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葛印卡老师问与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葛印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 葛印卡老师答 --
  问:葛印卡老师,请您扼要解说一下什么是内观﹖
  答:内观是对身心现象每一剎那的运作,作客观的观察;它是一种如实体验真理的智能。内观禅修便是在实证的层面上,客观观察自己的实相的一个修行方法,观察它的如实面目,而不是它的表相。
  问:内观修行的目的何在﹖
  答:其目的是净化内心,生起爱心与慈悲心去帮助他人。为了这目的,禅修者必须体验自己身心现象的真理,唯有如此他才能发展出智能来灭除贪瞋的习性,以及对「我」、「我所有」、「我的灵魂」的假相及错觉。
  问:您如何教导内观的练习?
  答:为了学习内观,学生必须参加最少一次十日内观课程。最初三天,藉由观察自然的呼吸来训练「观息」,使心集中。接着六天,要求学生观察身上的感受,使他们体验身心现象的无常、苦、无我,产生智能。最后,教授「慈心观」以发展出对一切众生的慈悲与爱心。
  问:当练习内观时,为何禅修者往内观察自己的身心现象,而不往外观察宇宙的真理?
  答:往外尝试观察真理,他容易落入只是理性思考的陷阱,但是当他往内观察,可以直接体验真理。往内直接体验真理比往外容易。内在的真理与外在的真理是一样的,在《相应阿含》的 Rohita 经中,佛陀明白地指出我们的身躯内就存在着整个宇宙。
  问:很多宗师都声称他们的方法能净化心灵,那么内观法门的特殊处何在﹖
  答:没错,许多方法确实可以净化心灵到一个程度,但是内观可以使人到达心的最深层面,去根除「随眠烦恼」─内心深处的不善习气,潜在的烦恼。
  问:古代以及今日这些修行内观的人,真正净化了心吗﹖
  答:佛陀时期无数的人们以及其后的人透过修行内观净化了他们的心,走出了痛苦。此中有一些非常有名的例子,例如鸯掘摩罗,他曾杀害了999人,经由修行成为一位圣人。甚至今日,许多修行内观的人,也发现他们净化了心,走出了痛若。人是他们自己的习性:瞋恨、恶意、敌意、情绪、恐惧、自我、毒瘾、酒瘾及烟瘾的囚犯,藉由内观可容易地去除这些心理的染污不净,并从这些与不净相连的苦恼中解脱出来,体验自在。在印度的研究单位,研究了许多个案,证实修行内观可以在此生的此时此地就净化心灵。
  问:您强调佛陀重要的发现是观察身上感受的内观法门,有经上的证据吗﹖
  答:有的。《四念住经》、《缘起经》、《杂阿含经》中的「受相应」,都是含括内观精华的重要经典。佛陀之前及以后的印度宗师们,都教导人们要走出欲望的诱惑。每人都承认对「感官对象」执着是一种真正的束缚。但是佛陀更进一步探索有关痛苦生起的真理,他发现人们实际的执着,不在「感官对象」,而是当感官对象与感官接触时产生在身上的「感受」,人们的贪、瞋习性反应是依缘于「感受(的乐或苦)」。因此,人们要解决的,不只是感官与它们的各别对象,还要解决这二者接触所合成的「感受」。对感受必须警觉,不要生起贪瞋的习性反应。这点在佛陀的缘起开示中,说得很明白。
  依据《缘起经》,六根与各对象间被忽略的关链「感受」,以及「贪爱」的习性反应,是佛陀独特的发现。在他之前,没有人想到「感受」是「贪爱」的最接近的原因,这是佛陀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当他体验到与「感受」相关的真理时,他宣称他的慧眼打开了(Nana Sutta)。
  佛陀的主要教导在于八正道,关于这点,他对我们清楚地解释说:八正道是体验连系整个感受的真理(Vedana Panha Sutta)。同样地,四念住是佛陀对禅修的主要教导,在此他要我们修习四念住去体验连系整个感受的真理(Vedana Sutta)。在修习四念住时,他要我们维持「精勤、觉知、时时澈知无常」,对「澈知无常」的解释,他明白指出禅修者在体验其它实相时,必须不断觉知到「感受」的生起与消灭。
  以上这些引据足以证明觉察到「感受」,对禅修者而言非常重要,并符合佛陀的教导。


 问与答
  -- 葛印卡老师答 --
  问:在阿含经中,佛陀曾提及深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微细烦恼吗﹖他有提到如何去除它们吗﹖
  答:在阿含经或南传尼柯耶中,将深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微细烦恼称作「随眠烦恼」(或翻译作「使」。在下列的经中,佛陀的开示明白地指出藉由观察各种感受将这些随眠烦恼去除:《相应部》中的 Pahana 经,Datthabba 经,Salla 经,Dutiya Gelanna 经,Akasa 经以及 Agara 经。
  问:有的禅修者经由持咒及观想而达到心灵非常平静、安详,也察觉到他们身上的感受,他们能得到跟您的传统法门相同的最后结果吗﹖
  答:经由持咒及观想,有的人确实可达到心灵非常平静、安详,这是静虑禅修。悉达多菩萨从当时有名的禅定阿阇梨Alara Kalama及Uddaka Ramputta学习这种静虑一直到第七及第八禅定,但是这未能给他完全的解脱。经由发现内观而达到觉悟后,他将「彻知无常」的智能加到静虑禅修之内。这是佛陀对当时禅定的贡献,依此才可去除随眠烦恼(深藏在心中的不净)使心清净。
  有的人虽未修内观,经由静虑禅修有时身体的振动也会生起,但大多是由于持诵某个特别的咒。由于这是一种人为造作的振动而不是自然的振动,因而不合于内观法门,因为内观是直接观察自然的振动以符合佛陀所说的 yathabhuta(如实自然地发生)。再者,内观禅修者要不断体悟这些经验都是无常、苦、无我。这有助于净化深藏在内心深处的随眠烦恼,以上这些是一般静虑禅修法所欠缺的。
  问:我们若同时持咒及修练内观,是否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答:我们要先看清目标。如果目标是达到心灵平静,那么,持咒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如果目标是净化心灵、去除随眠烦恼、去除潜在的染污不净,那么,内观的修练是不可缺的。将二者混起来,会产生混乱。
  问:在日常修行中,我们可否在不同时段来念诵佛号及修练内观法门﹖
  答:对初学者来说,为了增长对佛陀的虔信以及使自己的心静下来,念诵佛号是好的。但是禅修者必须进一步修练内观,在经验的层面上体验自己的实相,净化自己的心灵,产生爱心及慈悲心。心灵净化后,禅修者自然会对佛陀产生甚深的感激及虔信。在日常生活中,心理风暴产生时,初学者为了使自己的心静下来,念诵佛号是有用的。但是内观禅修者则更深入来修练佛法:观察自身的感受,体会无常、苦及无我,同时使心平静及使心净化。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佛海生红莲
下一篇:忻州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