优良传统,亦要与时俱进开创新局面,才能让古老的佛教在21世纪的众多宗教中更有生命力和竟争力。佛陀创立佛教的本怀是为了解除众生的生老病死苦,特别重视对人生解脱的实际追求,而不是空谈玄理,因此佛陀的教法是以人为本,关心社会,造福人民。基本教义以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以及三法印为主,教导众生如何在苦海的人生中解脱出来。但由于众生根机不同,所以佛陀用不同的言教譬喻加以教导,故有不同法门出现,正因为佛陀能观机逗教,所以闻者无不受用,得益良多。他特别强调:“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圆觉经),佛陀的这种对机说法而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正是他的教育本质与特色。
佛教由印度传到中国,之所以能扎根中国,深入民心,普遍发展,唐朝慧能大师功不可没。自从东汉初期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到了唐朝初期,整体佛教大都偏重经教义学之研究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慧能大师针对唐朝以前佛教界这种去本求末的不正之风进行了彻底的革命,高举“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提倡“佛教生活化、大众化”的教育特色,把当时以义解为主的佛教改造成对人生现实社会之关怀,深得广大人民的赞仰与尊崇,并对后来的宋、元、明、清各朝代以及今日佛教起到重要作用,这是佛教能立足中国而发扬光大的根本原因。以上列举两例事实证明了佛法要发扬光大其教义一定要上契诸佛本意,下契众生的根机才能与社会产生共鸣,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弘扬。由此可见,当今的佛教教育应该是根据社会的需求,以新的思想,新的方式阐发佛教义理,解决当今的社会存在的问题。诸如当今人们处于商业竞争时代,压力很大,常患忧郁症,佛教如何以坐禅的原理来舒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国与国之间因利害关系或立场不同而大动干戈,佛教站在慈悲立场,如何开导他们化干戈为玉帛。还有盗窈、欺骗、婚外情等社会问题可以用佛教的因果报应来启发和规范大众。这样的佛法在社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敬仰和推广。让世界有佛法的地方更加幸福、光明,佛法因为有众生更显出博大而精深,亦能体悟到《维摩诘经》所讲的世出世间不二的境界。
人才应扩大招生教育要多管齐下
培养现代佛教弘法人才的对象首先应突破陈旧的教育观念,其对象不应仅限于僧尼而应考虑到同时栽培在家居士或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佛学爱好者,只要有志于从事宣扬佛法,推动佛教教理者均应欢迎参加。现前中国佛教教育制度的丛林式和学院式教育虽然培养不少僧尼的弘法人才。但随着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复杂化,仅靠这两种教育制度来培养弘法人才是远远不足以满足各方佛教事业发展的需求。如果想要将佛法弘扬于世界并能稳固发展,势必要有多方面的人才深入到社会各阶层,以不同身份度不同的人,正如《妙法莲华经普门品》所讲:“应以何身得度者,即向何身而为说法”。所以扩大招生范围是当前佛教教育应该改革的地方。
推广各种佛教教育体系亦是当务之急,这样才能招揽更多的人才加入弘法行列。
教学地点不能只局限于寺院、讲堂。我们要充分利用网际网络传播佛法,很多加拿大、美国的青少年居士都时常上网查询佛教资料,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无论身处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一台计算机,接上网络便能了解到世界各所寺院、佛学院、佛学研究中心的佛学信息,亦可以转寄予他人分享法喜。所以网际网络弘扬佛法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是十分便捷、省时的现代教学方法,应该推广更多的网站和网页,特别是创办网上佛学院和电子报刊。广播、电视、报纸、刊物是普及佛教教育的另一种重要渠道,不分僧俗、老少、宗教、文化、种族,均可以透过这些煤体接融到佛法智慧和慈悲。另外,多开办一些培训班、读书会、短期出家和夏令营等活动,可以让一些无条件上正规佛学院的人有机会认识到佛教。
还有,佛学院与社会大学应加强交流、合作。佛学院可以聘请一些大学教授到佛学院授课并鼓励社会大学学生来佛学院学习佛法,比如宗教系、哲学系、历史系的学生可以到佛学院选修佛学课程,并带领他们参访寺院,帮助他们加深认识佛教在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佛学院亦应鼓励授课法师到大学讲授佛法并推荐学生到社会大学深造、学习,如选修文学、哲学、历史、美学和社会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佛学院学生今后走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弘法基础。佛学院时常亦可与社会大学举办一些大型的演讲会和国际佛学研究交流会。总而言之,弘扬佛法培养人才应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从现在到未来,不断地推重,佛教与社会力量互相结合影响,才能在21世纪普施法雨,利益有情。
现代弘法人才应该具备的条件
弘法人才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佛教事业在社会的地位与作用。有的佛学院花了很多年时间培养出来的僧伽人才却没有能力承担这错综复杂的现代佛教事业使命。学生掌握佛教知识十分丰富,但缺乏宗教情操的修持;有的修行很好但不能深入浅出表达佛法妙义;有的能行亦能说但不善于招揽人才和组织管理。所以培养21世纪的弘法人才,应该着重综合性的训练和具有国际性视野以及长远的眼光,还要能深入研究,知行合一,才能成为当代的法门龙象,荷担起化世导俗的如来家业。如何培养合格的弘法人才,应具备以下的环境和条件:
第一,佛教院校要有严谨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制度;
第二,要有高素质的老师激发学生为法忘躯的使命感;
第三,掌握现代科技器材教学是佛教现代化的开始;
第四,教材课本的选择不要离开佛陀观机逗教的教学特点;
第五,精通多种语言包括英文是佛法国际化必备的工具;
第六,擅长组织管理,招览弘法人才是佛教发展的基础;
第七,善说法要,辩才无碍是百花争研时代应有的特长;
第八,深入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社会是人间佛教的特色;
第九,认识宗教,了解族群是维护和平的保障;
第十,一门深入,学修并重是体证佛法唯一的途径。
作为当代弘法人才若能具备如上的要素和条件,定能在事业上运用自如,无论身处于何时何地都能将佛种菩提撒遍全世界。
综上所述,契理契机的佛教是时代所需,人心所向,尤其包括青少年一代的心理要求,亦是佛陀出生于人间的目的。保存佛教出世的特色,又在新时代发挥佛教入世普度众生的积极精神,佛教有了契理契机的教学理念,定能心怀若谷,善巧方便,广揽人才,接引大众,弘扬圣教,净化人心,和谐社会和维护世界和平。以上这些教育理念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可以完全负担起来,而是要寄望在座诸位法师、居士、护法和各界学者共同交流与合作,才能将佛法在新时代深入人心,面对社会,走向世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