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印順 呂澂佛學辭典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傳道法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比較目前世界各地的佛教發展,歐洲的佛教學術研究起步雖早,但已中衰。目前師資缺乏,已經比不上後來居上的日本學者輝煌之研究成果。在日本,佛教所興辦的三十二所大學中,就有十六所設有日本佛教科系,專門培養佛教通才或才;而且歷史悠久,師資優秀,人才輩出。光是佛教的工具書,就有四、五百種之多!
  中國佛教,雖然在隋唐曾經黃金時代,韓國、日本也曾取經於中國;但宋元明清以降,風光不再,漸漸隨著國運衰弱,義學不興,人才凋零而式微。清末以來,幸有楊仁山、歐陽竟無、呂澂、太虛大師、印順導師等近現代佛教思想家的關注、反省,亟思如何積極面對,並解決時代問題。誠如邱敏捷居士在其博士論文:《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印順與近代中國佛教〉結言所說:楊仁山首開近現代中國佛教復興運動的先機,歐陽竟無、呂澂隨即對中國佛教思想深切反省,太虛則相應於時代的需要,提出佛教「教理」、「教制」與「教產」三合一的革命。可以說,對於中國佛教的省察,楊仁山、歐陽竟無與太虛都展現了由淺入深的反省工夫。
  而印順導師對「佛教問題的反省」,認為「中國佛教重自了的性格,必然有其背後相應的理論。也就是說,重於自修自了的行為,乃受到支配它的思想所影響,故無法發展出利他的、社會取向的態度與行為」。因此,他認為「現實佛教界的問題,根本是思想問題」。基於對「時代問題」的強烈關懷,極欲釐清思想與史實演變之間的關係,遂集中心力於佛教思想改革,提出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之「人間佛教」──人菩薩行的舉揚。
  另一位具世界眼光,通曉多種語文,熟諳現代佛學研究方法的佛學思想家──呂澂大師,不幸已於一九八九年以九三高齡逝世。記得在一九九六、九八年拜謁印順導師時,他老人家除痛惜英才凋謝外,還對筆者等有感而發的說:「我為信仰實踐而治學,與呂澂、日本等學者,間或不同,且舉二例為證。」
  印老徐徐地說:「呂澂的〈毘曇的文獻源流〉,依圓測的《解深密經疏》(卷二),《仁王經疏》(卷一),引用真諦的《部執論記》,說『佛說九分毘曇』,是一切阿毘曇的根源。」及對「九分」的解說是值得商榷的!真諦所傳的「九分毘曇」,是正量部所說。正量部是從犢子部再分出的部派,離佛法根源是遠了些!其實,「九分毘曇」,確是古代所傳的佛說,如《摩訶僧祇律》卷一四、卷三四、卷三九說:「九部修多羅,是名阿毘曇」。「阿毘曇者,九部經」。「阿毘曇者,九部修多羅」。
  九部經(修多羅),正譯為「九分教」。佛說的九分教,是「修多羅」、「衹夜」……「未曾有經」。九分教是希有的,甚深的,被稱歎為「阿毘達摩(法)」,與「阿毘毘奈耶(律)」並稱。「阿毘曇有九分」,古代的傳說久了,後起的正量部,以為「阿毘曇論」有九分,這才依自己的宗義,解說為「九分阿毘曇論」。後代學者不察,竟推為毘曇根源,也可說意外了!(參見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頁五四~五六。)
  接著,印老又指出:日本學者山田龍城、福原亮嚴氏認為《阿毘曇心論》為《大毘婆沙論》以前的著作,是錯誤的論斷。係誤引後人附加於道梴《毘婆沙(論)序》之文;且將「法勝迦旃延」誤為兩個人名所致。依《大正藏》校勘:元藏及明藏本,「法勝」作「前勝」;「再檢《毘婆沙論》的論前道梴序,一切經本,都作「前勝迦旃延」。蓋「前」者,先也;「勝」是勝者,古人都用來讚美名德沙門;最勝,就是佛陀。因此「前勝」,就是「先賢」、「前賢」的意思。所以「從《阿毘曇心論》,到《阿毘曇雜心論》,到《阿毘達磨俱舍論》,是《大毘婆沙論》集成後,邁向組織化的一系列論書」。(參見印順《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頁四六九~四七四。)
  以上二者的論證,對研習佛法者而言,不啻提貢二項珍貴的史料與創見!
  印老不諳外文,又羸弱多病;卻能善用文獻學,以治佛教史,其對佛法的判攝與抉擇,雖熟諳梵、巴、藏等佛典語言,善用現代佛學工具書的佛學研究者,亦不得不發出讚歎之語!考其初心,難道只是希望成為一名無人能望其項背的佛學研究者嗎?不,印公明白地說:我是「為佛法而研究」,不是為研究而研究的;也非「一般的考據學者」。所以優遊於法海之中,是希望「從現實世間的一定時空中,去理解佛法的本源與流變」,以縮短「佛法與中國現實佛教界間的差距」;終而拈出「立本於根本佛教(即「佛法」的解脫道)之淳樸,宏闡中期佛教(即「初期大乘佛法」的菩薩道)之行解(天化之機應慎),攝取後期佛教(即「後期大乘佛法」)之確當者,庶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也歟!」
  「願生生世世在這苦難的人間,為人間的正覺之音而獻身!」短短的一句話,卻充分表露了印公導師的悲心徹髓!今(89)年的一月廿四日,筆者偕「印順思想:邁向2000年佛學研討會」與會學者,晉謁印公導師于花蓮靜思精舍時,曾有感而發地說:印公以九秩高齡,弱病之軀;卻思辨明確,勝於常人,這若非其為法的悲願、智證與法喜充滿,曷能臻此!讓我佛弟子們再次恭請印公導師常住世間,以作慈航明燈!謹以此書,祝賀導師九秩晉五華誕,並願讀誦者正見增明!
  佛曆二五四四年(民國八十九年)二月   寫於妙心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