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法如大海,常泛海潮音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纯一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命的灯塔
  佛教给予人类乃至一切有情圆满的希望和答案,它孕育了社会生活中迈向真正觉悟的方法、向往和平与满足的集体精神。直至今天,它仍然站在人类福慧的前沿,为迷途的人们指引着航向。
  即使从弘法僧团的组织生活来看,佛教也进行了许多有普遍意义的突破,包括平等对待各类有情生命,具有民主程序的“羯磨”制度和以五戒十善为基础的道德原则,为世间社团和政治制度的走向迈出了先进的一步。
  对于那些只看到或采用部分佛教文明的人来说,佛教的巨大潜力和一切佛、菩萨的慈悲精神尚未领悟。表现在外的、浅层的价值已经被佛教艺术和文学的光芒所遮蔽,而一般信徒则极易漫游在纯粹信仰的层次。佛法是自利利他的教法,是智慧的灯塔,它引导虔信者走向解脱大道。佛陀所启示的真谛要想证悟,绝不是依凭世俗妄情的揣度或超自然的力量、神祗的恩赐,佛法的精神趋向在于破除无明,见证真如,这是一种超越时空、国界、种族的永久趋向。对东方世界来说,它赋予了杰出的宗教倾向,对全人类文明来说,它提出了真正终极的关怀。
  自从佛陀降生人间,二十五个世纪以来,尽管沧海桑田,世界发生很多变化,许多王国生起又灭亡,许多政权建立又衰落,许多城堡兴起又沉沦,许多文明生成又衰灭①,但是,佛陀的名号和与他所宣示的真理却并没有随着人们对许多古代文明的遗忘而遗忘,相反,佛陀的名号和慈悲精神仍然活跃于世界亿万人们的心田。虽然佛陀活动及其圆寂的遗迹诸如精舍、塔波、图像、文字和其他早期的佛教标帜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但佛陀柔和的声音、慈悲的精神通过弟子们一代一代地向世界各地的信众作再三的言传身教,提供给他们一种抵制流浪生死的向上力量;同时,从佛陀圆觉海中平等流出的清净言教经过弟子们多次结集成为走向生命解脱的法宝,至今仍引导着学佛者不知疲倦地趋入破尽无明以后所显现的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之域。
  今天,世界正困惑于种族的、国际的、物质与精神的、科学与宗教的、经济竞争与穷困落后的种种矛盾,追到根源上不难发现认识上的种种错误,这些急需要佛法的慈悲、正智双轨齐运和依、正不二的圆融思想作指导。二十五个世纪以来,为了文化和世界进入和谐的文明生活中,佛陀及其追随者们一直都是怀着大慈悲和永久的关怀来践行自利利他的化度事业,事实证明,佛陀的言教已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与推介,佛教的世界性已足以说明它所弘扬的真谛的普遍价值,这是稍有学识的人们所共知的,也是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运动对佛教进行摧残为何终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显然,一国一时一地的灭佛运动和钳制佛法弘阐的无知行为终究阻挡不住佛法光芒在他国他时他地的闪耀。设若能够研究和依法行持,则所有人间最困扰的问题将会得到圆满的解答。
  在短暂、缺憾的人生旅途中,人们正在自知和不自知地经受各种程度不同的痛苦,同时又无知地为未来痛苦制造原因。伟大的佛陀洞见这一事实及其多重因果,为有情生命启示八万四千灭除痛苦的正道,作为心行的规范,以期证得圆满觉地。
  摩顶放踵,在四十五年(或说四十九年)马不停蹄的说法生涯里,佛陀功德圆满地度化了当时所有有缘的人们,为世间示现了圆满觉悟者的榜样。佛陀从未表示过人类所共有的任何脆弱和不纯正的欲望,因为佛陀已断尽了所有人我执派生的烦恼障和法我执派生的所知障。佛陀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中对一个人不友好,即使是对他的反对者和最凶暴的敌人也没有表现不友好。如佛的弟子提婆达多在妄情的支使下反对并企图谋害佛陀,然而,佛陀从不把提婆达多及其集团当成敌人。正象佛陀在《法句经》中所说的那样:如同一只大象在战场上能承受箭的毒害,我将忍受那些邪恶人对我的辱骂和敌视。②
  对于佛陀来说,他所宣示的宗和教是走向正觉之道的依凭,他反对信徒们迷信而引导他们自为、自觉、智慧地去行动,靠自己的努力到达彼岸。
  注
  ①汤因比在他的巨著《历史研究》一书中分析了全球26个文明生成、繁荣、衰退、解体与消亡的过程,他指出迄今至少有16个文明是死了或流产了,剩下10个还活着的文明有2个已经到了最后痛苦挣扎的时期,至于其他8个中的7个已有6个呈现衰落的迹象,进入解体阶段,而这6个文明又都在不同程度地遭受着西方文明同化或吞并的危险。按佛法的无常法印来衡量,汤氏的论调有其道理,因为,成、住、坏、空是一切有为法的共相,文明也一样。佛法传播到今天,离佛陀的正法时代已一千余年,但是,我们还能看到佛典、佛像,只要我们依持正法,则正法亦在当下。
  ②台湾正闻出版社那罗陀英译、净海中译的《真理的语言》(《法句经》)93页说:“如象在战场,忍受自弓射出的箭;我忍受(他人)毁谤,因多数人是邪恶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