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呂澂先生悼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趙朴初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國當代著名佛學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中國佛敎協會名譽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五臺山研究會特聘顧問呂澂先生,因病於1989年7月8日5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今天,我們在這裏集會,深深地懷念他對中國文化事業特別是佛敎事業所作的卓越貢獻,對他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呂澂先生1896年1月10日生於江蘇丹陽市,字秋逸,一字秋一,早年在鎮江中學、常州高等實業學校農科學習,後就讀於南京民國大學經濟系,1914年至南京金陵刻經處佛學研究部隨歐陽竟無大師學佛學。1915年,留學日本,入日本美術學院專攻美學。翌年歸國,應劉海粟先生之聘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敎務長。1918年協助歐陽竟無在南京籌辦支那內學院。1922年內學院建成,先生先後任敎務主任、院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三、四、五、六、七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先生爲中國佛敎協會發起人之一,歷任中國佛敎協會常務理事、名譽理事。
  先生早年研究美學,著有《美學概論》、《美學淺說》、《現代美學思潮》、《西洋美學史》、《色彩學綱要》等美學專著,在美學方面的成就早爲世人所推重。但爲了尋找解決人生問題的眞理,他斷然放棄美學而研究佛學。從創辦內學院起,他在佛學園地裏辛勤地耕耘了七十個春秋,爲我們留下了難以數計的精神財富。他一生撰寫了大量佛學論文,以及《聲明略》、《佛典泛論》、《佛學研究法》、《印度佛學史略》、《因明綱要》、《西藏佛學原論》、《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因明入正理論講解》等十餘部佛學專著。這些著作爲海內外佛學研究者所重視,其中有的被收入重要佛學叢書,多次刊行。
  先生於佛敎學術事業,篤志精勤,超敏縝密,早年卽被歐陽竟無大師比作世尊高足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以鶖子相呼。七十年來,他在佛學義理的研究和佛敎典籍的校勘等方面,抉微闡幽,勘同校異,有着許多新的發現和獨創的見解,是公認的具有卓越成就的當代佛學大師。
  他在佛學義理研究中的重大發現之一,是從心性這個佛學核心問題上充分論證了印度佛學與中國佛學的根本區別,認爲前者主張心性本淨,是自性湼槃的心性本寂,後者主張心性本覺,乃是自性菩提。這一發現找到了一把打開佛學深奧之門的鑰匙,從而使以往那些許多佛學難題得以迎刃而解,使一些偽經假論得以識破,也有助於正確地闡明宋明理學的實質和淵源。
  在佛典整理方面,他的最大貢獻是,費時十年校勘編印了一部《藏要》。這部叢書共收書七十種,四百餘卷。先生通曉藏、梵、巴等文字,校勘除以漢文最好本子爲底本外,還參攷了現存的藏、梵、巴以及漢文異譯等本子。這一工程是史無前例的,校勘之精細也是學林中所罕見的。這部《藏要》是佛學文庫中的一顆明珠,國際佛學界的寶貴財富。他在校勘過程中還發現玄奘所譯《瑜伽師地論》的第八十五卷至九十八卷,全部是《雜阿含經》的本母。這連玄奘本人也未曾知曉,要義幽沉,綿亙千二百年七十六年才被先生發現,乃寫成《雜阿含經刊定記》。這一發現給研究瑜伽系的淵源和三乘的關係提供了有力的新根據,在佛學史上的價值是極其重大的。
  先生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孜孜不倦,奮發精進。1955年斯里蘭卡佛敎界爲紀念釋迦牟尼湼槃二千五百周年,發起編纂英文佛敎百科全書,要求各國佛敎學者給予支持合作。周總理接受斯里蘭卡總理的請託,把撰寫中國佛敎條目的任務交給中國佛敎協會,卽成立中國佛敎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聘請國內佛敎學者擔任撰述,先生任副主編。全部漢文條目四百餘篇,二百餘萬字,先生詳加審閱,字斟句酌,還親自撰稿近二十篇。稿子寄到斯里蘭卡後,各國佛敎界公認中國佛敎部分水平最高。這種國際聲譽的贏得,與先生出類拔萃的學術水平和辛勤勞動是不可分的。六十年代初,先生已近古稀之年,仍發心編輯出版一部超過中外歷代《大藏經》水平的《中華漢文大藏經》。先生深知此非易事,所以終日乾乾,讀經不懈。遺憾的是這項巨大工程被「十年動亂」衝垮了。但先生的心血並未完全化爲烏有,在「文革」前卽編出《目錄》,「文革」後補充修訂爲《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印行。這部目錄勘出前人未曾勘出的119部經籍,並重新分類編目,爲後人編輯《大藏》提供了方便。
  先生對己學而不厭,對人誨而不倦,他一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佛學人材。六十年代初,他欣然接受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託,開辦了一個爲期五年的佛學班。先生對敎學傾注了全部精力,給學員詳細地講授了中印佛學史、佛學通論、因明以及其他許多重要原典。對學員所作筆記,皆一字一句的認眞修改。近十年來,先生的體質已相當虛弱,但仍有許多國內外中靑年學者登門求敎,先生也還是盡可能予以詳解和指導。
  先生在學術上貢獻極大,但他嚴於律己,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始終過着淸淡簡樸的生活。早在四十年代,他的好友熊十力先生曾寫信勸他:
  「老弟弱冠已負盛名,如捨法事而或作他種生活,自當優裕。今吃苦數十年,……我所爲老弟深念者,望於生活,宜勿太苦。人生將半百,過苦不可久。諸侄之體氣,尤令吾見之而寒心。」
  熊十力的信是呂先生治學爲人的一個見證。事實上,早在1936年,南京中央大學曾以高薪聘請先生任哲學系主任,被先生婉言謝絕。先生不因生活困苦而捨棄對佛學的研究,始終布衣素食,身居陋室,不改其志,堪稱知識份子的楷模。
  今天這位德高望重的學者和佛學大師離開我們長逝了,這不僅是佛敎界的不幸,也是我國學術界、文化界的不幸,同有慧燈熄滅之感。我們要化悲痛爲力量,學習他的忠貞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他對學術事業的獻身精神,學習他的高尚品德,爲發揚我國佛敎優良傳統,爲繁榮中國的文化事業和佛學研究事業而勇猛精進!

  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五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